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6|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二杨丁忧:朝堂多了两刺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5-2-9 09: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就在王渊生擒满速儿的时候,大明朝廷格局迎来剧变。

    杨廷和、杨廷仪兄弟,因父亲去世,同时回家服丧丁忧。君臣之间,还玩了套三辞三留的把戏,朱厚照终究还是没有夺情将杨廷和留下。

    杨廷和前脚离开京师,朝堂后脚就进行大洗牌。

    梁储接替杨廷和的位置,成为新任大明首辅。

    吏部尚书杨一清入阁,兵部尚书陆完转任吏部尚书,户部尚书王琼转任兵部尚书,右都御史石玠升任户部尚书。

    阁臣如今有四个:梁储、费宏、杨一清和靳贵。

    金罍的老丈人靳贵,王渊刚刚率兵出征时,就已经被皇帝钦点入阁。

    比较有意思的是吏部尚书陆完,此君乃杨廷和的铁杆心腹。杨廷和一走,立即变成梁储的铁杆心腹。同时,他还是江彬的“至交好友”,跟钱宁的关系也非常要好。这货玲珑八面,同时讨好首辅、边将、太监、锦衣卫,甚至还跟宁王一直保持联系。

    如此货色,必然糟烂事一堆。

    为了讨好梁储,陆完曾帮忙摆平梁公子的三百条命案。为了讨好江彬和钱宁,他私下送了不少银子,自然要加倍贪污拿回来。历史上,彭泽搞得西域局势糜烂,陆完也能一手遮天按下言官的弹劾奏章。

    吏部尚书从杨一清换成陆完,大明吏治简直难以形容。

    俘虏和番邦使节还在半路,八百里加急军情便已入京。

    “大捷!皇爷,西域大捷!”

    一个太监在豹房飞奔,跑向正在跟庄妃一起赏花的朱厚照。

    “西域大捷?”

    朱厚照顿时来了精神,高兴道:“可是王二郎又打了胜仗?”

    太监笑道:“皇爷,何止是胜仗,王学士把吐鲁番灭国了,还生擒敌酋速檀满速儿,为我大明拓土二千里!”

    朱厚照夺过军报,越看越喜,感慨道:“好个王二郎,果然没让朕失望。”

    太监又说:“陛下,锦衣卫朱指挥求见。”

    朱厚照说:“让他进来。”

    钱宁已经没那么跳了,在朱厚照面前也生份了许多,他跪地叩拜道:“陛下,王学士有封密信,托锦衣卫传递给陛下。”

    之前那份军报,是给兵部看的。

    现在这封密信,才是给皇帝看的。用火漆进行密封,又通过锦衣卫传递,不怕被人中途窥视。

    朱厚照拆开火漆,发现这封密信,比军报要详细得多。

    王渊将自己如何招揽蒙古各部,如何烧杀劫掠吐鲁番,激得满速儿主动出兵,又如何千里奔袭抄后路,又如何伏兵山谷、乘胜追击,从头到尾都仔仔细细讲了一遍。接着,又分析西域形势,请求户部赶快拨款赈济,希望朝廷再派僧人前往西域。还有就是安抚册封西域诸部,推荐朱当沍世代镇守吐鲁番。

    甚至,王渊还附赠了一份西域地图,好让朱厚照理解起来更直观。

    在灭国拓土的巨大喜悦之下,朱厚照几乎完全答应王渊的各种请求,唯独把归善王留在西域镇守有些顾忌。

    王渊在信中说道:“西域之地,强国林立,皆野心之辈。撒马尔罕(乌兹别克)拥兵二十万,骁勇善战,西域无敌。哈萨克汗国拥兵三十万,纵横西方草原,国力远胜蒙古小王子。叶儿羌汗国雄踞向阳地,曾率一千五百骑,正面击溃月即别汗两万大军,生俘三千余众。北方瓦剌诸部,随时可以南下劫掠吐鲁番和关西七卫。关西七卫和新附部落野性难驯,由于强敌吐鲁番已灭,他们今日归顺,明日便可反叛。需以大明皇族镇守西域,移民屯垦,方可长治久安,令诸国不敢东顾也!”

    朱厚照苦思良久,下令道:“招内阁诸臣、六部尚书,立即来豹房议事!”

    ……

    朱厚照收到消息的同时,兵部也获得捷报。

    王琼读完那报捷文书,简直不敢置信。他以前执掌户部,现在又执掌兵部,甚至大明军队是啥样子,也知道在边疆打仗有多困难。

    王渊居然带着一千骑兵、三千火铳兵、几百个工匠,就在西域灭国、生擒敌酋,为大明拓土二千余里,还收服了小列秃部和亦卜次部。小列秃以前跟着瓦剌混,亦卜次部以前跟着蒙古小王子混,那可都是大明的劲敌!

    至于关西七卫,实质上已经灭了两个,全凑起来也就两三千骑,而且都是一些乌合之众。

    手头就这点兵力,收复哈密绰绰有余,正面击败吐鲁番却很艰难。

    王渊不但把吐鲁番打败了,而且还把吐鲁番给灭国了!

    这他娘,简直班定远再世啊。

    王琼把几个兵部侍郎叫来,拿出报捷文书说:“诸位且看,王学士又立下泼天大功了。”

    众人看完,面面相觑。

    其中,三朝老臣王璟,此时本应前往甘肃,接替彭泽的差事总制三边。但因为王渊的关系,彭泽没有去甘肃,王璟更不可能去甘肃,如今还在当兵部左侍郎,朱厚照有意升他做右都御史。

    王璟四年前巡抚山西,直接造了一万多支**,生怕铁砂喷出去威力太小,居然往三眼铳里放置毒箭,颇有些“要你命三千”的味道。

    这位老先生拿着战报,啧啧赞道:“当世奇功,绝无二者!”

    王琼幸灾乐祸道:“石尚书该头疼了。”

    新上任的户部尚书石玠,纯属朱厚照看走了眼,认为这是一个清廉刚直的老先生。

    是否清廉刚直,咱们暂且不论,胆子绝对大得很。

    朱厚照后来御驾亲征,石玠掌管户部,居然不给皇帝输送粮饷,被皇帝催得狠了才运去一半。王阳明在江西剿匪时,石玠以改革商税为名,直接把王阳明的饷源给断了,只因王阳明是政敌王琼的心腹。

    朱厚照这次简直昏了头,任命徇私舞弊的陆完当吏部尚书,任命敢断前线粮饷的石玠当户部尚书。

    “王尚书,陛下请你去豹房议事!”

    王琼飞快来到豹房,内阁和六部陆陆续续都来了。

    朱厚照心情愉悦,笑问:“这次该怎么给王二郎封赏啊?”

    靳贵说:“如此旷世奇功,至少该给个兵部右侍郎。”

    王琼附和道:“理应如此。”

    户部尚书石玠突然来一句:“臣以为,应该封侯!”

    此言一出,众人纷纷惊诧,不知道这个老家伙抽什么风。

    王渊在京城的时候,石玠常年巡抚各地,两人之间根本就没啥交集,更不可能有什么矛盾。并且,石玠也非杨廷和、梁储的人,正因如此朱厚照才提拔他当户部尚书。

    这家伙跟王渊八竿子打不着,却突然跳出来发难,想要毁掉王渊的政治前途。

    朱厚照的脸色顿时就黑了,已经意识到自己识人不明。

    但又没办法撤换,因为两个月前,内阁推荐了好多人选,朱厚照都没有同意,直至推荐石玠才获得许可,这位户部尚书相当于是他钦点的。

    石玠是那种标准的文官清流,敢于直谏,主张节流,反对兵事,看不起武将、太监和佞臣。

    在石玠的眼中,王渊根本不叫开疆拓土,而是擅开边衅,带给户部无限的财政压力。石玠认为,必须把王渊趁早掐死,否则今后还得闹事儿,大明财政迟早被王渊给整崩溃。

    王渊是皇帝的宠臣又怎样?

    石玠照样敢站出来打击,大不了丢官而已。他上任仅有三个月,已经得罪了三个太监、一个番僧,都是深得皇帝宠幸的近臣。

    朱厚照憋了一肚子气,强行忍耐说:“封侯之事,就不要再说了。擢升王二郎为礼部右侍郎,赐蟒服,授正议大夫,其父母、妻子皆有封赏。至于随军将士,内阁商议出一个封赏章程来。”

    “是!”

    梁储带着诸臣领命。

    相比杨廷和而言,梁储这个首辅乖巧得多。除非皇帝想要御驾亲征,其他事情都懒得阻止,反正随便皇帝怎么折腾都行。

    朱厚照又问石玠:“关西之地需要赈济,户部能拨多少钱粮?”

    石玠说道:“白银万两,粮食三万石。”

    朱厚照皱眉道:“这点钱粮,沿途消耗之后,运到关西还能剩下多少?”

    石玠颇为光棍:“陛下,户部实在困难,拿不出更多银钱。”

    朱厚照打商量道:“白银三万两,粮食十万石如何?”

    石玠跪地叩首:“恕臣无能,难以筹措。”

    朱厚照很想把这家伙给砍了,但自己钦点的户部尚书,那是捏着鼻子也得认下来。他好怀念王琼当户部尚书的时候,只要自己需要钱粮,王琼千方百计都能及时送到。

    “就这么定了,你好生想办法!”朱厚照加重语气说。

    “臣,尽力而为。”石玠敷衍道,反正就是拖呗,拖到王渊回京都不可能把钱粮凑齐。

    朱厚照没有出卖王渊,自己把事情揽下来,他说:“归善王朱当沍,跟随王二郎立下奇功。西域初定,也该留一个重臣镇守。朕欲册封归善王为镇西王,秩比亲王,世代镇守关西之地。复设安西都司,统管关西七卫,并再设一柳城卫归其辖管……”

    “陛下,万万不可!”

    在场众臣,全体反对,包括跟王渊关系较好的靳贵、刘春和王琼。

    “就这么定了,你们且退吧。”朱厚照挥手道。

    众人面面相觑,各自准备回家写奏章反对,并且还要请言官写奏章反对。

    皇帝决定的事情,反对个屁啊!
2#
 楼主| 发表于 2025-2-9 09:34 | 只看该作者
明朝皇帝如果要做啥,大臣们确实拦不住,但可以阳奉阴违啊!

    朱厚照强令六部执行封王事宜,结果大半个月过去了,却连一点动静都没有。

    派出太监去礼部查问进度,太监回来禀报说:“皇爷,礼部正在商议新王的封号。”

    朱厚照气得不行:“都快一个月了,封号都还没想出来?镇西王不就可以了吗?”

    太监小心翼翼回答:“礼部那边说,镇西王不合礼制,只有异族头领才会有如此封号。我大明皇族,如果封亲王或国王,必须是一字王;如果封郡王,必须是二字王。且皆以封地为号。”

    朱厚照郁闷道:“半个多月时间,礼部就商讨出这些?”

    太监低头道:“他们之前在商议,将新王封为‘凉王’是否合适。”

    “有什么结果吗?”朱厚照问。

    太监弱弱道:“也不合礼制。其一,皇爷只说秩比亲王,并非真正的亲王,因此不能用一字封号;其二,‘凉’特指河西之地,而非嘉峪关以西。”

    朱厚照问道:“所以呢?”

    太监把头埋得更低:“所以礼部还在商议新王该给什么封号。”

    朱厚照冷笑不已:“好,很好!”

    按照这个速度,该给朱当沍什么封号,礼部就能反复讨论一两年。

    关于爵位封赏什么的,本该由宗人府和礼部共同讨论,并且是以宗人府(勋贵)为主。但到了明代中期,宗人府已经名存实亡,一切相关决策权都被礼部霸占——相当于文官把勋贵的权力给抢走。

    礼部尚书刘春,虽然是朱厚照提拔的,曾经帮着皇帝对抗杨廷和。

    但作为老臣,刘春有着自己的坚持,有些事情还是会跟皇帝对着干。比如御驾亲征,比如乱封王爷,这些原则性问题,刘春是绝对不会配合的。

    朱厚照立即把刘春叫来,说道:“既然镇西王不合礼制,凉王也不合礼制,那西凉王总该合礼了吧?”

    刘春回答说:“陛下,容臣回去跟同僚商议一番。”

    “不必商议,就封‘西凉王’!”朱厚照乾纲独断道。

    “遵旨。”刘春领旨退下。

    然后,继续磨洋工,商讨该给西凉王什么待遇。

    毕竟朱厚照只说秩比亲王,那俸禄必须接近亲王,又必须高于郡王,这个问题也可以讨论几个月嘛。还有王府的规制,卫队的规制,王妃的待遇,世子的待遇,等等等等,需要商量的事情多着呢。

    相比起礼部的拖延,户部就要光棍得多。石玠直接说钱粮不够,无法支持在西域封王建府,请求暂时搁置此事,等国家财政稍微好转之后再说。

    吏部则慢悠悠等着,等礼部那边拿出章程,他们才会开始挑选王府属官。

    反正吧,朱厚照傻等一个月,中间催促了好几回,目前只确定封号“西凉王”,而且还是皇帝亲自拍板做主。

    文官们表现出空前团结,用实际行动来抵制朱厚照在西域封王。

    自以为已经控制朝堂的朱厚照,突然感到一种深深恐惧。他的命令,别说出不了京城,竟然连六部都出不去!

    “很好,都是朕的肱骨之臣。”朱厚照冷笑不已,内心已经愤怒到极点。

    这件事情,已经不是封王那么简单,而是演变成皇帝和文官的交锋。

    朱厚照亲自提拔的几位重臣,刘春态度鲜明的进行抵抗。靳贵和王琼虽然没有对着干,但也上疏反对此事,只是在实际操作时没给皇帝添堵而已。

    钱宁幽幽说道:“皇爷,此事当为费宏指使。”

    “关他什么事?他都没上疏反对封王。”朱厚照没闹明白。

    钱宁瞎鸡儿分析说:“四位阁臣,梁阁老按部就班,杨阁老性格耿介,靳阁老忠于陛下,唯独这费阁老心思叵测。别人都上疏反对了,就他不上疏,不正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吗?如此汹汹物议,必然是费宏暗中串联!”

    朱厚照当然不相信钱宁的鬼话,却从这番鬼话当中,获得了对付文官的灵感。

    翌日朝会,朱厚照当场指责费宏,费宏只得引咎辞职,皇帝二话不说直接批准其致仕。

    百官为之骇然,内阁拢共就四人,皇帝居然直接轰走一个。

    ……

    钱宁为啥要陷害费宏?

    因为在内阁大臣里面,只有费宏明确反对恢复宁王护卫,宁王因此怀恨在心,出了大笔银子想要逼走费宏。

    近一年来,钱宁已经多次进献谗言,说了费宏无数坏话,导致朱厚照对费宏的观感直线下降,这次干脆就拿费宏来开刀。

    嗯,就在去年,宁王撒了好几年的银子,终于把事情给办成,朝廷批准其可以再次拥有王府卫队。

    这种智障决策,是杨廷和干出来的!

    虽然杨慎后来在《丹铅杂录》当中,帮老爹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说什么杨廷和丁忧回家了,是梁储给宁王恢复的卫队。但从时间推测就不可能,因为杨廷和是今年离京的,而宁王卫队去年就已经恢复了!

    按照杨慎的狡辩,等于让自己的爷爷早死了一年。

    当时,靳贵刚刚入阁一个月,还没有处置大事的权力。梁储虽然糟烂事一堆,却拒绝收受宁王贿赂。费宏更是坚决反对恢复宁王卫队。

    因此整个内阁,只有杨廷和可以帮助宁王。

    根据一些官员的私人著作披露,杨廷和为了避免费宏阻止此事,趁阁臣都在东阁批阅殿试答卷时,由太监卢明独召杨廷和一人草诏。当时靳贵已经不再掌管制敕房,写诏书的也是杨廷和党羽。杨廷和绕过内阁同僚,又勾结司礼监太监,居然把这事儿给办成了,让宁王拥有发动叛乱的基本兵力。

    杨廷和这样做,大概有三个原因:第一,朱厚照太过荒唐,杨廷和已经彻底失望;第二,朱厚照多年无子,宁王正在密谋把儿子过继给皇帝,很可能杨廷和也有同样的心思;第三,杨廷和收了宁王大量贿赂。

    杨廷和的心腹陆完,也在其中出了大力,凑请恢复宁王护卫,就是陆完这家伙提出的。理由是江西反贼多年未平,以皇明祖训为依据,恢复宁王护卫可以镇压反贼。

    不管如何,反正费宏被提前搞下台了,大明内阁成员又只剩下三个。

    梁储被吓得不轻,主动帮皇帝游说六部,君臣之间展开正式谈判。

    之前文官是拒绝合作,朱厚照漫天要价,他们都懒得落地还钱,现在总算有了商量的余地。

    在一番讨价还价后,双方互相做出让步——

    首先,改封朱当沍为西凉王,依旧属于郡王待遇,只不过拥有实际封地,并可以统管辖地内的军政。但是,西凉王不得擅自进入关西,便是要带兵救援关西七卫,都必须获得朝廷的批准,一旦越界形同造反。

    其次,关西七卫继续由甘肃镇兼管,西凉王的封地,就此与大明实际领土相隔绝。新设西域都司,西至昌吉,东至柳城,西凉王兼任都指挥使;新立昌吉卫和柳城卫,分别由卜儿孩、牙木兰担任指挥使,西凉王的直属封地只剩吐鲁番和火州。

    再次,西凉王不得染指茶马贸易,直接断了他的重要财源,把相关利益留给文官、太监和勋贵集团。不过嘛,西域贡道的初步接待权,由哈密王转交给西凉王,西域诸国想要进行贸易,都得通过西凉王禀报朝廷。

    封王之事,就此搞定。

    在户部抠抠搜搜拨款时,朝廷勒令陕西组织移民,将今年受灾的陕西流民都扔去吐鲁番屯垦——这笔银子花得石玠心头滴血。

    同时也把王渊给气炸了。

    王渊一直留在吐鲁番镇场子,害怕自己离开之后有人闹事儿。

    直至十月底,移民和钱粮终于运到。

    结果移民只有三千多人,银子只有五千多两,粮食只有一万二千石,耕牛仅仅只有八头。不要问,问就是长途消耗,一路上人吃马嚼也得耗费钱粮啊。

    仅靠这点物资,不知要饿死多少人。

    幸好王渊还有个陕甘总督的身份,强令甘肃挪了一些军粮过来。又用抢来的财货,扣除分给各部的那些,其余全部拿出来吸引商人,通过商业手段买来粮食度过难关。

    不要认为西北缺粮,官府确实很缺,但武将和太监却富裕得很。

    洪武、永乐两朝,在西北开垦了那么多军田,当时可以就地征粮北伐蒙古,现在那些军田和军粮哪里去了?都在世袭武将和镇守太监手里。甚至朝廷运去边地的军粮,他们都暗中吞没无数。

    只要王渊这边给得起银子,分分钟就能在西北买到粮食。

    明年就要好过得多,因为吐鲁番卡着丝绸之路,并且得到番邦进贡的初步接待权,朱当沍靠收商税就能富裕起来。

    王渊这几个月留在西域,除了招商买粮之外,也不是啥都没干。他正带领弟子们,改进传统毛纺技术,并且大量收购羊毛,打算跟便宜老丈人一起兴建毛纺厂——总共俘虏上万妇女,当然要给她们找点事做,顺便发展西域经济。

    几千年前就有毛纺技术,但只限于粗疏,用来做毛毡、毛毯等用品,做成衣服则又重又粗糙。

    一旦王渊改进毛纺技术,弄出轻便暖和的毛衣,不仅能够赚钱无数,还能很大程度控制草原部落,让那些游牧民族对西域都司产生经济依赖。

    王渊在西域忙碌,朱厚照在朝堂忙碌。

    好不容易搞定封王事宜,礼部和鸿胪寺终于开始接待西域诸番,顺便在午门搞个简单的献俘仪式。

    嗯,朱英、张伟和李三郎回来了,由他们代表王渊献俘阙下。
3#
 楼主| 发表于 2025-2-9 09:37 | 只看该作者
献俘仪式这种玩意儿,在朱元璋时期就制定好了。

    礼部尚书刘春前阵子得罪皇帝,现在打算好生找补一番,定要把皇帝哄高兴才行。于是把献俘仪式定在九月初,即皇帝生日的前几天,一来为皇帝庆生,二来向番邦彰显武功——正好有许多番邦使者,这阵子前来给皇帝献上寿礼(顺便进行贸易)。

    朝鲜、日本、安南、琉球、占婆、吕宋、锡兰……好多外藩都来了。再加上叶儿羌汗国、撒马尔罕(乌兹别克)、哈萨克汗国、小列秃部落、亦卜次部落的西域藩属,总共二十多个番邦,颇有些万国来朝的味道。

    各地藩王使者,以及各外藩使者,早就来到京城住下,由鸿胪寺设宴款待。

    在献俘之前,皇帝派遣勋贵官员,于南北郊祭祀宗庙与社稷,把打胜仗的好消息通知祖宗和天地神明。这个时候,文武百官要进表朝贺,不准说坏话,必须拍皇帝的马屁。

    张伟、朱英、李三郎等将领,带着俘虏和部分将官,从城外军营来到午门。

    沿途百姓争相围观,对着满速儿等俘虏指指点点。

    “听说王二郎又打胜仗了。”

    “你才听说啊?胜仗早就打了,专门拖到万寿节献俘。”

    “何止打胜仗,我得到确切消息,王二郎在西域灭了一国,听说领兵三千杀败好几万蛮夷!”

    “咦,王二郎怎么没有回京?”

    “王二郎要镇守西域,一年半载怕是回不来。”

    “陛下就该让王二郎带兵,什么时候把蒙古小王子给灭了。”

    “……”

    李应感受着京城百姓的热情,顿时感觉荣耀无比,骑在马上挺直了腰杆。

    进了皇城之后,李应都不用下马,一直骑马来到午门外,由皇城侍卫引导他们站好位置。

    突然,礼乐大作。

    “百官入侍!”

    文武百官依次入列,整齐站在午门之前。

    “藩国使者入侍!”

    各藩王使者、外藩使者,依次排在既定位置。

    “升楼!”

    朱厚照身穿常服,伴随皇帝仪仗,来到午门城楼就座。今天必须穿常服,不能穿其他服饰,这规矩是朱元璋制定的。

    “大将朝拜!”

    张伟、朱英、李应三人立即前行,越过百官和使节,向皇帝行四拜之礼。

    协律郎(正八品官员)带领军乐队入场,司乐官跪地叩拜,高呼:“圣天子在上,请奏凯旋乐!”

    朱厚照笑道:“准!”

    “准奏凯旋乐!”

    “准奏凯旋乐!”

    太监、侍卫次第大呼,将皇帝的旨意传达到楼下。

    协律郎举起麾节,军乐队鼓吹凯旋曲,形式跟后世的军乐队演奏差不多。

    乐止,赞宣露布。

    刚刚当上鸿胪寺卿的王阳明,扯开嗓子喊道:“宣露布!”

    皇帝身边的承旨官,立即就要将露布交给露布官。

    影视作品当中,经常出现一个小兵,骑着马儿高举旗帜,沿途高喊:“大捷,大捷!”那面旗帜便是露布,写有捷报以通传四方。

    露布官由兵部尚书王琼担任,他来到露布案前,站在那儿静静等候。

    王阳明又喊:“跪搢笏!”

    王琼快速将笏板插到腰上,跪在案前接受露布,然后从文武百官中间,由北向南走到既定位置,与展露布官一起将露布打开。并宣告天下:“西域藩国吐鲁番,数侵关西七卫……今礼部右侍郎(已升官)、翰林院侍读学士、詹事府少詹事王渊,奉命总制陕甘、经略西域。携惠安伯张伟、御马监少监朱英、锦衣卫指挥佥事(已升官)李应,统兵四千,辖制诸部,击破贼军数万、俘获无数,生擒敌酋满速儿,灭西域吐鲁番之国,拓土两千余里,收复瓦剌、鞑靼诸部……”

    虽然早就知道详细剧情,可此时听到露布文书,还是让文武百官震撼莫名。

    反对西域封王是一回事儿,振奋于灭国拓土又是一回事儿,大明已经很久没有如此好消息了。

    即便在皇帝面前硬气无比的石玠,如今也不得不承认,王渊确实立下惊世奇功,称一声大明朝的班超卫霍也当得起。

    至于那些藩国使者,同样被吓得不轻,并牢牢记住王渊这个名字。他们不清楚里边的详情,只听露布文书胡扯,还以为王渊真的只带四千兵,就直接把吐鲁番给灭了。

    不愧是天朝上国啊,一个礼部右侍郎都能轻易灭国!

    王阳明再喊:“献俘!”

    献俘将校将俘虏带到献俘位,北向立定。

    被梁储推荐,重新启用为刑部尚书的张子麟,来到午门之下,跪伏奏报:“具兵部尚书王琼言:礼部右侍郎、翰林院侍读学士、詹事府少詹事王渊,惠安伯张伟,御马监少监朱英,锦衣卫指挥佥事李应,以西域吐鲁番国所献俘虏速檀满速儿、火者马合木、火者哈力恪等,请付所司。”

    朱厚照本该说“准奏”,然后把俘虏交给刑部行刑。结果这家伙不按常理出牌,居然说:“慢着,待朕下楼看看!”

    庄重恢弘的献俘礼,就这么被破坏气氛。

    文武百官瞬间无语,一个个捧着笏板,低头脑袋看自己的脚尖。

    朱厚照从城楼上跑下来,扯掉满速儿嘴里的纱布,问道:“汝可服气?”

    满速儿根本听不懂,只喊道:“快快杀了我!”

    朱厚照对李应说:“李三郎,此人的武艺,与你相比如何?”

    李应答道:“臣不能敌也。”

    朱厚照又问:“听说二郎与这厮单挑,才把他擒获的?”

    李应答道:“确实如此。满速儿被臣等追击半日,走投无路之下,叫嚣着要与王侍郎单挑。这厮虽然三合便被王学士擒获,但在第二合时,他整个人藏于马腹,王学士的小腿都被他割伤,骑术与刀法都厉害得很。”

    朱厚照唏嘘道:“你也是武勇之人,身为一国之主,却能带着部众征战沙场,此亦为朕之志向也。”言语中,居然露出羡慕之情,朱厚照对刑部尚书张子麟说,“都是勇士,直接斩首吧,不要再折辱他们了。”

    “臣领旨。”张子麟道。

    朱厚照回到城楼上,俘虏则拖下去砍头。

    王阳明大喊:“鞠躬!拜!”

    众将叩首。

    王阳明又喊:“兴!拜!”

    众将叩首,四拜。

    王阳明再喊:“平身,搢笏,舞蹈!”

    众将站起来,将笏板插在腰间,然后一起跳舞庆祝。

    想象一下,凯旋武将集体跳舞的情形,而且同样的舞蹈姿势要跳三次。这玩意儿也源自周礼,只有大型场合才能跳舞。

    跳舞完毕,王阳明又喊:“跪!山呼万岁!”

    众将跪下齐呼:“万岁!”

    “再山呼!”

    “万岁!”

    “山呼万万岁!”

    “万万岁!”

    接着,众将从腰间掏出笏板,再对皇帝进行四拜之礼。

    张伟、朱英、李应等将领算完事儿了,被礼官引导着离开献俘现场。

    然后是文武百官,重复凯旋将领刚才那套程序,跳舞之后再山呼万岁。场面更加宏大,几百个大臣一起跳舞庆祝,番邦使节想要跟着跳舞都没资格。

    汉民族,也是能歌善舞的!
4#
 楼主| 发表于 2025-2-9 09:45 | 只看该作者
豹房。

    皇帝和庄妃坐在花园中,张伟、朱英、李应、江彬、许泰、钱宁等人陪同。

    朱厚照兴致勃勃问道:“物理学派制作的热气球,真的可将伏地雷从高空扔下?”

    李应回答说:“禀陛下,当时的地形比较特殊。山谷当中常年有大风,且风向固定。臣只需提前选定地点,以绳索拴牢热气球于山坡,借大风之势,就可将热气球悬停于山谷上空。只要有敌军经过山谷,热气球上的士卒,便能往下边投掷。”

    “妙哉!”朱厚照拍掌赞叹。

    李应继续说:“当时伏地雷不断落下,敌军人马皆惊,山谷之中乱成一片。王侍郎长途奔袭两千里,连破西域诸城,又在关键时刻杀来山谷,将敌寇三万多军民顿时杀得抱头鼠窜。”

    朱厚照扼腕叹息:“可惜你等都未随二郎决战,朕想听亲眼所见之人,说说二郎是如何跟满速儿阵前单挑的。”

    朱英笑道:“皇爷,臣等虽未参与决战,却随王侍郎正面冲击四千余吐鲁番精骑。当时,我军骑兵来源杂乱,许多蒙古杂骑临阵退怯,王学士为激励将士,一马当先冲锋于前。其侍从袁达、西凉王朱当沍,紧随王侍郎左右,三人三骑直扑敌阵,杀得敌军本阵人仰马翻。我军将士遂士气高涨、万众一心,就连臣都忘却生死,与张伯爷一起率军前突。”

    朱厚照听得壮怀激烈,赞道:“你等都是朕之卫霍!”

    惠安伯张伟脸上有道长长的疤痕,耳朵都被斩落一截。他这次虽然没有升官,却恢复了太子太保衔,恢复俸禄的同时还加俸一级,并且荫一子为锦衣卫百户。

    朱英断了两根手指,今后恐怕再难上战场。他依旧属于御马监少监,虽然没有升官,却得到了新的差事,不但掌管龙骧四卫,还受命提督东官厅。用人话讲,就是朱英掌管天子亲军十七卫当中的四个,同时提督一半数量的京营(都是老弱病残)。

    李应直升正四品锦衣卫指挥佥事,并且属于实职,掌管直驾侍卫。也即是说,今后不管是祭祀宗庙、御驾亲征,李应都带着自己的手下,紧随皇帝左右保护安全。

    朱英和李应加起来,已经勉强可以抗衡江彬。

    “皇爷,兵部尚书王琼觐见。”司礼监少监卢明过来禀报。

    朱厚照点头说:“让他过来。”

    卢明是这两年兴起的宦官,以前跟杨廷和关系很好,还暗中勾结锦衣卫钱宁,三人一起对付江彬等边将。

    江彬已经成了大BOSS,谁都无法单独与之对抗,只能各自联合起来抵挡其压力。

    王琼跪地磕头:“臣叩见陛下。”

    “起来说话。”朱厚照点头道。

    王琼起身之后,朝众人抱拳致意,然后小心翼翼坐在旁边。

    朱厚照问:“王尚书,二郎在西域拓土两千余里,立下如此惊世奇功,可见我大明兵精将广。蒙古小王子数次南下,我欲率兵击之,你不妨弄一个章程出来。”

    很明显,皇帝被王渊的功勋刺激到了,也被那场献俘仪式弄得志得意满,居然想要御驾亲征去跟蒙古小王子开瓢。

    王琼猛吃一惊,只得委婉劝阻:“陛下,边镇入京训练仅两年,何妨再多训练一年半载?而且,各地反贼还未清除。就拿江西之贼来说,已经闹了数十年,应该将其清缴一空!”

    朱厚照没当回事儿,问道:“江西之贼,为何一直不能平定?你推荐个人选,替朕把江西之贼给平了。”

    王琼说道:“礼部右侍郎王守仁,可堪重任。”

    朱厚照笑道:“原来是王二郎的老师,那就派他去!”

    王阳明去年被王渊推荐,担任兵部右侍郎,巡抚辽东。因为有不得出境五里之外的奇葩规定,王阳明引诱海西女真主动来劫掠,设伏大破之,擒斩数百贼寇,只半年时间就吓得各部女真上表请罪。

    当然,也因此得罪了石玠。

    因为石玠是上一任辽东巡抚,当时海西女真多次犯边,朵颜三卫又跟其他部落互相攻击,搞得辽东各地贸易断绝,不再朝贡。石玠的做法是当和事佬,亲自出关,化解朵颜三卫与其他部落的矛盾,又安抚海西女真前来进贡,因此立功升迁,以右都御史的身份执掌都察院。

    石玠一离开辽东,海西女真再度劫掠边境,被王阳明设伏击败。但在石玠眼中,王阳明属于擅开边衅,把他安抚好的海西女真给逼得继续叛乱。

    以朱厚照的性格,自然更喜欢王阳明的做法,蛮夷部落,安抚个屁,打就完事儿了。

    就在前段时间,礼部尚书刘春,因为封王的事情得罪朱厚照。

    朱厚照立即让王阳明转任礼部右侍郎,并兼掌鸿胪寺事(鸿胪寺卿经常由礼部右侍郎兼任),等机会升迁王阳明当左侍郎。刘春年事已高,哪天生病请辞,王阳明就可以升为礼部尚书。

    嗯,王阳明也入了皇帝法眼,属于重点培养对象,朱厚照想让他执掌礼部。

    既然王琼推荐王阳明巡抚江西,朱厚照立即就顺口答应。但凡立下什么功劳,回京就是礼部左侍郎,朱厚照正愁没有借口给王大爷升官。

    于是乎,王阳明比历史上提前一年,被王琼推荐前往江西剿匪。

    江西的土匪可不好清缴,形成原因太复杂了。

    江西是整个大明朝,土地兼并最严重的地区,没有之一。

    一是因为江西出身的文官太多,二是因为明初封在江西的勋贵太多。这两个集团都是土地兼并的重要力量,现在扎堆聚在江西,老百姓的日子能好过吗?

    不但如此,江西的矿山还多,矿工被太监逼得走投无路,也只能选择去当土匪。

    最扯淡的是什么呢?

    许多百姓本来不想做土匪,他们投身文官、勋贵做佃户。文官和勋贵逼着他们当土匪,甚至发展到劫掠州县,又或者跑去其他省份劫掠,所抢到的钱财也得分润给文官和勋贵,而文官和勋贵则充当土匪的保护伞。

    因此,江西土匪越剿越多,几十年了还没有剿清。

    历史上,王阳明轻松剿灭几个最大的土匪团伙,剩下的土匪纷纷跑去投靠宁王。宁王起兵叛乱时,手下就有大量土匪部队,好几个将领都是以前的巨匪。

    甚至,此时此刻,宁王手下也养着一些土匪,专门为他聚敛财货。

    王阳明这次去江西,不仅是剿匪那么简单,还会遭到当地文官、勋贵集团的抵制。历史上,他剿匪一年,连破四十余寨,却越剿越难,只得上疏朝廷,说自己权力太小,无法指挥麾下将士。王琼立即给王阳明旗牌(王命旗牌,代表统军大权),允许他便宜行事,这才有了力量继续剿匪。

    “呕!”

    王琼还没走,庄妃突然恶心呕吐。

    众人一愣。

    惠安伯张伟立即大喊:“陛下,快宣御医!”

    御医来了,喜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2-21 18:40 , Processed in 0.166322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