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08|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甘肃陇南重点散文作者作品述评(之五)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5-3-1 11: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刘彦林 于 2025-3-1 11:35 编辑


三  道(1972年—  )原名尹玉会,武都人。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在《飞天》《甘肃日报》等报刊发表散文多篇。出版散文集《白草莓  红草莓》(团结出版社,2022年),包括“陇南散记、武都随笔、洛塘老家、我的五一二、心灵私语”等5辑,收录散文随笔54篇,大多数是近年来的新作。


三道的散文有着浓郁的故土情结,既是给了他生命、童年和成长的故乡,也是至今养家糊口的“武都”,收录于“武都随笔”和“洛塘老家”两辑中的20篇文本,都可以看作是抒发浓郁乡情的载体,让移植到异域(城市)的“故乡”找到皈依之所,让一腔真挚的思念找到倾诉的出口。《一棵树的村庄》借“一棵树”抒发深沉的故乡情绪——因为“一棵树的村庄是生我养我的故乡,我的故乡就因这棵树而在洛塘叫得响!”“一棵树”是没人知道年龄有多大的核桃树,村人近乎把它作为神灵崇拜,即使在“建设新社会、大闹钢铁、农业学大寨”的年代,这棵树“没有人敢动它的一枝一叶”,是村人心目中重要的心灵“图腾”。尽管在土地承包的年月,这棵树的归属问题还是迎刃而解,然而由于打核桃的难题变为“渐渐地被人们遗忘”的结局,让作者忧心忡忡。在阐发思乡情绪的过程中,没有绕开亲人的身影,“乡情”和“亲情”交织,更突出了亲情的浓郁、深沉和亘久,这种情感深藏至真至美的温馨。《娘》是一篇深情之作,给我们讲述“父亲过世之后,母亲一个人在家里,脾气好像更坏了”的“娘”的点点滴滴,本意则是让我们认识了一辈子扎根农村,性格有点倔强、生性好强,喜欢被人尊重的“娘”,“娘”的形象立体而真切。《二爸》从二爸老年在武都城里当环卫工写起,提及二爸和我们的关系,穿插介绍二爸如何成家,和二娘常常争嘴,在二娘去世后,年过七十为减轻子女的生活负担仍然忙碌,信奉着“不能等娃来接济,自己挣一点,比伸手要的强”的处事准则,其中蕴含着“二爸”的生存哲学。


三道散文主要写作特点:第一、秉笔直书:在“我的五一二”一辑中最明显。作为汶川地震的亲历者,记录了地震发生时让人心悸的一幕,翔实地记述地震发生造成的通讯中断、交通事故、学校灾情、人们防震、实地调查、官兵援助、灾后重建等;第二、写实手法:这些作品中没有刻意剪裁掉“不完美”,即使是有可能影响情感表达的某个场景或细节,都没有刻意回避或者特地绕开甚至不予提及,而是保持了本来原貌和真实情态;第三、直面问题;直言对当下家庭教育方法不当的担忧,尤其是祖辈对孙子的娇生惯养和放任自流等隔代教育问题的焦虑,表明他是一位有良知和社会责任感的作家。


杨艳辉(1972年—   )女,笔名冰曦,徽县人。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陇南市作协理事。2010年开始散文创作。在《甘肃日报》《民主协商报》等报刊发表散文。散文《行走在青泥古道》原载《甘肃日报》,入选《陇蜀古道——青泥道文学作品集》。《福音之路》获陇南市“讲好扶贫故事文学采访活动”一等奖,并在省文联举办的“文艺助推精准扶贫”作品评奖中获优秀奖。《厚土之上》在陇南市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和我的祖国”征文活动中获得二等奖。


出版纪实文学作品《山湾梦谷》(与刘辉合著,敦煌文艺出版社,2022年6月)。全书分“天地合,盛世之音、忆往昔,高山蔽日、再回首,月上山头、抚昨日,清风徐来、看今朝,日月同辉、人间美,时代卷轴”等六个章节、约13万字,讲述甘肃省人民政府帮扶宕昌县山背、罗湾两个贫困村把一千多人从高山区搬迁到县城,并竭力支持开发古羌民俗旅游景区——“山湾梦谷”的历程,生动地呈现在脱贫攻坚这一历史性伟大战略指引下贫困山村艰难“蝶变”过程,在奔向“小康”路上发生的可歌可泣、感天动地的精彩故事,不仅是一部文学性较强的“乡村志”,而且是记录宕昌县乡村振兴工作成果的“奋斗史”。该书由甘肃省文联党组成员、主席王登渤作《站在时代脉搏上的书写》的序,他指出:“作者从九十年代末的山背、罗湾入笔,以与民生民计息息相关的拉电、通水、修路三件事为导线,用纪实与诗情相交融的笔墨,以点带面、小中见大地记述了这两个村庄及村庄里的人近三十年来的发展变化和心路历程。在作者饱含悲悯之情的真诚记述下,那一幕幕与天斗、与地争的苦难生活,一次次发展变化带给村人的喜悦场面,一个个勤劳坚韧的生命个体,都像放电影一样活灵活现地呈现在了我眼前,我的情绪也随之起伏,有疼痛,有感动,有期待,有思考……可以看出,《山湾梦谷》既具有真实的文献性,也不乏丰富的文学性,是一部紧扣时代主题,富有感染力的文艺作品。”


发表于《甘肃日报》2020年4月的《行走在青泥古道》,在简要交代“青泥道”地理位置和重要性的基础上,详细讲述晚唐诗人杜甫旅居同谷遭受冷遇,从栗亭出发沿青泥道而行途经木皮岭、当房村、白沙渡、青泥岭、水会渡进入蜀地的经过,对诗人生活的艰难和行程的艰辛表达了深切的同情,并对今天青泥道沿途自然风光、良田沃野和高速公路等景象描绘之余,从今昔天翻地覆的变化对比中阐发感慨,也对这条曾经的古代交通要道给予深情凝目。另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官鹅沟流韵》,着重对“官鹅沟口、爱情谷、天瀑、天池、玻璃桥”等景点进行描绘,从多个角度展示官鹅沟秀美山色、绮丽水美和故事感人的特征,不仅具有陇南地域特色,还把其独特性充分地呈现,是一篇情景交融、富有诗意的精短美文。



白金龙(1973年1月—   )礼县永坪镇人。在《读者》《美文》《飞天》《北方文学》《小小说月刊》《青年博览》《大众日报》《甘肃日报》等报刊发表作品。出版有散文集《戒·指》、杂文集《西江夜话》等。  

散文集《戒·指》(中国戏剧出版社,2013年10月)分“逝水如斯、儿时人物”等两部分,收录了作者发表于《读者》系列刊物及《美文》等国内文学报刊的61篇散文佳作。文风朴素自然,情感真挚,尤其是好多描写弱势群体和普通小人物命运的篇章,展卷细读,感人至深。


杂文集《西江夜话》(中国文化出版社,2013年10月)收录51篇文章,分两辑:第一辑《我心蒙昧》收录文章35篇,第二辑《似水流年》收录文章26篇。全书篇目多姿多彩不拘一格,妙趣横生且意味深长,写作时间从1995年至2013年,跨度近二十年之久。作者文笔犀利,行文紧贴现实,泼辣大胆,对生活中的丑恶和时弊的批判或严峻凛然,或锋芒毕露,却又不失诙谐幽默。

首发《飞天》2005年第1期,被文摘类名刊《读者》2005年第5期选载,并评为读者喜爱的散文类第3名的《真爱无言》,深情地讲述了人间至臻至纯的感人故事,凸显了人间自有真情在的主题;由偶然听到租住隔壁房子的外来民工唱秦腔《祭灯》,好奇心引发对儿时乡下每年开春唱社戏往事的回忆,戏的主要情节是诸葛亮为汉室向苍天欲借几载生命,这位民工唱《祭灯》的目的虽然出于对这一折戏的偏爱,但更重要的是表达对他赌气离家时生病的妻子的祈祷,由此表达了没有语言表白的对妻子的“真爱”;文章切入角度新颖,故事内蕴饱含真情,不仅赞美了内心善良的本质,还抒发了真切的关怀,对底层弱势群体生存境况投注了悲悯情怀。


发表于《青年博览》2009年第1期的《有种称呼叫兄弟》是一篇写人记事类散文:“我”、东生、蒙子三人在老梨树下举行“梨园结义”仪式后,立志要给庄子上其他孩子做友谊的榜样,尽管发生过偷生产队黄瓜分配不均打架和谁先去摘水磨坊磨轮上的冰棒争吵过,但在东子考上大学后,蒙子和我为东子庆贺后,“兄弟”关系更加密切,当蒙子在固城筑路工地当炮手遭遇不测后,东子接到“我”发去的加急电报赶回,告知曾得到蒙子的一笔汇款和用得到赔偿分一部分供东生上学的遗言;东生毕业回到家乡教书,领到第一月工资到蒙子事故现场祭奠,后来入赘蒙子家供养蒙子的孩子上大学,为两位老人养老送终,用行动诠释了“兄弟”的内涵;叙事稳健妥帖,彰显了人性之美,也赞美了像东生那样重情重义、心怀大爱的可贵品质。


杜富桂(1973年9月—  )女,西和县人。中国散文家协会、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在《飞天》《甘肃日报》等报刊发表散文50多万字。散文《歇台》刊于《飞天》2018年第11期,《再回首,恍然一梦》刊于《青岛日报》,《冬日去看官鹅沟》刊于《甘肃日报》,《乡愁》2010年发表于《中国散文家》,《清秋泪》2014年发表于巜华夏散文》,纪实散文《疾风劲草》发表于《甘肃经济日报》。散文《山哥水妹把歌唱》在陇南市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和我的祖国”征文活动中获得一等奖,《天上人间》获2010“乐游陇南---家乡游记”征文活动二等奖。2020年获得“奉献陇南”优秀作家称号。

杜富桂散文的题材,主要来源于和她休戚相关的生活,既有对亲身经历的深情陈述,又有对耳闻目睹事物的精心描写,更有对人生态度、情感、价值观的理性思考,所关涉的素材的取舍趋向于多元化。题材可以分为两大类:以写人记事为主类,主要写和她血脉相连的亲人,叙述他(她)们对自己无微不至关怀的往事,也写和她们之间令人记忆犹新的有趣而难忘的故事,还有同学之间不离不弃的真挚情谊等,这类题材在作品中占有很大比重。如:《时光时光慢些吧》,翔实叙写爸爸对我关爱有加的事,通过“用手绢包冰棒”、“骑在爸爸脖子上看节目”、“登上领奖台后爸爸的骄傲和对我的表扬”、“爸爸为我打‘女儿’屁股”、“爸爸帮我买房、装修”等系列事件,饱含深情地写出这位父亲对女儿发自灵魂深处的真心呵护,也表达了她对真“爱”的看重、珍视与珍惜。其次,她的散文主要是叙述风格的唯美化,通过较为个性化的表述语言,将触动心灵的“人”、“事”和“物”凭借清新的语言,以女性化的柔美灵动进行细腻的描摹、叙事和抒情,使得她笔下流淌出的文字具有诗意化的节奏、韵味、意蕴和美感。


杜富桂的散文善于引用诗词名句和经典歌词,增强底蕴、内涵和丰富性,不仅营造出了不同的艺术境界和叙述气场,还彰显出其作品的情境、情趣、义理和韵味;擅长在叙述语言中使用动词增强语言的韵律、隽永和动感。这样的语言在描写场面和反衬人物的心理活动时使用频率较高,使得她的散文句式灵活多变,描写准确、生动、形象,人物性格刻画精准、到位、立体和传神,渲染和烘托氛围的效果极大增强。如:《守护》中写和母亲同病房的“靠门的女人”与陪护的丈夫对话的细节,不仅截取了丈夫对妻子“揉肚子”、“揉背”、“揉膝盖”等相关动作,还详细记述了丈夫和她之间的对话,表现他们夫妻的恩爱和睦、相濡以沫。由于语言渗透了真实感情,并把表述的优势做了充分运用,对赞美和颂扬美好的人性具有积极的意义。


市评论家协会主席赵文博认为:杜富桂的《歇台》文章极美!一是语言文字美,风趣幽默;二是人物形象美,丰满鲜活;三是故事情节美,生动感人。最重要的一点是,主人公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写的是亲情,反映的却是国情,谷此文有存史之贵;虽然没有宏大命题和刻意彰显什么,但字里行间闪烁着至纯至真至美的光芒。在散文创作上获得了一大突破和升华,可圈可点!



2#
 楼主| 发表于 2025-3-4 07:29 | 只看该作者
继续对本土散文作者的作品进行简单评介,请师友们批评指正!
3#
发表于 2025-3-4 09:59 | 只看该作者
系列点评,是一项既费力又费时的文学批评。
学习、点赞!
4#
发表于 2025-3-4 16:53 | 只看该作者
对多位散文作者作品进行欣赏点评,得用很多时间去研读他们的作品,作者用心做这事值得点赞,学习此文受益匪浅。
5#
发表于 2025-3-4 23:01 | 只看该作者
对本土散文作者的作品进行评介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材料齐全,论述准确,刘老师辛苦啦!

点评

问好何老师,感谢您的关注!祝好!  发表于 2025-3-26 15:4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群:4042767|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4-1 23:42 , Processed in 0.376416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