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7|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抛珠滚玉却为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5-4-2 10: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蒲彩荣 于 2025-4-3 11:49 编辑

                           抛珠滚玉却为谁
                                                 ---《红与黑》中瑞纳夫人与于连的爱情

  大约是五年前吧,我用一组诗歌的形式表达过读《红与黑》的深切感受。同时,我也说过,有一天,当我不须再为起码的生存而奋斗时,我一定要做自己想做的事,其中有一个愿望就是要以评论的方式写一下关于《红与黑》中的爱情。

  古今中外,几乎所有的经典文学作品都离不开爱情这样的主题,只不过有些是正面描写,有些是侧面轰托。其中正面描写的,有我们耳熟能详的,诸如中国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曹学芹《红楼》里的林黛玉与贾宝玉;西方的罗米欧与朱丽叶、英国作家夏洛蒂作品中简.爱与罗彻斯特......这诸多抗争世俗、抗争权威的爱情故事,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成为人类历史上的千苦绝唱和许多人生命里的亮光和感动。
   
  司汤达说:头脑的爱情是爱情的最低级,而心灵的爱情才是爱情的极致。
  第一次读《红与黑》,那时我二十多岁,出于最初的对文学的爱好,囫囵吞枣地读了一遍。说实在的,没什么感觉,只模糊记得主人公于连同瑞纳夫人、拉莫尔小姐的爱情纠葛,没有什么震撼之处。相反,同许多人一样,我对书里这两种蒙上各样野心的不伦之恋非常不屑,总觉得俗不可耐,甚至对于连这样一个靠女人上位的渣男嗤之以鼻。而且,对书里所描写的什么“心灵的爱情”和“头脑的爱情”没有半点概念和触动。

  第二次读,实在是因为我有了一些基督教信仰情怀之后。正是这第二次阅读,让我对《红与黑》有了一次全新的认识和体验,尤其是彻底颠覆了我年少时对书里描写的瑞那夫人同于连爱情的肤浅认知。
  
  这部小说用很沉郁很现实的的笔触,描写了生活在社会底层青年于连.索雷尔艰辛的奋斗史,并揭露了上流社会达官显贵们的腐败、虚伪和不择手段的唯利是图。书里贫贱者的泥沙俱下、烟熏火燎的粗砺、浓烈的血腥味以及背后隐隐约约的政治斗争、宗教的黑暗真让人触目惊心。这种历史背景下诞生的故事,让人像在读贾平凹的《废都》一样压抑。

  然而,这书里有一个温暖而光辉的形象带着滚烫的色彩,换句话说,我当年所认知的于连同瑞那夫人的这一段“蒙上各样野心的不伦之恋”,其闪现的艺术魅力像雨过天晴的一道彩虹,一下子惊艳了我眼前晦暗的时光。

  瑞纳夫人,那是一朵盛开在贵族庭园中的娇柔之花。她温柔、善良,如同春日的微风,轻轻拂过一块块荒凉的心田。她的眼眸里仿佛藏着深邃的湖水,清澈而纯净,只需轻轻一眼,便能让人沉醉其中。她拥有一段婚姻,看上去像一袭华袍,而内里却长满了虱子和蛆虫。她生活的圈子也看似安稳,实际上却充满了污浊、冷漠和算计。因此,她的内心深处渴望着一份真挚而纯粹的情感,一份能打破世俗枷锁,直达灵魂深处的爱。
  于连,一个怀揣着梦想与野心的青年。他出身低微,却有着非凡的智慧和勇气。在那充满虚伪与等级差别的社会里,他如同一个孤独的行者,在黑暗中努力寻找着属于自己的光明。他的眼神中燃烧着对成功的渴望,那是一种不屈不挠的火焰,驱使着他不断地向上攀爬。

  不得不说,是命运。这个没有一点确定性的偶然之神,它用一串看似有情却无情的丝线将两个完全不同轨道的人交织在一起。
  初次相遇,是在那高雅而又略显沉闷的贵族府邸中。瑞纳夫人被于连身上那种独特的气质所吸引,那是一种不被世俗所染的纯真与坚韧。而于连,也在瑞纳夫人身上找到了那份久违的温暖与安宁,仿佛在疲惫的旅途中找到了一处可以栖息的港湾。

  他们的爱情如同春日里的花朵,在彼此的呵护下逐渐绽放。在静谧的夜晚,他们会漫步在花园中,月光洒在他们身上,仿佛为他们披上了一层梦幻的纱衣。瑞纳夫人会轻轻地倚在于连的肩头,倾诉着自己内心的烦恼与忧愁;于连则会用他那温柔而又坚定的目光注视着瑞纳夫人,给予她最真挚的安慰和鼓励。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爱意,那是一种无需言语便能心有灵犀的默契。

  然而,爱情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贵族社会的虚伪与偏见,成为了他们爱情道路上无法逾越的障碍。世俗的眼光如同一把利刃,无情地刺痛着他们的爱情。瑞纳夫人不得不面对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压力,她的每一个举动都被束缚在那无形的礼教之中。而于连,也在追求自己的野心与爱情之间痛苦地挣扎着。

  但他们的爱情却如同那深埋在地下的种子,在重重压力下依然顽强地生长着。他们彼此相爱,却又不得不小心翼翼地守护着这份爱情,仿佛那是他们生命中最珍贵的宝物。他们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寻找着属于自己的一片净土,一个可以让他们的爱情得以自由生长的地方。

  可命运的捉弄却并未就此停止。误会、猜忌、现实的无奈如同暴风雨一般,向他们的爱情袭来。瑞纳夫人在痛苦与挣扎中逐渐失去了方向,而于连也在现实的重压下变得疲惫不堪。阶层的鸿沟、世俗的偏见、宗教的黑暗及封建制度的双重压迫,再加上瑞纳夫人和于连自身人性的弱点,他们的爱情悲剧最终无可避免。

  当我读到小说结尾“在于连死后三天,瑞纳夫人搂着自己的孩子,离开了人间”的片段时,那种玫瑰的惊艳渐渐退去,而另一种锥心刺骨的疼痛,却刹那间涌上心头。
  瑞那夫人,这个天真、善良、温柔,为了“心灵的纯净爱情”把自己燃尽至死,从而“听从己心,不问西东”的高贵妇人。我在为她同掬一把清泪后,更多的则是扼腕叹息。

  或许正是这样一个没有等级观念、只有温暖和善良正直的光辉女子,才使于连最后在狱中猛醒。于连,这个与年龄很不相称、理智到近乎冷漠的、为了爬上上流社会而苦苦奋斗的底层青年。他的生命像蜉蝣一样短暂,但却像掠过夜空的流星一样灿烂。他自尊、高傲、才华盖世;他可耻、可怜又可敬。可敬的是他真正忏悔之后,终于把温柔的心回敬给女人,把骄傲冷硬的骨头留给权贵。
  那狱中短短的六十天的啊,他活成了最真的自己,并且终于把温柔与冷硬两种感情安放在妥当的地方。

  于连是靠女人上位的渣男吗?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当瑞那夫人用海一样的胸怀包容了于连时,我也不得不原谅于连真正忏悔前所有的伪善、可耻和出于无奈的野心。我想,他在教堂里朝瑞那夫人开的那罪恶的一枪,绝不单单出于对爱情的嫉妒和绝望,我相信更多是对黑暗宗教的反抗和对上流权贵的勇敢挑战。这就好比隐忍、愤懑很久的卑微蚍蜉,为争取公平,向巍巍大树发出的第一声呐喊。
  
  或许正是因为如此,我才在多年呕心沥血写下一组有关《红与黑》的诗歌之后,在多次感到“诗未尽意”之后,在这种复杂的情绪下,再次特别写下这篇有关他们爱情的文章。
   
  鲁迅先生说:“世界上没有超阶级的爱情,林妹妹绝不会去爱焦大”。
  但是,《红与黑》里,瑞纳夫人爱上于连了!一个市长夫人、一个身居显赫地位的贵族女子,不顾身份、世俗去爱上了一个出生卑微的穷苦平民!而且爱得那样执着深沉,像飞蛾扑火一样,这在当时十九世纪的法国,那个等级森严壁垒的封建社会,一个有丈夫又有几个孩子的贵妇人,是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又要经受多少风刀霜剑和内心煎熬!

  于连因为杀人锒铛入狱后,那些度日若年的日子啊,当瑞那夫人一次次在窗前淌眼抹泪时,也许只有她自己更清楚爱情的模样:是极致的心灵爱情,还是低级的头脑爱情;是千古绝唱,还是世俗牢笼下的淫淫苟合。

  抛珠滚玉却为谁?此刻,真的很想问一问夫人。
  不要说外国文学,就是在我们中国的文学书籍里,这些为爱情甘肠寸断的形象也比比皆是:黛玉为宝玉泪尽而亡,尤三姐因情耻为冷二郎自证清白而香消玉陨,杜石娘因为负心郞李甲,不惜携百宝箱跳入长江毅然决然……即使同一个阶层的爱情最终也难逃浓厚的悲剧色彩,况且,这些女主人公还没有孩子的牵绊哪!

  我不知道瑞那夫人,当她发现那黑洞洞的罪恶的枪口是心上人残酷地对着自己时,她有没有为自己与于连的“无情”相遇而后悔些许,尽管我笃定他们是真诚相爱的。我只知道她在失去了昙花一现的爱情和自己年轻的生命时,还赔上了自己可爱的孩子们。——孩子啊,那可是从母亲身上掉下的肉啊!

  当然,写这篇文章,我主旨不是探讨任何一种爱情,也从不问值不值。记得张爱玲在遇到胡兰成时曾在赠给他的照片上写到:“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她也曾说过,你问我爱你值不值得,其实你应该知道,爱就是不问值得不值得。

  我心疼的瑞那夫人,在她与于连的爱情里,无疑她也是卑微如尘的,或者也曾在某个日子里从尘土里开出过欢喜的花儿。只是不知她是否有那么一丁点觉醒:爱情实在不该是生活的全部。毕竟,纵有千年铁门槛,终归不都是一个土馒头吗?

  要知道:《红与黑》的确是以爱情为题材的小说,写的却不是爱情。但这不是爱情的爱情故事,却葬在许多人的那一座土馒头里,直到永远。
                       
                                                                           2025.4.1.至4月2日阆中














2#
 楼主| 发表于 2025-4-2 10:50 | 只看该作者
“当她发现那颗罪恶的**是从心上人那里残酷地射向她时”,此处是不是涉及到敏感词,两个字不显示?**?
3#
发表于 2025-4-3 08:16 | 只看该作者
先留记号,随后来拜读。**一般是系统认为的敏感词汇,比如:这句话中的“枪口”。
4#
 楼主| 发表于 2025-4-3 11:51 | 只看该作者
刘彦林 发表于 2025-4-3 08:16
先留记号,随后来拜读。**一般是系统认为的敏感词汇,比如:这句话中的“枪口”。

是的,记得五年前写诗时也是同样的道理。我后来把,“子,  "弹"改成“弹丸”了。
5#
 楼主| 发表于 2025-4-3 11:53 | 只看该作者
今天在这篇文里我又把“子”    ,“弹”的地方换了一种表达方式。比如说枪口,便通过了。
谢谢刘版,辛苦了,春天好
6#
 楼主| 发表于 2025-4-3 12:0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蒲彩荣 于 2025-4-3 12:04 编辑

-------贴两首那年我写的诗,与现在写的这篇文比较一下。那年也遇到过敏感字眼不显示的问题。


于连.索雷尔》

你卑微的出生,是起点也是终点
一身傲骨   是你蔑视权贵的有力武器
所谓野心勃勃,无非是平民向贵族的
勇敢挑战。如同蚍蜉,为争取公平
向巍巍大树发出的一声呐喊

女人于你,不过是一级阶梯
在她们的肩上摘月。梦想,似流星陨落
撕开上流社会的嘴脸,只需两颗弹丸
没有打死情人,却揭穿了宗教的虚伪
也揭开你   不忍惨视的灵魂

真正的忏悔。从监狱开始
短短六十天 ,你活成最真的自己
不致死罪的死,是你最幸福的抉择
无论红军装还是黑教袍,都比不过
心爱女人温暖、海一样的胸怀

自卑还是自负  真诚还是虚伪
善良还是残忍  高尚亦或卑鄙
英杰还是枭雄   天使亦或魔鬼
一场悲剧散尽后,除了真爱你的女人
没有一个人为你悲伤



《德.瑞纳夫人》

你这样一个女人,高贵典雅
像百合花开在荆棘内。婚姻于你
是长满蛆虫的华袍。为一场风花雪月
你不惜燃尽自己。昙花一现的爱
让你痛彻心扉,却无怨无悔

你生于信仰,也灭于信仰
罪恶的枪声响起,教堂瞬间失去庄严
仇杀没有致你的命,却带走了灵魂
谁是你的上帝?谁解你的情怀?
心上人再狠还是心上人

可爱可敬可歌可泣的纯净女人
你天真的眼泪流成河,也无法洗去
尘世的冷硬与污浊。而一个男人
临死的忏悔、唯一一次真情
却在你心里开出花来

女神还是女妖,爱情还是孽缘
是飞蛾扑火忘我牺牲的千古绝唱
还是世俗牢笼下的淫淫苟合
于连死后第四天,你轰轰烈烈
用年轻的生命回答一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群:4042767|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4-4 20:51 , Processed in 0.290906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