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74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称钩驿怀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7-17 23: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寻访称钩古驿道



定西 刘居荣



    出定西城北行,沿312国道过口西去,乘西郊车到称钩驿桥边下车,步行三五米,就从西门进入了称钩驿古城。

    眼前的称钩驿古城,已没有了昔日的繁华和辉煌,从残存的城墙断痕可见古城的轮廓,在太阳的照射下,呈现着古铜色,反衬出古城历史的久远。在坚硬的墙垣上镌刻着丝路古道繁荣鲜活的史实,我分明听见那从远古传来的声音,想走进我的腹腔,倾听那让我极度渴望的心音,其实,只有流云和蓝天才能知道蕴藏在它内心的秘密,因为我的耳膜接受不到那尘世之外的信号。我看见远山迎着紫黑的沉云耸起身姿,千山万岭轰然悬挂起青苍的瀑布,洪水像怒啸的野马狂奔,干枯的河道顿时跃起灼热的巨浪,山峦似隆起的肌肉,峰仞如倚天的青剑,空旷眩深的沟壑涌来一阵恐怖的凄寒,。认识一座古城如同认识一个人,需要时间和距离,关于称钩驿古城的一切,对我来说,永远是一部难以禅释的箴言,一道解不开的谜。因为这就是历史,就是昨天,今天,明天和将来。历史是不能走进去的,而我们必将写进历史,成为历史,成为古迹,留给人们一份珍贵的精神和遗产。

    举目四望,当年车道岭,打狼嘴尽入眼底,西面的一道山梁上有一座烽燧,台下有一条大路通过。大路一头通向白杨湾——宋代杨家将的驻地;另一头通向今日的称钩驿镇(今周家河畔的红庄),路边也有一烽火台(今刘家堡子)和南面的烽火台遥遥相望。南面隔称钩驿河,是八苟家湾,山梁上有一烽火台,可望见西南上的花岘子堡子。北去就是当年的打狼嘴,盘山而上,一直到甘草店成为古代陇中通往兰州的必经之道。黄土大道,人踪交错,车辙纵横,已不复当年车马商旅走过的踪影。尘土覆盖在上面,被大风吹去一层,又积上一层,谁也无法目睹两千年前的真面貌到底如何。东面不远处为梁家坪粮库,过梁家坪车站,往东就是古代远近闻名的巉口古镇,一直往东可连接古西巩驿,去平凉,往北经鲁家沟过峡口,可到靖远,往东过安西古城直到定西古城。在古城西面,在人的脑海里形成新的画面,称钩驿古城是通往兰州的咽喉,今日有三座大桥飞架东西。一条高速公路大桥西去,穿越堡子川隧道,可进入榆中,通往兰州;东去可到平凉,南去经定西可到通渭,秦安,天水。一条新修的陇海铁路二线大桥,从古城的心脏穿越而过。一条原陇海铁路大桥,今改作定西通往称钩驿镇的县乡通道大桥。

    称钩驿因元明清设立驿站而闻名。作为陇上古丝绸之路在定西境内四大驿站通安驿,西巩驿,延寿驿(今安定区大城小学附近),称钩驿,也是中国著名的官方驿道。从秦代的驰道,汉唐时期的丝绸之路,宋至清代的驿道,到近代修建的西兰甘川公路,无不从此通过。这里一直是中原衔接西北边陲,甘肃通往四川及同西亚及欧洲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曾经是车马塞道,轮轴辅轸,商贾不绝。

    自从汉代开辟了西域通道后,就在西北置驿。十六过时期的前秦,社会相对稳定,交通发达,从长安道各州,二十里一亭,四十里一驿,无论旅行还是商贸都很便利。唐代驿传制度更为完善,设有馆,驿,舍,亭,店。驿传由兵部负责,为奉命出使的官员,外国使节和携带公文进出京城的官府差使提供食宿。驿道上主要的运输工具有骆驼,驴子,骡子马以及牛等,驿站的主要输送官吏宾客,一旦军情紧急时,就负责运输物资和军事传递。其驿路十分发达,《资治通鉴》卷二一六载:“是时,中国强盛,在长安远门(长安门西北门)西尽唐境万二千里,闾阎相望,桑麻翳野,天下称富庶者莫如陇右。”唐代大诗人岑参两度出塞,描写由咸阳去陇右一带的盛况为“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滴。平明发咸阳,暮到陇山头。”在元代传递紧急军情曾设“急递铺”,并有特别的金字圆牌和银字圆牌,在定西出土的银字圆牌上有“八思巴”文为“长生天舍里思恩皇帝圣旨不从者治罪”,这就是一种通行证。

    关于丝路古驿站的情况,我们不妨看看明代来华的波斯使团之一的盖耶速丁·纳哈的记述:每个驿馆都配有450匹骑马和骡子,50——60辆车,管他们的童年分别叫马夫,骡夫和车夫。在日记中说:“他们把绳子系在车上,同时这些童子把绳子搭在肩上,拉着车走。不管是天阴下雨还是经过山区,那些童子使劲拉车,把车从一个驿馆拉到另一个驿馆。每辆车由12人拉,童子都很俊秀。”日记作者惊讶于驿传系统护送他们一行前进的惊人速度。那些马上的护送者飞快地从一个驿站跑到下一个驿站,速度比波斯帝国最快的急差还要快。明弘治18年(1505)彭泽由兰州去京城经过时,吟《称钩驿晓发>:“旗翻古道邮亭晓,草起西风陇树秋”。古城东西长376 米,南北宽122米,最高处13米,夯层7——30厘米,基宽10米,顶宽3.5米,有东西门。明季此处有外省安置户十余家,皆前代簪缨之裔谪戍于此。其中“黄谏,安置户,中鼎甲任翰林学士,原籍南京人”。正德7年(1442)中进士,为人谦和正直,不畏权贵,于当朝刚正有识之士,兵部左侍郎于谦友谊颇深。明正德14年(1449)蒙古差瓦刺率兵入侵,权奸王振挟持英帝亲征,被蒙兵俘去。以于谦为首的主战派积极抵抗外族入侵,反对国都南迁,并拥立景帝继位。后来,官僚石亨及王振余党内外勾结,支持英宗复辟,将于谦等持不同政见者迫害致死。黄谏因支持于谦,受到牵连,由于他长于外交,政变后派他出使南安(今越南)议定迎诏坐次等议。回朝后,遭到权奸石亨的排挤,被贬为广州通判。后来石亨谋反,黄谏亦上调回京。在回京途中,因消息不通,不知石亨已被处死,犯疑此次进京再遭毒手,便于当夜瞒着妻妾家眷自缢于梅岭馆驿。一代忠诚屈死于异乡,时人得知黄谏之死的消息,邑人无不痛心疾首,在称钩驿历史上留下了极其悲壮而又充满传奇的色彩。林则徐在所著《林则徐日记》中有:“此驿所以得名,以路形弯曲也。”今看其路形与山形相符,再折向梁家坪,走向弯曲似秤钩。驿站地处“称钩”弯曲处,故原名称钩湾。这里原有关帝庙,咸丰4年5月造旗杆二,高两丈、直径二寸,上有飞鸟、二斗四旗、九面风铃、一龙二马、狮座,铸造工艺精细,为陇中罕见之物,惜已毁之。

    今天,在这条古老的驿道上,无数古城烽燧,仍见证着历史的久远苍凉。我想古驿一定是承载了太多的苦难,太多的忧伤,太多的回忆和太多的期待,为人们留下了那斧钺劈断的秦砖,箭镞穿透的汉瓦,黄沙卷走的胡茄,荒尘古道遗落的诗篇,金戈铁马的边城颦鼓,一次次激荡于耳边:刀与剑冰冷的撞击,血与肉的撕扯,棍与棒的激烈摔打,烟与火的愤怒燃烧,将帅的叹息,士兵的呐喊,落日中的猎猎战旗,弯月下的声声刁斗,驼铃敲醒的驿站,羌笛吹响的边关,毡房里的幽幽絮语,旱塬低吟的花儿,几千年积蓄,几千年期待,称钩驿古驿道,今天你就要走出苦难,走出忧伤,走出孤城的感慨和民妇的抱怨,走向烽火初绽的礼花和陇中新唱的朝雨,用自己全部的力量,焕回千尺热浪,万丈光芒,可我的前方,已耸立起一座森林般的铁塔,那一个个千手观音,伸出直插云霄的臂膀,在浩浩长风黄钟大吕般的和声里,舞出陇中最美的丝路飞天。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归梦里人。

    遥想当年古城驿道上戍边将士的征鞍和川流不息的商队,好似看见了历史长河里变幻不息的风云,而眼前古城的农家新居,与古城相联成趣,把现实和前年的历史苍桑形象地连接了起来。我想象着戍边将士的战马和过往商旅的驼对在此处艰难跋涉的景象,脑海里不觉风烟滚滚,几千年前的烽燧穿越岁月风雨,依然耸立着,纵目四望,烽燧逶迤而去,从古到今,不知有多少将士在这里点燃冲天的篝火,走过千年历史烽烟,在千年古道上奏响历史洪钟。走进古城,就走进历史的苍茫,亢劲的风,大自然的雨斧风刀,一次次嘲笑古城迂腐的守望,却打不开那沉重的心路历程。多少年风霜砥砺,多少次草长莺飞,它依然站立在称钩驿河边,等待着,眺望着,把真诚与执著镌刻在自己千仞万壑的沧桑中。我明白了,太阳落下,是为了明天按时升起,凤凰涅磐,是为了烈火中永生。

    当我踏上古驿那雄浑、充满诱惑的黄土地时,一种崇敬之情油然而生,我仿佛听到了黄土深处,有一种神秘的天籁之音,在遥远的历史呼唤中,我一步步走进它,目睹历史遗留下来的、已被时间风化了的残缺不全的岁月痕迹,面对古城民居冉冉升起的炊烟,冥冥之中,有一种洞穿历史时空的东西扑面而来,一种激荡和畅想滚过历史的双眸,那些久远的岁月,那些被岁月积淀的历史,都跳跃着向我而来,称钩驿,这座陇中大地之上的黄土灵光,用一种最简捷的方式表达着丰富的思想,将丝路文化的精髓植进中华民族的灵魂,渗入到龙的传人的血脉里,从而构建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

    我不由惊叹华夏文明的辉煌和灿烂,惊叹我们祖先伟大的创造力。

    驻足新修的陇海铁道线上,只见称钩驿古城遗迹清晰可辧,残留的古城墙历历在目,倒回沟和称钩驿河成为天然屏障,环绕在西边和南边,地理位置十分险要,其东是闻名古丝绸之路的巉口镇,在从汉代起,在中西文化交流上起着重要作用,成为向西通往金城,向东通往定西重镇的咽喉,元代起成为定西境内著名的四大驿站之一。今天西兰公路绕境而过,新修的陇海铁路穿越古城,巉柳高速公路从北边经过,丝路古道重现光华。

    称钩驿古城有着悠久的历史,古巉口在汉代就闻名于丝绸古道,我想不久便有了称钩驿古城,称钩古城逊色于巉口,我想很可能是汉代的新莽权衡出土于此吧,。据现有的历史记载,安定于元世祖至元23年(1286)建立驿站,初步形成了从陇西 -通安驿——延寿驿——称钩驿,去兰州的南北驿道,有从会宁经西巩驿——延寿驿——称钩驿,到兰州的通道。这两条驿道发展到明代,名王朝在加强北方边境防务的同时,以兰州官路为中心的省际驿道得到进一步完善,向四方延伸,特别是洪武五年(1372)兰州黄河浮桥架设后,兰州通往陕西的东路驿道横穿定西尤为重要,为当时边陲通往陕西布政使司的干线驿官路。这条驿道从兰州驿起始,经定远驿、清水驿后,至车道岭进入安定县境,然后向东经称钩驿、延寿驿、西巩驿三驿站后,直达古京都长安。据《定西县志》记载,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七月,林则徐被贬官新疆伊犁,他的行程日记《荷戈纪程》写道,林偕其长子于是月24日从会宁鸡儿嘴入定西境,午时到达西巩驿,途经王公桥、贾家湾,日暮抵县城。25日休息,26日继续西行,中午至巉口,夜宿称钩驿,翌日离景家泉前往兰州。《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1908年被清政府逮捕,在遣戍新疆途中,曾离今定西县城西北30公里的称钩驿住过一夜,并写下了一首题为《宿称钩驿》的诗。其诗云:“乱峰丛杂一孤村,地僻秋高易断魂。流水涔涔咸且苦,夕阳惨,淡而昏。邮亭房古狼窥壁,山市人稀鬼叩门。到此几疑生气尽,放臣心绪复何言。”刘鹗在抒发无辜被捕、被流放的悲凉愤懑心绪的同时,勾画出了一百年前称钩驿残破荒凉的情景。

    无论我们怎样追怀,都无法描摹出你昔日在丝绸古道上悠扬动听的驼铃,商贸的繁华,民居的风俗,商贾的兴盛,可你却曾在历史上一度辉煌。在前人来说都亲领过,在后人来说只能是想象,眼望被岁月切割成的残壁断垣,不觉有古人“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之感了。然而,转眼又想,隆隆的火车每天从你的摇篮里穿越而过,向东向西传送祖国建设一日千里的心音,我想你该知足和自豪才对。

通联:定西市安定区解放路37号
电话:13993298296  15349321176




2#
发表于 2010-7-19 10:3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4:10 编辑

文字舒展大气,但似乎与版性关联不大。

3#
 楼主| 发表于 2010-7-22 07:5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4:10 编辑

[quote]原帖由 臣泽杨 于 2010-7—22 5:26
予以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5 20:36 , Processed in 0.049228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