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409|回复: 2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审美与审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0-5 18: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审美与审丑
  
  美与丑是相对的,没有美则没有丑,没有丑则没有美。
  
  人们热衷于审美,毕竟美是个好东西,人人喜闻乐见,所以审美能力的提高成为很多人的追求。素质教育盛行,孩子们被送进各种各样的提高审美的培训班——琴棋书画、舞蹈音乐;红学迷们几十年如一日的陶醉在《红楼梦》的艺术审美中;陶冶心灵、接受美的熏陶成为很多人业余爱好的主要内容……
  
  在很多人热衷追求审美能力的提高同时,却忽视了审丑能力的提高。其实,审美能力的提高恰恰是来自审丑能力。我们喜欢美轮美奂、美妙、美好、美丽的东西,这种感觉固然很美,但是我们首先先得弄明白什么是美,什么是真正的美?我们先得区别美和丑,区别真美和假美。
  
  因此,审丑能力的提高才是审美能力的前提和关键!
  
  但绝大多数的人不喜欢丑,也顺带忽视了训练自己的审丑能力。喜欢音乐者,往往整天热衷于听歌,而疏忽了看乐评;喜欢文学者,往往整天沉醉在那些美妙灿烂的华章内,却冷落以审丑为主要特点的书评;喜欢红学者,数十年如一日的研究发掘《红楼梦》的美妙之处,却几乎看不到一篇文章是对《红楼梦》的美中找茬;文艺爱好者们热衷于对自己心爱作品的锦上添花的溢美之词,却少有找茬审丑的冷词冷语。
  
  这种为了审美而审美,缺乏审丑的审美,导致很多人的审美能力不高,使得无论是社会还是文艺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真善美稀罕而假丑恶泛滥。娇柔做作的美丽文风因此流行,假大空的“伪人”被误当作“伟人”崇拜,电视、报纸、网络到处是一片假话、空话、套话……
  
  这些都是人们忽视了审丑,审丑被误当作丑,不被允许审丑导致。
  
  人们很容易将找茬当作一个别有用心的词汇,但事实上找茬就是审丑,找茬就是一种最好的锻炼提高审美能力的基础。鲁迅就很喜欢找茬,也是一个找茬高手,他写《纪念刘和珍君》找出了专制的茬,如审讯罪犯一样审出了专制的丑恶;他写《孔乙己》、《药》、《阿q正传》是对博大精深的五千年灿烂文化找茬,让人们看明白什么才是真正应该继承的精华、什么是应该摒弃的糟粕。
  
  但可惜的是,鲁迅这样的喜欢找茬、敢于找茬的文人太少,导致当代中国人审丑能力的普遍弱化,也就造成审美能力的低下,使得假丑恶被误认为真善美,而真善美则被当作假丑恶,或美丑不分混淆一谈。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前年汶川大地震期间,居然有某作协副主席写出了一首《鬼诗》,而这样的诗歌居然被某省级大报堂而皇之的刊登,让人不禁惊讶编辑和作者如此低下的审美能力!
  
  剧作家曹禺也曾经是一个审丑的高手,他的著名话剧《雷雨》是一部审丑大作,将社会和人性深处最丑恶的东西展现在人们眼前。但可惜的是,1949年后的曹禺进入一个创作枯寂的时期,曹禺自从《雷雨》之后不再有任何有影响力的作品。与曹禺类似还有郭沫若、巴金、艾青、丁玲等一大批曾经闻名遐迩的文坛巨匠,无一例外的是,1949年后他们都不再有力作出现。其中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巴金和郭沫若。郭沫若的后半生从曾经的审丑斗士蜕变为一个“审美高手”,极其善于将丑恶审为美丽。巴金相比而言还是幸运的,巴金早年因《家春秋》而著名,这是巴金最值得荣耀的事;巴金的后半生同样有一件著作让其出名,这就是奉命之作——《孔老二的罪恶一生》,这成为使得巴金蒙羞的一件作品。但幸运的是巴金的晚年出了一本《随想录》,这是巴金对自己后半生的忏悔,是巴金对自己的审丑,但这样的自我审丑却使得《随想录》登临了一个思想的高度,使得巴金的人生划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当一个文人不再有审丑基本能力,或者故意将历史的假丑恶矫饰为真善美的时候,这样的文人的作品将成为一个时代最典型的“审丑标本”。历史小说《李自成》就是这样的作品,书中无视历史真实,将小农思想美化成革命思想,将轻视生命的杀戮和残暴美化成堂堂正义。这类作品已经背离基本历史事实,也背离了美和丑的基本评判原则——人性美,使得这件作品成为御用文人的御用之作的典范。文学是人学,是人类都有的学科,是一个人做人的最基本学养,人性才是人区别动物的最特征要素,因此,人性美才是文学美的本质标志!也因此,任何无视人性美的文艺作品都将是丑的作品!
  
  女人喜欢对自己的脸蛋审美,男人喜欢对自己大脑审美,所以,网络上女网友喜欢谈论美容和护肤,男网友则喜欢到处卖弄自己的思想。女人的审美离不开镜子,但男人的眼球才是比镜子最理性的审美工具,所以女人们总是以吊男人的眼球作为自己魅力的评判标准。
  
  人人都喜欢自我审美,不喜自我审丑。自我审美适度叫自信,过度为自恋,但自信和自恋的尺度很难把握,所以这世间真正的自信很少,自恋、自大却比比皆是。
  
  自信和自恋的主要区别是“是否常常自我审丑”,这种审丑叫“反省”,也叫“自省”。当一个人自信的同时从不自省,这人就自恋、自高自大;当一个人自信的同时常常自省,我们就称这个人不卑不亢,是真正的自信。显然,自信包括不卑不亢,只有“不卑”没有“不亢”,不能算自信,而自省可以避免一个人不会过于亢奋。反省是自我审丑,省的读音和醒同音,可见不能自我审丑者必然与醒悟无缘!
  
  一个人的成长伴随着自我审美和自我审丑这两种心灵体验。一个人很小的时候,常常偏向于“自我审美”,我很不错,我很年轻,我很强壮,我做的事情大多数是正确的,我很少做错事。因为他还年轻,因为他经历的好少,因为他做的事情本来就很少,所以错事也不多。但他渐渐年长时,经历的渐渐多了,做的好事坏事错事都多了,于是,慢慢的便学会了“自我审丑”,我们将这叫做反省和忏悔。一个人学会忏悔后才真正标志他走向了成熟,这种成熟不是肉体的生理成熟,而是思想深处的成熟。
  
  伟大的思想家卢梭的《忏悔录》流芳百世,但《忏悔录》却是卢梭的自我审丑、自我揭短的自传。在书中,卢梭对自己早年的丑恶行径进行了无尽的揭露,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了卢梭的声誉,相反却造就他人格的完整和伟大。因为,这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任何完美无缺的人和事,人们也就原谅了残缺的美,却无法容易虚假的完美!但如卢梭这样敢于自我审丑,反而恰恰能使得读者看到了他的真实和真诚。显然,真实和真诚才是真正的美,而这种美却因自我审丑而彰显、而存在!
  
  当一个社会不太欢迎审丑,不太容许审丑,那么,这个社会尽管会表面一片歌舞升平的美,但这个社会却可能会越来越丑。最近轰动的《大迁徙》就是这样的一部审丑作品,作者差点因这种审丑将自己给审进了班房,也审出了一群丑类的丑态百出!
  
  一个真正和谐的社会,必然是一个善于审丑的社会,百姓审,民意审,舆论审,媒体审,处处审,最终使得丑恶无所遁形,无所遁形的丑恶被审判、被审查后,剩下的才是美,社会才会越来越美!
  
  人的成熟是学会自我审丑开始,民族的成熟是学会对本民族文化的自我审丑开始,社会的成熟也是学会自我审丑。封建社会,皇帝是最美的,是不允许被审丑的。只有民主法制的社会,审丑才被法制的形式所保障,法律保障了制度对自己的反省能力,制度才有了改正、纠正缺陷的能力!
  
  每一个真正热爱美的人,都应该学会常常自我审丑,因审丑才能获得审美!
  
  
2#
发表于 2010-10-5 18:07 | 只看该作者
沙发。这是美学的两个范畴,欣赏!祝国庆快乐!
3#
发表于 2010-10-5 18:11 | 只看该作者
一个真正和谐的社会,必然是一个善于审丑的社会,百姓审,民意审,舆论审,媒体审,处处审,最终使得丑恶无所遁形,无所遁形的丑恶被审判、被审查后,剩下的才是美,社会才会越来越美!
赞一个!
4#
发表于 2010-10-5 18:14 | 只看该作者
审丑的作品很多,近期韩朝平,还有东莞的一个中学语文教师元什么的写了篇《在东莞》借以暴露当代社会的阴暗面,事后却就遭到当局的质问,被派出所传去。实在不敢写什么审丑的作品了。而在论坛上大多也是好话连篇,多是褒扬,很少提出缺点。问好
5#
发表于 2010-10-5 19:10 | 只看该作者
“这种为了审美而审美,缺乏审丑的审美,导致很多人的审美能力不高,使得无论是社会还是文艺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真善美稀罕而假丑恶泛滥。娇柔做作的美丽文风因此流行,假大空的“伪人”被误当作“伟人”崇拜,电视、报纸、网络到处是一片假话、空话、套话……”

这篇杂文写得很有新意,观点论述都令人信服。
6#
发表于 2010-10-5 19:11 | 只看该作者
每一个真正热爱美的人,都应该学会常常自我审丑,因审丑才能获得审美!
7#
发表于 2010-10-6 07:33 | 只看该作者
用毛主席的话讲,就是除了表扬还要有批评和自我批评。可是现在谁又喜欢后者?我曾经写过几篇“审丑”的故事,投到故事杂志,编辑说,文笔很好,情节也不错,就是都是反映一些灰色的东西,还说“未必在你眼里就没有美的东西?”以后我没写了。这大概是喜欢写杂文的人的“职业习惯”,总喜欢“审丑”。所以这篇文章好!
8#
发表于 2010-10-6 08:32 | 只看该作者
文章所谈有高度,特别是审丑,应该引起更多的人重视才好。
9#
发表于 2010-10-6 09:23 | 只看该作者
文学是人学,是人类都有的学科,是一个人做人的最基本学养,人性才是人区别动物的最特征要素,因此,人性美才是文学美的本质标志!也因此,任何无视人性美的文艺作品都将是丑的作品---------思路清晰观点分明的阐述,写出了审美与审丑的原则。
10#
发表于 2010-10-6 10:3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微风轻拂 于 2010-10-5 18:03 发表

  
  美与丑是相对的,没有美则没有丑,没有丑则没有美。 
  因此,审丑能力的提高才是审美能力的前提和关键! ...


这两句逻辑上是否有点不顺?按照第一句相对观点,审丑能力和审美能力至少是互为前提的。

不过文章还是不错的,审丑概念提出也有新意。
11#
 楼主| 发表于 2010-10-6 11:5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玉德 于 2010-10-6 10:35 发表


这两句逻辑上是否有点不顺?按照第一句相对观点,审丑能力和审美能力至少是互为前提的。

不过文章还是不错的,审丑概念提出也有新意。


美丑是相对的,审美的前提是审丑,这说明审丑尤为重要。


美丑是相对,但不是半斤半两分摊,写文章显然和搞数学不太一样。

正如我曾经在《审美杂谈》中有段话:鲸鱼、牛也没有厚厚的毛皮,但它们并没有着凉感冒。当然,我们知道这并不是什么科普的说法,而是一种文学的幽默手法。


另外,从逻辑来说,我这段并没有什么逻辑错误:审丑是审美能力的前提,但我并没有否认,审美也可以是审丑的前提。

我这样只是因为着重突出审丑,因为当前审丑相比于审美来说,更为缺乏!


所以,杂文讲究逻辑,但杂文本身是一种文学范畴,会有夸张等文学手法来突出杂文所要弘扬的主旨。


如果我们详细的用严谨的逻辑推论来考证鲁迅等名家杂文,很多都禁不起推敲的,比如痛打落水狗就不太符合逻辑,难道因为狗落水了才必须痛打吗!

又或者鲁迅写道:中国的历史只有两个字——吃人!  这岂不是耸人听闻?也不符合逻辑——中国历史还是有不少美好部分的。 其实,这都是杂文的夸张手法,为了故意突出作者所要批评的,但每一个读者都不会真的当作中国历史真的只是吃人的历史。而是深刻的理解了鲁迅对中国历史中黑暗一面的揭露!

12#
发表于 2010-10-6 18:1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微风轻拂 于 2010-10-6 11:54 发表


美丑是相对的,审美的前提是审丑,这说明审丑尤为重要。


美丑是相对,但不是半斤半两分摊,写文章显然和搞数学不太一样。

正如我曾经在《审美杂谈》中有段话:鲸鱼、牛也没有厚厚的毛皮,但它们并没有着 ...


.

    百度百科对“前提”的解释。    
    (1)∶推理中可以推导出一个判断的判断
    (2)∶事物的先决因素      
    1.逻辑学名词。在推理上可以推出另一个判断的判断,如三段论中的大前提,小前提。   
    2.犹言先决条件。

    这里的“先决因素”是有因果关系的,也有时间先后顺序。虽然平时写文章也说“互为前提”之类话,只是在“互为条件”意义上使用的。这里的“前理”可理解为“条件”,“互为”又作了限制和说明。但是,在独立的判断句“A是B的前提”中,它往往具有不可逆性。如你这篇文章是我回此贴的前提,虽然没有再加说明,也把我回贴是你此文章的前提之可能性排除了。
    不过,你说“没有什么逻辑错误”就没有吧,这是个见智见仁问题,不再争了。但这与夸张没多大关系。

    再看看鲁迅那两句话。
    1、“痛打落水狗”是比喻不是夸张。比“狗性”比喻“人性”,狗是能浮水的,一定仍要爬到岸上,倘不注意,就突出来咬人,所以咬人之狗都在可打之列,无论在岸上或在水中。

    2、鲁迅写道:中国的历史只有两个字——吃人!  这岂不是耸人听闻?也不符合逻辑——中国历史还是有不少美好部分的。
    为了准确理解先生的意思,我们还是先看看先生的原话吧。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狂人日记》
    从“仁义道德”这几个字看,先生说的吃人对象是封建礼教而非整个中国历史,因此不存在什么偏激、耸人听闻或不符合逻辑,说用了夸张手法也显得勉强。

    《中国不高兴》作者之一刘仰在他的文章《鲁迅给我的一个误解》中,也认为鲁迅这话给他的印象是:“中国历史几千年来都是一个‘吃人’的社会,中国人历来就残酷,从来就喜欢残忍”,认为“鲁迅夸张了一些事实,隐瞒了一些事实”。虽然他很尊敬鲁迅先生,也试图作些解释,还是以两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死人事来质疑鲁迅。
    其实他误解先生了,漏掉了“仁义道德”简简单单四个字。
13#
发表于 2010-10-6 21:55 | 只看该作者
人们往往喜欢审美的东西,却厌倦审丑的东西,美丑源于心造,就在一念之间,而善恶美丑的观点,我们的祖先老子研究的很透彻。

     老子曰:“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翻译为白话文可理解为:天下的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这就有丑的观念同时存在了;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恶的观念也就同时产生了。有和无相互对立而产生,难和易相互对立而完成,长和短相互对立而形成,高和低相互对立而包含,音和声相互对立而合谐,前和后相互对立而随顺,这是永远不变的(对立统一体)。因此,圣人以“无为”的态度去对待世事,实行“不言”的教导,(任凭)万物自然地生长变化而不去强为主宰,生养万物而不据为己有,培育万物而不自恃自己的能力,功成业就而不自我夸耀。正由于不自我夸耀,所以他的功绩不会泯灭(引用)。
版主的这篇以现代人的眼光精辟地论述新时代的美丑观,问好
14#
发表于 2010-10-7 11:04 | 只看该作者
作者所说的审丑,是找出个体自身,社会自身的丑,从而才能避丑,驱丑,化丑,个体才能真正懂得美,构建美,社会才能以美为标杆,才能形成美的氛围。很好的立意!
问好微版!
15#
发表于 2010-10-7 11:09 | 只看该作者
欣赏微风的这些观点。无论是当政者还是其治下的平民,对这个社会都要具备审美与审丑的双重能力和宽容心。只有这样,社会才会具备自我纠错能力,文明发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0 19:12 , Processed in 0.085340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