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544|回复: 5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女妖为什么愤怒:读朱竹先生诗作《惩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8-5 16: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女妖手握一根长长竹竿
捅天 捅下来一块块
女娲当年补上去的石头

一声声炸雷 一道道闪电
漏下来的暴雨如瀑布
又好像站立起来的江流

顷刻之间 草挂树梢
人在浪头鸡在屋顶
飘摇而来是树叶冲锋舟

泥石流宛如饿虎扑食
村庄 淘金者 挖掘机
霎时都成了它囊中物

那女妖呢 怒目而视
从她脚边溜走的
依旧是一块块石头

        ――朱竹:《惩罚》

  喜欢朱老的一些作品,也对一些作品不是太感满意。因为敬重先生,所以可以说出感受。记忆中喜欢过的作品不少,印象深刻的当属一首叫做《甘肃》的诗歌,其中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先生使用一块大腿骨,来形容甘肃,那是一句可以深入灵魂刻入脑海的诗句。而整首作品洋溢的动感和男儿气势,是朱竹先生作品中少有的硬朗和意气飞扬。内心里常常想,自己的作品能够被人记住一二首诗歌,哪怕是一二个句子,应该是愉快与幸福的事情啦。所以如果有哪个伙伴或者朋友有马屁恰好拍到痒处,应该感到舒服,以及特别受用。尽管扪心自问,每每发虚,替别人的好心和自己的不足,感到复杂的情感交错和动荡。老前辈曾经说过,语不惊人死不休。可见有人为了惊动人心的目的,有多么大的心劲支撑。

  曾经收到先生寄来的诗歌选本,认真阅读,并且曾经搜集并打印过全部作品,试图写出感受。但是老没有完成任务。后来见到有老师们的评感文字出现,感到了大心可以放下,有人完成了任务,也可以替自己省去了一份心思。因为工程巨大,所需的观点和知识的涵盖都有比较大的工作量的支持下,方可能顺利完成。这个对于常处于匆忙状态之人,无疑是一种奢侈的愿望,所以还是选择了懒人的做法。尽管也曾专门写了一首关于先生印象的诗歌,来弥补自己的懒惰和寄托中的任务所留下的歉疚和惶恐。

  读过朱竹先生的《惩罚》,本来印象也不是特别深刻,看到有作者评读,又看到有关对这首诗歌或者对品评文章流露出的不解,自己也格外认真地阅读感受了一番。认真的阅读是必需的。没有自己真实的感受和认真的理会,在某种程度上来讲,就没有多少实质性话题,更别谈会有什么真知灼见。经过一番思考,我写出了以下感受,懒人的做法,直接复制下来在网络上的文字,稍做处理粘贴如下:

  女妖,神话中女性的邪性生物。 女娲,拯救人类的女神。在共同的语境里,有着明显对立的角色划分。诗歌可以和现实相碰撞,也可以超脱于现实而存在。如果以人的角度去理解妖,则女妖制造出灾难后如果感到后悔,似乎应该表现为后悔的外在情绪表现,而作品中使用了怒目而视,则很难让人理解和接受。但是作为妖,则无论她如何表现了。可以把一部作品放在一个特定的视野和框架里去理解,此首诗歌也可以放到更大的欣赏视野里去感受,因为关乎神话,关乎传说。尽管有着现实的事物构成叙述中的部分--如冲锋舟,挖掘机。那一片片树叶的冲锋舟,个人感觉不是来救护人们的解放军使用的器械,而像舟艇一样快速游走的叶片,人们无法去期待被其救助。而和女娲相对立的女妖,更像是沉浸在和人类对立的角度,和女娲抗争的角度,怒目而视中显示着自己的胜利--对女娲曾经的拯救的不满,对灾难继续肆虐的快意。一块块承载着救助和放任灾难的石头,成为了良善和邪恶共同的道具和见证。因此这首诗歌是一首不错的作品。也从自己理解的角度,感到了作品具有的高度和蕴意。而题目中惩罚的命名,可以和现实中发生的灾害发生随想,这个是属于读者的自由,应该没有什么限制和不可的了。

  以上感觉包含了我的一些思考,以及对于一些看法的一些理解。本诗框架简单明了,前后呼应,中间三个小节做第一小节发生的后果。有作者评论谈及女妖的态度,其实是可以推敲一番的举动。有着心理的还有角色的依据可寻。有些灾难是人们对于自然的破坏和肆意践踏造成的后果,有些灾难显然不是人能所为,比如一些洪灾,更不需谈及地震。补天之举,所呈现出的社会背景和历史延续,有着深广的人文和历史的担当。灾难面前,妖怪行凶的联想则自然而然。冲锋舟行驶在肆虐的洪流中,不一定是特定的灾难特征,而是一种实施抢救的常见现象。作为灾难的实施的角色和化身,女妖是一种反人类的,是一切和谐景象的对立物。发动灾害,牵动灾难。她的行为是残暴的,尽管在表达上可以为作者使用个性的表达方式,比如脆弱的竹竿或者其它之类都无不可。她所要达到的,就是对已经相对和谐状态的破坏,目的达到时候,呈现出的愤怒的眼神,是一种挑衅的快意,一种不可一世的残暴呈现。因为做为邪性力量的化身,其实女妖也达到了目的。女娲的补与女妖的捅,都是对局部地方的维护和破坏,代表了根本相反的目的,都达到了对天宇所想达到的目的。而表现出的愤怒,个人考虑的更趋向为对维护力量的示威。如果指望着女妖洗心革面,向着女娲的角色和精神领域过渡与融合,或者认为人们身上潜伏着女妖的特质和某些功能,都有些善良的愿望和过度自责的成分在里面。

  做为一种解读诗歌的经历,感觉诗歌文本在不同读者面前产生着有时是对立的倾向和不尽相同之处,这其实也是一种客观现象,因为处境、心态、感悟、经历、修养等多种因素的不同,造成的感受不同则是太自然不过。写出自己的一份感受,也是盼望有明白人的指点和纠正,没有说服我的观点,或许我还会坚持着自己的一份看法。盼望读到先生更加不俗的作品,也盼望自己有进步的可能和快乐。

                                                                           201085


   

[ 本帖最后由 万里山水 于 2010-8-5 19:48 编辑 ]
2#
发表于 2010-8-5 16:49 | 只看该作者
解读精准,到位, 很有感染力!欣赏学习!问好
3#
发表于 2010-8-5 18:43 | 只看该作者
女妖的“怒目而视”其实可以理解,因为她恨这石头,这是女娲补上去的石头,这石头阻碍了她捅天的行径。有了上面那些极度夸张的铺垫,再联系下面的“依旧”更说明了女妖因为没有达到目的而产生的愤怒。天没有捅下来,只弄下来几块女娲的石头,于是,这个“惩罚”就是给她自己的,或者退一万步讲,是在惩罚人类的诸多破坏环境行为。但不管怎么说,这个“怒目而视”跟痛改前非联系到一起,就真有点匪夷所思了。不知道我这样理解对否。
4#
 楼主| 发表于 2010-8-5 19:32 | 只看该作者
谢谢与欣赏你认真的理解和表达观点的率直。基本同意你的观点,但是应该也是一种思考的角度的认同。

做为邪性力量的化身,其实女妖也达到了目的。女娲的补与女妖的捅,都是对局部地方的维护和破坏,代表了根本相反的目的,都达到了对天宇所想达到的目的。而表现出的愤怒,个人考虑的更趋向为对维护力量的示威。讲到“这个“怒目而视”跟痛改前非联系到一起,就真有点匪夷所思了”,从表面上看有你表达的道理存在,我也有你一样的感受。但是触及相关解读的语境,和以一贯之的铺垫下的思路下的表达,不能说就没有其中的道理。只是在多大范围内被理解和认同而已了。

[ 本帖最后由 万里山水 于 2010-8-5 19:33 编辑 ]
5#
发表于 2010-8-5 20:46 | 只看该作者
所谓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山水斑斑的这种交流正是我们所提倡的,希望大家多多参与,营造一种积极的氛围。从诗歌多元性的特性来看,能有多重理解的诗就说明诗歌的语言很有张力哦。
6#
发表于 2010-8-5 21:01 | 只看该作者
“以一贯之的铺垫下的思路”我很赞成,但就本诗来讲,却有着很多地方无法“贯之”的矛盾。因为如果按照前面的铺垫方式,最贯之的思路应该是女妖的仰天长笑以庆贺自己的杰作,而本诗却没采用这样的贯之方式,用了相反的思路,采取的是“怒目而视”,这样的“怒目而视”本身就是一个极险壑的跨越,在这样的跨越下不着任何过渡的再折回去“贯之”,那么此篇写法可谓怪诞之极了。其实,莫如把它列为一篇调侃诗来论反而什么都容易通了。您说呢?
7#
发表于 2010-8-5 21:04 | 只看该作者
诗写起来比较容易,因为可长可短,也不讲究手法.可评就难了,先要读懂,才能下笔,又不能脱节,还需面面俱到,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不是一般的人能做到的.几位斑斑真有才,都评得这么透彻,佩服.永远学习.
8#
发表于 2010-8-5 21:18 | 只看该作者
山水斑斑的这篇文稿,没有对诗作做细致的剖析,而是就诗作中“人物”行为、神态做了特征性的归纳。作为对诗的批评来讲,这很有必要。我更倾向把“女妖”看做自然力本身。是人类过度的进军,才导致的自然力的反弹——而对今天的人们来说这又是灾难。我想诗作的题目拟作《惩罚》,主旨正在于对人类提出告诫。问候诸位老师及文友!很不成熟的一点思考,贴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
9#
 楼主| 发表于 2010-8-5 21:2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马顺利 于 2010-8-5 16:49 发表
解读精准,到位, 很有感染力!欣赏学习!问好


问好顺利朋友,谢谢来读,问好:)
10#
 楼主| 发表于 2010-8-5 21:3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问月 于 2010-8-5 21:01 发表
“以一贯之的铺垫下的思路”我很赞成,但就本诗来讲,却有着很多地方无法“贯之”的矛盾。因为如果按照前面的铺垫方式,最贯之的思路应该是女妖的仰天长笑以庆贺自己的杰作,而本诗却没采用这样的贯之方式,用了相反 ...


可能是我表达的有不清楚的地方,所言以一贯之的话题不是指诗歌本身,而是指其它评论文字中的见解和观点。而作品本身,倒是没有看出特别的不顺之处,再细看看?
11#
发表于 2010-8-5 21:32 | 只看该作者
细腻精准的解读让人更加感到诗歌的厚度,再现阅读魅力!
12#
发表于 2010-8-5 21:33 | 只看该作者
按照我的理解,妖和神的意象都是人类自己,而并不是传说中那些面目可憎的实体吧,或者说这是一种禅境,人、妖、神其实是一体的,不可分的,当人们经不住诱惑而失去理性的情况下,就会显现出妖性,当人们认识到自己的弱点重新回归理性的时候,就会修炼成正果,诗歌里面的女妖也好,女娲也罢,其实都是人类自己,在结尾部分,女妖愤怒了,说明人们已经认识到自己的过错和弱点,但一时又想不到很好的解决方法所表现出来的无可奈何的表情,而从他脚边溜走的一块块石头我们可以理解为一种自然的规律或者说通俗一点是游戏规则,既然我们认识到了这些规则,我们就会想方设法牢牢地抓住它,并运用这些规则重新把环境治理好,把天被上。这也是我们的希望之所在,所以我说是对主题的提升,就在于让我们看到了信心和希望。

当然这也只是个人的一种理解,与大家一起交流。
13#
 楼主| 发表于 2010-8-5 21:4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高山流水 于 2010-8-5 20:46 发表
所谓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山水斑斑的这种交流正是我们所提倡的,希望大家多多参与,营造一种积极的氛围。从诗歌多元性的特性来看,能有多重理解的诗就说明诗歌的语言很有张力哦。


嗯,也来自读者赋予的主观感受的不同。问好,谢谢高版鼓励:)
14#
发表于 2010-8-5 21:43 | 只看该作者
做为一种解读诗歌的经历,感觉诗歌文本在不同读者面前产生着有时是对立的倾向和不尽相同之处,这其实也是一种客观现象,因为处境、心态、感悟、经历、修养等多种因素的不同,造成的感受不同则是太自然不过。写出自己的一份感受,也是盼望有明白人的指点和纠正,没有说服我的观点,或许我还会坚持着自己的一份看法。盼望读到先生更加不俗的作品,也盼望自己有进步的可能和快乐。

体会学习!

[ 本帖最后由 古月灵秋 于 2010-8-5 21:44 编辑 ]
15#
 楼主| 发表于 2010-8-5 21:4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祥萍 于 2010-8-5 21:04 发表
诗写起来比较容易,因为可长可短,也不讲究手法.可评就难了,先要读懂,才能下笔,又不能脱节,还需面面俱到,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不是一般的人能做到的.几位斑斑真有才,都评得这么透彻,佩服.永远学习.

谢谢祥萍朋友的感受,讨论的问题只是为了梳理思绪,提高认识。顺祝一起学习优秀的作品,共同进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7 21:43 , Processed in 0.057225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