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55|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脑残:父子两个都废了才好保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5-3-12 10: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乾清宫里面。

  朱元璋满脸惊容。

  “你是说,李先生主动请求召刘伯温还朝?”

  朱标满脸坚定之色,沉声道:“父皇,正是如此!”

  “太师有感于官员骄奢淫逸,奢靡享乐之风日益横行,纪纲不立,法度不行,人心涣散,因此请求急召诚意伯刘基还朝,整饬御史台,纠劾百司,辩明冤枉,提督各道!”

  说着,朱标将李善长的亲笔奏章递给了朱元璋。

  老朱急忙接过一看,随后陷入了沉思当中。

  太子爷对此浑然没有察觉,依旧自顾自地开口。

  “父皇,国朝初定,中书总政事,都督掌军旅,御史掌纠察,台察之任尤清要!”

  “可是官员狎妓饮宴,云集于妓院舞楼,寻欢作乐,骄奢淫逸,蔚为壮观,甚至不乏有御史台官员!”

  “世风日下,泥沙俱起,清朗的秦淮河上,昏天黑地,狎妓之声不绝于耳,良家妇女不敢上街,闺阁之女关窗闭户,良善小民受此诱惑,竟也自甘堕落举债买欢,闹得是妻离子散、鸡飞狗跳……”

  眼见老朱脸色有些阴沉,朱标急忙就此打住。

  “父皇,必须要召回诚意伯,整饬御史台!”

  说起来,现在这骄奢淫逸之风盛行,其实老朱也要负很大的责任。

  大明立国以后,朱元璋改教坊为教坊司,司中专门收纳政治案犯,战争俘虏的家小,以及遭到连坐之罪的女子。

  这帮年轻的女眷到了教坊司,会统一由坊中的教习姑姑传授技艺,有些学丝竹,有些学管弦,有些学抚琴,虽然技艺各不相同,但她们的命运却大致相仿,那就是学会本领,就会被朝廷编入乐籍,送入由教坊司开设的官办妓院中,沦为妓女,专门供商贾娱乐,作为朝廷的一项稳定收入。

  所以在南京城聚宝门外,就林林总总的开设了十数家官办的妓院,这些妓院的名字在如今的史书中仍有记载,如:飞烟,香粉,柳浓,梅妍,可谓极尽浓艳之名词,坊间更有称谓,管这一带叫做“花月春江十四楼”。

  不到二十里秦淮河,竟然就有十四座官办妓院,在当时,这一带可以说是南京人间烟火最为繁盛之地,两岸皆为彩楼河房,一到晚上,便有数不清的华灯映在河面之上,一片星河灿烂。

  虽然朝廷在《大明律》中有明确规定,凡大明官员,上到六部尚书,下到官府捕吏,均不可嫖宿娼妓,如果官员嫖娼被抓,要处以廷杖六十的刑罚,可问题在于但凡能考取功名,成为朝臣的,多半都是读书人,而读书人往往又在天性上士子风流,最好附庸风雅,也最喜欢流连这些烟花柳巷之地。

  所以就算朝廷的禁令一经发布,不断重申,三番五次的强调,可大明官员们却往往视之不见,只要一下朝,必然成群结队地去狎妓饮宴,他们云集于妓院舞楼,寻欢作乐,蔚为壮观。

  现在经过李善长这么一提,朱标也意识到机会到了,所以立刻请求以整饬御史台的名义,召回诚意伯刘伯温。

  因为刘伯温为人刚生不阿并且能力突出,御史台只有在这等名士执掌之下,才能够真正发挥台察之任!

  朱元璋听后眼神发冷,最后还是做出了决断。

  “那就召刘伯温回朝,即刻动身回朝!”

  朱标听后心中一喜,随即笑呵呵地躬身行礼。

  “父皇英明!”

  “行了,你这浑小子,就知道跟咱叫板!”

  朱元璋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随后追问道:“李先生病情如何?”

  “戴太医检查过了,昏迷和吐血都是气急攻心所致,加上太师年纪大了,所以身子骨本就虚弱,经过这么一折腾,估计……”

  朱标神情黯然,叹了口气。

  “李祺最近的反常表现,其实是因为得了脑疾!”

  “他被那杨德清从二楼推下去后虽然侥幸保全了性命,但是却伤到了脑袋,所以行事才会如此跳脱略显疯癫,正是患上了脑疾!”

  “什么?”朱元璋大惊失色,“李祺患上了脑疾?”

  “父皇!杨德清必须要严惩!”

  朱标抓住机会恨声道:“年纪轻轻却如此嚣张跋扈,而且出手狠辣,浑然未将国朝律令放在眼中,不知道有多少百姓子民受其毒害,若是再不严惩……”

  “够了!”朱元璋不耐烦地低喝道。

  “此事不用你操心,自己出去吧!”

  可朱标仍旧有些不甘心,忍不住急声道:“父皇,您为何非要如此纵容杨宪那个酷吏呢?难道我泱泱大明,就非这个酷吏不可吗……”

  “出去!”

  朱元璋脸色铁青,愤怒喝道。

  见此情形,朱标只能愤然拂袖离去!

  他想不明白为何父皇要如此纵容那杨宪!

  可想不明白归想不明白,只要将诚意伯召回朝廷,那就有人收拾这个杨宪!

  要知道,刘伯温可是杨宪的恩师啊!

  与此同时,韩国公府。

  李景隆大大咧咧地走了进来,结果看清院子里的的场景后,却是直接愣在了原地。

  李善长和李祺父子让人搬来了两张躺椅,父子二人就这般瘫在躺椅上面闭目养神。

  躺椅旁有矮桌,矮桌上摆了几样零嘴儿,果干肉铺啥的。

  只见李祺正像条咸鱼一样,躺在躺椅上面艰难地侧着身子,伸手去够桌上的零嘴儿。

  嗯,懒得像条蛆虫!

  李景隆无语了,上前将矮桌推了过去。

  李祺这才拿到了葡萄酿,一口进度顿时美滋滋。

  “唔……舒坦!”

  随后李祺将葡萄酿递给了李善长。

  在李景隆惊掉下巴的注视之中,李善长也浑然不顾及地接过来痛饮了一口。

  “唔……果真舒坦!”

  李景隆:“??”

  卧槽?

  怎么回事啊?

  不是说李祺摔出脑疾了吗?

  怎么现在连李太师都不正常了啊?

  “咳咳,祺哥儿,你这是……?”

  李祺懒得解释,不耐烦地摆了摆手,命人又抬过来了一张躺椅,然后示意李景隆躺下享受享受。

  李景隆却是眼眶通红,随即发出了一声悲呼。

  “祺哥儿?!”

  “你真患上脑疾了啊?”

  “这可怎么办啊?年纪轻轻就患上了脑疾……”

  李祺:“??”

  脑疾?

  脑残?

  脑瘫?

  卧槽尼玛!

  你才患上了脑疾!

  你全家都患上了脑疾!

  李祺愤怒地起身,然后冲进了厨房,片刻之后拿着菜刀冲了出来,直接架在了李景隆脖子上面。

  “是哪个混账王八蛋在外面传本公子的谣言?”

  “是……太子爷……”

  “……”

  哦,那没事儿了。

  李祺讪笑着摇了摇头,然后一把扔掉了菜刀,继续躺了下去。

  这辈子,做条混吃等死的咸鱼,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
 楼主| 发表于 2025-3-12 10:42 | 只看该作者
 李景隆很快就不耐烦了。

  因为李祺现在的生活方式太枯燥了。

  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让人搬了三把躺椅,躺在院子里闭目养神。

  躺椅旁有矮桌,矮桌上摆了茶水几样零嘴儿,果干肉铺啥的,这次李祺学了乖,矮桌离躺椅很近,伸手可拿到。

  李祺和李善长一直在闭目假寐,李景隆却啰嗦个不停,从国家大事说到鸡毛蒜皮,从诗词歌赋谈到人生哲学,甚至还聊到了春江十四楼里面哪个花魁的馒头最软……

  李祺始终闭着眼,脸颊却一阵阵抽搐。

  他以前怎么没有发现,这个李景隆竟然还是个话痨。

  这货太啰嗦,太不安静了,好想把袜子脱下来,塞进他的嘴里。

  然后给他来个亚洲式捆绑,倒吊在国公府门外,严厉告诫过路的君子与亲朋,胆敢打扰李家父子静心养病的清静生活,便是这个下场。

  说着说着,眼见李祺始终不搭理自己,李景隆也识趣地闭上了狗嘴。

  他躺在李祺左侧的躺椅上晒太阳,静静地享受着这片刻安宁。

  随即李景隆不由开始反思,自己平时是如何度日的

  邀朋呼友,终日饮宴买醉,狎妓耍钱,醉后摇摇晃晃回府倒头就睡,第二天再重复这样的日子……李景隆一直以为,这才是勋贵子弟的正常生活。

  可今日此时,李景隆却难得地沐浴在阳光下,四周寂然安宁,一切都显得那么恬然宁静。

  桌上有酒酿,有零嘴,端碗浅酌一口,细细体味酸酸甜甜入口的味道,再取一口零食嚼几口,惬意而自然。

  享受在阳光下的微醺感觉,欲寐而未寐,头脑却无比清醒且满足。

  这种突如其来的充实,瞬间填补了以往浮华不实的空虚。

  李景隆心中漾起一股莫名的感觉,至少,他不反感此刻的宁静。

  然而,宁静总是容易被打破。

  三人晒太阳的地方正是李府后院偏厅外,李景隆也不是外人,或者说李祺没把他当人。

  三人正在沐浴阳光,享受废物生活时,突然听到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睁眼一看,府里管家神色匆匆,来到了近前。

  “国公爷,世子爷,有客人来了!”

  “客人?”李祺不耐烦地挥了挥手,“让他滚!”

  “就说我和我爹正在养病,让他们滚得越远越好!”

  什么狗屁客人!

  咋这么没有眼力见儿呢!

  管家一脸难色,小心翼翼地回答道:“世子爷,来人是诚意伯!”

  “诚意伯?什么狗屁伯爵,上不得台面的东西……”李祺骂骂咧咧地,平白被人搅扰了好心情。

  结果他话还没有说完,就被李善长一巴掌拍在了脑门上面。

  “刘伯温来了!”

  嘶……

  诚意伯!

  刘伯温!

  “还有太子殿下陪同!”

  李祺顿时换上了笑容。

  “赶紧,开中门,迎贵客!”

  片刻之后,李善长父子二人来到了大堂。

  入目只见,一个精神矍铄、两鬓斑白的老人正端坐在那里,浑身上下散发出一股子书卷气。

  刘伯温啊!

  民间传闻这可是堪比诸葛亮一样的传奇人物!

  他辅佐朱元璋完成统一大业,建立大明王朝,被后人称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伟人!

  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

  但更让人感兴趣的,还是那些关于刘伯温的秘闻传说!

  比如,刘伯温是“斩龙狂人”,奉太祖朱元璋之命,踏遍天下,寻觅灵气聚集之地,并斩断了九十九处龙脉,以助大明根基稳固千秋万代!

  现在,刘伯温就坐在李祺面前,而且还是有血有肉的那种!

  李祺瞬间就兴奋了,直接上前一把抓住了刘伯温的双手,满脸热切地看着他。

  “先生啊!”

  “小子终于见到您了!”

  “小子愿拜入先生门下,终生做先生门下走狗!”

  众人:“??”

  刘伯温:“??”

  卧槽?

  这家伙真患上脑疾了?

  刘伯温满脸茫然地看向身旁的太子朱标,后者嘴角有些抽搐,随后狠狠瞪了李祺一眼。

  “咳咳,先生见谅,这是犯病了,犯病了!”

  听到这话,刘伯温满脸怜悯地看了李祺一眼,随后又看向了李善长。

  可惜傲娇的李太师直接冷哼一声,转过了头去。

  刘伯温见状哑然失笑,不过眼神里面更多的还是怜悯。

  起初他接到圣旨的时候,还觉得不可思议。

  李善长这心胸狭窄的老东西,竟然还会向皇帝陛下提议起用他刘伯温,这简直就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

  可是当刘伯温得知,李善长独子被杨宪之子杨德清打成脑疾后,原本还有些犹豫要不要重新入朝的刘伯温,却是立刻接旨然后动身赶来了京师。

  不为其他,只为杨宪!

  因为,杨宪曾是他刘伯温的得意弟子,也正是刘伯温的举荐,杨宪才能得到皇帝朱元璋的器重信任,一路青云直上飞黄腾达,甚至现在都进入中书省贵为左丞相了!

  刘伯温自问观人无误,可是当杨宪逐渐展露出酷吏本性之后,当杨宪为了飞黄腾达不择手段的时候,他才终于明白自己竟然看走眼了!

  这杨宪表面上温文尔雅,实际上却暗藏一副酷吏心肠!

  当初刘伯温之所以辞官归乡,此事也有极大的原因!

  而他离京的时候,皇帝朱元璋曾问过刘伯温,何人可以为相。

  老朱想任命杨宪为丞相,杨宪平日待刘基很好,始终以师礼奉之,可刘基仍极力反对,说:“杨宪具备当丞相的才能,却没有做丞相的气量。为相之人,须保持像水一样平静的心情,将义理作为权衡事情的标准,而不能搀杂自己的主观意见,杨宪就做不到。”

  然后老朱又问汪广洋如何,刘基回答:“他的气量比杨宪更狭窄。”

  老朱接着问胡惟庸,刘基又回答道:“丞相好比驾车的马,我担心他会将马车弄翻。”

  最后老朱于是说道:“我的丞相,确实只有先生你最合适了。”刘基谢绝说:“我太疾恶如仇了,又不耐烦处理繁杂事务,如果勉强承担这一重任,恐怕要辜负皇上委托。天下何患无才,只要皇上留心物色就是了。这几个人确实不适合担任丞相之职。”

  然后刘伯温就炒了老朱鱿鱼,辞官归乡了。

  结果老朱不听劝告,还是让杨宪做了左丞相,结果就是杨宪刚有了实权就忘乎所以,直接把矛头对准了仇人李善长,在中书省,杨宪整日与李善长、胡惟庸明争暗斗,将大明朝政搅得乌烟瘴气,乱七八糟!

  李祺却是知道。

  刘伯温一回京,那杨宪这个酷吏,就离死不远了。
3#
 楼主| 发表于 2025-3-12 10:45 | 只看该作者
杨宪此刻脸色阴沉到了极点。

  因为他的恩师刘伯温回京,再次出任御史台的御史大夫。

  杨宪立刻携带厚礼上门拜访,他本以为念在以往的旧情上面,刘伯温会对他以礼相待,然后结果却是他连人家府门都没能进去,直接被挡在了门外!

  一想到这儿,杨宪就恨得咬牙切齿!

  刘伯温,你凭什么?

  正当这个时候,杨宪笼络的党羽纷纷到来。

  早在大明还没立国之前,杨宪就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政治明星”,更别提他现在贵为中书左丞相执掌中书省,很多人因此巴结杨宪,甘愿为其羽翼。

  这批人大多出身浙东,因为刘伯温和杨宪同属于浙东人,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后,朝堂之上最大的两个派系是淮西党和浙东党。

  淮西党都是朱元璋的老乡,以李善长为首,胡惟庸为次。

  而浙东党以刘伯温为首,以杨宪为次。

  淮西党官员势力最为强大,遍布六部百司,但也因此遭到了老朱的忌惮与猜疑,这才给了浙东党崛起的契机。

  浙东党的根基之地,就在于御史台,执掌风谏台宪。

  这是因为当年御史台处初立之时,第一任御史大夫正是刘伯温!

  比起显赫的淮西集团,后来者浙东集团就差得远了,可浙东集团偏偏又由朝廷的一众言官组成,上至天子的家庭琐事,下至朝臣的人品才干,都是这些言官可以随意谈论的。

  在刘伯温致仕归乡,杨宪炙手可热后,杨宪指使麾下党羽疯狂弹劾淮西党官员,给李善长、胡惟庸等人制造了大量麻烦,风头一时无两!

  可是现在,初代党魁刘伯温回来了,这些御史言官却是坐不住了,立刻赶来向杨宪求教。

  原因很简单,浙东党的两位党魁,脾气秉性可谓是天差地别。

  杨宪为人刻薄,贪慕权势,但极有城府,喜怒不形于色,也愿意结党营私,稳固自身权势。

  而刘伯温却刚正不阿,毫无私心,一心为国为民,连别说犯事的淮西党了,连“自己人”浙东党要是犯了事落到刘伯温手中,这位名士都会毫不手软地严惩!

  正因为如此,浙东党无疑更喜欢杨宪这位二代党魁!

  可是刘伯温偏偏又被皇帝陛下重新起用了!

  御史刘炳忧心忡忡地开口道:“相爷,现在该如何是好啊?”

  “我们暗地里做的这些事情,根本就经不起查啊!”

  “万一刘大人动真格的,那麻烦就大了!”

  杨宪手中把玩着茶盏,淡淡地瞪了这厮一眼。

  他何尝不明白这些道理,否则今日也不会厚着脸皮亲自去求见刘伯温了。

  可是谁曾想到,该死的刘伯温,竟然直接将他这个当朝宰相拒之门外!

  “慌什么?”

  “御史台全是我们的人!”

  “告诉他们,刘伯温是刘伯温,我杨宪是杨宪!”

  “他们要是还想过以前那种苦哈哈的日子,那就掉头去追随刘伯温吧,事后可千万别后悔!”

  听到这话,饶是刘炳都忍不住打了个寒颤。

  这杨宪可是出了名的酷吏,心狠手辣,睚眦必报,而且他比刘伯温可年轻多了啊!

  对于政客而言,年轻有为就是最大的资本,天知道刘伯温什么时候又会致仕,所以傻子都知道这回得站队杨宪!

  “相爷放心,我等明白了!”

  刘炳匆匆离去前去传讯。

  杨宪看着他的背影,眼中不断有寒光闪烁。

  “刘伯温!”

  与此同时,韩国公府。

  李祺三人又躺了回去,继续当扭曲的蛆虫。

  李善长此刻余怒未消,他一见到刘伯温那张忧国忧民的脸,就觉得倒胃口!

  事实上,李善长和刘伯温本身没什么矛盾,无非就是政见不合。

  可李善长最看不惯刘伯温的地方,就是这个人太过刚正无私了,成天一副忧国忧民为国尽忠的模样,显得其他朝臣都是些自私自利的贪官污吏一样!

  大明立国以后,淮西勋贵开始娇纵不法,皇帝朱元璋深感淮西帮尾大不掉,于是任命刘伯温为御史中丞,专门负责弹劾朝中大员的不法之事。

  这刘伯温为人刚正,不畏淮西帮势力,因此被弹劾受罚的淮西勋贵,对他可谓是恨之入骨。

  当年刘伯温抓住了为非作歹的淮西老人李彬想要斩首示众,李善长以中书左丞相之尊,三次求见刘伯温,希望他看在李彬的功劳、皇帝陛下的面子上,免除斩首刑罚,可处罚,但罪不至死。

  然而刘伯温执法如山,根本不予理会,再加上背后有太子朱标撑腰,所以直接把李彬给砍了,因为此事不止李善长这位开国太师,整个淮西勋贵全都颜面扫地了。

  所以李善长这才展开了疯狂反击,驱使淮西党羽疯狂弹劾攻讦刘伯温,说他是元朝旧臣,杀淮西功臣是蓄谋已久的,又说他欺君罔上结党营私,逼得刘伯温主动请辞,老朱也因为刘伯温杀了李彬这个亲信而不满,顺势就同意了。

  今日李善长见了刘伯温之后,先前的不满也尽数爆发了出来。

  他满脸不爽地看向李祺,埋怨道:“真不知道你是怎么想的,非要把这刘伯温给弄回朝堂!”

  “淮西勋贵可是对这刘伯温恨之入骨,现在我李善长却主动举荐刘伯温助他回朝,只怕会引起淮西勋贵不满啊!”

  李祺没好气地瞪了李善长一眼,然后懒洋洋地开口道:“这是好事!天大的好事!”

  “其一,你自毁声誉威望,淮西党羽不会再依从于你,皇帝陛下也会打消忌惮之心!”

  “其二,刘伯温此次回朝就是奔着杨宪来的,不出所料的话,杨宪很快就要大难临头了,他们二人之间的争斗,也有利于我们蛰伏起来。”

  “其三,杨宪之所以会受到陛下器重信任,无非是陛下想要制衡淮西勋贵、制衡功勋集团,他之所以能进中书省,其实就是皇帝陛下安插进去的一颗钉子,可是咱们这位中书左丞相好像有些飘了,一旦刘伯温将其罪证上呈给皇帝陛下,那这杨宪……必死无疑!”

  说完这些话,李祺就不再吭声了,闭目假寐。

  可是一旁的李善长和李景隆却是惊得头皮发麻!

  这小子,故意将刘伯温弄回来,竟是为了送杨宪上路!

  嘶……

  算计当朝丞相!

  而且还是顺手而为之!

  这个家伙,真是越来越毒辣疯狂了啊!
4#
发表于 2025-3-15 16:43 | 只看该作者
做条混吃等死的咸鱼,也是个不错的选择!欣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群:4042767|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3-29 14:59 , Processed in 0.189217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