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399|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生民精彩6 一群疯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0-18 14: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六 一群疯子


  什么算是文化。


  也许只是一种记忆的质和量。比如,一汪水,一块砖。只是水,只是砖,再没有多少别的记忆,记不得哪些人,哪些事件。也就谈不上什么文化。若这水,这砖,从某年某时起,就和一些人,一些事发生过联系。并且提及那些人那些事,就不由得想及那些年代,那个世界,我们就说那是文化的水,文化的砖了。


  哪怕,那水也只有不大的一片,也谈不上清幽剔透,水边只不过几棵柳,几块石,它也甚至没有过名字。但也正好,在文化人的解释里“未名”恰似个好名字。别的“未名”的东西又何止千万,却再不能不名而名。就这是文化的霸道了。


  砖石也一样。不在累积了多高,做了多少了造型姿态,也只需在某时某地,与某人某事结成了一个文化的混凝,也就不再只是一砖一石。有的只是一个高大的废墟,有的也就成就了一个殿堂。


  暑假间,北大校园里游人很多――写到这个“游”字,我也觉得和造词者共鸣了。各色的人,也真得如各样的鱼,在暑热的空气里,游来游去,满是兴奋。大家觉得在这个校园里游一游,自然就会沾了许多的文化气息。


  未名湖的东岸,一个半旧的木长椅。一位同学在那里卖他的书。


  他面孔有着艺术人的脏乱与精神。按书上作者的介绍,也就是眼前的这位卖书人确实有不小的残疾。他说话很吃力,说每句,每个字都几乎是在拼了全身的力气,看上去,有点像一台电路出现了些故障的高智能机器,嘴巴带着脖子,胸膛一起抽搐着,手也在不停的抖着,他说着每一句话。仔细辩听的话,还是能够听得明白。


  他在卖自己的写的书。长椅上放了一个包,包里还有不少。他说,自己写过几本,有几百万字,也卖过几万册,是自己出钱印的书。我问他,靠卖书,能不能应付自己的生活。


  他回答还可以。


  我翻看了一下他的书,写得还不错。不过,还不到吸引我掏钱买下来的地步。


  我不是不想买,我在检查自己,如果我买的话,我买的是他的书,还是他的可怜?如果我尊重他,我不会可怜他。他说过,他曾经是这个学校里的学生,现在也是北大精神的一部分,我又怎么能够可怜的起?


  我又极不近情的和他辨认几个问题。记得他睁着圆的眼睛,很凶的说,“作家为什么要超前于时代?”也很倔强的说,“我没有思想,只有感受”。还有很莫名的一句话,“我和你有代沟!”看他书上的简介,我们差不多同年,我不知道他把我划到了沟的哪边?


  回头查下网上,说北大卖书人,一年四季就在未名湖边卖着他的书。他的残疾的坚强让人钦佩。可惜的是,没有人提及他的书,他那些没有思想,但肯定有感受的书里写了些什么。那么,在那些人眼前,他卖的不是书,是残疾。


  我不是有意刻毒,还是说缘于一种尊重。书面前,文化面前,也根本没有什么肉体的残疾。我相信,未名小湖,兼容并包,最终沉淀并晶莹的最终还是文化。并不宽阔的水边上如许来往的人等,各自上演着自己的精彩疯狂。卖书的酷哥算一个。


  出北大东门,走不远,就到了这座小楼。说来好笑,在马路上走,我总觉得是往东走,按地图上看,却是向北走。于是,只好找人请教:您好,麻烦您一下,哪边是北?


  往前走,往右转,进大门,再向左,上台阶,往右看。就是我们要参加培训的地方。半旧的小楼,上下两层,说来颇有历史,据说是位知名教授的故居。当时,我们的一群小督导就在一楼一个个网格里办公。


  我到楼前时,中午吃饭时间,锁了门。绕到前面,一个小广场,有健身器械,一个半大女孩,穿裙子,正在站在一个器材上的踏板上,前后摆荡着。她看我行装,就问,是不是前来报道的访员。我答应着,说过几句话。我觉得她长得冰淇淩的脸面,本来是甜丝丝,奶嘟嘟的,偏偏又冷凉着。话语间亲切可人,论来我们还是老乡,但一直也不带半点笑容。后来几天里,也没有多接触这么小老乡,再也只几次,见她没事时,就一人去健身器那里,荡来荡去。


  督导们年岁都不大,比我少了十多岁的样子,大学刚毕业,应这个项目,组建了这个团队。督者,促也。导着,引也。初见这些小孩子们时,我自然多了老成秋气,记得才在住所坐下,就问了我们后来的直接上司,朱导一些问题,还问了他的学历,工资等。


  朱导南方人,电话里声音就觉得温湿绵软。初见时,很有些意外:朱导大个子,人高马大,整体线条也很刚硬,一时很声线感觉对不上号。他带我到宿处歇下,说两句话,有些拘谨,甚至羞羞的,也很坦诚的说了自己的情况,还初步简介了这个项目的一些问题。我称呼他什么呢?就叫做“小朱”吧。


  后来小朱给我们上培训课,他主讲的内容,分两大部分,他第一个开讲了,讲的这个调查项目的组建,意义等原则性的东西,可以说是开宗明义。他说话声音还是柔柔的,但思路很清晰,讲解也很明白。其间有人提问题了,就举手,问“朱老师……”他就点头,“嗯,不用站起来,有问题就说。”有时,两人对话时,同时说话,语言撞到一起了,他就按住话头,说,“嗯,你先说……”等对方说完,自己给予解释,然后再接上自己原来的话头。我有问题要问,也先打手势,也跟了叫“朱老师……”。道之所在,师之所在,朱老师也名副其实。


  到后来,他解释访员酬劳,票据要求等问题,尤其是访问的质量监督等问题。态度就变的很庄郑严肃起来。讲到项目的监督机制,议员的义务要求,语言很决绝冷峻,有些像一把柔软而锋利的软刀,掣出鞘来,可以斩钉截铁。我看他斜靠到椅子上,目色沉着,宛然“帅”气。


  到后面,讲解一个通讯系统,涉及到一个论坛。里面给我们略略展示一个他的发贴。一闪而过,我看开头几句:……又一拨访员过来了。明天还要继续培训……现在每天只吃两顿饭……每天总要加班……我们的朱老师好象在里面也表达了自己郁闷厌烦的一些心理。理解,理解。朱老师辛苦了――为人民服务。我们在一开始说到这个项目的时候,朱也曾表白过,自己也认为这是件极有意义事情,酬少劳多的问题也就看小了。


  还有几位督导轮番给我们培训了内容。一位小督导,戴眼镜,颇有师范风采及专业性手段。问过,她说,自己正是毕业于北京师大。同时,她也很机警有趣,若说这么督导小妹儿有些“女悟空”的范儿,并没有半点不恭的意思。有半日,楼上培训室开不得门,她带我们去楼前草地里上课。暑热倒还能忍受,难忍的是这里的蚊子却凶猛的狠,光天化日的就出来吃人。她就去屋里寻了花露水,给我们。有学员问老师用不?她回答,不用。我们每人都是“蚊香”。课间,我用手机说拍两张照片,留个记念。她就坐在椅子上,身体前倾,分开五指,用手挡在脸前,STOP,“我最怕照相”。现在翻看手机相册,留了小督导老师的,正是那个POSE


  后来访问期间,和朱督导交道最多。出现了问题了,我只好打电话向他求救。他说,你发远程过来,我帮你解决。我也顾不得许多,就在村里大街上,找一干净些的台阶,坐下,开了电脑,一边电话,一边看朱导远程操控着解决问题。他一面做,一面讲解。语气还是不紧不慢,温柔清楚。等问题解决过,我才发现自己犯了一个很低等的错误,不觉脸红。但前前后后,朱导并没有一丝责怪。


  朱导也经常出差,他不在方便时,电话就被转接到另一位督导的手机上。那位督导妹儿声音甜丝丝。但起个网名叫做“没打伞的蘑菇”,我就觉得有些好玩。悄悄对朱导说,那位帮我的督导妹儿怎么起这样的名字,“蘑菇没伞”岂不成了“光棍儿一根”?朱导很礼貌的笑笑:网名,很随便的。我给“没伞蘑菇”讲采访中的趣事,她就发来图片,“小笑脸左右鼓掌”。我想她听得很开心了。


  还有一位督导老弟,也极有特色。他整个人看起来,总是很懒慢的样子。我总觉得,高深莫测的大侠就会这个样子。他说话声音极低。我不知道别人的听觉如何,我只觉得他在用了一种“传音入密”的功法在讲课。也或者在发什么波。我实在听不清楚了,也只好问他。他也很清楚的给我做了讲解。但在后来访问过程中,我还是出现了一些不明白的地方,恰好就是这位老弟所讲的那些里面的。看来,一般秘诀都不肯传人的。


  几天的培训下来,感觉很累。从培训的质量上来看,是很高效的。时间是被压缩了的,讲解的内容并没有半点减少。督导的语言信息量很大,学生的问题也多。双方交流起来,也很高效。每时每刻都有新的内容,还要不停的把新内容巩固。问题总是不停的出来,又不停的被解决,又不停的出现新的问题。我好像能听到自己头脑里“CPU,硬盘”等在飞速旋转的声音,整个一天,都在兴奋中完成。每天培训后,喝些酒,想放松一下,只是一种愉悦的疲惫。“学而识习之,不亦乐乎”孔夫子这句话,有许多后学在解释,我有自己的体会。


  真正有了形象感,是从那个模拟练习开始。督导设置了一个家庭,由访员模拟访问。随着问卷了的问题一个个展开,我眼前的这个模拟“受访者”也渐渐清晰。“她”老公外出打工,家中只剩下老人和小孩。生活甘苦,心里曲折竟慢慢的立体起来。我甚至对那个“她”有了立体感觉。好像那人就在眼前,身子倚了一个卖货的柜台,中等偏矮的身材,略胖。说话语气嘹亮,很能干的那种,但又隐隐藏了一些无奈心绪……


  用督导们的话来说,这些问卷题目的设置,借鉴了国外成功的经验,在国内又几易其稿,再三推敲,的确已经达到了“变态”的地步。小心会逼的受访者发疯。


  我觉得自己也在变的疯狂起来。走在大街上,看到手拉手的恋人,以前会泛起些蜜意或者醋意,现在就会忍不住拿了问卷上的题目一一给他们套上,在心里暗暗问上一番。街头卖饭的大妈,旅店值班的大嫂。广场上踢毛毽的,椅子上坐着闲聊的,路上匆匆走过的,车座位上静静坐着打瞌睡的……我也会在按了问卷的题目,在心里暗暗盘查他们一番。


  在实地访问期间,一个村走到二十多户。每户不过两三口人。每个人不过问过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我发现自己对这个村庄,对这个村里居民了解也理解了许多。我相信,甚至比他们在一起住了几十年,一辈子的邻居,亲戚还要了解。更有,一些夫妻之间没有谈及的问题,被这问卷也问出了许多。一受访户男主人,粗硕健壮,说起近来麻烦,禁不住对着我一吐为快。他说,这些难受事,给谁说去?我们亲戚就一个婶子在家。她这个人啊,双双太爱笑话人。给她说过,只图增她嘲笑。


  我当时抱歉,只可惜,我不能帮你们什么。


  他们说,不用不用。只是给你说说。心里痛快了。


  当时,在培训时,督导也曾经给我们设一题目:你们搞这些,有什么用啊?我们家有困难,你能给解决了吗?


  我们当时也说了一些理由,但自己也觉得不能直接切中。于是,我又暗自准备了一个答案:比如说吧。您去医院看病了,什么病呢?要怎么用药呢?这要先去化验一下。拍个片子,验个血什么的。我们就属于化验员。我们能做的,就是认真拍片,化验。给大夫的医疗提供再可靠的依据……


  后来,实地访问中,由于种种原因,我经访的人员中,竟然少有人问及这个问题,我准备好的答案也一直没有用的上。


  他们出现的问题是“这关我什么事”?我们这些可爱的农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天帝老子与我有什么相干。你们这些人,下来问得些什么,劳什子问题。还要絮絮不止,聒聒没完。您快点好不好?我得忙着给我的棉花地里打药去呢。有爱访户,戒备心极强,据一些同为访员的弟兄说,人家简直跟防贼似的提防着,总认为是遇到了新式骗子。更有人恶语相向,百般推脱刁难。他们在系统的备选名目,叫做“拒访户”。


  访员是个马前小卒,是这项目执行的最基层。直接上面是督导,上面还有层层的指导,取得的数据会提供到最终的研究人员那里。按培训的内容来说,我们这样做的目的有二:“科研”及“资政”。项目的第一期,就是十年限。也就是追踪样本也就这些家户十个年头来访问。我对受访户说起这个数字,他还是个刚毕业的高中生,就睁圆眼睛,张大嘴巴说,“不会吧,这么夸张?”


  据国外经验是,这个项目开始几年,民众会不配合,样本流失也比较严重,几年后,就会被理解,呈现出回升势头。


  督导说,十年间的变化,星星点点,不注意也就不在意了。但若系统归纳,整理成册,自己看看自己,也会觉得变化惊人。生活的,健康的,生命的,环境的,这的确是个极有意义的事情。即便对于受访者本人来说,也是这样的。


  十个年头,我若一直做下去。那时,就会年过不惑,半知天命。我们的小督导们也近我今天的年纪,他们也结婚,生子了吧?还会记得当年青葱风采?那些没见过真面的研究老师呢?主研主创呢?我今年刚刚受访的那些人们呢?十年河东,十年河西。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多么悲壮而灿烂的语句。


  通俗些,不过一些异于常样的人,做些疯狂的事。我希望并相信,这些疯狂的文化与伟大相关。

2010914
2#
发表于 2010-10-18 16:48 | 只看该作者
访员是个马前小卒,是这项目执行的最基层。直接上面是督导,上面还有层层的指导,取得的数据会提供到最终的研究人员那里。按培训的内容来说,我们这样做的目的有二:“科研”及“资政”。项目的第一期,就是十年限。也就是追踪样本也就这些家户十个年头来访问。

这个追踪访问,的确是个大项目,希望能真正对国家和民生有用。塑造了执行这个项目的一群人的形象,他们都有一种不懈的精神,这种精神希望能一直“疯”下去,为国为民加油,问好。
3#
发表于 2010-10-18 17:01 | 只看该作者
我这一辈子,最遗憾的就是没有读过大学。
现在,我感觉到没有成为疯子也是一种憾事了,呵呵。
据说诗人大都有精神病,只可惜,我精神太正常,所以命中注定成不了诗人。
4#
发表于 2010-10-19 16:51 | 只看该作者
什么算是文化。


  也许只是一种记忆的质和量。比如,一汪水,一块砖。只是水,只是砖,再没有多少别的记忆,记不得哪些人,哪些事件。也就谈不上什么文化。若这水,这砖,从某年某时起,就和一些人,一些事发生过联系。并且提及那些人那些事,就不由得想及那些年代,那个世界,我们就说那是文化的水,文化的砖了。


     的确,有些地方因为一些名人而出名,而有了一定的文化……欣赏,学习,问好!
5#
发表于 2010-10-19 17:22 | 只看该作者
我这一辈子,最遗憾的就是没有读过大学。
现在,我感觉到没有成为疯子也是一种憾事了,呵呵。
据说诗人大都有精神病,只可惜,我精神太正常,所以命中注定成不了诗人。

支持烟雨飘过的点评,有同感!!
6#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9 20:30 | 只看该作者
我说几句关于散文的话吧。
蒋大为说,唱歌就是说话。平日怎么说,就怎么唱。不应当是说话好好的,一到唱歌,就浑身技巧,反正不自然了。
太极拳讲究的是“打人如走路”也是万法归于自然。
我个人认为文章也便如此。如说话走路。太多粉饰,反到不好。
如行云,如流水,是境界。是我努力的方向,但好多时候,一努力就失了天然。
7#
发表于 2010-10-19 21:4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烟雨飘过 于 2010-10-18 17:01 发表
我这一辈子,最遗憾的就是没有读过大学。
现在,我感觉到没有成为疯子也是一种憾事了,呵呵。
据说诗人大都有精神病,只可惜,我精神太正常,所以命中注定成不了诗人。


我也没读过大学,我也不是诗人……
8#
发表于 2010-10-20 09:15 | 只看该作者
赏读大文了.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9 16:34 , Processed in 0.152580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