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635|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读《庄子·徐无鬼》札记(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9-6 21: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徐无鬼因女商见魏武侯


  1、徐无鬼与武侯谈论相狗,相马之术。把狗按照体态分为三等。下等、中等不必说。上等的狗总像忘了自身的存在。而马也是如此,天下最好的马,具有天生的材质,缓步、奔跑似忧虑、神采奕奕总像是忘了自身的存在,不知不觉就获得了超越的速度。


  可见,上之质,都处在“忘我”的状态之中。是一种执着之念的支撑,能突破或者自身的能力,获取理论上不能预见的效果或者成绩。


  我见过这样的例子。若干年前,某同事的邻居家失火。由于住着连挤房子,火势有“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迹象。找人搬东西已经来不及。家中的大件电器,诸如洗衣机、电视、甚至冰箱都是同事自己一人搬出来的。等缓过神来,他自己看着满院的东西,都觉得惊讶,搬的时候咋没觉得重呢?往日,没人帮忙,断是不能移动的。待到虚惊一场之后,同事的这些电器,还是求人移到室内,安放妥当的。在受到火灾威胁的那一刻,同事是忘我的。他没有思量自己能否“搬动”,而是一心一定地“搬出”。他就有了超常的力气。


  “忘我”之境,是一种高度。是一种摈弃外部环境、内心想法对自己影响的能力。仿佛一张滤网,网眼的疏密,决定其追求结果的成色。所谓压力的大小,便与此类似。比赛中,某某顶住了压力,取得了好成绩,便是二者博弈的例证吧。


  我理解的,修炼的一种形式——“入定”所达到的效果,也是这种忘我之境。人活在世界上,不免要受到外界影响,社会、自然的影响都能左右心境或者行动。而达到“忘我”,则自己为世界,敛聚心神,纯净若婴了。


  女商问徐无鬼:你怎么能使武侯高兴呢?我和他说诗、书、礼、乐、兵法等,而侍奉国君建立功勋的人不可胜数,但国君从未有过笑脸。


  读到这里,我觉得国君称为寡人,真是名副其实的。因为权威,武侯一直被各种礼制包围着,离天然的本性越来越远。每天仿佛戴着面具生活,天性不能自由舒展。谁敢和国君戏谑呢?相狗、相马都是自然的东西,贴近人的本性,所以,轻易能让武侯快乐。


  下面的有关“越之流人”的例证,更说明一种距离上的改变,所致的微妙感受。离开都城几天,见到旧友十分高兴,离开十天或者一月,见到在都城见过的人都大喜过望;等到了一年,见到仿佛同乡的人都欣喜若狂。不就是离开故人越久,思念故人的情意越深么?


  在海外,华侨见到中国人都特别高兴,在国内,每天都在人群中穿行是断无此感受的。这也适合爱。适当的远离,维持一种新鲜的感受是必要而适当的。


  尤其是很爱、特别爱的时候。情深处的孤独,总不能幸免的。而距离正给予了自己一个审视的机会,以退为进。而能够怀着爱,去忍受距离上的相思,则更为一种智。在感情上讲究谋略,我总觉得不是那么正大光明的。但是人有双重性,正如事物的对立面一般,掌控有度,才能更为健康和理性的发展。


  所以不要怕别离,尤其是适当的别离。


  2、武侯提出想为道义而停止争战。徐无鬼的答复中,有“凡成美,恶器也,君虽为仁义,几且伪哉!形固造形……”大凡成就了美好的名声,也就有了作恶的工具。


  武侯可以停止争战,但不是为了道义。只是单纯为修养心中的诚意,顺其自然的真情,不去扰乱规律,百姓摆脱死亡的威胁,此时哪里用得着,刻意去停战呢?


  这在老子第二章中找到了相通之处。“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天下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善、美,都是人为的对事物的判断和定义。有此参照,被割裂之后,对立面自然就产生了。而事物本身的两面,并没有人所想象的那么绝对,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所以,放下偏见,去除脑海中约定俗成的想法,尤为重要。
  

        3、皇帝将见大隗乎具茨之山


       有些“寻隐者不遇”的味道。遇小童,得以讨论治理天下之计。“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
  

       还是一个度,不过分、顺其自然,靠近本身的天性。可以想象牧马的场景,把马儿赶到一片草坡之上,牧人就可以休息了,在这个自由的空间之内,马爱吃哪棵、哪片草又有什么关系呢?
  
      
       不过分,少干预。如此而已吧。



2#
发表于 2010-9-7 10:4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6:19 编辑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天下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善、美,都是人为的对事物的判断和定义。有此参照,被割裂之后,对立面自然就产生了
欣赏龙女的文笔,极具见地的文章,问好

3#
发表于 2010-9-9 18: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6:19 编辑

阐释的颇有道理,欣赏!

4#
发表于 2010-9-9 22:1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6:19 编辑

再次提读,道理很深刻

5#
 楼主| 发表于 2010-9-10 06:2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6:19 编辑

感谢斑斑和文友的鼓励。
一些札记,感悟的浅,写的也匆忙了些。。

6#
发表于 2010-9-10 09:0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6:20 编辑

这些见解很独特,能从书里看到书外,阐发的道理是认真思考的结果,支持精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7 21:15 , Processed in 0.053627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