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220|回复: 3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我的乡村,我的亲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9-28 07: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的乡村,我的亲人


       在家乡,每一景物,总是会带给我一种异样的安慰。从公交车上下来,踏上依河而就的石子路,那些乡亲们用心照顾着的鸡鸭,总是会一群群急促地向我奔来,好像它们也在这闭塞的小村呆倦了,想听听我从城里带来的一些新鲜事一样。

       中秋时分,在家乡,家家户户的农活基本上已经忙完。责任田里,那些蓬勃的绿意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大片大片的枯黄,即便偶尔映入眼帘的抹抹绿意,也沾染上了浓浓的秋韵。驻足,远眺,茫茫田野间,萧疏的色彩、浓浓的秋韵、绵长的思绪交织相映,令人浮想翩翩。家乡的秋野,好似一个抒情的源头,可是,一旦踏上田垄上留下的拖拉机的印痕,一旦感受到这印痕质感的凹凸,我便清醒地知道,深刻的和谐,真实地面对,永远是把食粮运回家的路径。抒情,无论是散文中的还是生活中的,都只能作为提炼精华的材料。掷地有声的文字和生活,是脚踏实地的付出和面对才能争取到的。

       家乡的秋季,收获的是早玉米。因此,早玉米是秋季家乡的主题。田地间,几十根捆在一起,再十来捆地聚在一起成为规则的锥形的,是用镰刀割下来的玉米秸;依然在土地里留存的,是长短不一的玉米跟。院子里,白花花堆成山,日晒后能够在炉膛里噼啪作响烹调出美味的菜肴的,是从玉米棒子上剥下来的玉米皮。水泥房顶上,等间距沿着直线码放齐整的,是金灿灿的玉米棒。田间小路上,车轱辘经过的地方,有从车上落下继而被车轱辘压碎的玉米粒;车棚拖拉机的车斗里,铁片与铁片相接的缝隙处,纠结残存着一些玉米棒子上落下的干玉米皮;牲口棚里,牲口的脚底下或者牲口槽子里,放着一些未长熟的青玉米棒……

       一两周之前,正是家乡人收获早玉米的时节。那时,村村户户的人家,意念中被长在责任田里的玉米催促着,每时每秒便真正地成了围着玉米转的陀螺了。村里年长、年幼的人,失去了去责任田干活的体力,便围坐在院心的玉米堆前,剥玉米棒子上的玉米皮,临近午饭时,颇费气力地备上一顿可口又耐饿的饭食;那些稍稍有些体力的人,都到庄稼地里忙活计去了。青壮年小伙子,开着拖拉机或者赶着骡马车往家运玉米,女人少妇们则钻在密不透风的玉米地里掰玉米棒子、割玉米秸子且把割下来的玉米秸捆成捆,码放整齐。

       我家没有了干体力活的人了,爱人便从婆婆的村子花钱雇来收秋的农人。力气倒是省了不少,可是,当爱人从衣兜里掏出崭新的钞票,递给雇来的农人时,老妈脸上的表情,却是非常的难受。我理解此刻老妈的心情,就如同那些写诗歌的人,某一天突然地失去了灵感。那是一种来自生命本能的痛苦,任何人的解劝都无济于事,只有生命的阅历、岁月的练就,才能够慢慢地将其淡化、削弱。

       其实,生活的艰辛,在乡村,在每一个人身上都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迹。

       一次,在去村中心的小卖部买东西时遇到张婶,她正在路边的柴垛前,猫着腰,往细柳条编织的篓子里,捡拾一些琐屑的干玉米叶。她的动作极其缓慢,一停一顿间,总像是若有所思的样子。我停下脚步和她说话时,她依然是缓慢地抬起头。在她抬头的一瞬间,我清晰的看到了一张长时间地被痛苦占据着的脸:目光游离,眼睛红肿,嘴唇鼓起,且向右侧稍稍歪斜,脸上的皱纹如同刀刻,头上的白发直晃我的眼睛。

       不容我说话,张婶便又给我讲起了他老伴病逝的前后。她以一副喃喃自语的神态,以一种泣不成声的音质,划开自己内心深处的伤口,把那些昔日并不欢愉却很珍贵的生活片段,一点点小心翼翼地取出来。

       她说,那是一个多么会过日子的人啊。八十二岁的年纪了,还是舍不得吃喝,把辛勤种地的钱一点一点地积攒起来。家里外面样样行的一个人,整天乐呵呵地,怎么在炕上躺了二十天就走了呢。

        我想说一些安慰她的话,可是,越安慰,她的泪水倒是越多起来。她说,那是一个多么让人省心的人啊。临死前,还是他自己张罗的自己的后事。他说,办丧事时酒席的菜就让隔壁孩子他三妈炒吧,她炒的菜火候适宜、咸淡得当,既节俭材料味道又不错;他嘱托大儿子从小镇子的寿衣店里取出几身寿衣,自己又是眼看又是手摸地选出来一身,就跟在集市上从衣服贩子那里买换季时的衣服似的。那么样一个让人省心的人,怎么说走就走了呢。

       我说,三婶,你的年纪也不小了,还是凡事往开里想吧。她说,话是这么说,可是我每天晚上往炕头一坐,耳朵里便全是我家老爷子的声音啊。他一次次地对我说,老娘子,你的命错不了,咱家那些孩子全是你自己亲生的,不像我,当了一辈子的后爹啊。他越这么说我的心里越是难受,为了我改嫁时带过来的三个儿子,他一辈子省吃俭用,给他们一个个盖了房子、娶了媳妇,自己吃了多少苦头啊……所以,他走了,我的日子能好到哪里去啊。八月十五了,我哪个儿子家都不去,我要在这里陪着我的老爷子。

       其实,直到现在,三婶也不知道她的老爷子究竟得了什么病。当初老爷子的病刚检查出来时,孩子们出于孝顺,瞒着老两口子,不告诉他们病情的严重性;老爷子病逝后,老娘子更是没有了追探病因的精力,而是整个身心,完全陷入对老伴的愁苦思念里去了。

        两个过了青春花季,半路相逢的人,能够处到这个份上,真的是很不易了。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夏日荷风 于 2010-9-28 09:28 编辑 ]
2#
发表于 2010-9-28 08:20 | 只看该作者
今天这么巧啊,坐了荷风的沙发,问好,细品。
3#
发表于 2010-9-28 08:35 | 只看该作者
回乡见闻,从简朴的农事到孤单的老人,构成对现在乡村白描式再现,简洁的文字中,隐约透着解析的锋芒:乡土是每个人庞大的根系,刨开繁华之后,那一分沉重,仍然是真实的!

[ 本帖最后由 @边走边唱@ 于 2010-9-28 09:03 编辑 ]
4#
发表于 2010-9-28 09:16 | 只看该作者
文字简约委婉,在质感的笔触下,乡村的收获景象贴切自然地铺展开来,气息浓郁,融入了作者真挚的情感,以致在描述三婶这个人物时丰富了文章的内涵,读来意蕴绵密。
欣赏!问好荷风!
5#
发表于 2010-9-28 09:28 | 只看该作者
问好荷风,细腻扎实的笔触,向你学习。
6#
发表于 2010-9-28 09:30 | 只看该作者
三婶的命运令人感慨,在乡村像这样的人多了,祝福三婶这样的亲人们!
7#
发表于 2010-9-28 09:49 | 只看该作者
浓郁的生活气息,丰富饱满的情感,真挚、自然。
8#
发表于 2010-9-28 10:43 | 只看该作者
其实,生活的艰辛,在乡村,在每一个人身上都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迹。

写景叙事,沉稳而舒展,带着乡野的气息,带着浓浓的乡情,抒写农民生活的艰辛,问好。
9#
发表于 2010-9-28 11:02 | 只看该作者
读来让人感动的乡情呀,问好夏日荷风!
10#
发表于 2010-9-28 14:25 | 只看该作者
读来倍加亲切,这样的生活与描述,若非亲身感受与体验,是无法也不能也出的,也是坐在书斋里的知识分子也不出的,也是我们借鉴学习的地方——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生活。两个亲人的刻画感人细腻,读来感觉自然。
11#
发表于 2010-9-28 14:29 | 只看该作者
不露声色的叙述,于恬淡中把握了散文的内涵,欣赏!
12#
发表于 2010-9-28 14:41 | 只看该作者
乡村里的留守老人,一个一个见老,一个一个渐走,明天的土地,由谁去种呢?
13#
发表于 2010-9-28 16:10 | 只看该作者
真实细腻的笔触写出了一幅乡村实景图.学习了.
14#
发表于 2010-9-28 17:15 | 只看该作者
文字从容温婉,极见张力。谁说琐碎不能写之?关键还是老话,不看你写什么,只看你怎么写。

[ 本帖最后由 梁星钧 于 2010-9-28 17:17 编辑 ]
15#
 楼主| 发表于 2010-9-28 18:0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炬焰炯炯 于 2010-9-28 08:20 发表
今天这么巧啊,坐了荷风的沙发,问好,细品。
问候朋友。谢谢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9 16:32 , Processed in 0.097721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