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617|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征文] 笔记本里的“庄稼味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3-12-3 09: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为什么写作?我应该怎样去写?

  ——大约每个写作爱好者都会经常这样问自己的。我也是。

  写作者的思想之手指挥着成千上万的文字兵马,驰骋在广阔无垠的精神疆域。真正的写作者痴情向往真、善、美,针砭假、恶、丑,解剖社会也解剖自己,抚慰受伤的心灵也修复、完善自己的人格。

  好作品代表着人类的良心,承载着作者对人类社会的忧患意识。写作,该是世上最沉重的的事业。

  好作品张扬着作者美丽的理想,昭示着社会发展的趋势,因而超越时空,在读者心灵的海洋激起不息的波涛、旎旖的涟漪。因而,写作的愉悦感也是高级别的。

  每次写作,都牵涉到素材、体裁、结构、主旨、语言风格、创作手法等多方面的问题,都是具体、缜密以至反反复复不断完善的过程,写作者的感受也往往有所不同。借中财论坛举办征文活动的机会,我谈谈自己在积累素材、提高悟性方面的感受。

  1999年初,我的散文《庄稼味儿》在一家刊物发表。随后,这篇文章被两家报纸转载,被两家出版社收录入书籍。其中《美文阅读与欣赏》一书是专供中学生用的语文辅助教材,所收文章按体裁分单元排列,编者为每篇文章写了阅读提示和思考题。有的文友问我写作体会,我说:“还不是从笔记本里零零碎碎的东西整出来的……”

  翻开我的笔记本,可以看到1997年初秋某天记载了我洗鲜花生的感受:洗去泥沙的鲜花生,如奶水充足、白白胖胖的孩童——清新的气息——庄稼的味儿——新麦的味儿——土地、种子、农民、人类——庄稼味儿和人味儿——那些厌恶庄稼、脱离人民因而没了人味儿的人……

  1998年秋季的一天,闲着没事随便翻看笔记本,看到这段记载,勾起了回忆,浮想联翩的想到一些问题,写出这个稿子。

  如果不记笔记,时间一久,当初那点从生活中得来的“味儿”,恐怕早被各种纷繁的信息符号冲击、淹没得不见踪影了。
——看来干点家务活儿挺好的,说不定有什么意外的收获呢。

  像这样看似偶然得来的东西,在我的笔记本里有不少。1981年,我在粤北山区一支部队任职。一次在营房附近的山路上散步,雨后初晴,白云悠悠,山色青葱,空气清新,心情也好。山下有个变电站,一行高高的的水泥电杆自变电站向对面的一座大山排列而上,在山色中分外醒目。触景生情,我掏出小本子记下:电杆,一个个1,组成整体,战士,团队精神,力,光,火,时代,坎坷,人生……后来数易其稿,写成《1的礼赞》。1982年1月广东某刊物发表此诗,后被诗刊社收入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全国年度诗歌选本《1982年诗选》。

  ——看来没事儿的时候到处走走挺好的,说不定有点儿意外的发现呢。

  类似这样的笔记,大概属于生活笔记吧。我们的生活阅历总是有限的,那就只好注意拓展、加以挖掘、用心体悟了。

  我的小本子里还有一些随时写下的句子,别人看了可能觉得没头没脑的,它们却是我平时思虑的小火花。一次,我看某个城市的一些资料,加上平时对它的了解,用两句话对它的一个时期的历史作了艺术的概括:

  台儿庄大战的炮火烧红过它的墙壁,
  铁道游击队的枪声震亮了它的乳名。

  当时只觉得对仗工整、形象不错,并没觉得有什么用处。后来写一篇以那个城市为大背景的散文,开头部分用上了这两句话。稿子在一家刊物头题发表后,当地一些读者说,这两句确实可以算作这个城市“想当年”风采的写照呢。

  没事儿的时候,我常常胡思乱想。有一年春旱,看到报上有篇文章谈气候,说“春雨贵如油”……这是老俗话了。我想,反映人们在干旱的春天对春雨的渴盼,能否换个说法呢?油并不多贵,有的酒却几十、几百块钱一斤,可以造个“春雨贵如酒”的比喻呀,大旱时节下场雨,大地就真的醉了。以后,我要是写春旱,就用这个比喻。当然,谁都可以拿去用的,我没意见。

  类似这样的小感触,外出途中、会场上、酒场上,看电视时、临睡前,如果闪现脑海,我尽量及时记下,后来有了新的认识,再补充进去。

  我的笔记本里,还记着一些不懂的知识、重要的数字、精辟的论点。最近,看到“上海热线”网站介绍,预计2010年在上海举办的为期6个月的世博会,将有7000万人次参观,平均每天40万人,百分之五十来自国内。我记下这条信息,脑子里想象着将会出现的热烈景象。

  小麦一毫米长的根上长有700—1000条根毛;生长在丘陵干旱地区的枣树,垂直根可达12米多;野地里的蒲公英,高约二三寸,根却能入地1米多………这些从书刊或从专业人员那儿知道的知识,不久前我写一篇稿子时用上了。

  在当今时代,自己不懂的东西太多了,而读者的文化层次高了,文学类文章总不能老是教训读者吧。居高临下的说教、表态似的抒情、说明书似的描写、淡而无味的叙述………那样的文章没几个人愿看,读者为生存为提高生活质量竞争来竞争去,已经够累了,他们想在阅读中寻求积极的休息、心灵的抚慰、认知的提高,作者不能老写让人家添累的文章呵。那就多学一些东西吧,记笔记,是学习的一种好办法——向生活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周围的一切人学习,向自己的阅历、积累学习(包括经验、教训、冥想、幻想)。

  我自认脑细胞不比别人发达,也没有千言万言一挥而就的本领,笔记本里记下的片言只语,以及碰到或听说的趣事、善事、怪事、奇事、尴尬事、不平事,助我保存、发展着写作这个业余爱好。二十余年来,我业余时间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地写写划划,在90多家报刊发表多篇文学作品,《〈散文〉200期精品丛书》、《中国散文诗大系》、《神州魂——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巡礼》、《新艺术散文选萃》、《新世纪散文精品选》、《山东作家散文集(1949-1989)》等二十多个选本收录了我的作品,《语文报》、《小小说选刊》、《中学生课外阅读.高中版》、《西湖周末》等十几家报刊选载过一些,有一件被翻译到美国刊发。获过全国、省级的创作奖十几次。检点自己的稿子,笔记本里大都有蛛丝马迹。

  当然,我对记笔记重要性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过程。1979年春,我投给北京一家报纸的稿子被加了花边发了——这算是我的处女作——写作激情陡增,接二连三往外寄稿。但大都没采用。一位好心的编辑回信说,要写好文章,首先要有生活、感受的积累。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慢慢养成了记笔记的习惯。

  笔记是奇特的镜子,能留住岁月和自己往昔的容颜;笔记是心脑电图,有助于对人生的自诊和他诊。对于写作者来说,笔记是仓库,是银行,是练笔场。写笔记可以养成观察、分析、综合、联想的好习惯,可以深化积累、提升悟性,笔记本里有好闻的“庄稼味儿”——当然不只是地里的庄稼味儿,它可以包括生存、生活的要点或片断,甚至人生的全部“味儿”。

  有一段时间,我心态不大好,笔记本上没记一句话,心里就有些失落感——怎么对生活不敏感了,变成懒汉了呢?

  古今中外,多少文章大家以丰富的积累、惊人的毅力、非凡的才气,孤独地写啊写啊,留下了烛照时空、令人神往的妙文。但一般人难以登上所处时代的文学峰巅,只能“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我也是。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3-12-3 19:3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征文] 笔记本里的“庄稼味儿”

最初由 李金英 发表
  我为什么写作?我应该怎样去写?

  ——大约每个写作爱好者都会经常这样问自己的。我也是。

  写作者的思想之手指挥着成千上万的文字兵马,驰骋在广阔无垠的精神疆域。真正的写作者痴情向往真、善、美...


新颖,独特.
收获可佳.学习
3#
发表于 2003-12-14 17:01 | 只看该作者
本文语言功底老到、视野开阔。“笔记本”对写作者可谓收益非浅,这来源于一个写作者良好的习惯。同时从文中也可以看出该文作者在散文方面的成就非常之大。
    读之颇受启迪,一篇关于我和写作的好文章。
4#
发表于 2004-1-11 23:45 | 只看该作者
如果不记笔记,时间一久,当初那点从生活中得来的“味儿”,恐怕早被各种纷繁的信息符号冲击、淹没得不见踪影了。
5#
发表于 2004-5-31 05:57 | 只看该作者
看文章,学写作.更重要的是从中获得学习的方法.收藏.
6#
发表于 2004-6-2 00:53 | 只看该作者
事情过去许久了,木姜先生又翻出了。谢谢阅读,愿看到你的经验之谈。
也借此机会谢谢各位对拙稿的关注,谢谢评委和论坛管理层。
7#
发表于 2004-6-6 20:30 | 只看该作者
很有收获的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27 21:52 , Processed in 0.168165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