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邱天 于 2025-3-3 13:46 编辑
退伍兵的铁心扎根——圆梦情怀篇(系列小说大结局) 文 / 邱天
这一天,小山村来了一个人,一身旧军装,斜挎一个军用包,俨然一位老兵模样。老兵走到村东路口大榕树下,见几个老年村民在树下抽烟、聊天,便走过去问好。老年村民见老兵面带微笑,黝黑的面庞隐约可见风霜雨雪镌刻下的痕迹,其相貌和村里村民的领头人袁成柱有着相同的刚毅,便知道这位老兵是袁成柱的战友,来找他的。其中一位老村民说:“同志,你是来找袁成柱书记的?他呀,最近很忙,这时候不在村里哦!”
老兵笑着上前握着那个老年人的手,对在场的村民们说:“你们村袁书记为村里做了很多事,自然要忙些。我呀,是他的战友,来看望他,顺便看看村子的变化!”
老兵姓郭,是市“退役军人安置办”主任。海岛退伍兵袁成柱退伍后没有找退役军人安置办安排工作,回到小山村后,干了很多实事,郭主任觉得这个退伍兵是个好苗子,于是想进一步了解他。而约他总是占线,给他妻子李花打电话说了,也不见的回电话,于是,郭主任独自找到村里来了。
郭主任也曾是从农村入伍去当兵的,如今乡愁依旧,一走进小山村,浓浓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他觉得分外亲切。这会儿听说袁成柱不在村里,便村里四处走走,感受一下新农村的变化。
村里田间错落几处“花卉大棚”,村民们科学种田,已经不仅仅种植粮食作物了,种花卉能发展经济,村民思想观念的转变,恰恰说明新农村建设落实到了实处。郭主任这样想着,边走边看,不知不觉走到“半亩方田”花卉大棚。阵阵花香扑鼻,他欣喜地走进大棚,见一位中老年妇女正在打理花卉。
这位妇女正是七婶,她看见有人走进大棚,站起身打招呼:“哟,同志,城里来的吧?来旅游呢,还是来买花的?如果买花,你可以直接找销售公司的‘花仙子’哦,她负责花卉总经销!”
“哈哈,这位大婶伶牙俐齿啊,村里这花卉经营也产业化管理了?真好!您说的花仙子,是李花吧?”
“啥?你认识李花呀?”
“没见过面,但是花仙子的‘花为媒’很红火,早就闻名遐迩了!她跟袁成柱的婚姻,也是花为媒吧?”
“啥?柱子侄你也认识?你瞧瞧,都说到原点上了。这座大棚就是柱子侄的,算是咱小山村花卉产业的‘龙头’吧!柱子侄就是从这里做起,带领着村里种花人走向富裕的!”
七婶说得兴高采烈,郭主任听得津津有味。走向富裕的村民说到花卉产业,对袁成柱赞不绝口,这位退伍兵显然已经在村民心中占据了主心骨的地位。
郭主任告诉七婶,他就是来村里参观学习的,随便走走。他告别七婶,走出了花卉大棚。
再往前向上走,隐约听见山路旁输水管道里潺潺流水声,就是这净化水流入村民家吧!郭主任走着看着想着,一片葱郁的竹林植被茂盛,一条幽深小径向山里延伸,一溪潺潺流水汇入管道欢畅地流着,沿途景色煞是喜人,渲染了郭主任欣喜的心情。
郭主任情不自禁沿着管道向上走,走到了山泉驿站那里,走进去歇歇脚吧!山泉水在这里轻轻哼着甜蜜的歌儿。一位师傅模样的人正在山泉净化机仪表前监盘。“师傅,值班啊?”他轻声招呼。
师傅抬头看是一位陌生人,热心回答:“来参观山泉水净化处理的?我们村可出名了,经常有人来参观。”
郭主任从师傅的话中听出他就是本村人,对净化水站值班的酬薪感兴趣了,问及此事。师傅哈哈大笑:“给自己家干点活,哪能要工资哈!各家出青壮劳力,排轮值表义务值班的!咱们袁书记也要义务值班。袁书记说了,人心齐,泰山移。只要村民心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哪有干不成的事?”
又是赞扬袁成柱的!郭主任想,自己此行的目的,怕是完不成了!
原来,郭主任来小山村的目的,是想动员袁成柱参加补习班,并报名参加退役士兵定向招录公务员考试的。在村里,袁成柱有很好的群众基础,村民爱戴他,拥护他,村里也离不开他啊!
时候不早了,郭主任原路返回,直接去袁成柱家。
说来也巧,他刚进村里,就迎面遇见袁成柱和妻子李花朝家里走。
郭主任字正腔圆唤了一声:“中士袁成柱!出列!”听到有人喊口令,袁成柱条件反射立正回答:“有!”猛一抬头,定睛一看,赶紧快步走来:“老连长,是你吗?”双双行了个标准的军礼,两个退伍军人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随后“哈哈”大笑起来。原来,郭主任退役前是驻扎海岛守备部队某部一连的连长,是袁成柱的上级领导。
请客人进家门,坐定,喝茶,两位老战友回忆往事话衷肠——
那次,袁成柱出任务返回海岛,比预定时间晚了45分钟,让郭连长狠狠批评了一通。袁成柱也不辩解,低着头听连长训斥。后来郭连长才了解到,袁成柱返程途中,在一处山坡挖了一背包肥沃泥土带回岛上驻地,因此误了返程班车,硬是跑步20多公里,赶上末班进岛轮船。知道原因后,郭连长找到正在将带回海岛的肥沃泥土倒进“海岛菜园”的中士。郭连长原想跟袁成柱作检讨,但是,袁成柱先开口检讨了:“连长,作为一名战士,不管是什么客观原因,迟到了就是犯了错误,就是不能容忍的!”
袁成柱勇于批评自我批评的作为,让郭连长想起这位“山里来的兵”,初进岛时,努力克服海岛恶劣天气带来的不良反应,多次面对海风、海浪做适应性训练,再苦再累也能扛着,硬是练就了大风大浪前“我自岿然不动”,恶劣天气巡逻稳步行进的过硬本领。而且,他一个山里娃“旱鸭子”,坚持学游泳,练就了能搏击海浪的真本领。
记得那天是个台风天气,袁成柱和战友们冒着狂风加固哨所设备,而这时,他猛然看见岛边海面上有一艘渔船,在狂风中随海浪起伏颠簸,有随时触礁颠覆的危险。他猛地一声喊:“救人要紧!”带着几位战士迅速扑向海里。当他和战士们游过去时,渔船已经翻了,渔民跳海向海岛游来。说时迟那时快,渔船上的桅杆让海浪颠起,随海浪砸下,眼看着就要砸到袁成柱不远处的一位渔民,就见袁成柱一个“潜龙跃起”,将那位渔民拽出二米远,避免了一次伤人的恶性灾难。只是袁成柱被砸到右手臂,受了轻伤。这次台风中战士们果断出击搏海救渔民,受到部队的嘉奖,袁成柱荣获一次“三等功”……
两位曾经的战友喝着茶,聊着驻守海岛的部队生活,有说有笑。而郭主任没有忘记这次来的目的,他跟袁成柱说了去参加短期培训,报考退役士兵定向招录公务员的事。郭主任说:“你是个好苗子,应该有更远大的志向!”
袁成柱低头沉思着,良久,抬起头,眼眶中闪着光芒,说:“老连长,要说远大的志向,我一直存放在心中,也落实在行动中。我是山里娃,在海岛当兵,在海浪中搏击成长,我看到了大海的宽广,看到海洋的深邃,更加明确了远大志向,大山的巍峨,大海的宽广,都是有远大志向的青年人必须具有的品质,我的初心是不忘乡愁,我的家乡小山村正在起步新农村建设,所以……所以我必须留在村里,干一番属于山里娃应该干的事业!”
袁成柱的这一番表白,感动了郭主任,感动了妻子李花,感动了在座的父亲、母亲。李花知道,丈夫的铁心扎根山村,有他的山村建设宏图,他只能是献身新农村建设,没有其他选择。而郭主任更了解他曾经的战友、现在的退伍兵,白天的实地走访,郭主任看到一位村民心中的楷模正在扎根成长,农村更需要他!
不久,袁成柱接到通知,到县城参加“培训班”学习了,但不是报考退役士兵定向招录公务员的培训班,而是参加由县委在党校举办的“党员干部思想理论培训班”。作为村一级党组织新当选的支部书记,他要系统学习党史,学习党建理论知识,提升领导水平和能力。
在县委党员干部培训班,袁成柱见到了岳父李副县长,而现在岳父已经是县委副书记了。李副书记向袁成柱传达一个信息,县委最近的一次班子会议达成决议,要在各乡镇村级成立“片区党委”,即,在同一个乡镇,将周边几个村党支部,联合组建成片区党委,强强联合,资源互补,以便更好地发挥出农村党组织的作用。李副书记要袁成柱培训班结业后,回村着手做好这项工作。
袁成柱干事雷厉风行,培训结业后,立即回村,而且登上了“神仙掌”。
站在神仙掌这个地方,可以看见山脚的“小山村”和“柳家村”。另外,山背面的“萧祖村”和“马鬃村”也是近邻,如果建立“片区”,必定是将这4个行政村联合、互补。萧祖村地势平坦,土地以洋面居多,村里产粮大户多,粮食作物优质高产远近闻名。“马鬃村”以村里一座形似“马鬃”的小山包命名,而村里池塘、洼地多,村财以“养鱼养虾”、“种莲藕”增产增收。两个村子不大,但副业经营好,村集体经济相对稳定。
袁成柱站在“神仙掌”,想着“神仙掌”的典故,会心地笑着,神仙能挥起一掌劈开河道引来山水,灌溉人间,我们共产党人就一定能挥起一掌,挽起这4个邻村的臂膀,齐心协力做好“片区党委”的工作,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这个理念,转变成时代的价值,造福人民。
凿开神仙掌,引流入柳家村,柳家村支部书记柳为仙亲自登门送锦旗。袁成柱想起这些,他觉得柳为仙书记是个有胆魄、能干事的人,组建片区应该依靠这样的人!
正想着,就看见通柳家村小路那走上来一个人,真是说曹操、曹操到,来人正是柳为仙。柳为仙看见袁成柱就说:“料定有事时,袁书记一定会到这里来!果真!”
柳为仙书记已经接到上级党委的组建“片区党委”的通知了,做好这件事,两位乡村当家人得劲往一处使。
站在“神仙掌”,两位村支部书记肩并肩,就像在部队服役时的队列站立雄姿。为了做好乡村党建,他俩规划着宏图,放眼望着远方,青山逶迤,又像海浪汹涌澎湃,勾起无限思绪,后浪推着前浪,更是神圣的步履勇往直前。
“快看!”柳为仙手指向天空。一轮红日在云朵中冉冉穿行,光芒照射,山河晕染了红光,闪动着,闪动着,神仙掌的山泉流水,仿佛流动着一行金色大字,继而一闪,转换成一首雄壮的歌曲:“咱当兵的人,就是不一样……”
这首歌曲激荡在袁成柱的胸膛中,很久,很久……
(3824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