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682|回复: 2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享] “太形山”及其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7-14 14: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太形山”及其它
  《儿童杂事诗图笺释》一书中,《丙戌岁暮杂诗•打油》一诗,钟叔河先生在笺释中引述了一个故事:一书生带了他的仆人进太行山,仆人见道上碑字,误读为“太形山”。书生笑道:“杭也,非形也。”仆人固执不信。于是,二人约定,路上遇见识者,便向他请教,谁输了罚钱一贯。行数里,至村学,问老儒,老儒对书生说:“形也,非杭也。”仆人得钱,找个地方买酒喝去了。书生意不能平,回来找到老儒,问:“先生何以认同蠢仆之言?”老儒大笑:“公何等不解事,一贯钱细事耳,好教他一生不识太行山。”《两般秋雨盦随笔》引此节,论曰:“老儒之言,颇有意味,盖有真是非遇无知者,正不必与之辩也。”

  汪曾祺先生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两个村人发生争执,甲说四七二十七,乙说四七二十八,诉之公堂。县官讯之,问甲:“你说四七是多少?”答曰:“当然四七二十七。”县官说,“好,你走吧,没你的事了。”又问乙。乙争道:“四七不明明是二十八吗,为什么成了二十七?”县官大喝一声:“来人,给我痛打二十!”打完后,县官问:“知道为什么打你吗?”答曰:“不知。”县官说:“他浑到连四七二十八都不知道,你还和他论理。就打你这傻气。”

  以上两个故事我很喜欢,写东西、说话也有时提起。这几日翻阅旧杂志,忽然看到王蒙的一段文字,题目叫做《不争议的智慧》,与前边两段,正好合而为三:

  有一个民间故事,是说两个人争论,一个说《水浒传》上有个好汉叫李达,另一个说叫李逵。两个人打赌20块钱,便互相扭打着找到一位古典文学权威。权威判定《水浒传》上的好汉是李达,于是,主张李逵者输了20元钱。事后,“李逵派”质问权威,何必如此荒唐断案。权威——看来和“李逵派”还是相识——答道:“你这不过是损失了20元钱,而我们害了那小子一辈子,他从此认定好汉乃是李达,还不出一辈子丑吗?”

  王蒙最后说:“这个故事的最深刻之处在于告诉我们:对谬论唯唯诺诺随声附和,恰恰是——至少客观上是——对谬论的最大惩罚。”

  还有一个故事。据说雁群宿于江湖沙渚中,动计千百。有雁奴者不睡,如现代兵营值班站岗的哨兵,发现敌情,以鸣叫唤醒雁群。捕雁者持一炷香往焉,近雁,以燃香示之,雁奴见火而鸣,猎人则以手障之。雁群醒而不见敌情,迁怒雁奴,群起啄之。如是者再,杀雁奴。猎人从而擒焉。

  陆游《古意》之二:“夜泊武昌城,江流千丈清。宁为雁奴死,不作鹤媒生。”陆放翁毕竟不同凡响,持论异于今人王蒙。

[ 本帖最后由 武俊岭 于 2010-7-15 08:56 编辑 ]
2#
 楼主| 发表于 2010-7-14 15:02 | 只看该作者

朋友们看看则可,不用跟贴!

贴此贴,一是希望江天朋友的争论尽量有益。
,做实实在在的考据功夫,二是,如果做不到第一点,那就不如老老实实地去读书。
这是我的朋友的文章。想起前几年在池塘边,我朋友与新加波的一位伙计,争得好有意思。

[ 本帖最后由 武俊岭 于 2010-7-15 08:50 编辑 ]
3#
 楼主| 发表于 2010-7-14 15:07 | 只看该作者
如果要成雁奴,就必须有锐利的眼光、通顺的说辞。
呵呵,不然,不如与他雁同睡。

[ 本帖最后由 武俊岭 于 2010-7-14 15:08 编辑 ]
4#
发表于 2010-7-14 15:14 | 只看该作者
笑话可笑,于笑声中发人深省。
5#
发表于 2010-7-14 16:47 | 只看该作者
故事不错,回贴不好
——我这是说自己。
6#
发表于 2010-7-14 17:01 | 只看该作者
呵呵不用跟帖,就没有你的朋友来看了。就会直接下沉了。我还是跟一个吧。
小文极妙。如不反对,我想下载存上学习。:)
言简意赅,真有味道,包括3楼武版的回帖。

但凡事也要看从何种角度看了。
智商不等于情商。聪明人未必善良。我看文章的那几位,就不怎么厚道呢
那老儒、那县官、那权威,空有一肚子墨水,却用心比较不善良。知识是人类的财富,不是用来捉弄人嘲笑人的伎俩。
至少,那仆人、那乙,还有那个误认为是李达的人都很真诚,在没有真知灼见醍醐灌顶之前,他们有自己的原则,坚持自己的立场。不做墙头草,不迷信,不盲从,但也有学习求教之心。相信你了,你却欺骗。这是对知识的不尊重。
好心真心地来求教,不指点迷津也就罢了、却被不厚道地欺骗,使坏,叫人家出一辈子的丑,居心是何等不良啊。比那个与其争论的人还不厚道呢。
在辩论领域,你可以说对方知识不足,不在一个水平线,咱不争也罢。但连说话权利都不给了,就好比官人对庶民说,你不曾做官,你祖辈也不曾做过,你不知官事,少来与我理论我做得对不对。
从不知到知,都是需要过程的。知识不用来传授交流以促创新和发展,坐拥许多却变成了一个不会活动的书房,抱进自家保险柜里再富有也是个葛朗台吧。
还有谁人敢说自己坐拥天下智慧,千处知道,也难免有一处不知道,哪天就在那一处不知道的地方,也被人捉弄,嘲笑,不就是阴沟里翻船吗。

以上不是争辩,只是联想。
7#
发表于 2010-7-14 17:07 | 只看该作者
云端想法别致啊嘿嘿,不是不厚道,是有点恶毒。
8#
发表于 2010-7-14 17:50 | 只看该作者
还可以再增加一个小孩撒尿的故事:

有一顽童,骑墙上,对村人撒尿,被尿之人不仅不怒恼,反而夸之,且买糖给顽童吃。

一日,有官路过,顽童亦尿之,被掼死。
9#
发表于 2010-7-14 18:18 | 只看该作者
这故事好,真是鸡同鸭讲,浪费时间。

楼上的小孩撒尿故事也不错!
10#
发表于 2010-7-14 18:22 | 只看该作者
哈哈,我喜欢听故事,尤其爷们讲的故事,比较有智慧,少了酸,多了辣,适合夏天来读。
11#
发表于 2010-7-14 21:51 | 只看该作者
也跟个故事:
据说有人听说孔子学问大,前来拜访。适逢弟子在院中,其人便先与他讨论,一年有几季。弟子说,有四季;来人说,有三季。争论不休,于是打赌。孔子出来后,二人要孔子评定。孔子说:有三季。其人赌胜,大喜而去。弟子不解,问孔子。孔子说:你不见他是蝗虫变的吗?蝗虫春生秋死,所以只知道一年有三季,你和他怎么辩得清楚呢?
庄子说: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和无知无畏的人,以及“辩”德不高的人,是辩不出个所以然来的……
12#
发表于 2010-7-14 22:4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2# 水如空 的帖子

怕是孔子对乡村动物学所知不全了。夏天的拉拉蛄,不是春天的虫儿——命运不济啊:)
13#
发表于 2010-7-15 00:00 | 只看该作者
我收藏武版所帖的文章,因为喜欢延伸那里的故事。

14#
 楼主| 发表于 2010-7-15 08:49 | 只看该作者

本意就是活跃活跃气氛

谢谢朋友们跟贴,浪费大家的时间了。贴这篇文章,活跃气氛是主要目的。再就是也想奉劝江天的朋友有慢慢地提高素质的意识,以及论争的严肃态度。切不可像某些版面似的,争论得无意义。

[ 本帖最后由 武俊岭 于 2010-7-15 08:55 编辑 ]
15#
 楼主| 发表于 2010-7-15 08:5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云端 于 2010-7-14 17:01 发表
呵呵不用跟帖,就没有你的朋友来看了。就会直接下沉了。我还是跟一个吧。
小文极妙。如不反对,我想下载存上学习。:)
言简意赅,真有味道,包括3楼武版的回帖。

但凡事也要看从何种角度看了。
智商不等于情商 ...

好的。你阐发得不错。
几则故事,其实是讽刺过于冥顽不灵者,对吧?

文章能引人说话,算我没有白帖。

[ 本帖最后由 武俊岭 于 2010-7-15 08:53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9-29 07:24 , Processed in 0.080854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