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01|回复: 1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偷青现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5-2-16 17: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欧阳梦儿 于 2025-2-17 16:10 编辑

  


  正月刚过十,J镇的小菜价格呈直线下降。从年三十、大年初一、初二的10元每斤,直降10倍不止,反常到诡异。

  直到下班回家路上,看到三三两两手举火把的青年,路边背兜插满竹筒售卖的小贩,我才打通思绪的关节,恍然大悟,农民这是要与“偷青节”“同归于尽”呀!


  至于吗?至于!


  J镇人们不过元宵,只过“十四”。你问我为什么?我也不知道。


  J镇人正月十四,有偷青的习俗,这点很让我诧异也很欢喜。我的家乡是没有这个习俗的,所以“偷青”这个词离我很远,它充满神秘而浪漫的气息。


  老家离J镇并不远,分属不同区,毗邻而居,风俗习惯如此不同,令人迷惑,思绪翩翩。同是汉人,异俗而居,是否跟那两历史事件相关?一是“四川大屠杀”一是“湖广填四川”。毕竟这样的习俗最开始源于广州农村,后才由岭南迅速传遍湘、桂、赣等地。


  天未擦黑,人们纷纷走下酒桌,离开麻将,蜂拥到街上。连那些长年长在手机上宅在家里的年轻人也自觉自愿走出“火柴盒”,雀跃着庄严地举起火把。他们从街南走到街北,或从街北走向街南。宽阔的街道怱然就变窄了,人们喜笑颜开,挤挤挨挨。大街的尽头,搭了戏台子,有各式的表演,也有烟花、爆竹和小吃。


  表演不见得有多精彩,妙在互动与参与。平日里不起眼不得意的小人物,在聚光灯下,瞬间光芒万丈。人生一世,过把瘾,可死矣。


  节目不好看,不打紧。节目只是掩人耳目,消磨时间。人们在等,等那个神圣的时刻。夜越深,意味愈彰显。又或者,趁着混乱与黑暗,男孩子悄悄牵一牵女孩子的手,平日里喜欢又不敢说的话,不言自明。女孩子的脸庞在火光的映照下,分外粉嫩,趁着挨挨挤挤的人流,看一看心仪的男孩,装着毫不在意地搭几句白,一夜好梦。


  以前的女子们,束手束脚,只有在这一天,她们是自由的解放的。遵循的许多礼教不再“吃人”。他们放心大胆,正大光明地“偷偷摸摸”。这样的“桃花”喻意着“好运”、“吉祥”。


  偷也不是乱偷。偷什么都有寓意。这与谐音相关。比如偷葱,寓意聪明与智慧。偷芹菜,寓意着“勤快”。当然偷菜本身就寓意着“财”,有借人家好运的意思。


  偷不是个好事,但礼上往来就不一样了。放个红包,放点彩头,皆大欢喜。


  光是偷,没有守,也不好玩。只有一边偷,一边被人追赶,才热闹有趣。偷的人越巧妙,赶的人越凶狠,猫与老鼠的游戏才越吉利越刺激。


  偷不是谁家都偷,有情有义才去偷。被偷是福。


  偷来的青,不能进家门。它是也只能是月光下,篝火旁野炊意义上增进感情的媒质。


  可见“偷青”不光是年轻人的事,劳累一年的人,都愿意参与进来,难得有机会放松乐呵。


  最开心的应是那些卖竹人。路边坡地野蛮生长的竹子,锯成一米左右,灌点汽油,塞团棉花,十块,二十块,转眼就到了手。有时候人山人海,转眼一抢而空,供不应求。


  当然,很多盛况在路人的嘴里,老年人的记忆里。我来到这个地方的时候,文艺节目还保留着,大街上游行的队伍也颇为壮观。疫情刚过那年,仿若回光返照般异常活跃之后,一年更比一年萧索。不但节目没人主持,连火把也少了许多。人们过节的精气神儿跟下滑的经济一样,哪哪都不得劲儿。


  也许这并不是主要原因。追踪溯源,其实是味道变了。


  曾几何时,授受不亲不再是男女交往的禁锢。暧昧不再是一年一度的狂欢。曾几何日,”偷青”成了鸡肋一般的纯娱乐节目。这种娱乐不知不觉中摒弃了礼、义、廉耻、信,演变为为偷而偷,成为农人深恶痛绝的“流氓性虐夺”。


  君不见东家开摩托,西家驶汽车,游戏的目标无限延展,偷青的数量没了节制。没有红包,少了感恩,偷得那叫一个理直气壮贪得无厌。偷来的青进得家门,上得餐桌,为一些不劳而获者“开源节流”。


  一个靠种菜为生的老头,赶了西头追东头,北头跑了有南头。整整几个小时,在田间疲于奔命,不但没得到一个笑脸,甚至抢夺中跟一个小车车主大打出手。小车车主人多力量大,差不多收割了他半块蔬菜田,还被其义正辞严地指责为“小气、晦气又讨厌的葛朗台”。


  老农发誓,明年就算卖不掉烂在家里,他也不会留在地里让畜生们祸祸。


  也有“心眼儿小”的农人,撕扯的阵仗太大,告到了派出所。派出所搓了几句“包包散”不了了之。理由是传统节日,无是无非。


  在面馆吃面的我,拍桌而起。假如我儿做了所长,我一定告诉他,一定牢记“节制”两字,凡“偷青”超过一斤,按价讲费。


  儿啊,我的儿,可别让娘等得太苦!


  天老爷,我不说赐我“力量”。天老爷,赐我儿子吧!


  2025年2月16日








评分

4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25-2-16 18:38 | 只看该作者
传说中的大沙发?
这个习俗挺好玩的,我也是最近才知道有这个习俗。
梦儿这个文文写得好。
3#
发表于 2025-2-16 22:24 | 只看该作者
偷青是云贵川的风俗,北方地区天寒地冻,偷青恐怕比偷情还难。
4#
发表于 2025-2-16 22:31 | 只看该作者
拜读了!私下感觉这风俗好久远了,现在还能返朴还真么?(细看之下,菜里似有几只虫子?)
5#
发表于 2025-2-17 08:36 | 只看该作者
好好告诉你儿,让其知道贪得无厌者,罚款是必须的。要不种菜者的辛苦让不知感恩者糟蹋,实在可恶。
这变味的偷青,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看快手上有视频,才知道有这么个习俗。
6#
发表于 2025-2-17 08:40 | 只看该作者
读欧阳文,脑海里的画面成了丰收时候老人跟收割机抢夺庄稼那些重合,不少陋习看得人目瞪口呆的同时,也想“朱门酒肉臭,地有抢粮人” ……
7#
 楼主| 发表于 2025-2-17 10:24 | 只看该作者
千幻烟 发表于 2025-2-16 18:38
传说中的大沙发?
这个习俗挺好玩的,我也是最近才知道有这个习俗。
梦儿这个文文写得好。

谢谢千千。我比你们懒,好不容易动笔一次。
8#
 楼主| 发表于 2025-2-17 10:28 | 只看该作者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25-2-16 22:24
偷青是云贵川的风俗,北方地区天寒地冻,偷青恐怕比偷情还难。

据说起源于广州农村,后才由由岭南迅速传遍湘、桂、赣等地。经湖广填四川带入。原文写得慌张,今儿已做资料补充。
9#
 楼主| 发表于 2025-2-17 10:30 | 只看该作者
冰峰雪鹰 发表于 2025-2-16 22:31
拜读了!私下感觉这风俗好久远了,现在还能返朴还真么?(细看之下,菜里似有几只虫子?)

是的。有一说起源于1600多年前。

虫子肯定有。只是当局者迷。您能直接捉出来,当不甚感激。
10#
 楼主| 发表于 2025-2-17 10:31 | 只看该作者
幸福小草 发表于 2025-2-17 08:36
好好告诉你儿,让其知道贪得无厌者,罚款是必须的。要不种菜者的辛苦让不知感恩者糟蹋,实在可恶。
这变味 ...

嗯。我儿在派出所任所长。
11#
 楼主| 发表于 2025-2-17 10:32 | 只看该作者
幸福小草 发表于 2025-2-17 08:40
读欧阳文,脑海里的画面成了丰收时候老人跟收割机抢夺庄稼那些重合,不少陋习看得人目瞪口呆的同时,也想“ ...

说的没错。很多人已不知风俗根源,把这几日当做了吃大户。
12#
发表于 2025-2-17 10:58 | 只看该作者
见识啥叫偷青。本来很有意义的一件事,到了那些少节操无道德心那里就成了不要脸的行经,走样了实在是该道德谴责。不如此还以为理所应当。
13#
发表于 2025-2-17 11:01 | 只看该作者
这个习俗真的很好玩,偷青,偷情类似傣族的泼水节,好有氛围,也好想亲眼去看看。风俗有趣,梦儿写得也有趣。
14#
 楼主| 发表于 2025-2-17 12:05 | 只看该作者
莹莹子期 发表于 2025-2-17 11:01
这个习俗真的很好玩,偷青,偷情类似傣族的泼水节,好有氛围,也好想亲眼去看看。风俗有趣,梦儿写得也有趣 ...

确实很有趣。谢谢子期脚印。
15#
 楼主| 发表于 2025-2-17 12:08 | 只看该作者
喻芷楚 发表于 2025-2-17 10:58
见识啥叫偷青。本来很有意义的一件事,到了那些少节操无道德心那里就成了不要脸的行经,走样了实在是该道德 ...

嗯 嗯 ,没错。那日正好在面馆听人互相探听偷来的菜吃了几天。也正好有派出所人员在吃面。有意含沙射影感慨了一番。哈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2-20 05:07 , Processed in 0.216722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