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291|回复: 5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夜宿马路滩(外一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9-18 1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夜宿马路滩(外一章.散文)

                        
                            文/于文华

    天作被,地为床,头枕漠风,身卧黄沙,是少时跟随父辈进沙窝拔糜子、打沙糜、铲刺蓬的真实经历。金黄柔软、无比洁净、毫无污染的沙粒,经火热光芒的考晒,成为天然温烫的床铺,夜晚铺一层被单,人睡在上面,有一种说不出的舒坦:说热不热,说凉不凉,说冷不冷,完完全全是一种贴心贴骨的随意抚摸,一种从身心到灵魂的全新感触。

    这种原汁原味的生活体验,自走进城里后,再也无缘无法体验,唯再次走进颇为有缘的马路滩,有了一次间接的感知。

    首次去仰慕已久的县内国家生态农业国家AAA级旅游区——马路滩,是县作协组织的一次采风活动。时在金秋,花艳景美、瓜香果甜,树木葱茏、硕果累累——理想大根如玉般晶莹剔透,美国蛇果长势喜人,无核葡萄缀满枝头,治沙长廊成果辉煌!后几次体悟马路滩的变迁,品尝过比拳头稍大些,完完全全生长在沙漠腹地的西瓜,这瓜长在沙滩上,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个虽小,比拳头大不了多少,但味极甜,感觉吃瓜比喝蜂蜜还过瘾;见识过独具魅力的沙洲城门——剽悍威武的狼图腾与霍去病跃马射箭的造型,八根石柱八副历史雕塑告诉人们沧桑历史变迁;领略过在国内外产生极大影响力与穿透力的绿色史册,巨大而硕长的绿色竹简,仿佛缓缓打开的历史画卷,以形象生动直白客观的图景,明白无误地告知人们:播种一片绿荫,就是栽种一片希望,就会铭刻一种记忆;体验过不同材质、不同环境、不同条件、不同地区的治沙模式,既有传统的麦草网格状也有现代时尚的黑色现代化纤维网……

     闻听县内旅游胜地马路滩修建了休闲、观光、旅游、度假为一体的度假中心,遂与几位友人相约,再次踏进日新月异的马路摊。远远看去,度假中心就像一个颇具规模、古色古香的城堡,走进大门,眼前一亮:仿古与现代元素水乳交融,历史与时尚有机融合,既有怀旧意味又不失落伍,既有归家的感觉又不脱离城市生活。曲曲折折的长廊,约三五知己,可随意谈心,可惬意听曲,可隔廊赏景,可品茶饮酒,而装修考究的雅座,窗明几净,干净整洁,洁净优雅,不亚于走进高档酒店。要知道这里曾经飞沙走石、风沙弥漫的不毛之地。能容纳400余人的多功能大厅——即可举办高规格的学术会议、学术论坛,亦可举行多人宴会。北面是正在修建的三层别墅式客房,可满足国际友人与高层次客人住宿。园内花木扶疏、花团锦簇、花香盈盈,一派恬静自然景象。

     站在葱茏翠绿的风沙前沿,隔着远去的风尘,遥想那些震撼过心灵与记忆的岁月,洞察心扉与灵魂的往昔,触摸林业人矢志顽强的拼搏,就会知道林场走过了一条曲折而刚强的路,一条艰难而跨越的路,一条创新而奋进发展的路。跨过幽径通道,该场工作人员不慌不忙绍介,说先后开发出大漠落日千子百榆照子神树等十多处独具西北魅力的自然景点,建成了蒙古包、狩猎场、沙滩排球场、葡萄长廊、沙产业展厅、沙洲城门、世界治沙展示长廊、沙生植物园、沙漠移动森林等颇具观赏趣味与旅游看点的观赏点。由于他们的不懈努力与一代代林业人的汗水打拼,目前已形成了以沙漠治理、沙产业开发、节水灌溉、科技试验示范、特色种养、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综合生态示范区,林场先后被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和甘肃省青少年生态教育基地,目前正在争取立项修建休闲度假区中心花园、生态别墅,配套休闲疗养、儿童游乐、农耕体验等相关设施,使之成为有影响力与吸引力的沙漠旅游景点。谈及林场未来前景,林场张场长目光深邃,充满信心,他们将以历史文化为背景,依托久负盛名的沙洲城,建设烽火诗林,河西农耕展示园,大漠兵营,景电工程展馆等;挖掘河西曾经驰骋沙场的匈奴民族历史,修建匈奴城堡,体味驰骋欧亚大陆匈奴人的丰功伟绩,抚摸祭天金人、匈奴王廷、匈奴大篷车等历史遗迹;利用天然无污染沙漠,创设沙漠动感地带,修建汽车越野道、沙漠竞技体育区、企业拓展训练区、沙雕艺术公园等——有这样的理想与目标,他们一定会沿着这样的路径,步入辉煌与灿烂境地!

     走进西面,据说正在建筑的是一个个独具特色的小院落,让生活疲惫身心困倦的城里人住进马路滩,来度假消闲,卸除疲惫。将引进水源,让汩汩溪水在花草树木中流连忘返、随意流淌,尔后循环使用,流向东面的宽大温棚,种植人参果、红提葡萄、糯玉米等,让客人自由随意采摘、品尝原汁原味的农产品。

     夜色不知不觉降临了。在这个曾经大漠驼铃悠扬、风吹沙跑的荒凉之地,如今四海宾朋云集、八方游客仰慕,来自五湖四海、国内外不同肤色的人,纷至沓来体验大漠风光,来感受丝绸古道的魅力,来聆听沙洲城的巨大变迁。

     马路滩的夜静寂无声,沙漠之上,苍穹之下,星空高远,天地空旷,风朗气爽,灵魂宁静,生灵在休眠,唯有植物在不知疲惫、争分夺秒地默默生长、壮大!睡在客房里,奢想何时像儿时一样,无拘无束、宽天宽地、自由自在地躺在微热的沙丘上,做一个好梦。

     不知不觉间,有清脆婉转的鸟鸣声声,吵醒了甜睡的我,晨露在葡萄枝头滚动着,一串一串散发甜美幽香的葡萄,笑盈盈闪入了眼帘,悄然打开了又一个芬芳甜美的日子!

             蜂飞蜂舞蜂蜜香(散文)

    秋末的油菜花全然不同于夏天,虽失去葱茏庄稼与鲜活生命的衬托,却更显灿烂金黄与妩媚靓丽,成群成群的蜜蜂,在瓜果飘香时节更显忙碌,飞舞,跃动,成为一道惹眼的风景。

    在一个谷香喜人、玉米成熟的季节,一个闲适随意、闲云野鹤的日子,也是一个我无所事事、散淡自在的时刻,与素未平生、萍水相逢的他——一位来自浙江的养蜂人偶然相逢的。人的一生里,有些人注定了只能有一面之缘,从此天各一方,再也无法无缘见面,就像两股道上跑的车,各走各的,各有各的轨迹。他在鱼米之乡的浙江,我在塞外高原甘肃;他是走南闯北养蜂的,我是孜孜以求教书的;他属于年过半百的老人,我则是上有父母扶养下有儿女栽培的中年,要不是我看见飞来飞去、忙忙碌碌的蜜蜂,在路口等车百无聊赖之际,走过去与他和他的几十箱蜜蜂进行了一番深层次接触,一定会擦肩而过,匆匆走过。

    一顶破旧的帐篷就是他的临时搭建的新家。一辆除了铃子不响啥都响动的自行车是他的出外工具。一只小黑狗趴窝在帐篷旁,几把出门时携带的来自江南的竹椅、折叠式小饭桌、液化气炉子与简单的铺盖卷,几套换洗的衣服,一台收音机就是他的全部家当。帐篷外,他年虽老但干活极为利索的妻子,忙着搭晒衣服,收拾蜜蜂吐出的黄黄的花粉,说是一种很好的食品添加剂。我摸摸,有些湿。嗅嗅,有股纯粹、直接的花香扑面而来。问50多岁,但寡言少语、精神矍铄的他,你们经济发达,家境富裕,为何这般年纪不蹲在家里颐养天年,过安逸舒适的生活,还要出门在外,风餐露宿放蜂。他苦笑一生,叹息说没有办法,虽说随着小城镇建设的发展,家里没有一块地可种,日子凑凑和和能过得去,但人不是闲闲生活的,那样会懒出病来不可。养蜂吗,一来自己喜欢,大半辈子就依靠蜜蜂为生,习以为常了。再说上了岁数了,打工人家挑挑拣拣,惹人讨厌……看我对结晶的金黄色花粉感兴趣,他不言不语,取来一个小木板,上面密密麻麻排满了小洞,每个小洞口,都有一个小小的钢圈。他指着给我说:蜜蜂采蜂回来,进洞时被钢圈所卡,就会把花粉滚跌入下边的小木槽里。这样,日积月累,天长日久,勤快的蜜蜂飞来飞去,就会积攒下好多。果然,我细心地看了一下,每个蜂箱有6—8层隔板,宽度刚好能让蜜蜂钻出钻进。蜜蜂采集的花粉则被钢圈卡、刮、蹭、撞在外面长长的木槽里。每个蜂箱外面的木盒里,小蚕豆般的颗粒状花粉堆积了不少。一块床单上,虽已收拾完,但隐约可见小巧玲珑的剩余花粉。想想:这些花粉,需要这些蜜蜂飞行、采集多少次,才会带来这些精致的花粉。期间付出的辛劳与甘苦,可想而知。

    人们只清楚蜜蜂是采蜜的,只知道蜂蜜的甜香。哪里知道蜜蜂的诸多辛苦,晓得蜜蜂除了加工蜂蜜,还采集花粉,以及少量的蜂王浆。我像个记者样和他拉家常、问情况、谈蜜蜂、说效益:一年四季居无定所,食无新鲜,辛苦不辛苦,寂寞不寂寞。他递给我满是老茧的大手:你看看我的手,就知道我们辛苦不辛苦了。你现在看到我好像闲的没事可干,但遇到搬家转场就要将全部家当搬运。住在有人的地方还好办,最起码吃水、吃菜有保证,要是搬到荒无人烟的深山,只能找溪水喝,嚼方便面。至于寂寞,他早已习以为常,司空见惯了。幸好有相依为命、相濡以沫的老伴终日厮守着、陪伴着,也不至于太孤独。白天,看着蜜蜂忙碌,采蜜、酿蜜,照料蜜蜂,自感充实;晚上,和老伴儿说说话,听听新闻和娱乐节目,也不是那么孤独。没有过多的追求与欲望,没有超过自身能力的需求与向往,他们过着简单而快乐的生活,充实而随意。欲望越少,生活越容易满足,幸福指数越高。而利欲熏心,贪婪有余,奢侈唯恐不足的人,虽则看起来锦衣玉食,人五人六,但生活极为苦累,鲜见幸福——因他们不大容易满足。

    谈到蜜蜂的生活习性和规律,年老的养蜂人好像一下子打开了话题,仿佛谈论自己的儿女般喜行于色,眉飞色舞:蜜蜂除了采蜜,也“吃饭、休息”。但吃的极少,一天只进餐一次,喂养白砂糖。蜜蜂睡觉一般很短。蜜蜂组织严密,团结协作,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分为三种: 蜂王、工蜂和雄蜂。每个蜂群里有一只蜂王,足不出户,德高望重,主要任务是管理和繁育后代,若气候温和,温度适宜,一天即可产卵4000—5000只(交配成功的蜂王寿命为3~5年,最长的可达8~9年,通常2年以上的蜂王其产卵能力将逐渐下降,)工蜂顾名思义是专门工作的蜜蜂,每天往返家与采花点数次,每次飞翔少则几百米,多则3—4公里,花粉与花蜜采集的差不多了,就循着记忆和家的味道,按时回家。(个体最小,但数量占绝大多数的成员,蜂的寿命,夏季为4~6周,冬季3~6个月,其寿命的长短,与工作强度、蜂群群势有很大关系。雄蜂没有蜇针、毒囊、花粉篮和泌蜡器官,有从巢内贮蜜房中摄食的短舌,无工作本领,专职和处女王交配。大多数雄蜂在7~10日龄内开始飞行,8~14日龄左右性成熟,12~20日龄是交配适龄期。雄蜂飞行和交配,一般在晴天下午1~5时进行,与蜂王交配后,因生殖器官留在雌蜂腹内不久即死亡)。我打断了谈性正浓的他:蜜蜂要是不回家,你咋办?他很有信心地回答:一般不会。蜜蜂是很恋家的,能按时按节回家吃饭,除非出现意外或受伤。

    我看到帐篷外有根天线,有一个明晃晃的铝合金的器具。他说现在养蜂人的条件比过去改善多了。做饭有液化气,不像往日用蜂窝炉、煤油炉做饭,极不方便。照明有太阳能发电装置,只要天气晴朗,晚上就会有光亮。国家对养蜂人也有不少优惠条件,比如过往各地的收费站卡时,免除一切费用,也不再征收行业税收。在日本、韩国等国家,养蜂人还拿国家特殊行业补贴。蜜蜂授粉后会大幅度提高植物产量。据百度知道科学家证明用蜜蜂传粉的油菜可增产30%,棉花可增产20%,荞麦可增产40%,向日葵可增产30-40%,果树可增产40-50%……人类所利用的1330种作物中,有1000多种需要蜜蜂授粉。他说在东北有一种树木,开的花朵酿造的蜂蜜最醇最佳,而西北杨槐开的一种极像稻花一样,很浓郁、很香甜的花朵,花闻起来就有股清醇甜香的感觉,蜂蜜最好最香。

    他的生活有苦有甜,但苦多甜少;有酸有辣,但辣比酸多。哪里有花朵的盛开,哪里就有他们跋山涉水的身影;哪里有生命的踪影,哪里就有他们忙忙碌碌的足迹。白山黑水的生活,使他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丰富了阅历,历练了人生。别人是越发达、越热闹的地方越要靠前,他们是躲避着繁华的灯红酒绿、车水马龙,靠近再靠近生命葱茏的地方。荒郊野外,人迹罕至的地方,只要有花朵的亮丽,就有蜜蜂的追逐与飞舞。

    至今我不知道他姓啥名谁,极有可能再也无法无缘见面,也不清楚他的性格脾气、家庭状况……只知道他来自江南富裕之乡的浙江,领略并触摸到他的内心世界的一角,体察并认识了蜜蜂的生活习性与特征。他是一位把对儿女的爱藏在心底,尽可能给予儿女生活照料的父亲,一位富有爱心、体贴妻子、有责任感的丈夫,一位不怕吃苦、不言乏累、不向生活弯腰低头且懂得生活的男人。他的要求极低,像极了和他相依为命的那些挚爱的蜜蜂,只为着他人生活的甜美,只想着一心一意为了别人的幸福!

   他们不用国家投资,不靠雨水与土地生存,靠的仅仅是自己的辛劳——在生命与生命之间,在岁月与季节深处,心甘情愿终年生活在野外,四处漂泊,追逐着花期,追逐着春夏,远离城市的喧嚣与繁华,为普天之下的人们酿造甜蜜醇香的生活!





[ 本帖最后由 于文华 于 2010-9-23 09:33 编辑 ]
2#
 楼主| 发表于 2010-9-18 11:05 | 只看该作者
因为巨石文字及图片县上领导说了暂时不要向外界发布消息,我用另外一篇文字代替,向各位版主和文友深表歉意,并真诚祝福各位文友中秋节阖家快乐,幸福吉祥!

[ 本帖最后由 于文华 于 2010-9-22 10:35 编辑 ]

8b2368c253c59c13b219a836.jpg (470.89 KB, 下载次数: 640)

8b2368c253c59c13b219a836.jpg

20ef790e4574e98c7acbe1ff.jpg (364.94 KB, 下载次数: 613)

20ef790e4574e98c7acbe1ff.jpg

1221244328214.jpg (260.53 KB, 下载次数: 635)

1221244328214.jpg
3#
发表于 2010-9-18 11:33 | 只看该作者
这样的巨石,大而沉重,它是一种信心,乃至一种信仰。
问候于老师!
4#
发表于 2010-9-18 15:20 | 只看该作者
两章字各有千秋,却让人感受到了地方重视发展旅游,重视人文景观的雄心大略。

地马路摊(滩)修建
5#
发表于 2010-9-18 15:30 | 只看该作者
这两个,好看,回头细读!
6#
发表于 2010-9-18 15:57 | 只看该作者
夜色不知不觉降临了。在这个曾经大漠驼铃悠扬、风吹沙跑的荒凉之地,如今四海宾朋云集、八方游客仰慕,来自五湖四海、国内外不同肤色的人,纷至沓来体验大漠风光,来感受丝绸古道的魅力,来聆听沙洲城的巨大变迁。

前一章字写人与沙漠的抗争,看到了变化和希望,更多的是欣慰。后一章有传奇色彩,两章字都流露出对家乡的挚爱,精华鼓励,问好。
7#
 楼主| 发表于 2010-9-18 16:4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潘霞 于 2010-9-18 11:33 发表
这样的巨石,大而沉重,它是一种信心,乃至一种信仰。
问候于老师!


  谢谢朋友提读,问好!
8#
 楼主| 发表于 2010-9-18 16:4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高迎春 于 2010-9-18 15:20 发表
两章字各有千秋,却让人感受到了地方重视发展旅游,重视人文景观的雄心大略。

地马路摊(滩)修建


  谢谢迎春先生的鼓励,问好!
9#
 楼主| 发表于 2010-9-18 16:4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边走边唱@ 于 2010-9-18 15:30 发表
这两个,好看,回头细读!


   谢谢朋友了,问好!
10#
 楼主| 发表于 2010-9-18 16:4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zfx875206 于 2010-9-18 15:57 发表
夜色不知不觉降临了。在这个曾经大漠驼铃悠扬、风吹沙跑的荒凉之地,如今四海宾朋云集、八方游客仰慕,来自五湖四海、国内外不同肤色的人,纷至沓来体验大漠风光,来感受丝绸古道的魅力,来聆听沙洲城的巨大变迁。
...


   谢谢匣子版主的精华鼓励。你的支持就是我写作的动力!问好!
    提前祝福中秋节快乐,阖家幸福!
11#
发表于 2010-9-18 16:53 | 只看该作者
这石头够厚重!好文,学习过!
12#
发表于 2010-9-18 18:16 | 只看该作者
特喜欢第一篇文字的开头的比喻,贴切而赋有生活气息,读来既感亲切又引人入胜!

好文。:)
13#
发表于 2010-9-18 19:11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于老师新作,语言凝练,有灵气
14#
发表于 2010-9-18 21:37 | 只看该作者
顶上来,随后来读,问候于老师!
15#
发表于 2010-9-19 07:51 | 只看该作者
提上去。一会来欣赏。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4 12:46 , Processed in 0.054282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