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502|回复: 4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初中毕业了去干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7-17 10: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初中毕业了去干啥?





  国家对教育十分重视,前几天还召开了全国教育工作会,对未来教育进行了规划部署。去年,新的教育长官上任后,提出了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这表明高层对中国教育目前存在的弊病有深切的认识。这些为解决问题而做出的努力不管将来的实际效果如何,我们都要心怀期待,盼望改革能改出人民真正满意的教育。笔者对教育的研究不多,今天单就一个问题提出一些看法,那就是初中生如何继续接受教育的问题。我不想从高大的教育使命入手谈这个问题,我只从孩子的现实发展和社会秩序入手,来谈谈初中毕业生的未来就学问题。


  当前,在笔者所在的省,普遍存在着初中学生一毕业就有一大部分学生流向社会的问题。失学的初中毕业生,大多数人都会选择打工。农村失学的孩子会向城市流动,小城市失学的孩子会向更大城市流动。初中毕业生年龄尚小,正是一个人思想意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也是极易受到社会不正之风干扰、诱惑的年龄阶段。如果这些孩子不能继续就读,将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再加上这些孩子年龄尚小,流向社会后就业难度十分大。目前,我们的社会环境弘扬的是物欲消费主义,有钱能使鬼推磨的写照渗透在社会的方方面面,每一个人都崇尚做人上人,过人上人的生活。对于一个涉世未深的孩子来说,他没有一技之长,走向社会要就业的话,只能从事简单的、辛苦的体力活,只能去比如建筑工地、饭店、酒肆、桑拿洗浴等地方。这些地方的劳动都很辛苦,而且待遇又极低。城市过人上人生活的主流充满了魅惑,那些藏污纳垢的娱乐场所、网吧等都对这些孩子充满了诱惑,一些本性良好、诚恳踏实的人受此影响也会让思想一步步堕落。而对于那些游手好闲、好吃懒做的孩子而言,这种诱惑会导致其直接走向犯罪道路。


  笔者从事新闻工作有8年时间,在我这8年的职业生涯中,采访过的命案当中,有80%甚至接近90%都是青少年犯罪。犯罪低龄化,已成了公安警察最大的担忧。过去有犯罪,也都是谋财害命或者深仇大恨才会导致命案,但现今的孩子为了几毛钱也会要了一个人的性命。黑社会题材影视剧、暴力游戏、社会贫富分化严重导致的仇视社会心理等一系列原因造成了犯罪的低龄化。


  由此可以看出,初中毕业即失学的问题不单是失学者个人难以成就美好未来的问题,最关键的是会导致一系列社会偏差行为,严重的直接是社会问题。


  客观地说,通过近些年的“两免一补”政策,我们已经很少再看到失学辍学的儿童,说明国家的这个制度安排基本解决了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难题。像之前那种农村穷人的孩子上不起学的悲惨境地变成了曾今的历史。但有一点,义务教育只保障了九年的教育,之后的教育如何进行,依然是需要重视的。进入新世纪,国家不但实行了“两免一补”政策,还提出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措施。这两个方面的措施让初中生失学得到到了很大的缓解,但这个问题的沉重性依然需要提出来让决策者思考。


  就拿我所在的T市来说吧。2010年,T市共有初中毕业的学生总数是65000多人,省上下达T市的普通高中招生指标是25000多人,而规定的中职招生任务是22000人。这个指标里面,教育行政部门指出,高中招生人数是上线,是不能超过的,而中职招生人数是下线,是要必须完成的。从这个指标就能断定,想上高中的孩子多,教育部门在压缩人数,而想上中职的人数非常少,教育部门在鼓励。由此可见,就算完成了22000人中职招生任务,依然有17000名初中毕业生将直接流向社会。


  从调查来看, T市的教育的确非常不平衡。城市学生向好学校看齐,农村学生向城市看齐。特别是高中教育尤为突出。T市的第一中学采取了在全市拔尖招学生的办法,把成绩好的学生一网打尽,所以它每年的高考上线率在全市近60所(包括城乡)高中当中,始终名列前茅。它名列前茅的上线率便成了全市家长学生趋之若鹜的最好高中教育资源。每年高中招生,这个学校就会挤破头,人们通过官僚、经济等各种社会关系竞相上这个学校,学校也是“效益”不错。而没有官僚资源、没有经济资源的人只能像温家宝总理形容的一样,“输在起跑线上”。这个一中就像中国的深圳,最好。它太特别,别人都学不来、学不上。其他的学校学不来首先是招不到最好的学生,久而久之,就进入了恶性循环。像农村高中就是 “中西部落后地区的境地”,只会越来越差。


  高中教育的这种不平衡由来已久,但去年国家教育部倡导均衡发展之后,倒是带来了更糟的问题。按照T市未来教育布局调整的规划,高中向城市集中、初中向城镇集中、小学向乡镇集中,教学点向行政村集中,未来农村不在设立高中。其实这也是T市所在省的决策。故而,2010年的高中招生人数,T市所在省下达的名额明显紧缩。一些农村高中缩掉了一半人数。这让很多想上高中的孩子再也不能上高中。大多数家长都认为,孩子上高中就算考不上大学,也能上高职,用最坏的打算衡量,就算上完高中再流向社会,毕竟年龄会大一些,孩子高中毕业之后,人生观和价值目标会基本确立,走向社会就业会成熟一些。


  再来说说职业教育。国家这些年非常重视职业教育,但现实情况是,家长和学生对职业教育已经不再感兴趣了。中职教育师资力量薄弱,教学与实践脱节,学成难以致用等问题成了社会普遍的质疑。尽管中职教育最近几年的就业比高校还要好,但就业稳定性差,中职毕业生只能进入一些私企,这些私企有活了让大家拼命加班加点,没活了立马裁人。另外,待遇偏低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像富士康的13跳就证明了这一点。很多职业学校反映,从2001年开始,他们的招生人数开始有所上升,2007年到2008年,基本稳定,但从2009年开始,招生人数开始出现了萎缩。从前几年的高速增长,到这两年的趋于回落,完全印证了社会对中职教育的质疑。而质疑背后,表明中职教育在这几年的实践中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既然要加强职业教育,就必须得改良职业教育。


  所谓的教育的不均衡,最大的问题依然是城乡差别造成的。改革开放之后,国家把土地承包给农户,重拾小农经营模式。农民生产积极性得到释放,吃饱肚皮之后的其它需求便出现了空缺。包产到户国家从农业直接退出,不再承担农民的任何社会保障,而之前的集体化经营在制度设计上,是要承担农民的社会保障的。包产到户,一亩三分地,不但是农民唯一的生产资料,更是一切社会保障的维系资源,更是生存资料。这是城乡差距拉大的根本原因,80年代后国家实施了对农补贴,但国家一个中央集权政府面对千百万小农进行交易的成本实在是太大了,所以补贴倒变成了抬高农产品生产成本,更加剧了农民负担。80年代的措施现在的新政府依然在沿用,就像农业免税,听起来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但微弱的免税实惠在巨大的物价上扬面前,化为了泡影;像我国的行政科层制,部门多头管理,都在相当程度上加重了农民的负担,那些部门在改开后都成了一个经营主体,每个部门都在为自己的部门利益绞尽脑汁,国家的对农补贴多被这些部门侵吞。


  这是一段题外话,但这是城乡差距越拉越大的根源。所谓教育不均衡只是社会不均衡的冰山一角。围绕初中毕业即失学的问题,再结合高中招生紧缩、中职教育落寞的现实。做以下几点分析,既是问题,也是改观的途径。因为光说问题总是被人指责只会破坏,不会建设。在我提出的警惕初中生毕业以后直接流向社会这个问题上,解决的办法就是把以下的胡作非为的做法更正了。

  一 西部地区是不是必须要把高中选择在县城,城市?这个坚决不能仿照发达地区的做法,发达地区人民群众的收入普遍好于西部。下一步教育布局调整把高中学校放到县城或者城市,农村孩子要到城市求学,必然增加了负担和费用。再说,教育的均衡是在教育制度的构建上,教育质量的普遍提高上,教育资源的公平配置上。公平的教育是要让资源公平地分配给所有人,仅仅把教学地点搬到城市,就能说教育资源就公平了吗?

  二 均衡发展必须要收紧高中招生规模吗?在陕西神木县,人家已经开始试验12年义务教育,这个目标在南街村早已经实现,在国人认为很穷的朝鲜都已实现。别说发达国家。我们谈国民素质,国家人力资源,谈民族复兴,让更多的孩子在初中毕业以后就进入社会怕不是一个好做法。如果是为了给企业培训产业工人,也不能用强制性措施把初中生赶到中职学校去呀。我在基层了解过好多初中学校在中考前来一次会考,把那些成绩差的孩子直接退学,动员其去中职技校就读,这样既不影响本校的初中升学率,还能为上级完成中职招生任务。平等接受教育怕也是人权应该保障的内容吧。

  三 重视职业教育不能停在口头上。国家很重视职业教育,投资是肯定的,这个没有做调查。但地方政府能不能匹配就很难说。当下中国凡事都要争取项目,凡是中央的投资都是要地方配套一半才能实施。在发达地区,人家要的只是中央的一个政策,或是只要说允许我干就行了,人家不差钱。但在西部,往往是地方政府拼命向中央伸手要钱,要到手的钱能不能配套是另一回事,这个钱能不能真正办事更是一回事。所以,职业教育表面繁荣,实则投资严重不足,好多技工学校连紧跟时代的技术设备都没有 ,能教会孩子真正的技术吗?一个职业学校老师给我讲,说他们的学校给孩子教电焊,人家一个南方的老板过来一看,说这个我们已经淘汰了。你们先教吧,这些孩子我们要了,但过去我们还得培训。就像反思当下的中国高校是职业培训所一样,中职教育这个真正的职业培训所都没有把事情做到位。只是在糊弄孩子们。尽管国家给西部的孩子有很大的补助,但上学孩子毕竟还是要花钱的。所以有了上中职领钱和民工一样多,不如不上的感叹。这样,职业教育要有自己的市场,就必须研究如何培养学生,培养怎样的学生,而不是靠吹嘘广告骗一些学生,再把他们随便糊弄两年赶出校门,推向社会一走了之。广告的作用是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任何吹嘘的广告在社会实践面前,都会露出狐狸尾巴。

  四 国家经济产业环境是制约中职毕业生前途发展的核心问题。与职业教育匹配的核心是国家的产业经济情况。中国是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据说还有一部分国有企业,也叫国营企业,这些企业的用人谁也不知道用的是什么人,反正中职学校毕业的孩子是进不去的,农村孩子是进不去的。那些国有企业的用人估计就是为官有者留好的空缺,别人补不上。中职学生只能去私企,私企在国家现在地位很高,但那些私企是不是各个都很好,不见得,怕是很差劲的占了大多数。从劳动合同法的高调出台到尴尬蜷缩就能看出端倪。中国的企业目前还是粗放型经营,还是劳动密集型。这样势必难有高待遇等候孩子们。现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决定未来中国能否崛起的战略性措施,这是一个伟大的决策。这个转型能做好,我们的民族就会在世界资本特别是老美主导的强势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未来中国的生产力能不能促进,更取决于未来的生产关系,如果生产关系依旧长期落后于生产力,就很难保证未来的进步。如果一个劳动合同法都得不到执行,资本家继续想着靠剥夺工人微薄的工资过日子的话,转型再成功,也难有大进步。中职的糟糕不仅在中职内部,更在中职之外。教育的问题也不仅在教育本身,而在整个社会制度的构建上。


  解释一下标题,为什么叫初中毕业了去干啥?因为是写给初中毕业之后直接流向社会的孩子们的,写给关注这些孩子们的。如果你家的孩子初中毕业考得好,你的亲戚朋友初中毕业都考得好,你就会觉得这些孩子活该做工人,丛林法则,弱肉强食,谁让你不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那就完了,我这样的标题的就会被你骂成臭狗屎。我的标题是写给部分人的,是不是揽得太宽了,有一点,但恰是这一点问题,只要加剧,他总会以弱小的势头变成强大的势头,等他强大起来,你再揽得宽一点,恐怕就来不及了。所以,不关心这些孩子和这个问题的人,请忍耐一下我的“吃饭少,管事多”的臭毛病。

                                                  2010.7.16日子夜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海凹 于 2010-7-17 12:12 编辑 ]
2#
发表于 2010-7-17 11:09 | 只看该作者
坐个沙发慢慢欣赏,其实说到底中国的腐败等一系列问题的归宿点都可以追溯到教育问题,这是一个很严峻的问题,非数十年上百年的时间是很难解决的!问好海凹
3#
发表于 2010-7-17 11:45 | 只看该作者
就拿我所在的T市来说吧。2010年,T市共有初中毕业的学生总数是65000多人,省上下达T市的普通高中招生指标是25000多人,而规定的中职招生任务是22000人。这个指标里面,教育行政部门指出,高中招生人数是上线,是不能超过的,而中职招生人数是下线,是要必须完成的。从这个指标就能断定,想上高中的孩子多,教育部门在压缩人数,而想上中职的人数非常少,教育部门在鼓励。由此可见,就算完成了22000人中职招生任务,依然有17000名初中毕业生将直接流向社会。

老师所在城市的情况与我们这里大相径庭,虽说本人所处为西部地区,但辖区内基本已实行12年双高义务教育,从去年教育部门报的比例看已达99.9%,我曾问为何还有0.1%,他们解释说原则上不去塞满这个数.双高义务教育,一是指初中毕业生毕业后不管考得如何,上线没上线都就近入完中继续进行高中学习,所缴纳费用也基本按九年义务教育收取,二是根据自愿,如果不愿进入普高学习,就入职教育中心进行专业技能的学习,学制三年,拿大专毕业文凭,且每年辖区财政补贴2800多元学杂费.所以就当地人中初中毕业就流入社会参与就业的情况极少,
赞同你所说,初中生毕业从事的行业多为简单,粗笨,劳动工时长,劳动报酬低的服务建筑,污染等行业,
一句话,由于受教育的水平低,参与社会就业的竞争能力就低下,只能去从事这样一些行业.

[ 本帖最后由 柳絮飞舞 于 2010-7-17 11:46 编辑 ]
4#
发表于 2010-7-17 11:53 | 只看该作者
路见不平的声音,忧国忧民的大爱,为海兄的激情赞一个。
5#
发表于 2010-7-17 12:09 | 只看该作者
身在农村,我看到的不仅是初中毕业升不了学的学生没有出路,更让人痛心的是有些初中生九年义务教育都没有完成就辍学了。这些孩子多数成了社会上的小混混,父母也拿他们没辙。呜呼!
海娃先生对初中毕业生的关注和文中的深刻论述,彰显了一个新闻从业人员崇高的社会责任感,令人钦佩!

[ 本帖最后由 陀螺 于 2010-7-17 12:12 编辑 ]
6#
 楼主| 发表于 2010-7-17 16:3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刘玉红 于 2010-7-17 11:09 发表
坐个沙发慢慢欣赏,其实说到底中国的腐败等一系列问题的归宿点都可以追溯到教育问题,这是一个很严峻的问题,非数十年上百年的时间是很难解决的!问好海凹


问好先生
7#
 楼主| 发表于 2010-7-17 16:3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柳絮飞舞 于 2010-7-17 11:45 发表
就拿我所在的T市来说吧。2010年,T市共有初中毕业的学生总数是65000多人,省上下达T市的普通高中招生指标是25000多人,而规定的中职招生任务是22000人。这个指标里面,教育行政部门指出,高中招生人数是上线,是不能 ...


你那个地方就好啊,可能富有吧。
8#
 楼主| 发表于 2010-7-17 16:3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陀螺 于 2010-7-17 12:09 发表
身在农村,我看到的不仅是初中毕业升不了学的学生没有出路,更让人痛心的是有些初中生九年义务教育都没有完成就辍学了。这些孩子多数成了社会上的小混混,父母也拿他们没辙。呜呼!
海娃先生对初中毕业生的关注和文 ...



两免一补基本解决了九年义务教育没有完成就辍学的问题。
问好
9#
 楼主| 发表于 2010-7-17 16:3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柳藏 于 2010-7-17 11:53 发表
路见不平的声音,忧国忧民的大爱,为海兄的激情赞一个。


呵呵,问好,谈不上忧国忧民,只是关注了一个我认为的问题。
10#
发表于 2010-7-17 16:50 | 只看该作者
对于初中生初学的现象或许我比你感悟更深,在我们这辍学时普遍现象,司空见惯的事情了。看来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多多,受农村打工潮的影响,又一次的读书无用论又要掀起高潮,其次受教育制度的制约,还有教育分配的不均衡,大学生就业难等等。总之这不是一个小事,反映了什么呢?期待中国的教育制度和教育体制的改革,总有拨云见日的那一天。
11#
发表于 2010-7-17 16:51 | 只看该作者
海娃的文章体现了一个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很欣赏你的文章,主题挖掘很有针对性。
12#
发表于 2010-7-17 16:5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8# 海凹 的帖子

先生看到的只是表象,事实我比先生更清楚,因为我以前教过书,现在还住在学校里。记者看到的未必就是事实!
13#
发表于 2010-7-17 17:1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陀螺 于 2010-7-17 16:59 发表
先生看到的只是表象,事实我比先生更清楚,因为我以前教过书,现在还住在学校里。记者看到的未必就是事实!

坐着说话的,你把事实给写出来一下
14#
发表于 2010-7-17 19:2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陀螺 于 2010-7-17 16:59 发表
先生看到的只是表象,事实我比先生更清楚,因为我以前教过书,现在还住在学校里。记者看到的未必就是事实!


最近一直在接受关于“教育”的教育。令我有了些茅塞渐开的感觉。
读了此篇,感触很多,先占个座。

陀螺说的不知与海凹所指是不是一个问题。九年义务教育是指免费吧?辍学原因应该很多,至于事实,也希望知情者多说一说。
另,你咋处处都惊叹号呢?总是惊叹,浪费感情啊,下次只准给“对象”发惊叹号:)
15#
发表于 2010-7-17 19:30 | 只看该作者
看到很多老师在跟贴,说得很好,我对这些问题平时没太关注,怕说不好,只顶一下。问好海老师,写得很厚实,辛苦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17 14:38 , Processed in 0.057369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