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母亲的自留地 [打印本页]

作者: 茌山石    时间: 2010-7-13 10:39
标题: 母亲的自留地

  母亲来城居住后一直由我兄妹几人轮流奉养,虽然她个人每月有二百多元的遗属补助金,但我兄妹还是说好了按月每人再给母亲一些,原因主要是母亲的老亲戚多,她又好全和,老家婚丧嫁娶的事母亲总爱去随礼,就随她愿任她张罗好了。母亲的这性格有时也招来做子女的怨艾,她爱随礼不说,平日有了好吃的,总是改不了在乡下时的性情,自己舍不得吃,挂着这个想着那个,有时东西都放坏了还不忘挡点什么事。而对子女的劝说母亲却总是不以为然,她的不容置疑的观点就是人活一辈子先要多为人,宁可自己吃点亏受点累也不能失了礼。

  子女们其实并非在乎钱,只是希望母亲多为自己着想一下,年轻时没少吃苦受罪,晚年了就该多享些清福。母亲是土生土长的乡村妇道人家,除了她的与人为善和勤俭持家体现了农村人的善良与淳朴,母亲身上还有着邻家大娘大婶所没有的远见与卓识。记得当时正是农村最困难时期,我兄妹六人都在校读书,就连基本的吃穿都成了问题,母亲却坚持不让我们一人退学,以至在我少小的印记里,我家年年都是生产队上的工分亏欠户。而恢复高考后,排行老三的我是第一个考上大学的,随后的几年正是因了母亲的坚持才得以让其他兄妹全都接连鲤鱼跳龙门,我家也成为十里八村考出子女最多的名望之家,这也奠定了母亲长久以来在我兄妹中的崇高地位,都觉得母亲是个内心充满向往的不寻常的母亲。

  我清楚的记得,那时岁月每年年终生产队上结算后,我家总要亏欠六、七十元的工分,这在当时可不是小数目,一般我家的亏欠会对应到我大伯家,曾几次记得母亲穿着件黑粗布棉袄,去大伯家后斜倚在大伯家堂屋的门框上,神色羞赧地央求大伯宽限一下还款日期。也是,那时日谁家有闲钱外借啊,大伯家自有大伯家的难处,也许本来指望这点结余过年呢,可我母亲无奈地张了口大伯一家又能说什么呢!当时还是孩子的我牵着母亲的衣襟看了母亲看大伯,虽然我还不能知道更多生活的艰辛已将人们的性情磨出了老茧,但母亲难为情的眼神还是刀割般地烙印在我的脑际,让我感觉到了生计的沉重已压弯了母亲瘦弱的肩头,时至今日我还爱将当年的那一幕映照在平素的生活中,不但总是想起母亲当年的委屈和辛酸,而且会特别的感激大伯和大伯一家在那时的厚待和接济。

  好在晚年的母亲不用再为儿女的生计操心了,如果非要说她还有什么心事放不下的话,我觉得应该是她对儿女们在乡下过久了穷日子,会不会在心灵深处就暗生一种自卑感存有担心,那样的话会束缚住儿女们的手脚,变得心地狭隘和萎缩,不利于家庭的幸福和事业的发展,这在母亲的言谈话语中是经常得到印证了的。真想不到一个大半生生活在乡村的老太太,会有着如此异乎寻常的开阔胸襟和与时俱进的时代眼光,大到学业和事业,小到吃饭和穿衣,母亲说出的话就连儿媳们也觉得母亲犹似见过大世面的人,就连我的学开车也是在母亲的督促下使然的,而且她还不是翻来覆去唠唠叨叨的那种,只是在不经意的关节提醒你一句,让你犹似惊然回眸之间就顿见豁然开朗别有洞天。

  都说有老人在的家庭是幸福的,老人是家庭的支柱和主心骨,何况还是如此智慧和敞亮的老人啊!可最近有件事却让我兄妹几人都犯了难,她老人家听说了老家要进行农村新居建设,要拆掉旧房建联体别墅,就张罗着也要交钱报名,我们劝说儿女们在城里都有自家的楼房了,您也上了年纪了跟着儿女过就行,还在乡下要什么楼啊,就别再花那冤枉钱了。这回母亲却是一股心劲不容分说的架势,母亲的理由有老理,落叶总要归根祖业不能断了延续,也有新理,乡下没污染环境好城里人没条件的还巴不能到乡村建别墅呢!那就凑钱好了,弟兄几个三下五除二,也用不了多少钱,何必再和老母亲理论对错啊!想不到的是等大哥把话说给大家也说给母亲时,母亲摆摆手说,这钱你们谁也不用拿,你们这些年给我的钱我还存了不少,老家自留地的那些树也都成材了,我打听了价格,能卖上万的钱,加起来足够交首付的,国家还补助一些,等将来需要续交时你们再凑点吧!

  惊愕之余,我的思绪顿时又回到了生我养我的乡下老家,又回到了乡下老家那不到二亩的自留地。自留地在村东北靠村处,自我记事起那块地就像我家的私有财产一样属于我家了,说是自留地我也说不清真正的概念是怎样形成的,只知道那样的地块在生产队时期家家户户就有了,好像也是均衡分配的,当然一般都是靠村的不太规整的杂地,在生产队时期唯有这样的地块是可以自种自收的。后来取消了生产队改为村小组,生产队上的土地全部进行了承包到户,而各家的自留地却并不属于承包之列,约定俗成般就成了各家各户真正意义上的私有土地,从始至今没有交过任何的费税。我说不清这种特殊年代产生的特殊土地将来会是怎样的结局,但我却知道它在那特殊年代的特殊作用,尤其是像我家这样的困难家庭,好像全靠自留地上收获来的粮食支撑了整个家庭的艰难岁月,那时节在生产队上分来的粮食实在少得可怜。

  实行土地承包后我家也是承包了十几亩土地,平日一般是父母在家耕三耙四精心侍弄着,节假日里我和兄妹便会回去帮工。而我参加工作最早,为让其他兄妹学业有成,一般我会让他们尽量先忙学业。记得有年麦收,赶上大哥和三弟都要考学,我和父母三人没黑没白地家里家外地忙,在火毒太阳下打轧麦子的情景至今想来都有后怕,也正是在那样的日子,加重了父亲的高血压病,落下了难以治愈的病根。好在兄妹不久都陆续考上学有了理想的工作,没有让父母再没完没了地躬耕农田,在我们还没有全部解决自家住房时就接父母来城里居住了,把责任田转包给了邻居。其实开始时父母是不愿意来城的,好像习惯了每天的劳作反而清闲不下来,何况是要到城里先租赁房子住。也许是父亲病情的加重,也许是看到了子女们未来的希望,最不愿进城的母亲最终也还是答应了。但她说了,承包地可以转包给别人家,自留地是万万不能让他们种的,那可是一家的依靠,暂时不方便种庄稼,就先栽上树好了,反正在村边上鸡鸭生灵的太多种了庄稼也不好管理。

  屈指算来母亲已来城居住十多年了,那树木早已长成了参天大树,虽然大家好像并没有谁经常关心过念及过,我想那些树们在母亲的心中却是一直得到惦念的,因为只有母亲最知道那块自留地的难能可贵,母亲坚强的身影无数次地烙印在了那里,母亲咸涩的汗水无计数地浸润在了那里,母亲的坚持与渴望也是在那里得以实现的,那块自留地早已和母亲的心凝结在一起,不舍不弃,默默奉献。

  哦,乡下老家那块饱经沧桑爱意永存的自留地,分明像我们的母亲一样,给了我们无限生命的温暖,从此她必将永远茂盛在我们的内心深处,因为这是永恒的母亲带给我们的最真切也最深刻的人生启示。想到她就会想起那段不寻常的岁月,以及那段岁月所发生的关于生存和抗争的动人场景,甚而那是超乎了人之生命的别样财富和收获。


[copyright]


[/copyright]

作者: 季大相    时间: 2010-7-13 10:42
自留地,曾经熟悉的生活.自留地上的出产,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家中口粮不足的困难.亲切\自然,用情饱满,厚实美文
作者: 茌山石    时间: 2010-7-13 10:46
原帖由 季大相 于 2010-7-13 10:42 发表
自留地,曾经熟悉的生活.自留地上的出产,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家中口粮不足的困难.亲切\自然,用情饱满,厚实美文

感谢大相版主第一时间支持,远握.
作者: 青青河边    时间: 2010-7-13 11:24
自然的叙述,饱满的感情,欣赏学习了!
作者: 王九峰    时间: 2010-7-13 11:30
文章厚实而自然,勾起很多回忆。拜读了!
作者: 圆圆饼干    时间: 2010-7-13 11:43
自留地,母亲的,加上这样的修饰语,此篇就成了亲情与乡情高度交融的文。
与土地割舍不断的情丝,也以一种特有的力量牵扯着儿女的心。
祝福老人晚年幸福安康!
作者: 雪里红    时间: 2010-7-13 11:45
欣赏作者的美文,细细品读,我仿佛又回到了过去的岁月。在我的印象中,自留地,就是一家人的希望,一年的时令蔬菜。可惜的是,自留地已经离我太遥远了
作者: 茌山石    时间: 2010-7-13 12:02
原帖由 青青河边 于 2010-7-13 11:24 发表
自然的叙述,饱满的感情,欣赏学习了!

谢谢,好像是新朋友,紧握。
作者: 茌山石    时间: 2010-7-13 12:03
原帖由 王九峰 于 2010-7-13 11:30 发表
文章厚实而自然,勾起很多回忆。拜读了!

可能您是兄长呢,QQ加你了。
作者: 茌山石    时间: 2010-7-13 12:04
[quote]原帖由 圆圆饼干 于 2010-7-13 11:43 发表
自留地,母亲的,加上这样的修饰语,此篇就成了亲情与乡情高度交融的文。
与土地割舍不断的情丝,也以一种特有的力量牵扯着儿女的心。
祝福老人晚年幸福安康! [/quote
饼干解读的令人恍然大悟,我还真没去那样想,谢谢。
作者: 茌山石    时间: 2010-7-13 12:05
原帖由 雪里红 于 2010-7-13 11:45 发表
欣赏作者的美文,细细品读,我仿佛又回到了过去的岁月。在我的印象中,自留地,就是一家人的希望,一年的时令蔬菜。可惜的是,自留地已经离我太遥远了

有共鸣啊,问好新朋友。
作者: 太和五中张奇    时间: 2010-7-13 12:27
哦,乡下老家那块饱经沧桑爱意永存的自留地,分明像我们的母亲一样,给了我们无限生命的温暖,从此她必将永远茂盛在我们的内心深处,因为这是永恒的母亲带给我们的最真切也最深刻的人生启示。想到她就会想起那段不寻常的岁月,以及那段岁月所发生的关于生存和抗争的动人场景,甚而那是超乎了人之生命的别样财富和收获。

   同感呀! 如今我老家也有自留地,读书跳出农门的我看到你的文字很亲切,很朴实。好像在影射自己的似的,母亲为何舍弃不下自留地,那是那段艰难岁月的见证,那更是滋养我们这一代的沃土。欣赏你的文章。
作者: 最后一头战象    时间: 2010-7-13 12:33
情感真挚,言语朴实,读来感觉不错。
作者: 茌山石    时间: 2010-7-13 12:45
原帖由 太和五中张奇 于 2010-7-13 12:27 发表
哦,乡下老家那块饱经沧桑爱意永存的自留地,分明像我们的母亲一样,给了我们无限生命的温暖,从此她必将永远茂盛在我们的内心深处,因为这是永恒的母亲带给我们的最真切也最深刻的人生启示。想到她就会想起那段不寻 ...

张老师好,看了您的博客,谢过支持。
作者: 茌山石    时间: 2010-7-13 13:02
原帖由 最后一头战象 于 2010-7-13 12:33 发表
情感真挚,言语朴实,读来感觉不错。

原来是老乡啊,我聊城的。谢谢支持。
作者: zfx875206    时间: 2010-7-13 14:51
母亲是土生土长的乡村妇道人家,除了她的与人为善和勤俭持家体现了农村人的善良与淳朴,母亲身上还有着邻家大娘大婶所没有的远见与卓识。

娓娓道来,一个性情豁达善良醇厚的母亲形象跃然纸上,问好。
作者: 薄暮    时间: 2010-7-13 15:55
质朴细致的文字读出了一个母亲的与人为善、勤俭持家、善良与淳朴的可敬形象和作者对母亲的情感至深!
欣赏!
作者: 茌山石    时间: 2010-7-13 16:09
原帖由 zfx875206 于 2010-7-13 14:51 发表
母亲是土生土长的乡村妇道人家,除了她的与人为善和勤俭持家体现了农村人的善良与淳朴,母亲身上还有着邻家大娘大婶所没有的远见与卓识。

娓娓道来,一个性情豁达善良醇厚的母亲形象跃然纸上,问好。

谢谢来访,上茶了。其实我主要是写母亲,自留地只是符号,只是想透过她进一步凸现母亲之爱。
作者: 茌山石    时间: 2010-7-13 16:11
[quote]原帖由 薄暮 于 2010-7-13 15:55 发表
质朴细致的文字读出了一个母亲的与人为善、勤俭持家、善良与淳朴的可敬形象和作者对母亲的情感至深!
欣赏! [/qute]
问好薄暮,谢过来访。
作者: 圆圆饼干    时间: 2010-7-13 16:25
原帖由 茌山石 于 2010-7-13 12:04 发表
[quote]原帖由 圆圆饼干 于 2010-7-13 11:43 发表
自留地,母亲的,加上这样的修饰语,此篇就成了亲情与乡情高度交融的文。
与土地割舍不断的情丝,也以一种特有的 ...

惭愧,饼干悟的是自己读文的主观感受,难免与您的写作意图偏差,
请莫见怪才是。呵呵。
作者: 茌山石    时间: 2010-7-13 16:31
原帖由 圆圆饼干 于 2010-7-13 16:25 发表

惭愧,饼干悟的是自己读文的主观感受,难免与您的写作意图偏差,
请莫见怪才是。呵呵。

哪里哪里,饼干所言主客观都有的,呵呵。
作者: 李修玲    时间: 2010-7-13 16:35
乡下老家那块饱经沧桑爱意永存的自留地,分明像我们的母亲一样,给了我们无限生命的温暖,从此她必将永远茂盛在我们的内心深处,因为这是永恒的母亲带给我们的最真切也最深刻的人生启示。想到她就会想起那段不寻常的岁月,以及那段岁月所发生的关于生存和抗争的动人场景,甚而那是超乎了人之生命的别样财富和收获。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精神沃土,母亲也不例外。寄托,就是希望。祝福她老人家!
作者: 笨小暖    时间: 2010-7-13 17:42
母亲的自留地 :母亲的辛劳和智慧,是我们永远尊敬和崇敬的。一位老人,把乡间的一块自留地种在了儿女的心间,种在了思想里,给予我们生命的同时,还给予了我们无限的生命思考和生存的动力、生机,这是一笔无可多得的可观的财富,属于生存,更属于精神。印象中,作者写过许多篇关于母亲生病住院期间的文字,饱含儿女深切的关爱和关注,为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敬的母亲,坚强的母亲。
作者: 刘满园    时间: 2010-7-13 17:45
原帖由 笨小暖 于 2010-7-13 17:42 发表
母亲的自留地 :母亲的辛劳和智慧,是我们永远尊敬和崇敬的。一位老人,把乡间的一块自留地种在了儿女的心间,种在了思想里,给予我们生命的同时,还给予了我们无限的生命思考和生存的动力、生机,这是一笔无可多得的 ...

欣赏了,美!
作者: 王九峰    时间: 2010-7-13 18:22
原帖由 茌山石 于 2010-7-13 12:03 发表

可能您是兄长呢,QQ加你了。

我和迎春是同龄人,绝对痴长你几岁。谢谢兄弟
作者: wj767448681    时间: 2010-7-13 19:27
三分自留地,半亩是辛酸!
   回忆中的那些点点与滴滴,是那么不听话的浮现眼前,自留地里的菜香虫鸣犹吟耳畔,谢谢你,勾起我们那么多美好的回忆,欣赏学习了!
作者: 飞寻人生    时间: 2010-7-13 22:21
在你朴实的文字里我看到了一位值得敬佩的母亲。
作者: 琴若雨    时间: 2010-7-13 22:34
    亲情与感念之情将阅读和体验形成一种共同的吸引力。细节、场景、感受,彼此构成的艺术效果,也浑然一体。
作者: 茌山石    时间: 2010-7-13 23:11
原帖由 李修玲 于 2010-7-13 16:35 发表
乡下老家那块饱经沧桑爱意永存的自留地,分明像我们的母亲一样,给了我们无限生命的温暖,从此她必将永远茂盛在我们的内心深处,因为这是永恒的母亲带给我们的最真切也最深刻的人生启示。想到她就会想起那段不寻常的 ...

修玲的支持令人感动,向你学习。
作者: 茌山石    时间: 2010-7-13 23:12
原帖由 笨小暖 于 2010-7-13 17:42 发表
母亲的自留地 :母亲的辛劳和智慧,是我们永远尊敬和崇敬的。一位老人,把乡间的一块自留地种在了儿女的心间,种在了思想里,给予我们生命的同时,还给予了我们无限的生命思考和生存的动力、生机,这是一笔无可多得的 ...

暖版点评仔细,劳神你了。感谢,夏安。
作者: 茌山石    时间: 2010-7-13 23:13
原帖由 刘满园 于 2010-7-13 17:45 发表

欣赏了,美!

紧握,夏安。
作者: 茌山石    时间: 2010-7-13 23:14
原帖由 王九峰 于 2010-7-13 18:22 发表

我和迎春是同龄人,绝对痴长你几岁。谢谢兄弟

九峰兄也和迎春兄一样多才多艺,我和迎春兄见面两次了,看到您是南阳,相去甚远啊,盼有缘相见。
作者: 茌山石    时间: 2010-7-13 23:15
原帖由 wj767448681 于 2010-7-13 19:27 发表
三分自留地,半亩是辛酸!
   回忆中的那些点点与滴滴,是那么不听话的浮现眼前,自留地里的菜香虫鸣犹吟耳畔,谢谢你,勾起我们那么多美好的回忆,欣赏学习了!

感谢老弟支持,一看你就是聪明多才之人,回帖透着机灵呢。
作者: 茌山石    时间: 2010-7-13 23:16
原帖由 飞寻人生 于 2010-7-13 22:21 发表
在你朴实的文字里我看到了一位值得敬佩的母亲。

老乡好,最近没新帖子吗?
作者: 茌山石    时间: 2010-7-13 23:17
原帖由 琴若雨 于 2010-7-13 22:34 发表
    亲情与感念之情将阅读和体验形成一种共同的吸引力。细节、场景、感受,彼此构成的艺术效果,也浑然一体。

久违,感谢若雨如琴,夏安。
作者: 琴若雨    时间: 2010-7-13 23:21
原帖由 茌山石 于 2010-7-13 23:17 发表

久违,感谢若雨如琴,夏安。


嗯,夏安,祝山石一切好。

:-)
作者: 茌山石    时间: 2010-7-14 10:23
原帖由 琴若雨 于 2010-7-13 23:21 发表


嗯,夏安,祝山石一切好。

:-)

再次感谢若雨的支持。
作者: 何也    时间: 2010-7-14 10:42
亲情文字,读来适意!
作者: 茌山石    时间: 2010-7-15 09:11
原帖由 何也 于 2010-7-14 10:42 发表
亲情文字,读来适意!

感谢何也,夏安。
作者: 扁舟一叶    时间: 2010-7-15 09:45
自然而然地叙述,蕴藏着深深的情感。

祝福老人家。
作者: 茌山石    时间: 2010-7-16 08:58
原帖由 扁舟一叶 于 2010-7-15 09:45 发表
自然而然地叙述,蕴藏着深深的情感。

祝福老人家。

问好春华。
作者: 堡垒    时间: 2010-7-16 09:38
自留地,对于在农村生活过的人来说,印象极深,感情最真。自留地,尽管面积不是多大,但却给了自家、给了母亲充分耕作的余地。这里的收获不多但却给畴昔贫困的生活带来生机。情愫真切,语境顺畅。问好!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