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0|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广州根据地:康熙大围剿马上就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5-2-13 09: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当刘玄初和杨起龙,正准备动身往广州而来的时候,朱和墭正在广州城内的行世子府的东书房内看地图。
所谓的行世子府,其实就是揭阳世子府的分号。同时也是“广州根据地”的权力中心。
现在朱三太子还在揭阳那边“快活”,所以广州这边就由朱和墭这个圣人世子说了算了。而要管理十一县的根据地,当然需要一个大一点的衙门,这衙门就是行世子府了!
朱和墭的行世子府就设在原来尚之信的世子府里,这里再早前还是靖南王府,是相当豪华的一座府邸。面积很大,房屋也足够多。
朱大世子的行府根本用不了那么多的房子,所以他还将自己的亲兵镇,锦衣亲军随营学堂,还有诸葛军师的行军师府都摆在这座行世子府中。
另外,朱和墭朱大圣人还在行世子府内开办了一所医院和一间用蒸馏法生产大蒜素的小型制药厂。交给大波玲和苍井塞乌两人负责,这样他就能一边料理行世子府的事儿,一边继续当他的治病救命大圣人了。
朱和墭现在可不仅仅是定王世子、中书令、锦衣卫指挥使、原儒大学士了,他还是儒家的朱圣人!
这是可以在姓氏后面加一个“子”的存在!
而圣人治国,当然是要以德服人的。所以在夺取了广州府城之后,朱和墭并没有大肆向周边地区扩张,而是先行德政。
地盘当然也占了一些,向北占了从化县和增城县,向东占了东莞县和新宁县,向西占了三水县,又在南线占据了新宁和鹤山两县。加上之前进军广州途中占领的顺德、香山、番禹、南海四县,一共控制了十一个县。
这可是珠三角的十一个县啊!
虽然被尚可喜瞎折腾了二十多年,可是这十一个县境内的人口总数依旧超过一百二十万!
平均一下,每个县的人口都超过了十万——延平郡王郑经在台湾拥有的汉人人口也不过区区二十万,仅仅相当于珠三角的两个县。
而大佬辉在潮州的地盘上仅仅只有十几万人口,仅相当于珠三角的一个县。
光是算一算人口,就能想象朱和墭在广州府的这一把赢得有多大了!biquge.biz
不过这人口一上百万,管理和掌控的难度也就提升了许多倍。
原先朱和墭在揭阳岛上就管几万人,几十个乡都。而现在要管一百多万人......那可是几十座城寨,上千个乡都啊!
别说把政权的触角深入到下面的每一个乡都,将这一百多万人组织起来,拧成一股绳了。光是搞清楚底下到底有多少个乡都?每个乡都的人口有多少?土地有多少?以及它们的大致位置。就是一个相当庞大的工程了!
幸亏朱和墭现在是圣人了......一手穿墙弹,一手大蒜素,还有集硝池、甘蔗酒、特别白的白糖、平南王府藩地、沿海界外土地、澳门商埠等六大利益可以分配。还把广东仇人最多的尚可喜家灭了个七七八八。而且还在夺取澳门和入主广州的过程中,将十几万壮丁和广州城的百姓纳入旗下,使他们处于行世子府的直接管理下。
要不然他还真没有办法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把这几个大问题,都摸得一清二楚。
而现在摆在朱和墭、诸葛三和、郭有德和大波玲他们四人面前的广府、肇庆十一县地图上,就明明白白的标注上每一个乡都的名称,每一座城寨、村镇、码头的大致位置,每一个乡都的耕地和人口情况。
这样的图,别说大清朝了,就连坐镇广府二十余年的尚可喜,都不曾看到过。
“世子爷,现在整个广州府只有新会、清远、龙门三县尚未收复,其余十县加上肇庆府的鹤山县,都已经在行世子府的掌握之下了。
根据清点的结果在这十一县境内,共有三十八座城寨,一百八十六座藩庄,一千零五十八个乡都,两千三百多个大姓和三片界外荒地......总共有丁男三十余万,口一百一十余万,熟地三百余万亩,容易复垦的荒地二百余万亩。”
正在向朱和墭报告十一县清查情况的,就是那个总是“尼了尼了”的郭师爷。这次进军广府的行动中,他和大波玲一起主管三军后勤。大波玲管账管钱,他管打杂跑腿。十一县清查的大工程属于“打杂”,所以就由郭师爷负责了。
“都查清楚了吗?”朱和墭看着地图台旁堆了满满十一张八仙桌的账本,皱着眉头又问了一句。
“世子爷,尼了尽管放心,臣已经着人仔细清点了,差不了太多。”郭有得颇为得意地说,“尼了这次用得是各县自查和互查相结合的办法,没有人潮州过来的官吏出头,而是让广府人自己查。
臣让各县先自查一遍,再随机抽调别的县的人去复查。而且各县的临时县官和差官,又都是从广府和肇庆这边的邻县,还有广府军籍中人里抽调过去的。既熟悉当地的情况,又和地方上没有太多的纠葛,所以办事都比较得力。”
郭师爷说道“广府军籍中人”,就是朱和墭入主广府的过程中,被他编入军籍的关闸榷场壮丁和广州难民——就是那些被尚之信逐出广州城的“无产者”。
这些人现在都落户在了广州城内,还编入了行世子府的军籍,还由行世子府管他们的衣食住行,自然也就成了朱和墭的死党了。
“办得不错!才一个多月,就把这么难办的事情办好了,实在不易啊!”朱和墭似乎非常满意,笑着点了点头,“这广府、潮州、客家素来是有矛盾的,咱们要管好广府根本之地,就得会和稀泥......会用广府人治广府。”
其实跟着朱和墭一起从潮州过来的文职官员本就不多,根本接管不了广州根据地的十一个县。
朱和墭今生是生在广东,长在广东的“广漂二代”,前世则是世世代代的潮州人。所以他对广东这边广府人、客家人、潮州人这三大族群之间的恩怨情仇是再熟悉不过了,当然也知道这三大族群下面的强宗大族的那些事儿。
他知道要治理好广东,就得调节好三大族群和下面那些强宗大族之间的利益。一碗水必须端平一些,不能太偏向潮州人......而且潮州人太会抱团,如果一开始就用许多潮州人治广府,那以后广府官场上就都是潮州人了。
所以他才让郭师爷这个天津人当了广府民政的总管,而且还让他大量启用广府本地人去管广府各县的事儿。
另外,朱和墭和他的行世子府想要和好广府、潮州、客家之间的稀泥,还得解决好两大难题。
一是土地问题。
二是学籍问题。
历史上广府、潮汕、客家三大族群之间的斗争,基本上就是围绕土地和学籍展开的。
这土地问题在农业社会,那就是生存权的问题!
而学籍......也就是和科举考试关联的户籍问题,当然就是发展权了!
而且广东这边在清初的时候还是宗族社会......现在的宗族可不是逢年过节祭一下祖宗,而是实实在在的生存和发展单位。广东这边的土地基本都是宗族集体所有,而每个宗族都会划出一部分土地作为学田,用来供族中子弟去读书考科举。
而考上功名的族中子弟,当然也要为本族本宗出头争利益。
所以朱和墭要拿捏好广府的两千三百多个大姓,就只能从“土地”和“学籍”上下手了。
想到这里,朱和墭就笑着对诸葛三和、郭有德、大波玲三人道:“既然广府十一县都已经被咱们掌握了,那么现在就可以开始治理了......只要能把广府十一县都治理成了天下为公的大同之世,反清复明当不在话下!”
诸葛军师一听这些,就有点皱眉了,“世子爷,这治国理政之事,万绪千头,该从哪里开始?”
“当然是教育!”朱和墭道,“先办教育,而后才能有人才,有了人才,再推行咱们的主张,就能事半功倍了。”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好阅小说app阅读最
2#
 楼主| 发表于 2025-2-13 09:18 | 只看该作者
永历二十六年,八月初八。
广州城外南关天字码头一带,在大清开始实行迁界海禁之后,就成了一片僻静荒凉之地,只是在广州城内的百姓被尚之信驱赶出城后,才稍微有了一点人气。但是在朱和墭入主广州三个月后,这里已然变成了一个人流熙攘、尘土飞扬的热闹去处。
码头及临近的珠江水面上樯帆林立,既有中式的广船、福船、沙船,也有西洋式的软帆大海船。
明清之间的战火虽然又一次熊熊燃烧了起来,朱和墭劫持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商船偷袭澳门的事件,又几乎要点燃大明和英葡两国间的战火......但是生意还是要做的!
朱和墭入主广府后,就立即取消了海禁,并且宣布开放广州为通商口岸。还在六七月份的时候,迁移了一批澳门葡人到广州居住、营商。
而朱和墭在广府十一县建立统治的过程中,又扩散了“集硝”、“甘蔗酒”、“特别白白糖”等技术。从七月份开始,广府出产的高级白糖和各种口味的甘蔗酒,就开始出现在广州南关的榷场当中了。M.biQuge.biZ
这可是巨大的商机啊!
莫说大明和英格兰、葡萄牙会不会真打起来还不知道,就算真的开了战,生意就不做了?英格兰人、葡萄牙人真要不做生意了,还有其他各国的商人来做买卖呢!
同时,朱和墭还利用被他收容的“行世子府中人”中的壮丁,以及在攻克澳门、广州时缴获的白银,在广州城内外大搞基建。
主要项目有扩建码头、整修道路,建设南关榷场、黄埔榷场、广州外城商市,开办广州黄埔岛大营及军官学堂、天南道法学堂,还有越秀山四方炮台扩建工程等等。
与此同时,朱和墭的行世子府为了应对可能发生的广州被围,还开始在广州囤积粮草。而被朱和墭控制的佛山镇的铁商们也加紧储备矿石、木炭,以防大清那边封锁广府。
这又是高价收粮,又是收购木料石材,又是储备铁矿、木炭的,这可都是好买卖!两广当地的商人们,能不抓紧时间大赚上一票?
而主持广东军政的那些高官,现在都好像集体遗忘了还有经济封锁的玩法——反正大清朝廷这段时间有点手忙脚乱,好像也忘记这个茬了。而广东的大清官员们因为广州突然陷落,全都损失惨重......多年的贪官都白当了!
现在就趁着康熙皇帝没想起要搞封锁的机会,能捞一点是一点吧!
所以这段时间,广东的西江、东江、北江之上往来的商船,居然比尚可喜统治广州时还要多!
而来自两广各地的商人在广州这座刚刚成为大明复兴之地的“天南第一城”中见到的,则是一个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
唔,到处都张挂起了“天下为公”、“人间大同”、“分田地、均贫富”、“人人有饭吃、人人有书读、人人有田耕”之类的标语牌......一看就很为公,很大同啊!
这些标语牌也都是各种各样的,有的是木牌,有的是在白布上刺了字,有的则是在房屋的墙壁外面写了大字。
而在码头上新设的税卡这边,还有几个身上穿着“孔子服”,腰带上挂着长剑和手榴锤,还蓄着大胡子的“原儒”在进行宣传。
就看见他们手里拎着铜锣,看见有人过关,不管是谁,就先“咣”一下敲个锣,然后开始讲大道理和揭阳朝廷的政策了。
“乡亲们,圣人世子爷说了,以后要天下为公,要人间大同,要原儒复古......”
“乡亲们,圣人世子爷说了,新开的朝廷乃是天下为公的朝廷,由十一位原儒大学士共掌大权!”
“乡亲们,圣人世子爷说了,今年秋收以后,广府就要开始均田了。凡是广府百姓,男丁可以均田三十亩,女子及男童减半,女童再减半。所均之田可以为个人持有,也可以为宗族持有......”
“乡亲们,圣人世子爷说了,凡是广府的男童,从明年开始,年满八岁的都要进学读书,学费由宗族拨出的学田负担,朝廷会给予学田免税之惠......”
“乡亲们,圣人世子爷说了,天下为公、人间大同是要天下人拿起刀枪保着才行的,所以凡是广府均田户的男丁,都要全民皆兵!”
“乡亲们,圣人世子爷说了,今年冬天广州府就要大办会试,读书人都可以参加......”
口号喊得震天响,标语也挂得到处都是,但是往来广州天字码头的客商,却大多眉头微皱,面带愁容。
这些走南闯北的奸商什么没见过?广东、福建沿海从明朝中期开始就乱哄哄的,直到如今天下其它地方都差不多太平了,广东、福建沿海还卡在明清相交的乱世当中。
能在这个加长版乱世中打拼的奸商,哪一个不是比狼还狠,比猴还精的?
他们能相信什么“天下为公,人间大同”那才是见鬼了!
至于原儒复古......呵呵,听不大懂,而且更看不懂。
那些身穿麻布长袍,头戴角巾,腰胯长剑的大胡子男就是原儒吗?看着既像骗子又像疯子的,靠他们能反清复明真能成功?
如果广州和潮州朱三太子、朱三太孙再搞砸了,大清天兵杀过来,广州、潮州一定会被屠杀得鸡犬都不留吧?
这些往来广州天字码头的奸商虽然够狠也够精,但大多都是潮州人和广府人......他们不管在哪里发财,这根始终在潮州和广府啊!
一想到家乡很快就要再一次被清兵屠戮,这心情能不沉重吗?
乘坐着一条贩米的商船,走西江水道,在三水通过人工运河进入北江,又顺流而下直入珠江口的狮子洋,最后再北行至广州天字号码头下船的杨起龙、刘玄初二人,现在感觉到了弥漫在天字号码头上的沉重气氛。不过第一次见到那么多“原儒”刘玄初,却不觉得“圣人三太孙”搞得这一套既像骗子又像疯子。
“这些原儒......呵呵,还是有点意思的!”
风尘仆仆赶了半个多月的路,化妆成商人,押着一船肇庆白糖来到广州的刘玄初,在码头上等着税官来收税办通关时,正好看见几个穿着孔子服的“原儒”在做宣传,顿时有种眼前一亮的感觉。
“刘先生,您真这么觉得的?”跟他一起的杨起龙凑了上来。
他现在已经在后脑勺上留出了长长的一截头发,还梳起了辫子,穿着打扮也和往来珠江、西江上的船商无异。连说话的口音,都有了客家腔。
不得不说,这个杨起龙还是个天才特务,装什么像什么啊!
刘玄初则是书生打扮,摇着个纸扇子,点点头道:“瞧他们的打扮,应该是在模仿春秋战国之时那些仗剑布道、周游列国的儒......虽然他们未必能有孔门诸子的本领,但是能认认真真的模仿,就是个不错的开始了。看来这朱三太孙,是真有点想法的。”
杨起龙笑着道:“朱三太孙可以比孔门诸子会讲道理......他们手里有一炸一大片的诸葛神雷啊!能讲得通理的就讲理,讲不通的,呵呵,轰的一下,就躺平了!”
他这套歪理那些好好的读书人当然是不能接受的,但是刘玄初也不是什么好人。
当年他是张献忠四大养子之一的刘文秀的谋士,后来又跳槽到了吴三桂手下。因为一肚子坏水,很会出馊主意,得到吴三桂的重用,成了吴三桂麾下的第一谋士!
在这样的人看来,不管干啥,雷霆手段都是必须的!
而且他来广府的目的,至少有一半是为了诸葛神雷。吴三桂在写给他的密信上说了,要设法搞到诸葛神雷......有了神雷,吴三桂才有敢对阵八旗天兵啊!
只是不知道朱三太孙肯不肯把诸葛神雷的秘密拿出来和平西王分享了?
3#
 楼主| 发表于 2025-2-13 09:22 | 只看该作者
虽然往来天字号码头的商船不少,但是刘玄初和杨起龙搞来的这条足可以拉上一千石白糖的大船,还是挺吸引眼球的。
而这一船就拉来上千石白糖的大商人,自然引起了主管天字号码头的于二爷于忠义的注意。
于老爷子的这位兄弟,是六月初的时候,和一批揭阳世子府、军师府的官员,还有天王宫少年堂的师生,以及东南西北内厂的管事、师傅和学徒等人,一块儿走水路来的广州。
到达广州之后,于二爷就给派了个管理天字号码头的“肥缺”——这“肥缺”是真肥,不过不能放开了捞,只能拿提成。收多少关税,吃多少提成。
虽然干着收关税的肥缺,但于二爷现在也是一副“原儒”的打扮。只是这位爷长得比较温和,看着就不是会砍人的儒。
不过跟在他身边还有两个朱和墭从队伍中选出的极具威慑性的“胡子儒”辅佐他。三个“儒”一块儿就跟着刘玄初手下的一个账房先生,往刘玄初、杨起龙这里走来了。
“刘老板,杨老板,本官乃是提督广州市舶司于忠义。”于二爷虽然当了官,但还是一副和气生财的做派,一点架子都没有......但是就他这样,这些日子还是在广州天字码头上收了不少税,逃税抗税什么的,那是根本不存在的。
“哼!”
“哼哼......”
这时跟着于忠义的两个大胡子原儒哼哼了几手,还把手按在了腰里挂着的手榴锤上,一看就特别会讲理啊!
刘玄初和杨起龙互相看了对方一眼,都是几声轻笑。
杨起龙摸出了一块木牌,递给了于忠义,笑着道:“于市舶,在下是世子爷的朋友。这次来广州府,除了贩运白糖,就是想拜访一下世子爷,看看能不能求个一官半职的。”
杨起龙可是大明朝廷的右辅副军师,不过他的这个身份还得保密,要不然就不方便在外走动了。
于二爷其实在揭阳的时候就见过杨起龙一面,但是一面之缘能有多少印象?而且当时杨起龙用了杨秀清的化名,还是位高权重的右辅辅军师,所以这回他根本没认出杨起龙就是杨秀清。
在接过了刻有“大南山、火炮朱”字样的木牌后,也就信了杨起龙的说词——朱和墭还是朱启炮的时候,是大南山上的英雄好汉,也结识了不少南来北往的朋友,其中有些朋友是买卖人。朱启炮就会发一块刻着“大南山、火炮朱”的木牌子给人家。拿着这个牌子在广东地面上行走,遇上干没本钱买卖的英雄就递上去,对方多少会给点面子。最多就劫个财,不会害命,也不至于劫色。
而这段时间,朱和墭的“买卖”做大了,不少混江湖的朋友就拿着这牌子来投奔。
于二爷主官天字号码头的这些天里,已经遇到了不下十个来投靠朱和墭的江湖朋友了。
而朱和墭也挺上道,对于这些朋友,他都尽可能的安排......反正他现在也在用人之际。
于二爷又打量了一番杨起龙和刘玄初,发现二人的长相都还不错,看着挺像那么回事儿的。于是就卖了个人情,亲自领着二人出了码头,向广州城内的行世子府而去。M.biQuge.biZ
......
“大明遗民刘玄初恭请定王世子殿下金安!”
在广州行世子府的二堂之内,吴三桂的首席谋士刘玄初,正在躬身向朱和墭行礼,而且还自称是“大明遗民”!
“原来是平西王帐下的谋臣刘先生啊,失敬,失敬!”朱和墭当然知道刘玄初是什么人了?
就算前世的朱和盛不太清楚,今生走上反清道路,并且成为了通过各方认证“真朱三太孙”之后,就花了不少力气去探听各方面内部的情况。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嘛!
而吴三桂这一系,当时朱和墭探听的重中之重!
所以当朱和墭得知来人居然是吴三桂的头号谋士时,他的反应当然是喜出望外。马上从椅子上起身,大步向前,亲手将刘玄初扶起,并且扶着他在一张太师椅上落了座。
看见他这副礼贤下士的模样,跟着朱和墭一块儿接见刘玄初的诸葛军师,也轻轻点了下头。
朱和墭现在的手腕现在真是堪称老辣了!和他被逮进潮州府大牢之前相比,简直判若两人啊!
他在潮州府的大牢里不会真的遇上神仙了吧?诸葛道人心说:“这可真是人比人气死人啊!贫道修了半辈子的仙,却始终连仙人的边都摸不着。
而这位火炮朱平日里也不见他修行,脾气还特别坏,动不动就骂人揍人,居然在潮州府的死牢里得了点化!仙缘这个事儿还真是说不清、道不明啊!”
想到这里,诸葛军师叹了口气,就把心神收了回来,然后轻轻摇动羽扇,装出一副诸葛再世的模样儿。他虽然还时常自称“贫道”,但早就换下老道袍,穿上了艰苦朴素的孔子服,不过鹅毛扇还是不能丢,丢了就不像诸葛军师了。
朱和墭在捧完了刘玄初刘军师后,就开始隆重推出自家的“高仿版诸葛亮”了。
“刘先生,起龙兄,我来给你们介绍,这位就是诸葛孔明第四十五代孙,得了孔明真传的诸葛军师三和子......他现在还是我大明朝廷的左辅正军师、原儒大学士、天王学宫祭酒,爵封武乡侯。”
“原来是诸葛先生,大名如雷贯耳,久仰,久仰!”
刘玄初早就认出诸葛军师了——拿着鹅毛扇子呢!朱和墭介绍完毕,赶紧起身抱拳行礼。
他现在对诸葛军师的尊敬那是发自内心的!
因为诸葛军师在他自己和朱和墭的共同包装下,已经成了如今军师界的顶级品牌了。
人家有诸葛神雷、诸葛机关砲,还有《孔明遗书》,连空城计都能玩出杀招来,不服不行啊!
“玄初先生,三和亦久仰先生大名!”诸葛军师也还了一礼,顺便送上了一顶高帽子,然后又笑着对朱和墭道,“世子爷,贫道给您道喜了!”
道喜?
朱和墭一听这话,马上就露出了惊喜的表情,“军师,喜从何来?”
诸葛军师笑道:“喜当然从刘先生这里来了......刘先生既然来了广东,少主还怕平西伯不和咱们联手坑死清妖头子玄烨吗?”
“哦。”朱和墭不置可否,只是瞄了一眼刘玄初和杨起龙。只看见刘玄初笑而不语,杨起龙则轻轻点头,也不言语。显然是等诸葛军师继续往下说———既然是诸葛军师,那一定是算无遗策的,一准知道该怎么坑死大清朝啊!
朱和墭只好扭头瞅了眼自家的“高仿诸葛亮”,也等着他把自己的计划全盘托出。
诸葛三和摇着鹅毛扇子,一副成竹在胸的模样,笑着问:“平西伯世子快回到云南了吧?”
听了诸葛军师的话,刘玄初笑着点点头,心想:“这个诸葛军师还是有两把刷子的——世子爷将要返回云南的事儿,连杨起龙也不知道啊!”
诸葛三和看刘玄初点头,就知道自己蒙对了,于是继续试探着问:“如果贫道所料不错,平西伯和平西伯世子应该还没有下最后的决心,还想着坐观成败吧?”
4#
 楼主| 发表于 2025-2-13 09:26 | 只看该作者
诸葛军师又蒙对了!
不过猜中吴三桂的心思其实也没多难,用不着能掐会算的诸葛军师,朱和墭自己就知道。
吴三桂这老汉奸其实是个“守巢之虎”,明明挺厉害的,是一只大老虎,但偏偏没有当万兽之王的觉悟,就想守着云南的一亩三分地过他的安生日子。
历史上之所以会起兵反清,完全是被逼无奈的。而且反起来以后,他的劲头也不大,打到长江边上就萎了,完全没有席卷天下的决心和气势。
而这回朱三太子、朱三太孙在广东一闹大,康熙皇帝看着已经放弃削藩了。
在这种情况下,吴三桂当一只舒舒服服的“躺平老虎”多好啊?干嘛辛辛苦苦的造反?
不过这只是吴三桂,也许还有吴应熊的想法。却不代表吴三桂父子的那些手下也甘心老死云南。
毕竟吴三桂在云南当得是要什么有什么的藩王,而底下人哪怕当到总兵,也不过管着两三千人的队伍,能有多舒坦?而且还有许多连总兵都当不上的,只混到个参将、游击,甚至千总、把总的,看到天下有大乱的迹象,又怎能不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另外,在“崇祯遗诏事件”和“尚之信揭发事件”后,吴三桂如果还对大清朝存有幻想,那就是傻子了。
所以吴三桂的“反”,还是要造的,只是最后的决心难下而已。
至于吴三桂会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举起反旗......那就要问刘玄初了!
朱和墭、诸葛军师和杨起龙三人,这个时候都笑吟吟地看着刘玄初,就等他说出吴三桂造反的条件了——只要能划下道道就行啊!
有了道道,朱和墭和诸葛军师那么大能耐,一准能想办法达成的。
刘玄初也不藏着掖着了,他不就为这事儿来的?
他就是吴三桂身边很想造反的那些人之中的一个!
刘玄初拈着自己的胡须,思索着开口了:“平西伯的确已经有了反心,但是他年纪已经老了,不复昔日的雄心壮志,所以真要他起兵,就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之一。”
其实吴三桂年轻的时候也没啥雄心壮志,就是个混日子的军阀。
刘玄初接着道:“第一个条件是平西伯世子被玄烨诛杀......平西伯世子一死,平西伯必反!可惜玄烨不但不杀吴应熊,而且还放了吴应熊!”
康熙的水准还是在线的!前一世他在吴三桂势如破竹,大清人心惶惶的时候坚决诛杀吴应熊以示决心。
而这一世,他在吴三桂都给抹黑得油光发亮的时候,释放吴应熊,以稳住云南人心。
所以吴三桂造反的第一条件已经被康熙给化解了。
“第二个条件,”刘玄初道,“只要所谓八旗天兵威风不在,平西伯也肯定会举兵造反。平西伯之所以隐忍多年,不是因为忠满清,而是因为怕八旗......他当年在辽东为大明抵达满洲时,可不止一次吃八旗兵的大亏,早就给打怕了!
如果世子殿下有办法大破八旗兵一次,平西伯必然举兵。”
“八旗其实也没多厉害,孤家有诸葛天雷,有天火球,有掷弹臼炮,八旗肉骨凡胎,打不过我们的。”朱和墭说着话,眉头就是一皱,“可是玄烨不派大股的八旗兵来广东啊!”
这可真是为难啊!
八旗兵只要肯来,朱和墭至少有十种办法可以把他们都发送了......哪怕不用糖药,不用“鸡尾酒瓶”,朱大太孙也有别的招!他的化工,不,是“魔法”可不是白学的。
可问题是,康熙到现在为止,就是不派大股的八旗天兵南下广东。
不过康熙倒是往湖广派了一些八旗兵......这摆明就是给吴三桂看的!
刘玄初摇摇头道:“玄烨是不会派出大批的满洲八旗来广东的,就算派也就是三五百的派过来督战......玄烨这人,行事还是非常果断的,而且也很有主张,关键时刻更能圣心独裁!
所以世子爷想要战八旗,就只有学一学郑延平了。”
他现在是在给朱和墭支招......江南是有八旗兵的!只要朱和墭和郑成功一样,走海路去打南京,那八旗兵就没地儿躲了。
如果八旗兵一败,南京再一丢,那吴三桂肯定起兵!
他就算不想起兵,底下那帮人也要逼着他起兵了。
朱和墭看了一眼自己的大军师,诸葛军师摇着鹅毛扇,还是一副成竹在胸的模样,笑道:“不瞒刘先生,我朝的水师才刚刚起步,没个三年五载的,也跑不了那么远啊,刘先生还是说一说第三个条件吧。”biquge.biz
朱和墭的水军是从仿造大东方号开始的......买不如造嘛!造它个一二百条的,别说南京,直接去辽西走廊登陆,然后再入山海关都行啊!
但是现在大东方号刚刚被拆完,正在一块块木板测量尺寸准备搞“逆向”,一年内能仿出条“二号舰”就已经飞快了。想要量产得等后年了!
而且光有船也不行,还得培养海军军官和水手呢!
所以这事儿三年能成,就算是飞快了。
至于利用郑经的水军干这事儿......好像也不大行。虽然清朝方面一直管郑经叫海贼或海寇,但是郑经的水师规模其实很有限——他在台湾拢共就有二十万人口,能养得起多大规模的水师?运个几千人去江南也许没问题,再多他也无能为力了。
而几千人到了江南,能拿下南京?
好像也不大靠谱啊!现在毕竟不是鸦片战争的时候,几千人杀过去万一打扑了,那康熙皇帝的尾巴不得翘天上去?
刘玄初笑道:“三年五载的太久了......平西伯年事已高!”他顿了顿,“那在下就说一说第三个条件了!
如果广州告急了,平西伯一定不忍心看到好不容易才起来的大明再次覆灭,一定会起兵的。”
吴三桂现在当然知道朱三父子一灭,康熙皇帝接下去就要灭他了。
所以他只要发现朱三父子要不行了,也一定会起兵造反的!
朱和墭无法左右康熙皇帝杀不杀吴应熊的选择,一时间也打造不出可以将成千上万的军队送往江南的水师......但他总可以“装死”吧?
刘玄初拈着胡须又道:“玄烨的八旗兵如何不得而知,但是他的八旗将却是一将不如一将了。只剩下一个岳乐还堪用,但是却不舍得派来广东。上回靠尚可喜这个老糊涂,现在又重用孙延龄和孔四贞两夫妇......世子爷有诸葛军师,要哄他们上当没多难吧?”
诸葛军师点点头,笑着对刘玄初道:“多谢刘先生解惑......这事儿倒是不难,本军师一准能让孙延龄笑着来广州,哭着跑回去!”
“那就行了!”刘玄初道,“只有孙延龄的大军能到广州,王爷那边我就有办法了。”
朱和墭笑道:“只要平西伯能举兵反清,大明天下必能光复。到时先生就是我大明再开的开国功臣了!”
他这是在给刘玄初画大饼呢!
除了这画饼,实实在在的好处当然也会送上的......直接送到刘玄初租来的那条沙船上!
刘玄初只是笑笑,未置可否,然后又摸出了吴三桂写给朱三太子的亲笔信,站起身走到朱和墭跟前,双手递了上去:“世子爷,这是平西伯给三太子的信。”
朱和墭拿过信封,撕开封口,取出里面的信纸,展开以后就一字一句的读了一遍。
信上都是些模棱两可的话,说是吴三桂的“亲笔信”,但是临了却来了个“知名不具”,也不知道是不是真亲笔。还真是一点把柄不留啊!
朱和墭看完了信,又望着刘玄初,笑着道:“刘先生,孤家应该怎么回复平西伯为好?”
刘玄初笑道:“世子爷想怎么回复都行,不过最好能拿出一点诚意.......比如诸葛天雷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
5#
 楼主| 发表于 2025-2-13 09:30 | 只看该作者
诸葛天雷在旁人看来,当然是朱三太子这股势力最大的倚仗了!
不过对朱和墭而言,“糖药”不过是方便取材,而且也容易制取罢了。
真要给他点时间,搞出了硝酸、硫酸这两个酸,以后能制造的各种炸药就太多了。
而且这些全都是很难仿造的高科技,不,应该是“高法”产品!
另外,“糖药”的方便取材也只是对如今的朱明集团而言的......现在全世界的制糖产业就集中在广东和福建两省。也只有广东、福建能产出配置“糖药”所需的高纯度的白糖。别处可没有!
而朱和墭现在已经“研发”好了“军用级白糖”,也就是添加了二氧化铁粉末、阿拉伯胶和少量的火硝进行熬制,然后再压切成块状的白糖。
这样的糖块便于储存和运输,不容易受潮,而且也方便在军前进行配置,不需要再加入催化剂和凝固剂。
军用白糖将会是块状的,每一块的分量都相同,配上事先称好重量后再打包的火硝,就不必在阵前用秤来称了。
而这个催化剂和凝固剂......靠舌头舔是舔不明白的!
另外,由于朱和墭会在军用白糖中加入一定数量的火硝,所以新的糖药配方将会和原本的配方大不相同。
根据新的配方,如果不用军用级白糖,而是使用普通白糖,是根本配不出威力足够大的糖药的,最多只能配出烟雾弹使用的糖药。
等专门生产“特别白白糖”和甘蔗酒的北厂迁到广州,朱和墭就准备更换“糖药”配方,将普通白糖换成军用白糖。
同时朱和墭还会将所以掌握原配方的“药师”尽可能调离一线,以免他们在作战行动中被俘。
而且他还会通知延平王府也采取同样的行动,以加强“糖药”管理。
所以,即便外部势力部分破解了“糖药”的配方,对已经开始做大,并且开始对白糖进行了“升级”的朱和墭而言,也不完全是坏事......毕竟这个拿来解馋的白糖卖个一百个铜子一斤那是很贵了。可是作为制造当今世界上威力最大的火药的重要原料,一百文一斤是不是太便宜了?
那么重要的军品,关系国家存亡的战略物资,民用糖怎么也该翻个倍!而添加了催化剂和凝固剂的军用白糖,卖个一两银子一斤的,好像也不算贵吧?
再贵也得买啊!
而且,朱明这边肯卖给谁,那已经是天大的脸面了。谁要不服气,朱和墭就能出个“白糖禁运名单”,把谁的名号加上去,以后就买不着“军用白糖”了,甚至连“民用白糖”也能给你禁运了!
“刘先生......”
朱和墭虽然早就做好了糖药技术出现扩散是准备,但是现在面对刘玄初提出的要求,他还是装模作样的思考了许久,最后好像还是咬着牙点了头。
“也罢,”朱和墭道,“等朝廷派出的使团往云南而去的时候,自然会带去一批天雷的原料......也会带上配方。只要平西伯举兵反清,朝廷的使臣自然会把配方给他。”
朱和墭准备让人带去云南的原料当然就是军用白糖了,配方也不是原始的方子,而是军用方糖专用的方子。
而军用白糖的供应链还在朱和墭的北厂手中卡着!
刘玄初不知道朱和墭的“法力”有多高,自然大喜,随即就问:“不知朝廷的使者是谁?”
说着他看了一眼杨起龙,“这位杨先生把平西伯世子给坑了,可不能再去云南了。”笔趣阁
杨起龙的确不能再去云南了,他可把吴应熊坑苦了。虽然吴应熊最终因祸得福,但是这几个月的确把吴应熊吓得够呛!
朱和墭笑道:“刘先生放心,孤家这次会安排一位天下闻名的名士大儒,带上家父的令旨,随同刘先生一起去云南面见平西伯。”
安排名士大儒去云南见吴三桂,当然是为了向吴三桂显示复兴的朱明朝廷绝不是什么草台班子,因为它已经得到了一众岭南名士的拥护!
而这位岭南名士就是岭南三忠之首的陈邦彦的长子陈恭尹,他在家人遇难后为报国仇家恨,又为抗清事业奔走了十几年。在永历遇害后才在广州府的增城县隐居,潜心书法诗词,成了一代名家。本来以为复明再无希望,可没想到朱三太子、朱三太孙居然来了个奇迹般崛起。
于是他就在刚刚从潮州赶来广府出任广东布政使的好友屈大均的推荐下出仕了朱和墭,担任了行世子府的主簿。
由这样的人物代表新开张的大明朝廷去云南见吴三桂,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刘玄初这个时候又笑着对朱和墭道:“在下还有一事要与世子爷分说......监国乃是威庙之子,是大明正统,现在用永历年号颇不合适,是不是应该改用崇祯年号?今年该是崇祯四十五年。”
朱和墭当然知道刘玄初为什么说这个话。因为永历皇帝朱由榔就是给吴三桂弄死的!
如果朱慈炯、朱和墭父子继续使用永历年号,就等于承认朱由榔是大明朝的正统皇帝。这让吴三桂如何自处?
朱和墭点点头道:“之前用永历年号只是随延平王府用了,如今孤家已经占据广府十一县,人口百万,带甲数万。自然不会再用永历年号......稍后会改成崇祯年号,所以请刘先生放心。孤家和父王是不会让平西伯下不了台的。”
实际上朱三太子、朱三太孙本是唐王一派的支脉,应该奉隆武、绍武为正朔,也不应该用永历纪年。
......
北京城外,紫竹院。
今儿一大早,一群穿黄马褂的御前侍卫就把紫竹院周围的道路都给封锁了,闲杂人等,别说出路,连靠近都不行!
据那些黄马褂说,今皇上来紫竹院这边打猎——就是去紫竹院东面,那个动物挺多的地方打猎!
到了接近中午的时候,紫竹院周围就想起了“轰隆隆”的巨响......听着像是在打炮!
不知道的还以为这大清皇帝打猎不是用弓箭或是用鸟枪,而是直接上了大炮!
但是谁真要靠近了,就会发现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儿,根本不是康熙在打猎,而是康熙皇帝在岳乐、图海、索额图、熊赐履等几个心腹大臣的陪同下观看施琅和邓忠摆弄诸葛天雷!
这回可不得了了,大清也有了自己的诸葛天雷!
当然了,这天雷理论上不能称为诸葛天雷,而应该称为施琅天雷,因为它根本就是施琅发明的。
被引爆的几枚铁壳炸弹内填充的并不是糖药,而是和混合了磨得很细的“特别白”白糖的黑火药。
这种混合了白糖的黑火药威力当然不能和糖药相比,但比起普通火药还是猛烈了许多,可以将一枚铁壳炸弹崩得粉碎!
远远观看爆炸的康熙皇帝的麻脸上也露出了难得的笑容,连连点头道:“好,好......这诸葛天雷原来就是加了白糖的火药啊!朕还以为是什么法术,真是骗得朕好苦啊!”
他忽然想到了什么,扭头对身边的几个大臣和奴才说:“你们谁也不许将这个秘密泄露出去......连南怀仁都不许说!”
“嗻!”
几个大臣和奴才当然不会多问个为什么,全都应了“嗻”。
康熙接着又对邓忠道:“邓忠,朕命你从所领旗兵中选二百人专管火雷,暂时归在内务府武备院下面。此次就跟随施琅一起南下广东,帮着定南大将军制造火雷,但不得将火雷之秘泄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2-20 05:17 , Processed in 0.114269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