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微风轻拂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全球化时代的中华文化应该具备全球化的视野!

[复制链接]
16#
发表于 2010-9-6 16:55 | 只看该作者
古人说了: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当年大唐傲立于世,引出多少外国遣唐使?为什么?就是因为唐朝繁荣、强大,有他国可学之处。
当今美国之强大,无论军事还是商业,都无出其右者,所以才有那么多国家派人员去学习。

如果我们眼睛里只看到美国的军舰,只看到他不好的一面,那和道光帝没什么区别,闭关自锁,坐井观天,最后的结果,只会是和他人差距越来越来大。

古人还说:“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我想这就是微风此文要表达的内涵。
17#
发表于 2010-9-6 17:0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柳藏 于 2010-9-6 16:55 发表
古人说了: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当年大唐傲立于世,引出多少外国遣唐使?为什么?就是因为唐朝繁荣、强大,有他国可学之处。
当今美国之强大,无论军事还是商业,都无出其右者,所以才有那么多国家 ...

柳谷子这一翻译,我似乎明白了,支持这样的论点。作为中国人谁能不怀念大唐盛世?
18#
发表于 2010-9-6 17:4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柳藏 于 2010-9-6 16:55 发表
古人说了: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当年大唐傲立于世,引出多少外国遣唐使?为什么?就是因为唐朝繁荣、强大,有他国可学之处。
当今美国之强大,无论军事还是商业,都无出其右者,所以才有那么多国家 ...

所说十分恰当!
之所以学习人家的长处不太积极,主要是自私心理在作怪:权力小了,官瘾不能过得那么足了,呵呵。
19#
发表于 2010-9-6 17:49 | 只看该作者
将百度中的这条有关“汉奸”的文章贴在这里,一来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做一个比对,到底怎么样的才称得上“汉奸”,二来权当一个题外阅读。
《辞海》对“汉奸”一词的解释是:本指汉族的败类,现在泛指中华民族的叛徒。后者是一种很含糊的说法,“中华民族”是一个民族共同体的代称,里面包括了56个民族,怎么能用一个“汉”字一言以蔽之呢?因此,“汉奸”应该确指汉族的败类,而作为一个国家共同体的叛徒,应该和国际接轨,仿照国际惯例-“法奸”、“韩奸”等等-而称之为“中奸”。

    民族共同体和国家共同体的区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二者的起源不同。“汉奸”就发源于汉族正式形成的汉朝,因此,“汉奸”既指汉族的败类,同时也指汉朝的败类。


    但是,理应发源于汉朝的“汉奸”一词,在汉朝却从来没有出现过;不同于后世一做“汉奸”就遗臭万年,汉朝的“败类”在汉朝也没有受到过多的指责,甚至对待铁定坐稳了“汉奸”位置的人还不乏同情。毫无疑问,“汉奸”这一对固定人群的称谓,一定出现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而且“汉奸”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改嫁的女人。儒家的经典著作《周易》说:“妇人贞洁,从一而终也。”不从一而终的妇人,当然就不是贞洁的女人,就是荡妇,就是失节的女人。“独尊儒术”之后,这一对妇女的苛刻要求开始嫁接到男人身上,不从一而终的男人相应地分为两类:“改嫁”不同的主子被称为“贰臣”或“叛臣”,“改嫁”异族被称为“汉奸”。“奸”字是“女”字旁,是发源于改嫁女人的铁证。


    “汉奸”的起源既然已经明朗,就让我们随着司马迁的传记文学,看看“汉奸”在汉朝的遭遇吧。


    汉朝的第一个“汉奸”是曹无伤,曹无伤时任刘邦的左司马,是执掌军政的副官,相当于军委副主席,地位当然非常重要。秦末乱世,刘邦率先攻入关中,接受秦王子婴的投降,过了一个月,项羽才到达函谷关,闻听刘邦已经摘下了峨眉山的桃子,大怒,攻陷函谷关,和汉军对峙。这时,曹无伤出场了,他派人去对项羽说:“刘邦想占据关中称王,封投降的子婴为丞相,把秦宫的珍宝全部据为己有了。”项羽本来就很生气,曹无伤这番话更是火上浇油,立刻下令:“明天犒赏士卒,准备攻打刘邦!”此时项羽四十万大军屯兵新丰鸿门,刘邦只有十万大军,屯兵霸上。两军对垒,显然刘邦处于下风。


    项羽的谋臣范增劝说项羽借助曹无伤的情报立刻攻打刘邦,其辞曰:“刘邦占据山东的时候,贪财好色,是个著名的大流氓。如今入了关,居然不取财物,不近女色,说明这家伙志向远大。我曾经偷偷替他望气,都是龙虎之形,五彩之色,这是天子之气。必须赶快攻打他,遏制住他的气场。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项羽的叔父项伯和刘邦的谋臣张良是好朋友,不忍见张良成为炮灰,连夜赶往汉军大营,面见张良,把项羽的军事机密详详细细告知张良,让张良跟他一起私奔。没想到张良非但不领情,反而把项伯扣留在军营,自己去见刘邦,把这个情报捅给了刘邦。张良拒绝项伯的理由是如果自己逃跑,是对刘邦不义,可是把项伯冒着生命危险送来的情报出卖给刘邦,却不认为不义。显然,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反正总有冠冕堂皇的理由。


    刘邦一听傻了眼,向张良问计,张良说:“项伯还被我扣着,你亲自去见他,就说大王您不敢背叛项羽。”刘邦问:“你和项伯谁年长?”张良说:“项伯年长。”刘邦说:“请你叫他来,我要像兄长一样对待他。”


    张良叫来了项伯。刘邦摆下酒席,亲自敬酒,祝项伯长命百岁,并且约为婚姻,答应将自己的女儿嫁给项伯的儿子为妻,请求项伯替他说情。项伯和项羽叔侄俩心都太软,况且即将和刘邦成为儿女亲家,于是满口答应,约定第二天一早刘邦亲自前去项羽大营赴鸿门宴,当面谢罪。


    其实这一夜项伯几乎走到生命的尽头。如果刘邦不是慑于项羽的四十万大军压境,以他出尔反尔的性格,项伯别说结为儿女亲家了,被刘邦杀人灭口的可能都有。到那时,不知道视“不义”为人生最大罪过的张良将何以自处?即使此刻刘邦在项伯面前表现得卑躬屈膝,一旦时过境迁,刘邦马上就把承诺抛到了爪哇国,根本没有兑现结亲的诺言。


    第二天就是著名的鸿门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项伯却以身屡屡掩护刘邦这个镜花水月的儿女亲家,加上项羽心软,遂使刘邦逃脱。


    刘邦狼狈地逃窜回大营后,第一件事就是诛杀曹无伤,可见刘邦对曹无伤的切齿痛恨。


    如果说曹无伤是“汉奸”,那么项伯就是“楚奸”(项羽被封为西楚霸王)。可是两人的命运却大相径庭,此后项伯仍然陪着项羽出生入死,直至垓下之战,项羽自刎乌江。刘邦平定天下后,封项伯为射阳侯。此时的败军之将项伯,大概再也没有勇气提起结亲的话题了。


    曹无伤和项伯两个“奸细”最终命运的对照,同样显现出刘邦和项羽个人性格的对照:刘邦心狠手辣,项羽妇人之仁;刘邦当断则断,项羽犹豫不决。曹无伤向项羽出卖情报,只能说曹无伤看错了人,就像周作人看错了日本人一样。


    第二个“汉奸”是中行说。不过中行说的“汉奸”身份不是出于自愿的选择,而纯粹是被逼成的。


    中行说是汉文帝的宦官,汉文帝派遣中行说护送公主去匈奴和亲。按说这是一项光荣的政治任务,不是汉文帝的亲信还揽不到这项美差呢,公费旅游外带还能收到匈奴的回扣,何乐而不为?可是中行说这个宦官偏偏很有个性,生平不爱旅游,就以这个借口推辞。汉文帝认为中行说是燕人,生长朔方,熟知匈奴情状,派他去本来也有窥探匈奴虚实兼收集情报的任务。一看中行说这么倔强,汉文帝也来了脾气,坚决不肯换人,定要中行说走这一趟。中行说胳膊扭不过大腿,只好悻悻起程,临行前私下对人说:“我本来不想去,非要逼我去,可别怪我将来当'汉奸'。”听到这句话的人都一笑置之,心想你不过只是一介阉人,能成什么大气候?大言不惭罢了。


    众人暧昧的表情更加激怒了中行说,中行说暗暗发誓一定要在匈奴混出个样子来。虽然身为男人的本钱被阉了,可心还是一颗中国心;如今这颗中国心的尊严受到了伤害,就会变质给你看。


    一到匈奴,中行说就投降了老上单于,成为单于的亲信,开始兑现他的誓言了。


    匈奴与汉和亲,汉朝赠给匈奴许多缯絮(丝织品)和食物,匈奴苦寒之地,又是游牧民族,哪里见过这些精致的衣服和可口的食物,所以上上下下都非常喜欢。中行说却进谏说:“匈奴的人口比不上汉朝的一个郡,但是匈奴之所以强大,独霸一方,是因为衣食都和汉不一样,不需要依赖汉朝供给。现在单于您变更旧俗,爱穿汉朝的衣服,爱吃汉朝的食物,长此以往,恐怕汉朝的物品输入匈奴不过十成中的一二成,就足以使匈奴动心降汉,都要变成'匈奸'了。”


    单于和众人对这番危言耸听都将信将疑,中行说便举例说明:“穿上汉朝的丝织衣服,骑马在杂草和荆棘丛中奔驰,衣裤全都挂破了,哪里比得上我们的毡裘耐用?汉朝的食物虽然精致可口,哪里比得上我们的乳酪方便美味?”中行说自从爱上“汉奸”这一行当之后,模范遵守这一行当的职业道德,开口闭口“我们”、“他们”,彻底说服了众人,从此放弃了汉朝的衣食。


    汉朝皇帝和单于所通的书简,历来长一尺一寸,上面写着“皇帝敬问匈奴大单于无恙”的字样,然后才记载着赠送的物品和言语。中行说教单于回复的书简,定为一尺二寸,所加的封印都比汉简宽大,称呼也傲慢得很-“天地所生日月所置匈奴大单于敬问汉皇帝无恙”,然后才记载着赠送的物品和言语。样样都要压倒汉朝。


    汉朝的使节看不惯匈奴和汉朝不一样的风俗制度,中行说就出面组织大专辩论会,并且亲自上阵,作为反方首席代表和汉使辩论。


    汉使指责匈奴不尊重老年人,中行说批驳道:“按照汉朝风俗,征兵出发时,父老岂有不置办衣食,欢送子弟的?匈奴素来崇尚攻战之事,老弱不能上阵打仗,因此才把优渥的衣食供给给少壮子弟,这样才能打胜仗,这是保家卫国,怎么说得上轻视老年人呢?”


    汉使又说:“匈奴父子都睡在一个帐篷里。父亲死了,儿子娶后母为妻;兄弟死了,娶兄弟的妻子为妻,逆天乱伦。也没有冠带之类的服饰礼制,又缺少朝廷上的礼节。”



    中行说批驳道:“匈奴的风俗是吃牲畜的肉,喝牲畜的乳汁,穿牲畜的皮毛衣服。放牧的时候要随时转场,才能保证牲畜按时吃草喝水。所以战事紧急的时候人人都练习骑射,战事缓的时候人人享受和平生活。人们的约束既轻,生活也就简便易行;君臣关系简单,国家事务再繁杂,也像一个人的身体一样好使。哪像你们中国,虽然自称礼义之邦,君臣之间却相互猜忌;而且大量使用劳力去修筑宫廷楼阁,以至耗尽民力。老百姓耕种本来是为了衣食丰足,建造城郭本来是为了保护自己,可是这样一来,战事紧急的时候没有时间练习攻战之事,和平的时候又不能休养生息,还要出劳力。至于匈奴的风俗,父子兄弟死,娶他们的妻子为妻,是为了保全种姓。因此匈奴虽然伦常紊乱,但是一定要立本宗族的子孙。哪像你们中国,虽然遵守伦常,可是亲属关系疏远的时候就互相残杀,竟而至于改朝易姓。你们这些只会在土屋里生活的汉人,还有什么可说的!不过尽是些衣冠禽兽而已!”



   大专辩论会以反方胜利告终。从此之后,汉使再想和中行说辩论,中行说就高挂免战牌,斥责汉使道:“别说了!你们都是我这个名嘴的嘴下败将!但教你们汉朝送来的衣食等物品数量充足,尽善尽美,就是你们尽职尽责;否则等到秋高马肥,就要大举南侵,铁骑践踏了!”



    要做就做最好的“汉奸”!中行说的敬业精神彻底征服了老上单于,对中行说言听计从,在中行说的谋划下,匈奴屡屡侵入汉境,杀伤百姓,掳掠牲畜,成为汉朝最大的边患。汉文帝虽然对中行说咬牙切齿,恨不得吃他的肉喝他的血,可是鞭长莫及,只好照例和亲。老上单于死后,他的儿子军臣单于即位,中行说仍然辅佐他,匈奴也仍然不断给汉朝制造边患。



    不得不承认中行说对中国这个假“礼义之邦”的指控是尖锐的,是有道理的。类似的指控,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更是达到了顶峰。中行说虽然是地地道道的“汉奸”,可他也是汉文化最早的反思者,最早的反传统斗士,鲁迅所说的“营垒内部的反戈一击”。他对汉朝礼义制度的抨击,句句在理,一针见血,难怪汉使都不是他辩论的敌手,因为真理的确掌握在这个“汉奸”手里。



    后来中行说就在史书中消失了踪迹,因此他的下场如何,无人得知。只有他对汉文化的指控,穿越千年,仍然回响不已。



    这个“汉奸”不简单!



    汉朝最大的“汉奸”是李陵。李陵,汉名将李广的长孙。这个人的身世,酿成了中国史上一次著名的事件,甚至深刻地影响到了中国历史的书写方式。



    李广一生没有封侯,相反,他的手下和比他更年轻的将军都封了侯。汉武帝私下里评论李广命数不好,因此,凡是出征匈奴,都不让李广担当大梁。六十多岁的时候,李广随大将军卫青出征匈奴,卫青不愿重用李广,只让李广担当东道边翼,绕远路行进。结果李广的军队失去向导,迷了路,无法与卫青的军队汇合。在给汉武帝的汇报中,李广把责任全揽到了自己身上,发了最后一通不能封侯的牢骚之后,拿刀抹了脖子。



    李广有三个儿子:李当户,李椒,李敢。前两个儿子早死,其中李当户留下了一个遗腹子,就是李陵。第三子李敢,也就是李陵的叔父,对匈奴战功赫赫,但怨恨卫青逼死了父亲李广,趁卫青不备想实施暗杀,没有得逞,卫青只是受了重伤。卫青本来就心中有愧,于是把这件事隐瞒下来。不料卫青的外甥霍去病知道了这件事,趁着李敢陪同汉武帝到甘泉宫打猎的机会,暗施冷箭,射死了李敢。卫青的姐姐卫子夫正被汉武帝宠幸,于是汉武帝和霍去病密谋,向最高法院作伪证说李敢是被野鹿的角触死的。



    小时候的李陵,耳濡目染的是祖父李广的遭遇。祖父“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的赫赫战功,不能封侯、蒙冤自杀的不平之气,一定使幼小的李陵印象深刻。叔父李敢被霍去病和汉武帝合力谋杀的凄惨结局,更刺激了李陵的幼小心灵。作为名将世家的后代,李陵既天生骄傲,又盼着复仇的一天。



    汉武帝封李陵为骑都尉。天汉二年(前99年)秋,汉武帝派乐人出身的外戚、贰师将军李广利率领三万骑兵击匈奴右贤王于祁连天山,李陵归在李广利麾下,负责辎重。李广利是协律都尉李延年的兄弟,二人又同是汉武帝宠幸的李夫人的哥哥,世代相传的乐人之家。汉武帝以这样的人为征伐匈奴的大将军,李陵身为名将之后,怎能不感到屈辱?这一屈辱,毫无疑问和祖父李广在外戚卫青手下所感到的屈辱一模一样,简直是祖父当年遭遇的“情景再现”。李陵比任何人都急于建功立业,一方面证明自己不愧为名将之后,一方面不甘于屈居倡优手下,一方面可以借此洗刷祖父命数不好的谣传,因此,李陵主动向汉武帝请命,率领步兵五千人,迎战匈奴三万骑兵。而汉武帝居然儿戏般地答应了李陵的请求,还不时催促出战。结果,李陵带领五千兵出居延海以北,被匈奴单于以八万兵包围,李广利拒不派援兵,李陵血战八天八夜后投降匈奴,做了“汉奸”。



    这一消息传到汉廷,举朝震动,汉武帝食不甘味,寝不安枕,满朝大臣失魂落魄之余,人人痛骂李陵是汉奸卖国贼,只有司马迁一人替李陵辩护说:“李陵步卒五千人,转战千里,弹尽粮绝,士卒赤手空拳争相和敌人肉搏战,都是李陵训练有方,即使古代的名将也不过如此。虽然战败了,但五千兵卒在八万大军的包围之下,仍然击杀了一万多匈奴兵卒,可谓战功赫赫。我想,李陵之所以投降,可能是诈降,想先委屈自己,再趁机反戈一击。”



    司马迁的这一设想合情合理,因为他和李陵做过很多年的同事,对李陵的人品非常了解,认为李陵有“国士之风”。不料汉武帝认为司马迁为李陵游说,是为了诋毁李广利,遂判司马迁腐刑,就是阉割之刑。这是李陵事件的第一个回响。



    李陵投降匈奴后,汉武帝诛杀了李陵的母亲、妻子和儿女,等于满门抄斩。



    七年后,司马迁出狱,任中书令。这时曾任益州刺史、北军使者护军等职的任安写信给他,希望他能“推贤进士”。后任安因罪下狱,被判死刑,司马迁写了名垂千古的《报任安书》,不仅提出了“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著名论断,不仅表白了“发愤著书”的苦衷和决心;尤其重要的是,在汉武帝“族陵家”,李陵案已成铁案的情势下,司马迁明知给狱中的任安写的这封信,必会上达天听,还是委婉、然而坚决地再次实现了替李陵的辩护。



    又三年后,导致李陵兵败的李广利率七万人再次出征匈奴。在长安,李广利的儿女亲家、丞相刘屈氂夫妇以巫蛊诅咒皇上,腰斩枭首,李广利的妻子亦遭收捕。李广利闻讯,在塞外范夫人城也投降了匈奴,也做了“汉奸”。这是李陵事件的第二个回响。



    司马迁两次为李陵辩护,后人可能会以为他们俩是好朋友,其实恰恰相反,即使两人同事很多年,却连一次酒都没喝过。司马迁到底为什么拼着身体残疾也要为一个“汉奸”辩护,已经成了千古之谜,我们知道的只是,在李陵的有生之年,即使被匈奴封为右贤王,却从来没有对汉朝作战。



    40多年后,汉朝和匈奴和亲,化干戈为玉帛,昔日的敌国变成了友好邻邦,而此时李陵已死,还有谁为他平反?



    李陵大概是中国历史上身世和评价最复杂的“汉奸”了。因为他,司马迁遭宫刑,在狱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对中国历史的书写方式被誉为“不虚美,不隐善”,开创了纪传体编史的先河。



    曹无伤,中行说,李陵(司马迁),李广利,这些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汉奸”,这些中国历史上真正的“汉奸”,行为不一,结局不一,而且每个人行为中蕴含的意味都非常复杂,不像后世的“汉奸”,一旦光复,自己都灰头土脸,低人一等,活脱脱一副丧家的“汉奸”嘴脸。
20#
发表于 2010-9-6 20:3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微风轻拂 于 2010-9-6 14:23 发表
 
美国人和中国战争获得了中国的庚子赔款,但却全部用在中国的留美学生,并建立清华园、中法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前身】。 ...

.
        先问楼主一个重要问题吧,其它的稍后再说。
        美国真的将庚子赔款全部用在中国的留美学生?你的证据呢?

        在百度二战吧里有一篇这样文章,美国退还“庚子赔款”考,这样记载:
        1909年起,美国将所摊浮溢部分本利退回,退了15年,到1924年,退了1250余万美元。  
        这不是退赔,是1904年12月上旬中国驻美公使梁诚发现美国人知道自己部门虚报战争损失款项,“乘其一隙之明,籍归已失之利”不放过任何机会,在美国国会及议员中四处游说退还不实赔款。  
        1908年5月25日,美国通过罗斯福的谘文。同年7月11日,美国驻华公使柔克义向中国正式声明,将美国所得“庚子赔款”的半数退还给中国,作为资助留美学生之用。留下的那部分“实应赔偿”,内容包括美国出兵中国的军费赔偿及美在华商人与传教士的损失赔偿。

        这里的“浮溢”,说白了就是“浮报冒报”现象。当时为什么美国人想用退赔的庚款办学呢?美国伊里诺大学校长詹姆士在1906年给罗斯福的一份备忘录中声称:“哪一个国家能够做到教育这一代中国青年人,哪一个国家就能由于这方面所支付的努力,而在精神和商业上的影响取回最大的收获。”“商业追随精神上的支配,比追随军旗更为可靠。”因此他敦促美国政府采取措施通过吸引中国留学生来造就一批为美国从知识和精神上支配中国的新的领袖。

      二战吧还有一个数据,有待考证但也不是全部。关于美国:表三八(P287)显示,中国应付美国赔款24,440,778 $,分39年偿清,年息4%,则到1940年总共赔付46,189,359 $;而最后美国保留17,266,840$,退还28,922,519 $。占获得赔款总数62.6%。  

        作者想为美国评功摆好可以理解,但总要靠谱吧。
21#
发表于 2010-9-6 20:5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微风轻拂 于 2010-9-6 14:23 发表
 
  更让我感慨的是,根据真实电影故事改编的《拯救美国大兵瑞恩》,实质就是美国政府鼓励逃兵,强制一个主动要求参战的士兵“瑞恩”没受伤却下火线。事实上也如此,美国军队从来不要求士兵宁死不屈,而是要求士兵在战场失去抵抗能力时主动配合敌军,做一个乖乖的听话的战俘,这是美军的人道主义意识形态。因此,没有一个美国人认为这些“贪生怕死”的美国大兵是“美奸”。
...


        楼主的感慨是不是天真,世界上哪鼓励逃兵国?根据一个电影下如此判断未免以偏概全。这里有一篇新浪网的新闻:《加拿大将驱逐在加定居的美国驻伊女逃兵》。
        新闻上说:2007年,基姆别尔雷·利维拉不堪忍受紧张的战斗生活逃至加拿大,并定居下来。依照美国的相关法律,基姆别尔雷·利维拉被驱逐回国后将受到军事法庭的审判,她有可能被判入狱5年。据加拿大官方称,基姆别尔雷·利维拉已不是第一个被加拿大驱逐回国的逃兵。2008年7月,罗伯特·洛克是第一个被加拿大驱逐出境的美军逃兵。罗伯特·洛克回国后受到了军事法庭的审判,由于他承认逃避服役的罪行,法官从轻审理了此案,罗伯特·洛克被判刑15个月。
        加拿大在上世纪越战期间,曾成为美国逃兵的乐园,在10万名越战逃兵中,有一半以上的人在加拿大获得了合法身份。  
        据英国BBC新闻媒体报道,从2003年伊拉克战争以来,美军逃兵人数逐年增加,至少已有8000名美国士兵当了逃兵。2006年美军的逃兵人数比原来预计的增加了853人,而2005年度的逃兵人数实际也比公布的要多出将近2成。
        据BBC新闻媒体报道,目前,躲避在加拿大的美军逃兵人数在200人左右。

        这也算实质上鼓励?
22#
 楼主| 发表于 2010-9-6 20:5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0# 玉德 的帖子

呵呵,和您老辩论是个陷阱,很容易陷进去不能自拔。我有时间上网查查看,也许你有些道理。
23#
发表于 2010-9-6 21:0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玉德 于 2010-9-6 20:39 发表

.
        先问楼主一个重要问题吧,其它的稍后再说。
        美国真的将庚子赔款全部用在中国的留美学生?你的证据呢?

        在百度二战吧里有一篇这样文章,美国退还“庚子赔款”考,这样记载:
      ...


真的很感谢玉德的求实态度严谨作风。有时信息量太大我们读者往往也是听啥是啥不愿费心去求证。玉德教会我一个道理:杂文,也要科学:)
24#
发表于 2010-9-6 21:35 | 只看该作者
http://news.sina.com.cn/w/2009-01-08/150817004465.shtml

呵呵,如果说有陷井也是你自己挖的,因为你考虑问题有时候不够全面。比如你在说到所谓“狭隘民族主义”形成的时候,就忘了对华封锁、占领台湾海峡、对台军售、大使馆被炸、韩美军演、会见达赖等问题,而这也是形成之重要原因。

还有汉奸,为个人利益出卖国家利益的都可称为汉奸。这国家利益其中就包括国家的经济利益。据凤凰网财经报道: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23日在“2010年全国企业家活动日暨中国企业家年会”上作主题报告评进口铁矿石价格飙升:要整治内乱严惩“汉奸”。

据东方日报文章“经济汉奸氾滥 国门何曾设防”。文章说:中国目前是世界上钢铁生产量最大的国家,铁矿石的进口也位居世界第一。但中国虽然是全球最大的买主,却无法掌握定价权。在每年的铁矿石谈判中,中方的底牌与策略往往被对方所洞悉,在谈判桌上极为被动,每次谈判都是铩羽而归,而对手则满载而还。

类似的经济间谍案件在中国已经非常氾滥。前几年,一位浙江电力系统前官员为一家跨国公司担任驻华代表,他利用早前积累的人脉关係,将中国电力系统的重大设备採购底牌尽数洩露给外方,使外方佔尽便宜,使中方蒙受巨大损失,涉案金额高达上百亿元。

更有甚者,一些官员已沦为跨国公司在中国政府内部的代理人,他们在制订政策、拟订法令时,处处为外方留足「后门」。去年被捕的商务部条法司的郭京毅便是一个典型,他在草拟外商购併中国企业的法令时,为外商对中国行业龙头进行斩首式的购併大开绿灯,使中国经济安全形同虚设。
25#
发表于 2010-9-6 21:37 | 只看该作者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0/0528/21/191190_30052791.shtml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0/0527/08/302226_29730957.shtml
26#
 楼主| 发表于 2010-9-7 18:0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柳藏 于 2010-9-6 16:55 发表
古人说了: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当年大唐傲立于世,引出多少外国遣唐使?为什么?就是因为唐朝繁荣、强大,有他国可学之处。
当今美国之强大,无论军事还是商业,都无出其右者,所以才有那么多国家 ...



上千年前的唐朝能容纳那么多的外来文化,胸怀才是唐朝强大的主因。
27#
 楼主| 发表于 2010-9-9 10:3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刘玉红 于 2010-9-6 17:49 发表
将百度中的这条有关“汉奸”的文章贴在这里,一来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做一个比对,到底怎么样的才称得上“汉奸”,二来权当一个题外阅读。
《辞海》对“汉奸”一词的解释是:本指汉族的败类,现在泛指中华民族的叛徒 ...


发人深省,一个常常滥用汉奸的民族是缺乏宽厚胸怀的!
28#
发表于 2010-9-9 12:5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微风轻拂 于 2010-9-9 10:34 发表


发人深省,一个常常滥用汉奸的民族是缺乏宽厚胸怀的!

值得思索。秦桧和岳飞永远是不可能被人们相提并论的。
29#
发表于 2010-9-9 13:00 | 只看该作者
这里的学问太深了。
30#
发表于 2010-9-9 13:04 | 只看该作者
是啊,就看怎么认识了。提到岳飞,人们自然会想到秦桧哦,反面人物是正面人物的衬托嘛。岳飞光明磊落,坦坦荡荡,秦桧遗臭万年可不是岳飞臭他的,是自己臭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7 05:49 , Processed in 0.058275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