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不同寻常的地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5-2-21 14: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河西村夫 于 2025-2-21 14:53 编辑

                                                  不同寻常的地名

  地名,作为一个地方标志性符号,它的命名方式多种多样,包括以姓氏、地形、颜色、动植物等等。比如李家庄、头沟岭、红土湾、一棵树之类。

  我的家乡甘肃古浪,还有一些地名是从历史事件中得来的,可歌可泣,不同寻常,令人肃然起敬。

  从古浪县城出发,向南行进,沿着公路向黄羊川镇的方向前行,一路有滴泪崖、营盘台、左扎墩、右扎墩、七古堆湾、新开路湾、香水泉等地方。听老人们传说,或者查阅资料,这些地名的来历,都跟大宋杨家将征西有关,时间跨越千年。不管是真实的史料,还是老人们的传说,如今,地名却是真实存在的。

                                              滴泪崖

  从古浪县城向东南出发,约八公里,到古浪峡。峡中有一处突兀似鹰嘴的石山崖,崖下面立有一石碑,上书“滴泪崖。”相传宋代杨家12位寡妇西征,其中11位英勇战死于古浪峡,只有杨满堂一人突破重围,前去朝廷报告。佘太君闻讯赶来,追悼亡灵,痛哭之声震撼山岳,感动了鹰嘴山崖,山神流泪不止,泪滴化作山崖碎石,沿崖滚下。后来,人们就将这一山崖叫做"滴泪崖"。

                                       营盘台、左扎墩、右扎墩

  从滴泪崖继续往前走,过十八里堡,插入“十条”公路,两三里路,就到营盘台、左扎墩、右扎墩了。

  相传穆桂英挂帅征西,虎狼关一战,宋军失利。穆桂英率兵东进,行进约五六里,一条大川,横在眼前。行至川口,穆桂英命军马驻扎于此,以防虎狼关中番兵顺川来袭。这地方就是今日黄羊川西口,人称“营盘台”。

  营盘台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曾驻扎过解放军,部队里面还有几匹军马。解放军居住过的房屋还在,是用混凝土箍起来的窑洞,一孔一孔连在一起,上面压了厚厚的土层。如今,土层上面长满了杂草,感觉冬暖夏凉。

  在营盘台北边的山梁上,为了便于瞭望、防务,穆桂英选取两处有利地势,驻扎军队。这两处地方,分别被叫做左扎墩、右扎墩。

                                             七古堆湾

  1958年,在营盘台前面的曹家湖修了一座水库,水库拦截了黄羊川河和庙尔沟河的水,碧波凌凌。“十条”公路绕水库向东行进,大约20千米,到黄羊川地界。这儿地形为两山夹一川,黄羊川河自东向西流入曹家湖水库。黄羊川河北岸,有个小村落叫七古堆湾,村庄依山傍水,坐北朝南,现居住约一百农户。居民们在这里过着恬静而质朴的生活。

  村庄后面的山坡上自东向西排列着七座大土堆,他们就像是大地的守护者,静静地俯瞰着这片土地,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在村后,一条名为石沟子的小山沟将七座土堆分隔在东,西两侧,其中东面4座,西面3座,大体排列如北斗七星状。

  关于这七座土堆的来历,当地流传着一个与杨满堂有关的动人传说。当年杨满堂在古浪经历了数场血战,却仍然无法抵挡西夏兵滚木礌石的猛烈攻势,一时陷入了困境。无奈之下,他率领军队向东撤退,进驻到了黄羊川,那时的黄羊川一带灌木丛生,野兽频繁出没,人烟稀少,更没有什么现成的行军道路。杨满堂将军队驻扎在黄羊川河北岸的横山脚下,同时,派出探马去寻找能够迂回包抄古浪峡口的路径。

  敌方看到宋军东退到黄羊川,怀疑杨家将的粮草即将耗尽,于是派出探马前去侦察。当时,杨满堂军中的粮草确实已经所剩无几,这让她深感忧虑,如果不能尽快找到北出大横山的道路,一旦被敌方探知粮草短缺,必将遭到疯狂反扑。形势将是万分危急。在这样一个危急关头,杨满堂苦思冥想了一整夜,终于心生一计。次日清晨,他命令士兵将空粮袋全部装上泥土,然后在营中几处显眼的位置高高垒起,形成七大垛粮袋。敌兵探马,暗中侦查时看到约1千米长的宋营中,码着这七大垛粮袋,且宋军将士们显得从容不迫,这让他们对宋营的虚实产生了极大困惑。与此同时,寻找路径的宋军士兵在经七古堆湾东的山沟里发现了一条小路,当时一群黄羊在黄羊川河吃过水后,正顺着这条小路北上横山,士兵们顺着这条小路爬上山去,发现小路蜿蜒向北直通横山,再往前探,发现这条小路可以直达今天的土门一带,这正是迂回包抄古浪峡口的绝佳路线。于是在一个风高月黑的夜晚,宋军将士们将七大垛袋子里的泥土就地倒下,形成了七个大土堆,随后拔寨起兵成功,实现了战略转移,而杨家士兵倒下这七个大土堆的地方,也就是如今有名的七古堆湾。七古堆湾这个名字也承载着那段传奇的历史故事,流传至今。

                                           新开路湾、香水泉

  穆桂英命大部队在黄羊川地界东行十里,至黄羊川中部,就于此处安营扎寨,并立即派出十几个小队,往北山上寻找翻越大横山的道路。至日落时分各小队探路回来,都说大横山荆棘丛生,松柏茂密,人马过不去。

  穆桂英很是担忧。找不到路是其一忧,军中军粮所剩无多,又是她一忧。如果三日内找不到下山道路,攻取不下铁脚寺,那么她的部队就面临断炊之威胁。

  穆桂英派兵寻找路径,士兵无意中看见几十只黄羊在黄羊川河边饮水。那些黄羊吃过水,悠闲地在河边吃着水草。忽然一小队人从柴棵中钻出来,一齐向黄羊射箭。那些黄羊受了惊,掉头向北面山上跑来。那一小队人也是先锋官派来找路的,大约听说军中粮食不足,想射猎黄羊以补军粮不足。

  再说那些黄羊,不一时就上了山岭。士兵跟随黄羊,见是黄羊多年饮水踏开的一条小路,虽然窄小,但人还是可以过去。士兵们上了横山,到横山顶山,向北一望,一路下坡,下坡尽头,是望不到边的一马平川,那就是河西走廊。

  于是,穆桂英兴奋地带领大队人马顺小路前行,但行进速度极为缓慢。穆桂英命士兵一边行进一边砍两边的乱柴,果然,因为道路宽了,部队行进也就快了。

  这个地方,后来被叫做“新开路湾”。

  行至中午,人困马乏,士兵焦渴难耐,穆桂英叫部下找水,士兵在山坳里找到了一汪泉水,清澈甘洌,十分解渴。穆桂英过去捧了一掬,尝了尝说:“嗬,好香的香水呀!”这个泉被后叫做“香水泉”。

  历史并未远去,古战场还在,地名还在,每个地名都贯穿着悲壮的历史。
2#
发表于 2025-2-21 14:55 | 只看该作者
每一个地名都与历史有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2-22 11:12 , Processed in 0.215779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