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0975|回复: 6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看戏还要感谢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7-12 19: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看戏还要感谢谁?
  
  曾经写过一篇小文《看戏感谢“社会人”》,说的是在笔者生活的乡村,政府部门已经没有人去管老百姓文化生活的事,可是一些“社会人”却常常凭借关系拉来几个戏班子(民间剧团),轰轰烈烈地演上几场。虽则节目品味略嫌低下,有时甚至夹杂着粗俗甚至色情内容,可是却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老百姓的需要,丰富了民众的文化生活。然而可惜的是,这样的情况也并没有持续多久,大概只有四五年的光景罢了。而就在这几年里,一方面由于以赵本山为首的“赵家班”对二人转市场的推动提高了演员的身份,自然也就带动了票价的飙升,在一定程度上超过了普通老百姓的承受能力;另一方面,尽管有时看着围幕里戏台下的观众数量不少,可是其中却总有相当一部分是不用花钱买票的——无论是何时何地,无论是何人组织,在类似的演出中,总是有可以不用花钱买票就可以免费看戏的人。
  
  按说,看戏要买票,这本是天经地义的事儿,可是在中国,许多看起来都是天经地义的事从来就没有真正地“天经地义”过,这一点相信每个人都有切身的体会,暂且不论。只就看戏这件事来说,对于某些人,如果要他也和普通老百姓一样去花钱买票,那无疑相当于打他的嘴巴:怎么的?看不起人是吧?就凭我,看戏还要买票吗?——相信大家已经猜出来了,这样的人,大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就是有本事拉来戏班子的“社会人”的同类,另一类则是与之相对应的“公家人”(俗称“黑白两道”)。
  
  “社会人”看戏不用花钱买票,原因很简单,无论是哪一位组织起来的活动,对于“物以类聚”的同类们,看在都是在“江湖”混的份儿上,面子当然是要给的。这一点不分本地的还是外地的都会一视同仁,总之来的都是客,都可以享受同样的待遇。其实,这已经不仅仅是为了给别人面子,更是在展示自己的面子:哥们儿请来的戏,哥们儿们到了我的地盘上来就算是给我捧场,哪能要人家买票呢?而且除了免费看戏,一般情况下饭局也是要安排的;而且还不仅仅是饭局,洗浴、麻将之类的娱乐活动也是必不可少的……至于还有哪些特殊“安排”,则不在笔者所知的范围之内了——其实在这种情况下,看戏往往只是一个形式、一个由头,戏场内外已经成为这些“社会人”展示威力和联络感情的场所。
  
  另一类不用花钱买票就可以看戏的就是“公家人”。原因也很简单,无论“社会人”有多大的能量,毕竟是见不得阳光的,尤其是强烈的阳光,所以他们绝对不敢得罪“公家人”;不但不能得罪,要在人家的地盘上有些举动,也要看看人家的脸色才行。所以,但凡有戏要演,一般都会事先和乡政府以及派出所打个招呼,这其中是有着通报或者请示的意味的:您看,我要在您老人家的地盘上演戏了,您这一关我们怎么也绕不过的,您的面子我们也得给足了,怎么说您老人家也得开个金口答应了吧?——结果不用说,自然是都会答应的!而通报或者请示的同时,免不了也要向相关人等赠送相当数量的戏票,这些票,不但要包括“公家人”本身,是连他们的妻子儿女甚至三亲六故都要照顾到的。而这还是事先送去的票,如果有哪一位临时带了亲戚朋友前去“捧场”,即便没有票,也是要痛痛快快放行的。
  
  由于上述原因,“社会人”们出头露面弄来的戏往往只能赚来个吆喝,其实根本就赚不到钱或者赚到的钱少得可怜。而这两类“白看”者看过之后大概也只能随口谈谈与这场戏的主人相关的话题,有时也许还会略带着几分嘲讽的口气,在谈论的背后总是或多或少带着这样的意味:他又装大了,弄了这么一回结果什么也没捞着,整个儿就是一傻冒……
  
  人总是见利而行,或者叫“无利不起早”,“社会人”可不是什么慈善家,白出力不赚钱或者赔钱赚吆喝的买卖他们是不会干的。这样几次下来,他们也终于看出了门道儿:此路不通。试想,连乡政府都不管的事儿,谁又犯得上操这个心呢?于是久而久之,“社会人”终于彻底退出农村文化娱乐的历史舞台,回归到他们吃喝玩乐、纵横乡里的本色生活中去了。
  
  那么,广大的农民们又到哪里去看一场深爱的民间戏曲呢?他们是不是从此就彻底切断了他们与地方戏的联系呢?还没有。还真应了那句俗话,“天无绝人之路”,随着近几年农村经济的好转,各类商店竞相挂牌,终于由原来的一家一户独霸市场的小门市,逐渐发展到了同类商店相继开业、互相激烈竞争的地步。为了打广告、揽客源,各家商店的业主们费尽心机,纷纷开动脑筋,采取了压价打折、有奖销售、积分回馈等一系列促销活动,而请剧团、演大戏、借机宣传也是其中重要的手段。
  
  和“社会人”搬来的戏不同的是,商家请来的戏是免费看的,所以这种场合一般不大会看到“社会人”或“公家人”的身影(即使有,也不是为了看戏,多是商家为了安全请来“压场”的。),来的大部分都是爱看戏或爱凑热闹的农民,这其中有风华正茂的年轻人,有身强力壮的中年人,有步履蹒跚的老年人,也有尚在怀抱里的孩子,这其中甚至有搬着板凳举家前来的,也有骑着摩托或是开着四轮车从十几里外赶来的……只为了看一场爱到骨子里的地方戏,他们完全可以克服诸如无座、道远、夜深、蚊虫叮咬等等困难,而且还要耐心忍受着远比节目演出占用更多时间的商业宣传活动。
  
  不管怎么说吧,毕竟又有戏看了,在整日枯燥无味的日子里,有戏看就总比没戏看强。只是人们还不知道,商家的这种活动又会坚持多长时间,在不久的将来,是不是会被更新的促销手段所代替,从而再一次结束农民们有戏可看的日子呢?
  
  其实,在农村,除了商家们为了搞宣传请来的戏,也还是有别的戏可看的,那就是当有头有脸的或有钱人家办丧事的时候。但凡这样的人家里死了人,一般都不会选择让死者尽快入土为安,而是要请上一伙民间的吹鼓手,吹吹打打地操办几天,就是在这样的吹鼓班子里,一般总会有两个可以唱戏的民间艺人,白天的时候只是弹琴吹喇叭,到了晚上,就会热热闹闹地来”上一段“卡戏,或者干脆唱上一出二人转,于是也会引得村里的人们争相前来观看。只可惜,这种情况下唱的多是苦情戏,既没有化妆舞蹈,又不能插科打诨,看着一点儿也不过瘾,更不能叫观众们满意。
  
  不过毕竟还是有戏可看,有戏看就总比没戏看强。只是还不知道,这种戏又会坚持多久,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政府部门会忽然头脑一热,要移风易俗,整顿丧葬习俗,禁止丧事大操大办,从而再一次结束农民们有戏可看的日子呢?
  
  谁知道呢?未来的事谁也说不准,且顾着眼前的欢乐,看一天算一天吧……(水如空)



  
  
2#
发表于 2010-7-12 20:09 | 只看该作者
同样身在农村,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匮乏,深有同感!温饱应当不仅仅是肚子吃饱了这个低层次的需求,满足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也很重要。虽说政府每年也组织几场文化下乡活动,始终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群众的文化饥渴。难得先生这么关注群众的文化需求,我代表广大农村群众感谢先生了!
3#
发表于 2010-7-12 20:45 | 只看该作者
说到农村文化生活,我总想起小时候看露天电影的欢喜场面,电影放映组开进三五里邻村,都要追着看。东北二人转也常有的,只是我不大喜欢,倒是凑热闹看人群,买小吃。过年时几十上百人的大秧歌也是愿意看的,猪八戒孙悟空,还有老头老太的。记得有次课间跑去看杂耍,忘了上课时间,老师派人去喊回来,罚站敲脑门训斥。
我们小时候的文艺演出不收门票,只是演出结束倒各家收一瓢米就好了。只是我们那时的节目还不及父辈年轻时候的文艺节目多的,听母亲讲,以前生产队时的节目特别多,东北大鼓,豫剧什么都有,她们田间干活休息的空隙,还有联唱,也有人带头读书,有趣的很。
还不知那时都是政府主导。现在确实少了,都唱经济戏嘛,我家那边都快空村了,青壮年男子全都出去打工。
现在到了城市,倒是很少参加文化生活的。对我来说偶有花钱看个音乐会、歌舞剧之类的也不过是攀高调。各类门票很贵,要等打折票。
现在农村电视普及,也安了有线了,有些家庭甚至安装了宽带,就算再有露天电影也少有人去看了。我想,发展民间艺术确实不错的。努力方向。。。。。
4#
发表于 2010-7-12 20:52 | 只看该作者
说起露天电影,我们小时候也看过。不过不像云端说的:“我们小时候的文艺演出不收门票,只是演出结束倒各家收一瓢米就好了。”我们这里连米都不用交,直接抱着凳子就去了!
云端有机会看音乐会,我们可是想攀高调都没机会啊!下次找云端看音乐会去!
5#
发表于 2010-7-12 21:0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陀螺 于 2010-7-12 20:52 发表
说起露天电影,我们小时候也看过。不过不像云端说的:“我们小时候的文艺演出不收门票,只是演出结束倒各家收一瓢米就好了。”我们这里连米都不用交,直接抱着凳子就去了!
云端有机会看音乐会,我们可是想攀高调都 ...

我没说清楚吧,我们看电影不收门票的,因为没门,那时好像是政府主导的,因为确实是免费的电影,搬着板凳,揣着瓜子,抱着大衣(晚上凉)好玩得很。不过观众们经常打架。经常看着看着听人喊就跑。。。
我说收米的多是杂耍的,那是民间的杂技团,所以收费(米)。

至于现在看音乐会,说了是偶尔嘛,攀高调嘛。而且要斤斤计较的等开演了才从票贩子手里买打折票。本市文化活动中心每年元旦组织一次维也纳爱乐乐团现场演出,偶尔舍得看看鸭子听雷般。平时,又不是北京上海这样的大都市,自然没那么多机会。而且我也没那么多音乐细胞:)
——你来我可以请你看电影:)

[ 本帖最后由 云端 于 2010-7-12 21:06 编辑 ]
6#
发表于 2010-7-12 21:1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 云端 的帖子

看电影自然好,就是坐着听《梁祝》也行,只要和对象在一起,怎么都好!
7#
发表于 2010-7-12 21:2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6# 陀螺 的帖子

呵呵,都怪你非揭发我,不然我可以酷酷地当你个好对象呢~
我们还是听《偏偏喜欢你》吧:)
你有没信心把如空这贴也灌成八九页之长?如果楼主不满意,可以争取不脱离主贴,从感谢谁说起。:)
8#
发表于 2010-7-12 21:4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7# 云端 的帖子

那要看水先生是否配合了?就咱俩,恐怕没戏!
9#
发表于 2010-7-12 21:4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陀螺 于 2010-7-12 21:40 发表
那要看水先生是否配合了?就咱俩,恐怕没戏!

不错啊,第一句就切题了,有个“戏”字呢:)
我还真灌不动,何况严肃的帖子给跑偏也是罪过的。呵呵,我先撤吧:)
今晚能和你多说两句要感谢水如空:)
想起家乡农闲时节打工的也都回来以后,就多在赌博,还有那些地下宗教渐渐兴起。这也是忽视民间文化而百姓空虚难排的缘故吧,这个帖子确实该引起重视。
10#
发表于 2010-7-12 21:5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9# 云端 的帖子

我们这里的农村文化也很匮乏,打麻将、买彩票成风,因为没什么玩的!就咱们几个酸秀才纸上谈兵可能收效甚微,政府不重视也是白搭!
11#
发表于 2010-7-12 22:38 | 只看该作者
世界杯啊,我太困了。留脚印,待时间来细读。
12#
发表于 2010-7-13 06:0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云端 于 2010-7-12 20:45 发表
记得有次课间跑去看杂耍,忘了上课时间,老师派人去喊回来,罚站敲脑门训斥。...


你还真坦白,现在咋这么淑女了呢
13#
发表于 2010-7-13 06:1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云端 于 2010-7-12 21:49 发表

想起家乡农闲时节打工的也都回来以后,就多在赌博,还有那些地下宗教渐渐兴起。这也是忽视民间文化而百姓空虚难排的缘故吧,这个帖子确实该引起重视。 ...


既然都引起重视了,也看到了问题的尖锐,多好的素材,砸你个文债出来如何?
14#
发表于 2010-7-13 06:37 | 只看该作者
淳朴的民风后揭示出很多鲜为人知的社会状态,如空写得灵巧,很形象。我虽没有云端、陀螺和太阳神诸位的内容可容发挥,但还是模模糊糊觉出最底层劳动人民对文化精神的渴求。一方水土一方人,无论如何,人人都该拥有最朴素的人文关怀。对农村没有太多的感性概念,过去写过的《十间房》和《樱桃结》,多少有些农村生活的影子。也还朦胧记得乡村里的破晓和炊烟,我知道,那只不过是存在的事实;回到城市,一切又都充满了许诺,包括面对黎明即起的太阳。于是,生存与思想,大的轮廓下便成了现代人的城乡之痛。当淳朴还没有彻底消失,生存的欲望却已被剥离;当繁华笼罩肮脏的城市上空,思想被扭曲得一塌糊涂,这便也是城乡人各有各的不幸。究竟是什么人又什么制度在主宰我们的生活?——这一大早就给我提示了这个问题。

感谢如空的文章。
15#
发表于 2010-7-13 08:41 | 只看该作者
如空把字调大一点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9-29 05:31 , Processed in 0.051255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