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时光微雨 于 2025-3-19 08:57 编辑
三月,春寒料峭,变幻无常。近日大幅降温,雨雪频繁交织。周末,我们驾车驶向七里河区西果园冉家庄。一路上,交通顺畅,地面的积雪已然消融,只是山间的温度比城里要低上好几度。尽管天空仍飘着雪花,却丝毫不影响我们出行的兴致。
沿途,山峦与树林在雪幕之中若隐若现,朦胧之美别具一格,让我们大饱眼福。一踏入山里,清新的空气瞬间沁人心脾,将城市的疲惫与烦恼一扫而空。这里没有城市的繁华与便捷,却有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宁静与安逸。山田纵横交错,勾勒出一幅宁静祥和的田园画卷,这是城市中无法见到的独特风景。心中的杂念瞬间消散,内心变得纯粹而平静,只想对着空旷的大山放声呼喊,释放所有压力。
我们刚至村口,便望见老冉早已等候在那里。他本在家中清理刚从地里挖出的百合,得知我们要来,特意出门相迎。他的父亲和媳妇在家中热情等候。我们是多年的老朋友了,也是因为百合结缘。前几天听老冉说,春天暖和一些,地已解冻,就可以开挖百合了,不过马上到四月份,又要种植新的百合。我是特意前来想亲手挖一下春天的百合。
老冉的父亲,曾是百合田大显身手的种植能手,虽已上了年纪,却依旧精神矍铄。每次前去,都会给我们滔滔不绝地讲述着种百合的故事,从选种球时的精挑细选,到田间管理时的精心照料,再到收获时的满心欢喜,那些饱含汗水与希望的日子,在他的讲述中缓缓浮现。在这片土地上,老冉一家几代人都与百合紧密相连,他们将心血与汗水倾洒在这片土地,让种百合的技艺代代传承,也对土地和百合的热爱深深扎根。
春天的土地,看着有点荒芜,一片干枯枯的土地,好像什么都没有看到。其实仔细看,地是犁好的,一行行很整齐,在土地中间有很多立起来的小树干,说是树干,更像是一根枯草,看起来干干的,一点绿色和水分都没有,不仔细看,以为是干枝树叶,其实每个树干下面都藏着百合。天空飘着小雪,丝丝凉意直往骨头缝里钻。愈发寒冷,我冻得牙齿打战。即便戴着手套,握着锄头的手依旧冻得僵硬。再看老冉,在这冰天雪地之中,动作麻利且有力,对准有树干的地方,锄头起起落落,一个个鲜嫩的百合破土而出,仿佛在与大地进行一场默契的交谈。我还是照着老冉挖百合的姿势,拿着锄头,挖出了几个白白嫩嫩的百合,心里一片欢喜,也不觉得寒冷了,只觉得这宝贝挖之不易,深切体会到农民的艰辛,也感受到这份劳作带来的别样快乐。
在田边,我们遇见了一些前往地里劳作的村民。他们脸上洋溢着和善的笑容,一举一动、一个眼神都满含善意。大家热情地相互打招呼,唠上几句家常,言语间尽是不加雕琢的质朴与真诚,深切感受到乡村邻里间纯粹的情谊,这是在城市中难以寻觅的温暖。
挖完百合,我站在田边极目远眺,山上依旧一片荒芜,但其连绵起伏的轮廓,在天地间勾勒出雄浑壮阔之美。田间阡陌纵横交错,宛如大地书写的诗篇,远处几户人家错落分布,烟囱中升起袅袅炊烟,悠悠地融入清冷的空气里。这般 “大山深处有人家” 的画面,宁静而温馨,与城市的喧嚣截然不同,令我沉醉其中。
西果园百合是有个性的。生长在气候冷凉,光照充足,呈弱碱性土质的二阴山地区。春季大自然阳气生发,经过冬季漫长的休眠,春季采挖的百合更具有生命力。其鳞茎肥大,层叠如莲花片相合抱,形成致密的鳞茎结构,瓣片短而宽,断面肉厚饱满而无粗纤维,生食脆甜,熟食糯软,清甜之中带着一丝淡淡的清香,味道纯粹而悠长,无论是口感的醇厚,还是营养的丰富,它都是百合中的佼佼者,具有滋阴润肺、清心安神润燥的功效。
大百合周围寄生着很多大如蚕豆,小如大豆的百合种球,小心摘下蚕豆大小的,移栽到养分富足的土地里,三年后,就长成生机勃勃的籽种。三年时间,土地的养分被百合种球极尽汲取,不再适宜百合生长,需要把籽种一个一个挖出来,种在保墒晾晒好的空地里,再经过三年就长到能上市的个头了。需要更好品质的,需要再经过三年的雨雪风霜,九年的百合也就可以出土了。老冉说,九年孩子都初中毕业了,百合才长到孩子的拳头大。对于百合,白天和夜晚都在黑暗的土壤中用智慧完成了物质能量转化,默默无闻的将蛋白质、磷、钾、钙、维生素及生物碱等微量元素富集一身来到阳光大地,回报庄稼人。而顶级百合甚至需10年生长,积累养分充分,品质更优。
在西果园的星空下,九年百合与初中毕业的少年仿佛在进行一场静默的对话。允许生命在黑暗中积累足够的能量,这是源自土地深处的生存智慧,也是直抵心灵的珍贵果实。
老冉指指天,种百合要天下雨下雪灌溉,靠天吃饭,已经连续三年干旱。父辈说,七月晒川,八月晒山,去年七月八月持续干旱,百合收成不佳,农民一年的辛勤劳作可能付诸东流。而且百合从播种到成熟,耗时漫长,十年百合株,百年白头人,是老冉种百合还是百合染白了老冉的发须?
老冉说,每年春季除了采挖百合供应市场、补充库存,还要赶着种植新百合。 《齐民要术》所言:“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老冉深知人与自然协作的天道。
西果园的百合,早已超越了普通农作物的范畴,它是兰州的一张亮丽名片,承载着这片土地的历史与文化,凝聚着当地农民世世代代的心血与智慧。它不仅是美味的象征,更是兰州独特风土人情的体现,让每一个品尝过的人都对这片土地满怀向往与眷恋。
在这片热情的大西北土地上,百合文化不断传承,延续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每一颗百合,都是时间的馈赠,是土地与农民共同书写的奋斗篇章,从播下希望的种子,到收获饱满的果实,见证着土地的慷慨与农民的坚守。
远望层叠的梯田,黑的是土,白的是雪,又似一行一行洁白的百合与黑土地的对话,编织着希望。希望是一点一点浸入土地的,希望是一年一年破土而出的,希望是一代一代有与无的历程。
大山的沟壑如同庄稼汉脸上的褶皱,褶皱里蕴藏着老冉及百合人的希望。老冉说,庄稼人跟着日头走,种完百合要给地里覆草,保湿防晒,接着就要种蔬菜、洋芋、玉米,节气不等人啊。
我们要下山了,老冉招手示意,百合花开的时候等着你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