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56|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娘的玉米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5-3-17 19: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于文华 于 2025-3-17 19:08 编辑

                                                       娘的玉米香

                                                                     ■文/于文华

  记忆深处,有种味道始终萦绕心间,那便是娘种的玉米散发的醇香。固执地认为,普天之下唯有娘的玉米最好吃、最醇香!如今,无论我身在何处,品尝过多少美食,都无法忘记娘的玉米香——不仅仅是玉米的味道,更多的,则是娘的爱与辛勤付出。它承载着我许许多多的美好回忆,也饱含着娘对家人深深的关怀和牵挂。

  在新疆库尔勒生活的我,有天妻从超市中花了12元,买了两个外表好看,看似很新鲜的糯玉米,粒粒金黄,但煮后一嚼,却感觉索然无味,味同嚼蜡。嫩是嫩,可感觉水水的,根本没有筋骨般。绝然没有娘亲手种的玉米,吃起来有股粮食的味道,有玉米的自然芳香,粒粒甘甜在舌尖舒展,每一口都是味蕾的盛宴!吃了还想再吃一个。就想:能够吃到娘辛勤耕耘、心血付出的玉米,对我来说是一种福分。至少,我在醇香的玉米里,切实感受到了自己的味蕾在舒展,让舌尖上的滋味转化为心灵深处的暖意。

  正月初六日从家乡古浪返回新疆时,晚上却不早不迟落了一层薄薄的雪——-其实这样的薄雪最危险,路面兀自滑滑的。高速路口封了,但网上显示武威一过却未降一毫米的雪。我们出发时儿子小心翼翼开车,仅30码车速,路上还是看见有几辆车,跌翻或是滑到了路边的水渠中。但从黄羊镇我们就拐上了高速,武威金羊镇后直接上了G30连霍(江苏连云港至新疆霍尔果斯口岸)高速公路,一路更是畅通无阻。心中不觉感慨起来:就像我的人生,虽则童年乃至青少年吃了不少苦,走了一段艰难曲折的路途,但后来越走越顺畅,越走越平坦……妻子、我、儿媳和孙女都津津有味,吃着春节时从娘的冰柜中,搜腾出来的五六寸左右长的糯玉米——这玉米的香气,暖人心底,打着饱嗝能飘出老远。

      是的,无论何种情况下,娘永远都是娘。我所有的叙述,都是敞亮和客观的,干干净净,本色质朴,不掺杂任何虚伪客套成分,也丝毫没有一点故弄玄虚的矫揉造作因素。因父亲不幸意外去世,去年的三至八月,我一直呆在老家,陪伴了娘五个多月——这是从上高中离开娘怀抱后,这么长时间与娘朝夕相处,相互陪伴厮守,互相关照、疼爱着对方。娘赋予了我生命,孕育儿女们长大成人并帮助成家立业。但至今,尽管已退休两年多,自我感觉步履不再矫健,垂垂老矣,但在娘的眼里,我永远都是她未曾长大的孩子。“想来,半生已过,和母亲在一间房子,一张床上,一只碗里度过的日子,将是我人生中最弥足珍贵的光阴”。

      娘对于在花园中种玉米这件事,自有其打算和“私心”。她说如今村上大多数的土地都流传了,人们仅在房前屋后的菜地种些玉米,送起来就会心疼、舍不得。而自己亲手种植的,保证品质优良,孩子们就可随心所欲的吃。想啥时候吃,就啥时候吃;想吃多少,就吃多少。娘种玉米就是为了儿女们在地里种希望,种情愫。她知道自己是吃了曾经属于祖先的粮食和蔬菜,代替他们才活到了今天的。我知道一棵棵玉米,长成一个个穗头,绝没有我写作那么简单。

      三月底,我和娘亲手翻地,那被铁锹翻动的土地,仿佛在诉说着娘的辛勤与期待。娘翻地的动作很轻柔,像是在抚摸大地的肌肤。她说,土地是有灵性的,你对它好,它就会回报你。我家住在村子最末梢,好多人家堆了暂时不用的牛粪和羊粪、柴火和麦草等。我看到那堆黑黝黝的牛粪,偷偷摸摸拉了两车子。但好心的邻居说:牛粪看起来好,但粪力不佳,不如羊粪好。还说:牛粪不算粪,上在地里不顶用。她帮着我将牛粪倒在原地,往小推车里上了三车她家的羊粪。每车都堆的尖尖的,我和娘仔细均匀的撒在花园中。娘说:既然人家允许了,就再拉些。娘和我拿着铁锹,下午又又拉了满满三小推车的羊粪,撒了厚厚一层羊粪,为玉米和西红柿、茄辣子等蔬菜的生长,提供最天然、最充足的养分。娘还特意将大块的羊粪捡拾起来,堆在花园边边角角,说:这些待玉米结籽长个时再撒,让它们长的更饱满、更壮实!在娘的玉米地里,从来不会出现一粒化肥,她坚信土地自身的肥力,足以滋养这些玉米茁壮成长。过了几天,娘用耙子把地细细的梳理了一遍,将大的土坷垃拍碎了,再铺上一层塑料薄膜。她躬了腰在地里松土,我蹲在地边,看她留给我的背影。这是近年来乡村农民种田的新技术,为了更好的保墒。又过了十多天,就在薄膜上点种。用的是一种小型农用机械。娘不会用,是邻居邵家婶主动前来帮忙的。而种子,也是精挑细选最好吃的糯玉米种子。然后轻轻覆盖上土,就像为它们盖上了温暖的棉被。接下来的日子里,娘每天都会去地里看看,看看玉米有没有发芽,有没有缺水。玉米纯粹透明,不像人思想复杂。玉米扔哪是哪,不在乎环境优劣,逆境顺境,只要有土,适宜的气候和水分,就能生存成长。

     和暖的阳光里,地气的滋润下,棵棵玉米破土而出了。当玉米苗破土而出,娇小的嫩芽儿,在阳光下闪烁出生命的光芒,如花般娇艳,娘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欣慰笑容。我知道,娘终于缓过劲了,从失去爹的悲伤中走了出来。她用终日的忙忙碌碌,来忘掉想念爹陪她走过的那么长的岁月。而娘的玉米们,则专注做一件事情,努力成长,日升月斜,心无旁骛,一日日越长越高。

    玉米苗见风就长,见雨更绿,见光茁壮。从嫩芽中钻出嫩绿的叶子,尔后从叶子中钻出枝干,这枝干越长越高,且发现枝干中,总会斜插出嫩绿的叶片。几天不见,它们就长高一大截,腰身就粗一大圈。玉米越窜越高,玉米地的绿越来越深。枝干越高,叶片就越稠密。

     四五月里,天气干旱少雨,望着已然二米多高,且越来越挺拔,叶片也越来越稠密的玉米,娘在玉米地里穿梭,查看玉米的长势,发现叶片被晒的淹头搭脑的,甚至有些叶片边边上发黄了,咋办呢?这可急坏了娘。为了让玉米苗能喝饱水,娘每天不辞辛劳用自来水浇灌。那清澈的水流,带着娘的期望,滋润着每一棵玉米苗。

    在初夏明媚的阳光中,在凉爽的清风中,娘的玉米饱含生命的绿汁,肆意舞蹈,愉悦生长。而每逢下雨天,娘更是不会放过机会,将房顶的雨水几乎全都引去浇灌玉米。她已是八十一岁的高龄了,深怕她走路不稳,一个趔趄,跌倒咋办?再说,每桶雨水有几十斤重,房檐下大大小小,七八个水桶,差不多一小时左右,水桶就满了,提上走十多步,倒入花园中,很是费劲。我对娘说:这些雨水早浇透了玉米地,你,再不要费劲提水了……可,中午午休时,发现娘还是偷偷将那些雨水提走——她先提小水桶的,再将大水桶的水,倒进小桶。我知道,她是担心雨水砸坏房檐下的水泥地坪,更担心她种的玉米喝不饱。

    娘的玉米一步一个脚印的行走在尘世,沿着它的脉络和命定的方向,一路向前。雨水肆虐时,挺直腰杆;烈日暴晒下,不卑不亢。五六月天不降雨时节,玉米正是拔节时,需要的水分更多。娘不厌其烦,过上三四天,就从另一个院中的自来水接头处,接好软管子,仔仔细细将她的一百多株玉米都浇个透。那时候,我总是不理解娘为什么要这么辛苦,直到后来我才明白,那是因为娘把对家人的爱,都倾注在了这片玉米地里。

    那些追了化肥人家的玉米,已然两三米高了,眼看就要吐穗结籽了,我家的玉米才高二米过些,且长的有些纤细。当家子的五弟妻建议说:二妈,你浇水时忘了施化肥吗,怎么长的不那么旺盛?娘笑着解释:不了。我的玉米就不施化肥,哪怕它长的再不济,也会出穗头的。可,晚饭后散步时,发现大田里的玉米早吐穗了,我家的玉米好像才长到一人高。后来,别人家的玉米结上玉米穗头了,娘的玉米还在疯长。我有些心急,问娘:妈,人家的玉米早结上穗头了,我们的咋还不见动静。娘信心满满的对我说:放心好了。该来的总会来的。我家的玉米肯定会结上穗头的,只是迟些罢了……是的,娘的玉米就像我,如知名作家莫言书中说的,就是一个晚熟的人。高中毕业后,因偏科的缘故,数学常考几分。而上高中前,我压根就没有学过一天英语。你想象一下,三门主课中,两门就拉分,怎么考进大学。补习到第三年,父亲有些心灰意冷,说:看来你不是上大学的料,干脆放弃算了!可我的娘意志坚定,信心十足,说:只要我的娃读,砸锅卖铁,捞棍乞讨,勒紧裤带,也要供……忘不了,最后一年补习,村上的人家都借遍了,实在没有法子可想。而我却又走到武威二中第五次参加补习。爹和娘跑到武威亲戚家里,借了几百斤麦子,到郊区的磨面机上磨成面粉,白面卖给了一个电机厂,黑面和麸皮拿回家里。爹带给我一张二指宽的纸条,上面写着数百元钱。瞅个星期天,找到那家厂子,问了几个人,才问到财务室。又找领导签字了,才如愿以偿拿到钱。那个厂长说了句话,让我很是感动:娃娃呀,要好好读书。将来挣钱了,可得孝敬你爹娘,他们很伟大!后来,我到兰州攻读英语专业,虽说是大专,但毕业后分配当了一名乡村老师……我的楼房是福利分的房子,尽管面积才50多平米,但成本价仅3万多元(后来以18.5万出售)。

     娘的玉米该开花时就开花,抽穗时也不敢怠慢。清晨,我站在房屋门前,望着眼前翠翠绿绿的玉米地。露珠在晨光中闪烁,像撒了一地的碎银。微风拂过,玉米叶子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娘在玉米杆之间的空隙里,套种了些生菜,过上十多天,就是一盘鲜嫩美味的凉菜。朴素而善良的玉米,正直而淳朴的玉米,救活了几代人,让村庄得以一代代繁衍生息。玉米、小麦和父母一样,都是我们的恩人,有生之年,不要忘了,它们(他们)对村庄和城市的一往情深和深沉依恋。

    风雨吹拂并滋润着,太阳沐浴并照晒着。终于,到了玉米成熟的季节。娘兴高采烈地走进玉米地中间,小心翼翼地掰下一个个饱满的玉米棒子。站在玉米地里,我仿佛又看见了娘年轻时的模样。她的身影与这片土地融为一体,成为我记忆中最温暖的风景。玉米叶在风中沙沙作响,像是在诉说着一个关于土地、关于亲情、关于坚守的永恒故事。那玉米棒子裹着翠绿的外衣,轻轻剥开,露出金黄的颗粒,饱满而晶莹,仿佛一颗颗珍珠。娘走进她撒了心血和汗水的玉米地里,熟稔的就像她的儿女们一般,摸透了各自的脾性和兴趣,光芒透过玉米叶的缝隙洒下来,在地上织出一片斑驳的光影。她说掰上三个玉米棒子,先煮上,让我尝一下,看能不能吃。不一会儿,屋子里便弥漫出玉米的香气,从鼻孔钻入我的脏腑。玉米的香味源源不断涌来,一下子就让泥墙瓦房的农家小院,还有坐在屋子里敲键盘的我,瞬间就置身于扑鼻香味的环境里,那是一种纯粹的、浓郁的香,没有任何杂质。随着香味的萦绕,滋润了我的口腔,俘虏了我的肠胃。但娘说还不够老气,太鲜嫩了,玉米还很沾牙,正如现在市面上买的玉米,看似很鲜嫩,籽粒很饱满,但吃起来太水,庄稼的包浆不够,筋骨还未长好,自然嚼起来就索然无味——再长十天左右刚刚好,而时间倘再长些,就老气横秋,嚼起来毫无香味了!

     娘在,家就在,故乡就在,我们就是世上最快乐最幸福的人。在自认为最好的时节,娘精挑细选好能吃的玉米,煮熟后,凉晒凉了,冻在冰箱最下层。谁想吃了,吃几个,自己挑选后,在电磁炉上蒸几分钟就好了。自然,这样的玉米最芳香,也最好吃。一直以来,娘最大的心愿,就是儿孙们吃得好,穿得暖,住的舒畅,一路顺风顺水,日子平平安安。种一园子菜,以及孙子们爱吃的糯玉米,留给城市居住的孩子,这是她老人家活着的最大希望和念想。后来,娘在中午蒸米饭时,总会特意放几个新鲜的玉米棒。我咬上一口,软糯香甜,入胃入心,嘴里慢慢咀嚼着粒粒玉米,那股醇香滋味更是让人陶醉。再咬一口这些没有污染、没有添加剂的原生态玉米,那种醇香在口中散开,仿佛一直流淌到心底。娘用她的汗水,她的慈祥笑容,把家乡的阳光、水分、空气和土地耕耘成了一粒粒的玉米,让我吃进肚子后,产生了不是在夏天的农家小院里,而是走进了天堂般的幸福错觉。这玉米里有娘辛勤的付出,有娘对我们深深的爱——这爱如同那玉米的香味,浓郁而持久,让人永远难以忘怀。娘总是把最饱满的玉米留给我,看着我狼吞虎咽的样子,她的眼角就会泛起细细的笑纹。

     眼睛看见的东西,不如吃在肚子里的东西来得实在。直到今天,我对玉米依旧怀揣一种别样的情结。每每徜徉在绿野阡陌,看到满地里郁郁葱葱的玉米,便会自然而然地怀想娘辛辛苦苦种玉米的画面。仔细想来,为何娘的玉米那么香,诚然有地力足,水分不缺,没有一点化肥的因素,但更主要的,是浸透了浓深的满腔爱意和无数心血和汗水,加之自己亲手种植并一天天呵护着长大的,焉能不醇香?更多的时候,我把自己能闻到的甜玉米的清香气味,都当成了来自故乡的气味,当成了母亲的气味——在千里之外的远方,让它们慢慢变成我的一缕缕思念。

      如今,我在距离家乡2000多公里遥远的新疆,离开了娘的身边,但每当想起吃过的娘的玉米,味蕾中不觉就泛出阵阵香味,就会想起娘在玉米地里劳作的身影,想起娘那溢满爱意的笑容。我清楚的知道:这玉米的醇香,是母爱的味道,是家的味道,它将永远留在我的心间,温暖着我,激励着我矢志前行!










评分

7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25-3-17 19:48 | 只看该作者
这玉米的醇香,是母爱的味道,是家的味道,它将永远留在我的心间。欣赏老师美文,晚上好!
3#
 楼主| 发表于 2025-3-17 21:03 | 只看该作者
匡建华 发表于 2025-3-17 19:48
这玉米的醇香,是母爱的味道,是家的味道,它将永远留在我的心间。欣赏老师美文,晚上好!

诚挚感谢建华文友第一时间的点评及点赞支持,问好!祝福春安!
4#
发表于 2025-3-18 14:37 | 只看该作者
佳作一篇,拜读欣赏学习。问好。
5#
发表于 2025-3-18 21:05 | 只看该作者
文章温暖有爱,书写流利,母亲的爱尽显其中。回忆温馨,细节处理得当。佳作点赞。
6#
发表于 2025-3-18 21:27 | 只看该作者
赏读老师的美文,情感真挚动人,每一个字都像在诉说着中最纯粹的爱与温暖,读的时候心里暖烘烘的,感觉自己置身其中。语言优美流畅,就像山间的小溪,自然流淌,毫无滞碍。修辞手法的运用也恰到好处,让文章增色不少,读起来太享受啦!问好!祝安!
7#
发表于 2025-3-19 17:19 | 只看该作者
滋养人的粮食,滋养人的亲情。
8#
 楼主| 发表于 2025-3-19 20:19 | 只看该作者
千幻烟 发表于 2025-3-18 14:37
佳作一篇,拜读欣赏学习。问好。

感谢千幻烟文友的提读欣赏及支持,问好!
9#
 楼主| 发表于 2025-3-19 20:20 | 只看该作者
何叶叶 发表于 2025-3-18 21:05
文章温暖有爱,书写流利,母亲的爱尽显其中。回忆温馨,细节处理得当。佳作点赞。

诚挚感谢叶叶版主一直以来的厚爱。谢谢精到而中肯的点评,祝福春安!
10#
 楼主| 发表于 2025-3-19 20:22 | 只看该作者
种滢 发表于 2025-3-18 21:27
赏读老师的美文,情感真挚动人,每一个字都像在诉说着中最纯粹的爱与温暖,读的时候心里暖烘烘的,感觉自己 ...

感谢种滢文友的厚爱与抬举……写的还有待提升,而文友的评价让我汗颜了……问好!
11#
 楼主| 发表于 2025-3-19 20:23 | 只看该作者
麦子熟了 发表于 2025-3-19 17:19
滋养人的粮食,滋养人的亲情。

感谢麦子熟了文友的点赞支持及鉴赏!问好!
12#
发表于 2025-3-23 17:52 | 只看该作者
拜读好文!故乡情,母爱亲,儿女总是铭记心!
13#
发表于 2025-3-23 18:55 | 只看该作者
亲情的文字,充满了母性的香甜和温暖,这香甜与温暖,是爱。
14#
发表于 2025-3-24 11:15 | 只看该作者
普通的玉米,粒粒充满着母爱的醇香,充满亲情的文字,读来令人动容。

赏读学习老师佳作,问好!
15#
 楼主| 发表于 2025-3-24 21:47 | 只看该作者
河边铁人 发表于 2025-3-23 17:52
拜读好文!故乡情,母爱亲,儿女总是铭记心!

感谢河边铁人新文友的提读欣赏,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群:4042767|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4-3 15:49 , Processed in 0.340882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