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193|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风景就在你身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7-13 00: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风景就在你身边


A 神奇的土地


  周末几位文友联袂前往有着将军故乡之称的湖北省红安县。


  从武汉外环过阳逻大桥,小车一直行驶在绿色之中,窗外无尽的芳原绿野,给人一种平缓舒适之感。车内文友们愉快的交谈伴着笑声回荡,周六的酷热在这个周日收敛起它的淫威。两个多小时的车程就到了红安县城。


  红安原名黄安,位于大别山南麓鄂豫两省交界处,在这片一千多平方公里人杰地灵的土地上,曾生养了北宋的理学奠基人程颢和程颐兄弟,走出了现代著名翻译家、文学家叶君健,历史学家冯天瑜,经济学家张培刚等一批文人学士,更为神奇的是在中国革命历史的洪流中,这里孕育出两百多位将军,诞生了董必武、李先念两任国家主席。革命战争时期她也是黄麻起义的策源地,红四方面军的诞生地。在长达三十年的革命战争年代里先后有14万英雄儿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血染这片黄土地,也因此,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批准将黄安改名红安。


  走进城关口,迎面矗立着由徐向前题字的两百个将军同一个故乡巨幅字牌,短短的十个字却包含着众多将军们戎马生涯中可歌可泣的故事。是的,当我们一踏上这块土地肃穆敬仰之情油然而生。“八月桂花遍地开,鲜红的旗帜竖呀竖起来,张灯又结彩呀张灯又结彩呀,光辉灿烂出现新世界……”这首热情欢快的鄂东北小调《八月桂花遍地开》曾在艰苦的战争年代流行传唱,即使是在和平的年代里这首歌曲依然被人们喜爱,成为久唱不衰的金曲。据说这歌曲是七里坪镇附近一所小学的王老师为庆祝苏维埃政权建立编写的,透过这具有浓郁地方民歌风味的歌曲,我们仿佛看到了革命时期的热烈气氛,看到了一首歌谣中唱的“小小黄安,人人好汉。铜罗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的场面。同样那首铿锵有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也是根据黄安歌谣《红军纪律歌》和从中央苏区带来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条例结合起来,仿照《土地革命歌》并配上当时流行的《土地革命歌》的曲子,由程坦编词,集体改词后在红军中流行传唱。这两支颇有影响诞生于黄安七里坪的红色经典歌曲,伴随着从这里建立的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两支红军部队一路唱出红安,唱出大别山,唱到延安,唱遍大江南北。
 
  时间的长鞭驱赶了战争的乌云,革命的先烈从点燃煤油灯开始点燃了我们现在和平安宁的生活。与许许多多发达地区相比,红安现在还属于贫困县,但是红安人像那些革命先烈一样,以一种坚忍不拔的精神改变着自己的家乡。


  车过红安县城后,我们来到七里坪镇,这里曾是苏区列宁市,在列宁小学(其前身为第二高等国民小学)参观了记录革命历史的图片,解说员清脆的声音将我们带回到那艰苦的战争年代,一幅幅图片再现了当时的革命场景,这里也是红四方面军诞生地。随后我们去了离此不远的长胜街。走进了长胜街,便走进了革命的历史,走进了革命遗迹群。这条长四百多米长的街道,两边房屋清一色的青砖黑瓦马头墙、木格窗户、木板门扇,每间房屋山墙或隔火墙有龙蛇鸟兽造型装饰,街道宽约七米。全国苏区第一家革命法庭、红军银行、红军中西药局、苏维埃经济公社、列宁市苏维埃饭堂合作社、红军缝衣厂等革命遗址都在这条街上,如今这些遗址里都住着小镇的居民,房屋也正在修葺之中。


  阴沉的天气忽然洒下零星小雨,我们一行重新上车,前往天台山。随着离目标地越来越近,雨水也越来越大,车窗外路两旁的树木和田野一经雨的洗濯显得更加青翠。“不上天台山,不算到红安”,远近闻名的天台山也是革命老区,那迷人的风景一直牵动着我们的心。

B饱满的雨水


  “不上天台山,不算到红安”,天台山位于红安县城北三十三公里处,属大别山山脉的一支,大自然这位能工巧匠将其峰顶削山如台,势与天接,因此这山被称作天台山。天台山主峰高817,由伯台,仲台,叔台,小台组成,这伯、仲、叔、小宛若长幼有序的四兄弟,排列在一起聆听上天的教诲。


  当我们到达天台山脚时,雨下得密集起来,穿着雨衣撑着伞,沿着台脚我们拾级而上,潮湿的脚步踏在上面,坚实而悠长,如同一个个明丽的韵脚,起伏在某一首长诗的节奏里。放眼望去,雨水中满山的翠绿似乎浓得化不开,隔着雨帘欣赏着天台山的傲世雄姿,或许这是最美的角度。


  上山的路越来越陡峭,不一会就到达石壁上凿有“文脉”两字的地方。相传孔子曾到过这里,我们无法考证,但天台山因其独特的风景吸引着历代文人墨客来此探访。明代理学家户部尚书耿定向,晚年辞官后在这里隐居七年,与弟耿定理,耿定力在此筑天台书院讲学授徒,并著有《耿定向先生全集》和《天台文集》等流传于世。明末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李贽与耿定向是好友,他一生中到过黄安三次,耿氏兄弟筑天窝书院以供李贽授徒讲学,读书著述。李贽在黄安四年,留下了许多赞美天台山绮丽风光的不朽诗篇,其中《宿天台顶》最为著名。李贽的一些好友也纷纷来此,他们朝夕相处,讲习不倦,如此众多而杰出的文化名人云集黄安,创办书院,讲学论道,黄安的读书求学之风盛极一时,天台山也因此蜚声国内。


  经过了一个题有天台山的石门后,一块突兀的巨石被风化成台面,台前有一香炉,这石叫告天石。再往前走不多远,一面绝壁上刻有复兴民族、挽救国家八个大字,这是爱国将领董其武特命人凿刻,以此警醒中华儿女肩上的重任。天台山因其险峻和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历代兵家所关注,平时为屯兵秣马之所,战时为兵家必争之地:春秋时吴楚在此争雄,以图霸业;三国司马炎在此雄心大展,图效报国;唐朝薛刚在此屯兵秣马,兴唐灭周;宋末忽必烈在此鏖战挥兵,直取江南;明朝朱元璋斩关夺隘,奠王朝基业;大革命时期,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两支红军部队在此诞生走出大山,同时还走出了为革命事业奋斗的两百多位将军……


  随着山的攀高,雾气也越来越浓,这朦胧隐现的天台山断然勾勒出大自然的神秘,又仿佛铺开的宣纸,咫尺间点染若神若幻的世界,让你置身于一幅水墨画中。越过离垢门、息缘门,至达天门,雨渐渐小了,耿定向题名的这三重门在如丝如雾的雨中显得古朴苍凉,给予我们太多的联想。登上天台山顶,古老的寺院肃穆寂静,香火缭绕,木鱼声声,我们入寺礼佛,虔诚跪地,顶礼膜拜。早在1400多年前,天台山就有佛教踪迹,相传,隋朝创立佛教天台宗的智顗大师来这里讲经论法,誉满中原。出了禅寺,我们围着古寺环走一圈,依山而建的寺庙经过多年的风雨,如一年迈的智者,将他的一切写进沉默和孤独,还有对世事的禅悟,不是吗,那侧面的庙墙上写着偈语“身是我所有,不是我。衣是我所有,不是我。我是谁,谁是我”。我无法诠释其中的玄机,只知道当年老子在此参透天机,得道而去。


  站在山顶,雨雾缭绕,看不清山下的景物,更看不见山的全貌,请别责怪这阴雨的天气,山里的水是山地的血脉,而雨水又是这血脉的源泉,这雨水是大自然赐予大山的甘露,滋润着如诗如仙的山脉丛林花草,洗涤着攀登者灵魂中过多的凡尘俗欲。下山时我们仔细观赏着上山时忽略的风景:盘旋迂回陡峭的小路边,或密或疏地附载着一些或浓或淡的绒草,像一层层浮动的皱纹,峭壁的岩缝中也镶嵌着许多墨绿色的植物,尽显生命的绚丽和生机,饱满的雨水在这些植物上,像一些调皮的孩子滚动后滴落,或倦卧在绿叶上,晶莹剔透惹人喜爱。


  一场雨的濯洗,树更加青翠,一阵雾的氤氲,山更加朦胧,这就是我们雨中观赏的天台山。在山脚新建的天台寺前,我们一行合影留念,此时一些诗句从我脑海跳出:踏着绿色/我们远道而来/伫立在红安天台山门/那些蘸过幸福和美酒的雨水/饱满如王座/我们就是雨中的王子……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寒溪幽兰 于 2010-7-13 00:11 编辑 ]
2#
发表于 2010-7-13 05:42 | 只看该作者
坐上沙发,慢慢品读。
3#
发表于 2010-7-13 07:19 | 只看该作者
风景就在你身边 :游记难写,但这篇二章节的游记,写出了细腻和精彩,使叙述有了应散发的光泽。载着历史,载着浓郁的人文气息,以及大自然的天工原境,落在纸上的字,也随之饱满和清润,画面感强,场境的亲临感无微不至。是的,要善于捕捉就在你身边的风景,挖掘它们丰富的内蓄。
4#
 楼主| 发表于 2010-7-13 08:5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夏日荷风 于 2010-7-13 05:42 发表
坐上沙发,慢慢品读。

Thanks for your reading
5#
 楼主| 发表于 2010-7-13 08:5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笨小暖 于 2010-7-13 07:19 发表
风景就在你身边 :游记难写,但这篇二章节的游记,写出了细腻和精彩,使叙述有了应散发的光泽。载着历史,载着浓郁的人文气息,以及大自然的天工原境,落在纸上的字,也随之饱满和清润,画面感强,场境的亲临感无微不 ...


感谢斑竹的阅读和点评
6#
发表于 2010-7-13 16:29 | 只看该作者
无论走到哪里,无论身在何处。驻足,回首,身边的事物情景无时不在闪着诱人的光芒。细心品味,用心聆听,风景在就你身边。
7#
 楼主| 发表于 2010-7-13 23:5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李修玲 于 2010-7-13 16:29 发表
无论走到哪里,无论身在何处。驻足,回首,身边的事物情景无时不在闪着诱人的光芒。细心品味,用心聆听,风景在就你身边。


谢谢你诗一般的语言
8#
发表于 2010-7-14 00:00 | 只看该作者
经历、细节、景象叙述翔实,文笔也比较细腻。另,同意苯小暖斑竹的意见,如能多一些个性的体会,在文字描述的典型性事物的开凿上,多一些功夫,相信会更好。
9#
发表于 2010-7-14 06:19 | 只看该作者
  站在山顶,雨雾缭绕,看不清山下的景物,更看不见山的全貌,请别责怪这阴雨的天气,山里的水是山地的血脉,而雨水又是这血脉的源泉,这雨水是大自然赐予大山的甘露,滋润着如诗如仙的山脉丛林花草,洗涤着攀登者灵魂中过多的凡尘俗欲。

心中的风景异常美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7 05:16 , Processed in 0.047254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