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之美 文/潘霞
无端地,喜欢着一些词,一些与素有关的词。诸如:素朴、素雅、素心、素净、安之若素、心素若简,甚而连我行我素这样一个只能算是中性的词也一并接纳,许是正合了自己百牛拉不转的性情吧。
素,我以为,是一种极致的美,一种极高的境界。
一个素衣淡妆的女孩子,从你眼前走过,像夏日里清晨的一阵风,清新自然,纯净之感让人回味无穷。浓与艳,大红大绿与人工雕琢,这些呢,也不是不美,只是视觉上太满,便仅止于一种表面的光鲜亮丽,不会让人产生更多的韵味与遐思。送儿子上学的路上,常见到一位素色女子,并不很年轻了,过肩长发很自然地垂着,衣着以经典的黑白搭配为多,走在路上,神情总是含笑淡然。每次,我总会多看她几眼,目送她走进路口拐角处那座挂有“中国新闻社山西分社”牌子的写字楼,素淡的气息像有一种韧性,恰到好处地弥漫开来。正像古时李渔在《闲情偶记》中流露的观点:有聪慧狡黠之态、活泼轻盈之态、得体娴雅之态,再兼纯真本色自然,那便不失为一种惊世之美了。
于画,我也喜欢那种不张扬的。一张白纸上,只些线条,寥寥数笔便经营出一副高远的意境,引人思索与向往。有个年轻的博友,风华正茂的大学生,博客里的头像是一张素描出的青春的脸庞,目光斜视着左前方,开怀地笑着,看不到丝毫做作。“目若玄珠,齿若编贝”,再辅以博文中那些独到的观点,似乎就看到了他光辉普照的前程。每当我处在生活的暗角自怜感伤的时候,那张朝气的面容总会不失时机清晰地闪现在脑海,心境也便淡然,平添了向前奔行的勇气。浓墨重彩的,也不是不喜欢,红到大红,紫到极致,固然也是美,只是那样的一览无余,太过热闹了,缺了些“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迷人与联想。留些素白,其实也是留了些想像的空间,应是更美的。
近几年有个提法,叫素婚,我很喜欢这个词。不是因为十年前我的婚姻就是那样,也绝没有一点酸葡萄心理,是真的害怕像木偶一样被人扯着走那些千篇一律的过场,也反感午夜里那突如其来惊人清梦的礼炮声。参加过几个年轻朋友的婚礼,问及感受,无一例外地说累,仿佛这婚是结给别人看的。便暗自庆幸,庆幸当初的寒素。一个奢华的婚礼能保证什么呢?君不见衣橱里的婚纱还熠熠生辉,却已有婚姻被蠹出千疮百孔了么?素婚,是一种态度,崇尚简单与自由,这样隐身的幸福,有什么理由不喜欢呢?
有一阵子,总爱翻腾旧物,柜子或抽屉的底部是些经年以前的日记、书信、照片之类。席地而坐,把自己深埋在过去的时光里,那里有飞扬跋扈的青春,洒脱不羁的成长;有锦瑟年华里的心动、感伤、幸福、羞涩;还有值得用一生铭记的少年情感。无论悲伤无论欢乐,都让人感触至深。不论行至何处,即使年华老去,回头望时,那些过往仍然诚恳地站在那里,似一道风景,闪耀着素色的光芒。
两年前,一个陌生的电话打到我的手机。是我,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了。竟然勾起了一段回忆,与欲望、世俗无关,只是一些善待与迁就,一些温存与暖意,素色的回忆,如清澈透亮的溪流,荡涤着红尘中疲惫的心灵。
在生活深处,我们艰辛地做人,难免会有一些不如意,只有一颗素简的心才能感受到人生的怡然。与喧哗热闹相比,我呢,更喜欢清静与沉默,在更多的时候,选择远离尘嚣。世俗固然是避不开的,心清如水也颇有难度,那就读书吧,让智者引领我们摒弃浮躁,回归自然,以简单和自由为饵,努力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与超然领悟生命的大道。
一贯追求淡泊明志的冰心老人曾在诗中这样写:“假如我是个作家/我只愿我的作品在人间不露光芒/没个人听闻/没个人念诵/只我自己忧愁,悦乐/或是独对无限的自然/能以自由抒写/光积压的思想发落到纸上……”素朴、温和的思想正合了道家的无为中庸之论,看似素淡平和,却蕴涵了超凡的智慧,以及一种精神力量,彰显了高尚的人格魅力。
不能否认,谋取、占有、追求物质的富足是人的本能,与生俱来的劣根性常令我们惊慌无措。请记住吧,哲人如是说:人这一生,便是不停地出走,却又不停地渴望回归,渴望回到最初那安宁的心灵的家。素淡之心,才能感悟“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的意境;心宁神静,才能领悟“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的禅意人生。
求素之美,得禅之趣,不亦乐乎?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潘霞 于 2010-7-27 12:07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