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729|回复: 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走马观花看世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7-10 10: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走马观花看世博

  自从上海世博会开幕,我就有一个强烈的愿望,那就是想亲自到世博走一走,看一看,亲眼目睹这场全球盛事是个什么样子。没想到机会却突然来到我的身边,我刚到北京一个星期,女儿似乎早就看透了我的心思,于是避着我和妻子,在网上为我俩报名参加赴上海世博的旅游团,临到要出发的头一天,她才若无其事地告诉我们,第二天下午三点到北京火车站乘车,开始一个星期的世博旅游。我和妻子虽无思想准备,但既然女儿想得如此周到,我们自然只有高兴的分,于是在6月14日踏上了世博旅游的行程。

  说是世博旅游,其实旅游团在上海呆的时间满打满算只有二十四个小时。我们这个拼团前后分成三批:第一批14日出发,第一站到南京;第二批15日出发,坐飞机到南京;第三批16日出发,坐火车直接到苏州。我们这第一拨的边走边看,先后到了南京、无锡、苏州、杭州,直到19日下午3时才到达上海。导游说城隍庙是上海的一大景观,既可饱览仿古建筑,又可美美地享受这里的小吃,还可随意购物。我们没有别的选择,只好下车往城隍庙走去。

  晚上的安排是集体游览东方明珠塔。导游说我们团将于七点多登上263米的主观光层,然后下到259米的室外观光层,最后还可坐电梯下到一层参观上海历史博物馆。特别是站在259米高的玻璃观光层居高临下,视通八方,不仅可将浦江两岸的世博园区尽收眼底,整个夜上海也将一览无余,那璀璨、多变的灯光将把你带到一个迷幻般的世界,会让你大声惊呼:“过瘾!”这比起你坐在游船上夜游浦江强多了。本来我与妻子此前都曾两次登上东方明珠塔,并不想故地重游,可面对世博期间上海交通的拥挤,我们又没有别的选择,只好跟随全团登上了亚洲第一塔。

  的确,在灯光齐放的夜晚登塔观景是别有一番风味,至少你在别处是看不到如此璀璨、如此辉煌,如此变幻不定的灯光景致的。然而它也有小小的遗憾,那就是呈现在你眼前的只有那闪烁、耀眼的灯光,却看不到那星罗棋布的世博场馆,就连高大、宏伟的世博文化中心和中国国家馆也淹没在灯光的海洋中了。倒是陈列在明珠塔地下室的上海历史博物馆让我大开了眼界。两层若大展室的丰富多彩、情景相生的人物、实物展览,再现了百年上海的历史变迁,让我亲身感受到了上海从开埠到今日成为海上明珠的巨大变化。

  第二天一大清早,我们就起床准备,七点准时出发,坐旅游大巴向世博园驶去。到达浦西世博园区第一停车场时,八点刚过。接下来便是排队,准备入场。无奈世博园要九点才开馆,而当天的太阳又出来特别早,天气也特别热,连一丝风也没有,人们在入口处外的广场上只站了一会,就弄得汗流浃背,气喘嘘嘘。游客们都埋怨上天弄人,似乎要考验一番游客们的耐心与毅力。

  人们在焦急中等候着,九点左右,入场口的金属横杆才开启,于是一个个手持电子票鱼贯而入,然后又乘坐世博渡轮前往浦东展馆区。过渡轮倒是挺快的,不到十分钟即到了对岸。走出浦东的渡船码头,横过一条马路,就是意大利馆。我见馆前排的队伍不算太长,而且在不断地往前挪动,估计排队的时间用不了多久,就对老伴说:“正好我们的欧洲之行未能去意大利,为了补上这一课,我们就从意大利馆开始吧。”老伴点点头,表示同意,于是我们也排进了铁栏杆围子的队伍中。果不其然,我们大概排了二十多钟就顺利地进入馆内。意大利馆虽不是最红火的展馆,但也独具特色。展馆设计灵感来自上海的传统游戏“游戏棒”,由20个不规则、可自由组装的功能模块组合而成,代表意大利20个大区。整座展馆犹如一座微型意大利城市,充满弄堂、庭院、小径、广场等意大利传统城市元素。据说夜幕下的意大利馆可发出五种颜色,颇有一种变化的动态美。在这里,我们充分感受到意大利的城市建筑特色,意大利的古今风情,特别是看到了“魔方游戏棒”,那是充满了高科技、又意在宣传环保的魅力设计,还有意大利的时装走台秀、意大利人的奢侈品消费等等。

  意大利的米兰是下届世博会的举办城市,因而意大利对上海世博会的支持尤为卖力,对展馆的建设、馆内的陈列、展品的布置都极为用心。据说馆日活动时搞得很是隆重、热烈。

  走出意大利馆已是十点多钟,虽然这对于今天的世博游览还只是开始,但两个多小时的排队、游览也确实有点累了,于是我与老伴在休息长廊里坐了下来。这休息长廊长约五六十米,宽约十米左右,廊内摆放着两排平行、中间又有间隔的座骑,周边还有可供洗手、饮用的净水设备,也有卖冷饮、水果的摊位,不远处就是厕所,所以游客在这里休息、饮水、购物、上厕所都很方便。我是在上海生活过一年的,对这里的自来水和厕所印象都很不好。我猜想尽管有净水设施,但因上海的自来水质量不好,只怕味道还是很难闻。没想到尝尝之后,竟然没有一点氯气与腥味,入口还有丝丝的甜味。厕所的地面则是冲洗得干干净净,一点纸屑、污水都没有,大便池内竟还放有手纸!没想到精明、小气的上海人为了办好世博、为了国家的颜面也大方了一回。

  对面是卢森堡馆,因我与老伴去年曾游览了这个袖珍型的国家,觉得时间宝贵,没有必要旧地重游,于是就没有进去。不远处是俄罗斯馆,我从网上得到的信息是此馆并不精彩,于是也放弃了。我们沿着C区的直道往前走,仅过了几十米,就是C区的精华区,如法国馆、德国馆、英国馆、西班牙馆,可举目一看,排队的人流实在太长,只得忍痛舍弃。一看右侧的荷兰馆,虽也排起了长队,但比起那几个馆来队伍还是要短不少,于是跟在了荷兰馆的人流后面。大约半个小时后,我俩终于来到了馆内。荷兰国家馆的设计是以快乐街作为主题,26个单独的建筑物由一条400米长的8字形街道串连起来。快乐街象征了一座理想中的城市,建筑以谨然有序的方式位列街道两旁,体现了“城市,让生活更美丽”的上海世博主题。在荷兰馆里,城市生活的各个方面相互融合,全然不同于按住宅、工作和工业区域进行职能划分的现代城市规划。沿着欢乐街,参观者能欣赏街道两旁别致的楼宇,从而感受浓郁的荷兰风情。因为我与老伴去过荷兰,也无心过细品味这里的民俗与风情,加上400米的长廊很多都暴露在烈日之下,因而我与老伴只游了一半就退回来了。

  老伴曾在2008年南方冰灾时受过重伤,至今走路仍不方便,于是我们从荷兰馆出来后又在长廊内休息了一阵。虽然前后左右都是欧洲的精华馆,但一看人流太长,只好路过宝山而不入了。我心里惦记着中国国家馆,虽然明知排不上队,进不了馆内,但既然到了世博园,总得去见识见识它的宏伟姿态,于是我拉起老伴,对她说:“走,看中国馆去!”

  可中国国家馆在A区,要到那里去还得经过B区,应该怎么走,我们只得询问志愿者。在他们的指点下,我们乘坐世博大巴顺利地来到目的地。远远地就看见了巨大的、呈飞蝶状的世博文化中心,通体红色的、倒宝塔形的中国国家馆。看见这两个宏伟、高大的建筑,的确让人耳目一新,也让人惊叹中国的设计者、建设者们的别出心裁与巧夺天工。这种建筑目前在世界上还是第一次,将具有永久的价值,一定会成为世博建筑史上的奇迹。

  从下车地点到中国国家馆,还有好几百米的路程。走完这一段,老伴已经累的不行了,实在走不动了,于是对我说:“你去看看吧,我在这里等你。”其实我的脚底板也已经酸痛得揪心似的,但既然到了这里,那有身入宝山空手而回的道理呢,于是我由露天阶梯拾级而上,来到了驾空走廊,正对着中国国家馆。虽然在此之前我早已从电视、报纸、网络上多次看到了它的身影,但那毕竟只是一个虚幻的印象,而现在却是近在咫尺,近距离地观察它的非凡形象。它就象一个巨大的倒宝塔,似乎要把世界都装进它的身躯之中,显得是那样的凝重,那样的肃穆,那样的气概不凡。再往地面看,只见人流就象大海的波涛一样,波浪虽不大,却是一层一层地往前推,似乎永远也看不到尽头。我想这不仅是因为它的独特建筑吸引了人们,更是因为它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一种象征。的确,作为一个中国人,谁看见它都会因之而骄傲、而自豪。

  因早从世博信息播送中得知进中国馆必须预约,而当天的预约长龙已远远超过五小时,心想要进中国馆只能等待下一次了,我只好带着依依惜别的心情走下了悬空走廊。

  隔着悬空走廊,对面就是台湾馆,心想连中国馆都未看成,我还看什么台湾馆,于是我与老伴从右边绕过台湾馆往前行,走了十几分钟,我俩来到了尼泊尔馆前。这个山地之国是真正的佛教国家,整个展馆的建筑从内到外都充满着浓郁的佛教气息。展馆虽不大,却很有特色,我与老伴不禁来了兴趣,于是尾随着队伍进了尼泊尔馆。我俩在里面转了一圈,粗粗地领略了一番尼泊尔风情,又在门口照了两张相,然后匆匆离开。

  本来,尼泊尔馆前面依次是印度馆、沙特馆、韩国馆、日本馆,听人介绍这些馆都很有特色,尤其是沙特馆与日本馆,是除了中国馆、德国馆之外人气最旺的两个馆:沙特馆以巨幅银幕电影著称,日本馆以高科技著称。我与老伴实在想进去看看,可一看馆前排起的长龙,我们只得望而却步,恋恋不舍地离开了。

  要返回浦西了,还得坐渡轮,我们一时不知该怎么走,只得询问志愿者。一位年青的男士指点说,穿过马路,世博公园有一条小路,从那里插过去,再横过世博大道,前面就是轮渡码头。我俩按照他的指点,来到了世博公园的小路。举目一看,左前方是一个很大的人工湖,左对面是世博文化中心,而小路两旁则是高过人头的幽篁翠竹,公园内到处是鲜花、绿树,显得生机勃勃,生意盎然。可惜我们急着要回浦西,没有时间细细欣赏了。

  来到轮渡口,虽然挤满了过江的人群,但却秩序井然,我俩很顺利地上了船,吹着习习的江风,很快就到了对岸。从轮渡口出来,离上车本还有一段时间,前方就是日本产业馆、石油馆、中国铁路馆、国家电网馆,按说我们还该再游览一两个主题馆,但我与老伴实在累的不行了,只得在石油馆前找了一块休息区,在遮阳伞下坐下来,喝点水,吃点东西,养养精神。坐了一阵,突然发现地面的铁罩网中冒出凉气,再细细一看,原来那凉气孔一排一排的,显然是设计者的精心布置,那凉气吹到身上真是凉爽极了。这让人们不能不佩服世博园设计者对游客的良好用心,试想现在还不是江南最热的时候,游客就已把这凉风当作了及时雨,再过些日子,就是江南的炎炎夏日、三伏天气,那个时候江南的酷热还不知对游客形成多大威胁呢。有了这地下凉气,自可解除酷热对游客的威胁,送来阵阵舒心的凉意。

  我与老伴在凉棚处歇息了二十来分钟,然后向停车场走去。四点一刻,全团游客坐上旅游大巴向常州方向驶去,晚上十一点乘坐列车返回北京。

  对于占地五平方公里,有着二百多个国家馆、各种类型的主题馆,还有世博中心、世博文化中心、世博公园的世博园来说,我们前后两次不到十小时的行程,只能算是走马观花。虽然也算游览了世博园,但因无法预约,时间又太紧,我们并未看到世博园的精华,人气最高的中国馆、日本馆、德国馆、沙特馆,都未能进去走一遭,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极大的遗憾。要弥补这一遗憾,只能等待下一次了。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潇湘渔父 于 2010-7-10 10:58 编辑 ]
2#
发表于 2010-7-10 12:23 | 只看该作者
神往啊。跟着你去游了。欣赏你认真翔实的解说与感悟,能领略你出游的心情。
3#
发表于 2010-7-10 13:00 | 只看该作者
哈哈,跟团旅游就是花钱买罪受还自的其乐,没办法,要在有限时间内看那么多景致,也只好走马看花了。学习问好渔夫。
4#
发表于 2010-7-10 13:03 | 只看该作者
还没有去世博,跟着潇湘渔夫的文字神游了一次世博,这样也不错,既“参观”了,又没感觉身体上的疲惫,真该谢谢潇湘渔夫。
问好!
5#
发表于 2010-7-10 13:19 | 只看该作者
具实的记叙,让人有了了解,看来去世博要准备好吃苦了。
6#
发表于 2010-7-10 13:55 | 只看该作者
我最怕在人海里走马观花,先生却恰巧就这样参观了一回,看看先生所言,我不敢去世博了。朴实的文风,翔实的记叙,很有现场感,问好。
7#
发表于 2010-7-10 16:16 | 只看该作者
对于占地五平方公里,有着二百多个国家馆、各种类型的主题馆,还有世博中心、世博文化中心、世博公园的世博园来说,我们前后两次不到十小时的行程,只能算是走马观花。虽然也算游览了世博园,但因无法预约,时间又太紧,我们并未看到世博园的精华,人气最高的中国馆、日本馆、德国馆、沙特馆,都未能进去走一遭,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极大的遗憾。要弥补这一遗憾,只能等待下一次了。
难得如此一游,虽是走马观花,但毕竟走过一遭,无憾。而且有如此心得,无悔!
8#
发表于 2010-7-10 23:46 | 只看该作者
我相信,谁用一天的时间去世博都是走马观花,甚至跑马观花,我们折腾一下午直至深夜,腿都跑细聊,才真正看了一个,就是中国馆。
出来以后我给朋友发信息说:城市,让生活更美;世博,让我们更累!
9#
发表于 2010-7-11 01:25 | 只看该作者
如在现场,欣赏了。
10#
发表于 2010-7-11 07:22 | 只看该作者
走马观花看世博:已经记叙得很细腻了。在一路行走中,融入个人的思考、感知、回味无限。许多人都向往到那里去观看,以亲临为荣幸。这个愿望,目前我还没有过。但在这篇生动、翔实的叙述中,得以部分的了解,虽是初浅,但也感到受益深刻了。
11#
发表于 2010-7-11 10:54 | 只看该作者
跟着文友神游了一次世博会,感觉很过瘾!
12#
 楼主| 发表于 2010-7-11 16:5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 川媚 的帖子

  川媚,谢谢你的夸奖.这种走马观花式的游览,又是过后来写,文字难免粗疏,只要文友们不见笑,我就知足了.
13#
 楼主| 发表于 2010-7-11 16:5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芬芳五月菊 于 2010-7-10 13:00 发表
哈哈,跟团旅游就是花钱买罪受还自的其乐,没办法,要在有限时间内看那么多景致,也只好走马看花了。学习问好渔夫。

芬芳五月菊,谢谢你的评点,这种游览的确是花钱买罪受,问候.
14#
 楼主| 发表于 2010-7-11 16:5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 周施梅 的帖子

谢谢你的评点,我的小文能带着朋友到世博走一趟,也算是我的意外收获.
15#
 楼主| 发表于 2010-7-11 16:5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天疆 于 2010-7-10 13:19 发表
具实的记叙,让人有了了解,看来去世博要准备好吃苦了。

天疆,你好,谢谢你的点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8 18:09 , Processed in 0.181454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