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339|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家乡的梯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7-31 11: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山村田野长大的我,一直都有着浓郁的乡土情结,家乡的人一般居住在临河有水的半山腰上,村子下面与附近都书层层抬高的梯田,只要是水能够到达且气候适宜种植水稻的地方都有着梯田的分布,水沟、村子、梯田、绿竹构成山区白族村庄最完整的生活布局。
   
    梯田是我们白族人最看重的,是我们白族居家人的命根子,几乎所有的农活都围绕着梯田进行。白族是一个典型的农耕民族,有自己一整套围绕梯田而进行生产生活的方式,白族人居住是很有讲究的,一般都要选择靠山面河,村子里边有泉眼,地理位置稳固地方居住,周围有就近可以开垦且数量不少的梯田,白族人才定居下来,一般不会在容易开垦出水田的地方居住,这样就可以多获得赖以生存的粮食。
   
    我在电视上看到哈尼人的元阳梯田,其规模是我们地方所不能比的,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确是他们梯田文化的荣光,但我们地方的梯田也有如元阳梯田一样美丽,也有如同元阳梯田一样的生态农耕模式,只是到近代,森林植被在一定程度上被破坏,已经没有如元阳梯田一样耕作的便捷。如你要到我的家乡,你会发现,这里的每一个山谷,每一座山的半山腰以下,都会被绵绵长长的梯田包围,由田埂形成的等高线形成绿色的波纹,所有的村庄的左、右两边和下方都是梯田,村庄一层一层抬起,梯田也就一层一层抬起,错落有致,丝毫不乱,只是到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以后,人们为了获取更多的粮食,才开出了大量的旱地,使得良好的生态系统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丢失了山村的部分美丽。这一点,是非常遗憾的,好在这些年的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让植被得到有效的恢复,让山谷留存的美丽保持着原有的摸样。
   
    我不知道我们的祖先是经过多少年、多少代才修成这么多梯田的,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修筑梯田是一项费工费时的精细活,否则修出来的梯田不能保水,费工费时,挺不容易。修好以后,要经过拣石培肥,很多季才可能形成有肥力的耕种层,况且每一个田埂都必须很牢固,很多地方的田埂是用大块石砌成的,用石头层层往上砌就,工程量十分巨大。家乡的每一片梯田,都形成一个独立的耕作单元,有着配套的沟渠网,很不简单。在仔细的观察中,你会发现,梯田随山势连成片,由地形结构挖成如月牙型的丘,每一面山上的沟渠都有数个水源点,你看到这些,就不得不佩服古人遵循客观规律改造自然的科学运用,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存观。
   
    在白族地区,如果没有梯田,没有稻作农业,这个地方就会被人称为“箐里人”,用如今通俗的话说就是真正的山上人,是会被别的村寨轻看的,若要以前,一般也不与这些地方的人通婚,说这些地方的人还很落后。梯田成为了山村农耕文明的象征,体现着一个地方的先进程度。
   
    梯田是根据水源分布来建设的,听老辈子人讲,水源林所在的山箐是不容破坏的,既有着传统民俗的约束,又有着乡规民约的约束,所以植被一直保护得比较好,年年都可以按时栽插,很少有饥荒的年份,村民们过着自给自足的悠闲生活,贫富差距不是很大。如今保留着的青瓦土墙的古老村落上可以证明这一点,有梯田的村寨都有石头铺就的公共道路,院心都是石头铺就,有完善的排水通道,全村有一个整体和谐的布局,充分说明这深山里的先民的丰裕。
   
    家乡的梯田又是美丽的,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农耕情景。春天,梯田里豆麦绿油油,人们在里面割着蚕豆叶,满心欢喜地回家喂心爱的猪儿;夏天,人们在梯田里栽秧,薅秧,在田埂上割着一年需要的草料;秋天,人们在梯田里收割,看着黄黄的谷子微笑,等着新米下锅;冬天,人们在梯田里积肥,等待大春的耕种。一年四季,梯田里都会有着朗朗的笑声,不时听到民歌的歌唱,劳作的人们是快乐的。
   
    围绕着梯田,人们过着不同的节日,开秧门要进行祭祀,立夏也要进行祭祀,六月半过火把节,新米出过尝新节,冬至要吃糯米饭,总之都是要祈求梯田的恩赐,让土地给勤劳的人们丰收与吉祥,在蓝天下上过丰足的生活。
   
    我是在梯田玩大的,梯田里的一切给了我太多的满足,当然最快乐的是在夏天与秋天,夏天可以在梯田边找吃野果、野菜,在沟边捉小鱼、翻螃蟹;秋天可以在梯田边找泥鳅、抓蝗虫,在梯田边缘的梨树上摘吃梨果。长大后,喜欢看梯田里作物的变化,感受四季四时的不同,由此来体味农人千年而来由梯田而产生的情感,体味山民达观的心态产生的原由。
   
    不想炫耀家乡的梯田,因为家乡并不富裕,但我可以自豪地说,在现代耕作方式没有到来之前,我们这里至少拥有着与发达地区一样的农耕文明,且由于居住的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形成了梯田三面保卫着村庄、村头由大树庇护的独特的村落居住格局,体现了白族人悠久的农耕文明与顺应自然的和谐精神,值得永久赞叹!


[ 本帖最后由 ylruohe 于 2010-7-31 11:14 编辑 ]
2#
发表于 2010-7-31 13:06 | 只看该作者
一座座青山紧相连,一朵朵白云绕山间,一层层梯田一层层绿,一阵阵歌声随风传。。。。楼主的文字让我想起这首民歌《谁不说俺家乡好》,问好!
3#
发表于 2010-7-31 14:06 | 只看该作者
描写非常细腻,让人向往。欢迎新朋友。
4#
 楼主| 发表于 2010-7-31 14:1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 周施梅 的帖子

谢谢你的点评,故乡用远是最心中最美丽的地方。
5#
发表于 2010-7-31 14:25 | 只看该作者
图片上见过哈尼梯田,很美。这是勤劳的结晶。
6#
 楼主| 发表于 2010-7-31 15:3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汤如浩 于 2010-7-31 14:25 发表
图片上见过哈尼梯田,很美。这是勤劳的结晶。


   梯田确实很美,农耕其实很苦。
7#
发表于 2010-8-1 08:32 | 只看该作者
家乡的梯田 :细腻、平婉的叙述,融入挚深的情愫,对家乡的梯田如是,对家乡的山水如是,想来,拥有极好的心怀。欣赏了。
8#
发表于 2010-8-18 17:07 | 只看该作者
印象中,白族也是一个神秘的民族,没想到也是以农耕为主啊!
这一个文字,抒写真切,很见工夫!
9#
 楼主| 发表于 2010-8-18 17:4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边走边唱@ 于 2010-8-18 17:07 发表
印象中,白族也是一个神秘的民族,没想到也是以农耕为主啊!
这一个文字,抒写真切,很见工夫!

     白族是一个典型的农耕民族,居住喜欢滨水,农耕文化比较发达,在剑川海门口出土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就有稻谷与小麦的炭化物,有青铜器和骨角器,我们这个民族很早就接受了汉文化,其实并不神秘。
10#
 楼主| 发表于 2010-8-20 14:5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笨小暖 于 2010-8-1 08:32 发表
家乡的梯田 :细腻、平婉的叙述,融入挚深的情愫,对家乡的梯田如是,对家乡的山水如是,想来,拥有极好的心怀。欣赏了。


   谢谢评点,这是已经延续数千年的生产生活方式,体现出的是一个适应自然生存的法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29 16:06 , Processed in 0.055304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