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冰峰雪鹰 于 2025-3-23 22:32 编辑
菜市场的清晨总是湿漉漉的。王阿姨蹲在水产区的水泥地上,手指冻得通红,正仔细挑拣最便宜的死鱼。她的蓝布围裙上沾着鱼鳞,塑料筐里躺着4条翻肚的鲫鱼。卖鱼的老板娘看不过眼,不免说道:"阿姨,这鱼不怎么新鲜了,您还是少买点好。" 王阿姨抬头笑了笑,眼角的皱纹里嵌着水珠:"我儿子在SH做 IT,每天加班到深夜,补补身子要紧。" 她边说边往筐里添了把蔫了的菠菜,这是今天第二顿的配菜。 这样的场景并不是孤例,见过太多了。社区里总有些父母像王阿姨这般,把自己活成了子女的垫脚石。他们省吃俭用买学区房,在子女面前唯唯诺诺,甚至为了孩子的体面隐瞒患病的事实。隔壁张叔在纺织厂下岗后,谎称自己开了家小超市,每天天不亮就去批发市场打零工。去年冬天他女儿要报考香港名校,他咬着牙卖掉了祖传的玉佩,在机场送别时却笑着说:"爸的超市最近赚了大钱。" 这些父母的爱像春蚕吐丝,把自己层层包裹成茧,却忘了茧里的蝴蝶是否需要破茧的勇气。 记得去年的冬天,我去人民医院看骨科医生,遇见一位姓张的母亲。她穿着洗得发白的棉袄,守在 ICU 门口,手里攥着缴费单。女儿因过度减肥住进医院,她却反复自责道:"都怪我啊,没把孩子照顾好。" 旁边的护工悄悄告诉我,这位母亲每天只捡烂菜吃,省下钱给女儿买进口减肥药。我望着她佝偻的背影,歪歪斜斜走路的身子,突然想起《红楼梦》里那句 "痴心父母古来多"。只是这痴心若没了底线,终究会变成蚕食自尊的黑洞。走廊尽头的玻璃门上,映出她单薄的身影,与窗外飘落的雪花重叠在一起。 对门邻居杜哥的故事更让人唏嘘。他在建筑工地扛水泥沙子,省吃俭用供女儿出国留学。去年春节,女儿带着金发男友回家,杜哥特意换上二手西装,却被女儿嫌弃 "土不土洋不洋"。年夜饭桌上,女儿全程用英语和男友交谈,杜哥夹菜的手僵在半空,脸上的笑容比哭还难看。饭后他躲在厨房洗碗,听见客厅里传来 "痴呆症" 的嘀咕,洗碗水溅湿了他的袖口。我突然明白,父母的隐忍若得不到尊重,就像往沙漠里浇水,只会让沙子越埋越深。有天晚上,我出去溜达,看见他在墙角旁抽着劣质香烟,火星明灭间,映出他鬓角的白发。 这些父母的爱像老房子的承重墙,在岁月里默默承受重量,直到有一天轰然倒塌。他们忘了,真正的爱是相互的尊重,是两棵并肩站立的树,根须在地下相连,枝叶在风中相触。就像作家龙应台说的:"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但目送的前提,是彼此站在平等的土地上。小区里的赵奶奶就是最好的例子,她坚持在老年大学教国画,每周给孙子孙女讲民间故事,孩子们看她的眼神里满是崇拜。 在我小区主干道旁的早餐铺,常能看到一对特殊的母子。母亲总是穿着整洁的蓝布衫,儿子却穿着品牌服装。每天清晨,母亲会给儿子买两根油条和豆浆,自己只喝一碗白粥加咸菜。有天暴雨突至,儿子脱下衣服给母亲遮雨,母亲却坚持要把伞让给儿子。他们在雨中推让的画面,像一幅流动的水墨画。这一幕让我懂得:真正的爱不是单方面的牺牲,而是彼此扶持的温暖。那天老板娘多送了他们一碟咸菜,笑着说:"你们家好和睦啊。" 教育学家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父母若把自己活成了 "真人",子女自然会在耳濡目染中学会尊重与感恩。就像“茶园小区”里的郭技师,退休后坚持在老年大学教书法,女儿结束北漂归来后,主动接手母亲的公益课堂。她们在宣纸上写下的每一笔,都流淌着自尊与热爱的传承。有次我路过教室,看见郭技师握着小男孩的小手写 "福" 字,祖孙辈的影子在宣纸上重叠,仿佛在书写生命的传承。 菜市场的顾客渐渐多起来,王阿姨终于买好了半边鱼。她把鱼装进塑料袋,转身走向另一头的水果摊。这次,她挑了一串二级的红提,轻轻放进自己的菜篮。"儿子爱吃红提,我也该尝尝鲜了。" 她自言自语道,眼角的皱纹里盛着细碎的光。那一刻,我仿佛看见无数父母正在觉醒,他们开始懂得:爱子女的前提,是先爱自己。旁边的水果摊主打趣道:"阿姨今天舍得下血本啦?" 王阿姨笑而不语,指尖抚过红提上的白霜,像抚摸着岁月留下来的馈赠。 如果我的记忆还不错的话,我回忆起了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的话:"人是自我选择的结果。" 当父母在菜市场直起腰身拾捡自尊时,他们其实是在完成一场自我救赎。就像亚马逊雨林的望天树,必须先把根系扎进贫瘠的红土,才能在热带雨林的层层叠叠中挺直脊梁,让种子乘着风去寻找新的天地。这种生命的智慧,恰如敦煌壁画中的飞天,既要手持莲花普渡众生,又要脚踏彩云保持轻盈。 菜市场的晚风卷起一片落叶,忽而跌落在下水道里。我突然感悟到:父母与子女的爱本应是双向奔赴的潮汐。就像长江源头的冰川,在阳光下消融成溪流,又在入海口蒸腾为云气,最终化作雨雪重返高原。这种循环往复的滋养,才是生命最本真的模样。就像古希腊神话里说的俄耳甫斯,他在冥界回首的一瞬间,不是出于怯懦害怕,而是为了确认那份照亮归途的爱火是否依然在燃烧。 此刻偌大的菜市场,仿佛像一座叫座的露天剧场。卖豆腐的汉子哼着花鼓戏唱腔,披围裙的修鞋匠在补一双脱胶的皮鞋,穿校服的女孩蹦跳着接过母亲手中的汉堡包。这些平凡普通的场景里,藏着最深刻而生动的哲理:当我们学会在爱里保持尊严,就像在沙漠中种下胡杨林,既能抵御风沙的侵蚀,又能为迁徙的鸟儿提供栖息地。这种充满张力的爱,才是文明得以延续的密码。 记得哲学家海德格尔曾经说过:"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或许真正的爱,就该像窗台前那株绿萝,既在玻璃缸里舒展叶片,又将气根悄悄探向窗外的泥土。当父母在付出与自爱之间找到平衡,他们的生命便会绽放出如莫高窟壁画般绚丽的光彩 —— 那不是单方面的牺牲,而是生命对生命最庄重的礼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