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5|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李三:大明高俅很得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5-2-7 09: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军规没编好,宋灵儿却来了,拉着王渊的手说:“你看谁来了?”

    王渊朝门外一看,只见李应微笑而立,手里还提着猫笼子。

    “哈哈,李三郎!”王渊大笑着迎出去。

    李应也奔进来,将三只豹猫放下,给了王渊一个熊抱:“若虚,你可真是厉害。不但破天荒考了个状元,还杀敌建功闯出偌大威名,我在半路上就听到你阵斩刘六刘七的消息。”

    “侥幸而已,”王渊问道,“去拜见先生了吗?”

    李应笑着说:“正是从先生那边过来,若非灵儿带路,我都找不到你住哪里。”

    两人叙旧一番,王渊打开猫笼子。土木三杰立即扑到王渊脚边狂舔,复又对李应报以阵阵低吼,似乎责怪他把自己关得太久。

    宋灵儿抱起木头撸着颈毛,说道:“今晚到先生家吃饭,我让铁匠打了一口铜锅,以后专门用来吃暖锅。”

    李三郎立即附和:“这个好,在龙岗山上吃的那顿暖锅我还记得呢。”

    王渊招呼周冲跟上,带着三只豹猫前往王阳明家。

    半路上,王渊随口问道:“贵州局势如何?”

    李应回答说:“我离开贵州的时候,官军在魏巡抚的统帅下,连战连捷。而且你当初设计,宣扬叛军为安贵荣所扶持,这个事情居然是真的。苗酋主动上书朝廷,说他们是被安贵荣挑拨,希望能够得到朝廷招安。”

    “安胖子真坏!”宋灵儿咬牙切齿。

    “安贵荣还没死?”王渊惊讶道。

    李应苦笑:“在床上躺了两年,居然病愈了。事情败露之后,他亲率兵马配合官军杀贼,同时请求致仕,让长子继承他的土司职位。”

    王渊又问:“宋氏呢?”

    李应瞅了宋灵儿一眼:“一切如故。”

    王渊问道:“你去锦衣卫报道了吗?”

    李应摇头道:“还没有。”

    王渊说:“明天我去请求陛下,把你借来做我的军法官。”

    “军法官?”李应没听明白。

    王渊解释道:“陛下让我练兵。”

    李应只能心生感慨,去年的村寨少年,今年已是天子宠臣。随随便便就能见到天子,还能请求天子从锦衣卫那里借人练兵,换成以前,李应做梦都想不到好友能如此威风。
2#
 楼主| 发表于 2025-2-7 09:50 | 只看该作者
  朱厚照看了一眼李应的穿着,问道:“这是锦衣卫?”

    王渊笑道:“这位便是臣的同窗李三郎,现为朱指挥(钱宁)属下总旗,被臣借来充作执法队和教官。”

    朱厚照将李三郎唤来,越看越满意:“可为良将,总旗太屈才了,朕便升你为锦衣卫百户。”

    “谢陛下!”李三郎喜不自禁,立即磕头谢恩。

    做完这些正事,朱厚照开始聊闲天,笑着问王渊:“二郎,最近我闷得发慌,你可有什么新鲜耍子?”

    王渊还没作答,李三郎就笑着说:“陛下,军中以蹴鞠为戏,可堪一观。”

    王渊头疼不已,瞪了李应一眼,李三郎还不知道自己哪里做错了。

    《水浒传》早就风行大明,如今唆使皇帝看球,消息如果传出去,李三郎就是人们眼中的高俅啊!

    朱厚照本身也踢过足球,只是没有太大兴趣而已。但闲着也是闲着,在此解解闷也可以,顿时笑道:“那就蹴鞠为戏,谁踢得好,重重有赏!”

    二十多个球技还行的士卒,立即被叫去球场,而且各自还换了不同的衣服。

    朱厚照指着球场两端:“那是球门?”

    王渊回答道:“正是球门。”

    朱厚照嘲笑道:“你这球门也太大了,闭着眼都能踢进去。”

    王渊解释道:“所以双方各自都有守门将,可用身体任何部位阻挡进球。”

    “却也稀罕,快踢给朕看看。”朱厚照就喜欢新鲜玩意儿。
3#
 楼主| 发表于 2025-2-7 10:00 | 只看该作者

几张太师椅搬来,朱厚照坐在场边,见李应和锦衣卫进场,忍不住问:“蹴鞠双方衣服不同,一目了然。李三郎他们又是哪边的?”

    王渊解释说:“李三郎是主判,其余锦衣卫皆为边判。”

    “判官就有好几个,你这蹴鞠的规矩还真多。”朱厚照笑道。

    王渊继续充当解说员:“此刻双方排好阵型,正在猜铜钱,猜中一方先开球。比赛分为上下两场,一场打完即对换场地,以此来保证赛事的公平。”

    朱厚照问道:“两位守门将只能守门吗?”

    王渊指着球门的方向说:“陛下且看门前用石灰画出的方框,框内即属于禁区,门将可在此区域内任意触球。但如果出了禁区,门将则不可用手和手臂触球。”

    “也就是说,门将也能随便跑?”朱厚照问。

    “确实如此,”王渊说道,“除了门将,其他球员皆不可用手臂触球,轻则丧失球权,重则被罚点球和任意球。”

    朱厚照又问:“何谓点球与任意球?”

    王渊笑着说道:“点球即将足球置于禁区任何一处,被罚球方只能由门将守门,罚球方派出一人击球。任意球也是一种罚球方式,如果是进攻方的任意球,防守方可组成人墙抵挡,但人墙距球必须八步(9.6米)以上,除非他们已经贴到球门线。”

    场上双方的主力队员,以前全都是帮闲和混混。有几个球技还行,缠球、带球、挑球玩得花样百出,可遇这种球赛就显得太过多余。

    而且,他们特别喜欢玩高球,不屑于带着足球在地上跑。

    这是固有玩法所带来的习惯,因为从唐代开始,蹴鞠的球门就设于高空,根本不会紧挨着地面。

    朱厚照刚开始感觉没啥意思,远远不如其他玩法好看,但渐渐他就发现对抗性极强,精彩之处在于双方球员激烈争抢。

    “此法甚佳!”朱厚照赞许道。

    宋代便有足球的对抗赛事,有双球门和多球门玩法。刚开始每队十二人,争抢异常激烈,除了球门设于高空,已经跟现代足球非常类似。

    但渐渐的,每队增加到十六人,规则变得更加苛刻,赛事烈度大大下降。主要展现球员的个人技巧,团队配合成了辅助作用,有时候一个人就能玩球好几分钟。

    到了元代和明代,足球赛事的烈度有所增加,但大体上跟改革过后的宋代规则相似。

    朱厚照以前也看过球赛,但从没看过争抢如此凶狠的球赛。

    “吁!”

    边裁吹响哨声,示意防守方犯规,并且直接给了一仗黄牌。

    王渊解释说:“黄牌即为警告之意,如果吃了黄牌,该球员就要被罚下场。刚才犯规者,是防守方的后卫,他从背后将进攻方恶意拽倒,因此被罚了一个任意球。”

    人墙已经组起来,罚球队员一个助跑,精准无比将球吊往球门边角。

    可惜,他虽然角度很准,技法也很好,却不会玩旋转弧线,被门将高高跃起将球摘下。

    没办法,明代的竞技球赛,是不设守门员的,也不练针对守门员的射门技术。他们主要练习花哨球技,以及射门时的精度,毕竟球门悬在高空。

    比赛继续进行,足球打成排球,各种高传高射,皮球飞来飞去,地滚球都很少见。

    这些家伙非常喜欢炫技,此时就有一人被逼抢,却不选择带球闪避,而是用脚后跟将球跳起。接着快速绕至对方身后,用脑袋将球接住。停球之后也不消停,明明可以直接传球,非要用一个高难度的鸳鸯拐(蝎子摆尾)。

    可惜没拐出去,被人在身后把球断了。

    打着打着,终于有人开窍。舍弃花哨球技不用,只靠速度和带球技术,从中场直接杀向进去,眨眼间已连过好几人。他突然将球回传,队友吊球踢入禁区,另一个前锋头球破门。

    “好球!”

    王渊忍不住拍手赞叹,他起身走到场边大喊:“就是要这样打球!你们之前踢的都是什么东西?球场如战场,个人技艺再高明,也不如结阵配合,一刀一枪简单冲杀!这场球赛的胜利方,集体记功一分!”

    记功一分?

    双方的球风瞬间改变,傻子才继续玩花活,能把球进了方为英雄!

    争抢变得更加激烈,传球和射门也更加直接。明明没有那么花哨了,却让朱厚照看得过瘾无比,恨不得自己也上场踢几脚。

    一场结束,朱厚照摩拳擦掌,笑着对王渊说:“我也试试。”

    钱宁连忙劝阻:“皇爷,病体初愈,不可劳累。”

    王渊听说皇帝刚刚病好,也连忙劝道:“陛下,不如改日再踢吧,今天时候也不早了。”

    朱厚照非常不高兴,冷笑着问王渊:“王二郎,你可知在军营里蹴鞠,太祖皇帝是怎么处罚的吗?”

    “太祖不许在军营踢球?”王渊还真不知道。

    朱厚照吓唬道:“斩足!”

    汉朝蹴鞠为军中之戏,有演练军阵、促进配合的作用。但从宋代后期开始,蹴鞠就已经沦为表演,竞技性蹴鞠同样如此,朱元璋自然不允许这种游戏出现在军队当中。

    就如朱厚照所说,在军中踢球要被斩足。

    朱厚照笑道:“你若是让我踢一场,我就把这个禁令取消!”

    王渊瞬间无语,这皇帝总喜欢做买卖啊。

    钱宁也很无语,皇帝爸爸决定的事情,十头牛也拉不回来。

    王渊把李应叫来,李应立即跑去通知球员,不得跟皇帝争抢足球。

    于是就扯淡了,朱厚照兴致勃勃上场,结果变成了个人表演。队友一拿到球就传给他,敌方则纷纷躲避,眼见一脚射出,守门员吓得抱头趴下。

    “不踢了,没劲!”

    朱厚照都还没有出汗,就把球踢到一边,气呼呼回来说:“王二郎,你这是欺君之罪!”

    王渊说道:“陛下冬季易犯病,不可活动剧烈。陛下要踢球,臣不敢阻拦,但也不敢让陛下冬季发汗吹风。”

    朱厚照也是知道好歹的人,历史上他要带病御驾亲征,御医吴杰把他给劝烦了,也只是派人将吴杰叉走,眼不见为净而已。

    踢球当然比不上亲征那般吸引人,而且此时的朱厚照也还内那么固执。他坐回太师椅上,对王渊说:“让他们好好练习球技,等开春之后,朕再来与尔等切磋!”

    “春季当然可以。”王渊笑道。

    朱厚照余怒未消,喝道:“让他们再踢一场!”

    熟悉这种玩法之后,第二场踢得更加凶猛,基本看不到什么花哨技巧。但那纵横冲杀的场面,却让朱厚照热血沸腾,他以前不喜欢踢球,就是因为蹴鞠烈度不高,现在总算符合皇帝的心意。

    眼见天色将晚,钱宁提醒道:“皇爷,该回家了。”

    朱厚照指着李应:“你随朕去豹房,专门为朕练习球队!”

    李应瞬间狂喜,跪地说:“谢陛下赏识!”

    好吧,既然在外边没法踢球,那就在豹房里踢。豹房里人多着呢,可以组成无数支球队,足够皇帝天天踢球耍乐了。

    李三郎作为豹房蹴鞠总教练,真有朝着高俅发展的趋势。

    若被言官知晓,绝对要以宋徽宗来劝谏。

    王渊把李应拉到旁边,告诫道:“陛下龙体欠佳,冬季受凉动辄犯病。你可得注意着点,万一出了差池,当心你性命不保!”

    李应瞬间被浇了一盆冷水,喜悦之间完全消失,代之以忐忑情绪,他点头说:“我会注意的。”
4#
 楼主| 发表于 2025-2-7 11:15 | 只看该作者
黄峨也是全家出动,有父亲黄珂、母亲聂夫人、大哥黄峤、大姐黄巍、姐夫王锦、二弟黄?、幼弟黄峰。

    其中,黄峰只有三四岁,被聂夫人一路牵着。

    姐夫王锦早就考中举人,跟黄家是遂宁同乡,一直在国子监读书,连续两届会试都名落孙山。

    大哥黄峤就比较糟糕,这货已经二十岁了,连举人都没考上,更不着急着结婚。父亲回京之后,他也奋发向上,可惜主攻方向乃是诗文,整天吟诗作赋于科举无益。倒是经常去参加杨慎组织的文会,跟杨慎成了死党,诗词造诣进步神速。

    “世伯,伯母,晚辈有礼了!”王渊走过去问候。

    黄珂笑道:“上次一别,没想到若虚又立下大功,不愧为当世俊才。”

    聂夫人则仔细打量王渊,越看越满意,但宋灵儿却太碍眼了。两人此刻虽然没有牵手,却依旧挨得很近,怎么看都像一对情侣。

    整个黄家,只有黄峨是未出阁的姑娘,也只有她观灯戴着面纱。

    此刻见到王渊,黄峨心头怦怦直跳,却又不便直接跟心上人搭话。她上前道了一声万福,便拉着宋灵儿的手说:“宋姐姐,你们也来观灯啊?”

    宋灵儿指着身后的靳岚:“靳妹妹也来了呢。”

    黄珂与靳贵的关系一般,恭恭敬敬行礼道:“靳学士!”

    靳贵抱拳笑道:“黄侍郎!”

    黄珂是户部右侍郎,而且还督管钱粮。靳贵则是礼部右侍郎,看似跟黄珂差不多,其实两人之间地位悬殊。

    如今的朝廷大员当中,靳贵是追随李东阳最早的弟子,同时还是朱厚照的东宫班底,刘瑾死后就一直为朱厚照起草诏书。这说明,靳贵是皇帝和首辅都信赖之人,他甚至不需要看杨廷和的脸色。

    可惜,摊上了科举舞弊案,这是终身无法洗去的污点,关键时刻肯定会被政敌拿出来说事儿。

    女人们很快汇聚起来,一边观灯,一边说私密话。

    男人们也走在一起,不时冒出几句诗词,偶尔点评一下沿途的花灯。

    终于来到东华门外,从这里到南边的午门,围着紫禁城半圈全是鳌山灯。这是一种好几层楼高的大灯,主要为各部门和各地藩王所献,内府也会制作一些,每盏价值千金。史载朱元璋时期,曾有鳌山灯高愈百尺!

    历史上,正德九年的乾清宫灾,便是宁王所献鳌山灯引起的,把皇宫都给烧了一大片。史载,朱厚照指着熊熊烈火,对左右笑道:“好一棚大烟火也!”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史官在刻意抹黑正德皇帝,居然把朱厚照命令救火的细节省略,将其塑造成一个没心没肺的昏君形象。

    只有从文官的私人著作中,才能看到朱厚照的救灾叙述。这货确实没心没肺,但也知道先派人灭火,等回到豹房之后,才指着冲天火焰看好戏。

    “王渊你看,好高的灯啊!”

    宋灵儿突然从女眷那边,不顾礼仪跑到王渊身旁,指着鳌山灯大呼小叫。

    众人也没把她当回事儿,只有聂夫人和黄峨母女,明显感觉到不对劲,这两人似乎真的有私情。

    王渊点头说:“确实很高,制作不易。”

    宋灵儿又指着鳌山灯问:“如来佛左右两边的菩萨是谁?”

    “不晓得。”王渊真不知道。

    黄峨的姐夫王锦笑道:“那是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

    宋灵儿又问:“药师佛在哪儿?我们那里很多人信药师佛。”

    这丫头看什么都新鲜,而且也不憋着,心中有疑问当场说出来,甚至还拖着王渊的手到处乱跑。

    黄峨心里愈发苦闷,她以前崇拜杨慎,结果杨慎有老婆了。现在又敬慕王渊,王渊也有青梅竹马,而且还是她的闺中密友。

    突然,朱厚照出现在城楼上,礼乐大作,花炮鸣响。

    一簇簇烟花升起,照亮元宵夜空,甚至爆炸之后还有简单造型。

    这对古人来说非常难得,便是文武百官、勋贵外戚,此刻都目不转睛的仰望天空,生怕遗漏掉任何一簇烟花。

    只有黄峨心情低落,痴痴望着王渊的背影,无暇去顾璀璨焰火。

    花炮放完,人们望向城楼的皇帝,不少官民自发高呼万岁,而朱厚照也笑着朝下面招手。

    万岁万岁万万岁,这种超级知名的台词,在明朝也是有的。但只在元旦、冬至、太子加冠、皇帝登基等大朝会上才喊,平时上朝只需叩拜即可,不是哪天都要山呼万岁的。

    而且,还不能连在一起乱喊。

    需要奏礼乐,礼仪官喊“山呼”,群臣跟着喊“万岁”,礼仪官又喊“山呼”,群臣再跟着喊“万岁”,“再山呼”时,即喊“万万岁”。

    元宵节也是大场合,但属于臣民的节日,因此不需要注重朝堂礼仪。

    朱厚照站在城楼上,走来走去来回观灯。其实他很想跑去城下,钻进人堆里耍乐,那样才有节日气氛嘛,可惜左右都拦着他,生怕皇帝发生什么意外。

    “李三郎,你说王二郎此刻是否在下边?”朱厚照问。

    李应这小子居然混到皇帝身边,此刻笑着说:“回陛下,如此盛景,王二郎肯定在啊。”

    朱厚照玩心大气,又问:“如果把你训练球队的铁皮喇叭拿来,对着城下喊王二郎的名字,你说他能不能听见?”

    李应回答说:“这个,臣不知。”

    朱厚照笑道:“那就试试看,快把铁皮喇叭拿来!”

    一个随侍太监立即跑回豹房,将蹴鞠队的喇叭找来,恭恭敬敬递交到皇帝手里。

    朱厚照拿起喇叭,扯开嗓子大喊:“王二郎,快上来与朕观灯!王二郎,快上来与朕观灯!王二郎……”

    李应以手扶额,被皇帝给雷到了,其他随侍太监只当什么都没发生。

    城下喧哗无比,哪里听得见?

    但距离最近的观灯百姓,却渐渐听到喊声,居然跟着皇帝一起喊。一个传一个,发喊者越来越多,最后满皇城都在喊王二郎观灯。

    王渊被搞得哭笑不得,拜别黄家、靳家之人,带着宋灵儿走向东华门。

    靳贵和黄珂这两位侍郎,只能相识苦笑,皇帝又闹幺蛾子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2-22 22:11 , Processed in 0.199363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