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699|回复: 2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漾濞江系列之三——小镇山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1-12 10: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小镇山珍

 蒙正和



  小镇四围山水环抱,山珍不能不说。香椿、水芹菜、香香菜,老鸦头菜、杜鹃花、大叶子、野薄荷、蕨菜、香笋等等,太普通了,拣珍贵的说吧。

  春分前后,刺老苞上市。刺老苞又叫树头菜、刺桐菜,其树材质与梧桐树相仿,叫刺桐菜似乎更为贴切。剌老苞是枝上的嫩芽,呈苞状,适时采摘的头拨刺老苞,健壮肥实鲜嫩,一大拃长,五六苞捆一把,两小把即有斤多重。别看此菜名称不雅,价格比猪肉还贵,十块一斤,运至下关大理,十四五块一斤。剔去刺苞根部两叶包壳,清水冲洗切片,与青蚕豆米或鲜猪肉老腊肉爆炒,成菜嫩绿,清香素雅,很是可口。若配以老火腿爆炒,锦上添花,鲜红碧绿,三十元一大盘,物超所值,任由客人尽兴品尝。采摘时间迟些,芽苞放开,呈叶状,带刺。切不可望刺生畏,炒菜上桌,了无刺的感觉。刺老苞上市时,古镇所有饭店、餐馆都可吃到这一道时鲜山珍。炒刺老苞,火候最关键,宁可炒不透,切忌炒过头。刺老苞生长于深山老岭,家种的也不施化肥农药,绝对是无污染环保食品。清热解毒消炎消食的药用功效,请医学家们说去吧,我们只管新鲜爽口好吃。

  初夏,鲜嫩的高河菜上了古镇家庭的餐桌。高河菜,有的典籍记为干禾菜、高禾菜,是高山名贵植物,生长于人迹罕至的点苍山海拔三千米以上地带。多年生草本植物,有粗根;茎长尺余,茎根部紫色,茎上长叶,十余片,秋后开花。清代吴其濬植物学专著《植物名实图考》有记述。清人陈鼎《滇黔纪游》记载:“苍山绝顶有高河菜,七八月生,红茎,碧叶,味如芥。”高河菜可鲜炒,也可用开水烫过切小段,加芝麻、核桃仁、辣椒粉,用沸涨香油浸拌,做成凉菜食用。秋后将采摘的新鲜高河菜洗净晒干水气,切成小段,拌入适量烧沸后冷却的香油、少许料酒、草果粉、辣椒面、精盐、花椒、姜丝等,揉拌均匀,入罐密封,腌制为咸菜,可保存半年而不变味。高河莱,经冰雪浸润,是名副其实的绿色环保无污染纯天然食品,主治咳嗽、痢疾,具有清热解毒、开胃健脾、降血压等作用,是家常保健蔬菜,更是招待馈赠亲友的名贵特产。

  入夏,几场透雨过后,蘑菇上市。厚厚的骨朵,短粗的肉质菇柄,骨朵打开,如半张的小伞,大的小碗大,小的似杯盖,表皮颜色赭褐,内里肉质乳白。拿起一朵嗅嗅,特有的香味让人欣喜。城里帅男倩女认为蘑菇长在山间草地,“到山坡捡蘑菇”,此说谬矣。蘑菇不是长在土里而是出在树上,而且只是出在伐倒经年的锥栗树上。锥栗,落叶乔木,高数丈,树龄可愈千年。春夏开花,秋季结果。果有刺壳,秋后刺壳炸裂果实掉落,可食。春季发叶时将老锥栗伐倒,次年即可采摘蘑菇,再次年可大量采摘,可连续采摘四五年。若是经年老树,可多年采摘,直至树干腐烂。采摘时应把握好时机,不宜过早也不宜过迟,早了蘑菇尚未长成,造成浪费,得不偿失;迟了骨朵全部打开,若遇连阴雨,四五天后开始腐烂,品质下降,不易加工。当骨朵大半开时,是采摘的最佳时刻。此时的蘑菇肉头厚,味道醇正,丢头少。剔去菇柄下段,洗净切成条块状即可下锅。这个季节,古镇数十家饭店餐馆皆有这道鲜蘑菇菜品,顾客可先尝为快,一饱口福。最好为鲜菇炒火腿,成菜火腿鲜红,鲜菇褐红,佐以青椒、葱头、蒜瓣、花椒,色香味俱全。也可用腊肉爆炒,也可加佐料素炒,或加鸡蛋做成鸡蛋炒蘑菇。总的要领是掌握好佐料,不可加料过多,以免喧宾夺主,减少鲜菇的鲜香味。制作红烧狮子头,剁几朵鲜菇进去,味道更鲜。采摘多了一时食用不了,可剔除菇柄收拾干净,凉晒风干制作成干蘑菇,食用时发泡洗净即可。水发蘑菇与水发木耳同是下关、大理白族沙锅鱼里必备的作料,提味增色,缺一不可。水发蘑菇焖童子鸡,也是一道独具特色的菜肴。市场上一年四季都有人工种植的香菇和菌子,无法与野生蘑菇相提并论,闻着一大股异味,口感不好,我不曾问津。

  蘑菇正在热卖,木耳不甘落后,接踵而至。木耳以麻栗树上的最佳,水冬瓜树上也有生长,质量次之。木耳的生产方法与蘑菇一样,不同的是蘑菇宜鲜木耳宜干。新鲜木耳切忌食用。因为新鲜木耳中有一种光感物质,人食用后会随血液循环渗透到皮肤细胞中,受太阳照射后引发皮炎。这种有毒光感物质还易于被咽喉黏膜吸收,导致咽喉水肿。鲜木耳晒干收藏,最好不用火炕,烟熏味难除。食用时水发洗净,可菜可汤可炖鸡蛋炖腊肉。古镇宴席,木耳是不可或缺的珍品。汉席多用木耳煮豆腐皮,木耳煮菜苔,均放点火腿,以搭配颜色。清真席则以牛杂碎煮木耳,小型筵席以鸡汤、鹅汤煮木耳。无论汉席、清真席,均深受客人喜爱。我曾细心观察过,大鱼大肉剩着,木耳总被食光品尽。早年曾听一位去广州美院深造的先生讲,教授请他们几位学生吃饭,特意煮了一碗木耳汤,言其价格昂贵,不易得。这位门生不领情,告诉教授:“我们云南漾濞老家时常大盘炒、大盆煮。”惊得教授咋舌。与人工香菇一样,人工栽培木耳无论色泽、品质、味道,都大大地下了档次。野生木耳呈黑灰琥珀色,肉质细糯;人工栽培木耳肉质粗糙,嚼之韧劲十足,优劣自不待言。

   蘑菇、木耳之后,各种菌子争先恐后地来了。通常食用的品种有青皮菌、牛肝菌、小黄菌、鸡油菌、扫把菌、奶浆菌、铜绿菌、冷菌等。市场声誉极好的牛肝菌,我们老家是不喜欢吃的。与牛肝菌近亲的见手青,从来不吃,儿时遇到此菌,踢一脚或打一棍,闹着玩。这年头吃菌子成风,省内某县还办了个野生菌美食节,据说还挺牛。去年秋去下关,客车上见一城里人装一箱见手青,说卖得着好价钱。我不屑一顾,他讥讽我“老土”,我看他才老土呢。并非所有菌子都好吃、都可吃。有些菌子有毒,不可吃。可以从菌子的颜色、气味、所出的环境来判断,一般说来,颜色大红大紫大麻、闻着辛辣刺鼻异味恶心的多为有毒菌,切不可食用。菌子烹调方法与炒鲜菇相同,一定要洗净炒透,蒜、花椒必不可少。菌中珍品——冷菌,生长于海拔两千米以上的高山,我老家白竹山盛产这种菌子。冷菌有红、黑两种,味道相同,为菌中上品,可与黑鸡枞媲美。寒露后,有一拨雨,冷菌姗姗来迟。在阔叶林、混交林、松林间,一片片菌子吸大地之精华,蓄雨露之灵气,出泥土而一尘不染,秀色可餐。每每可以采得篮盈筐满,乘兴而去,狂喜而归,一人采得,同寨共享。离家多年,不知此珍尚能采得否?有同事说,点苍山、老和尚山、打雀山也有冷菌,古镇饭店届时有卖冷菌的,今秋当去寻觅品尝,以追怀早年的山村记忆。

  菌类魁首,当推鸡枞。鸡枞有白鸡枞、黑鸡枞。白鸡枞有特殊的生长条件,夏季出在山间蚁堆上,定点生长,出土稍早,骨朵张开如拳大,柄较长,纯白色,味道淡香,易采得。如不破坏蚁堆结构,可多年采收。黑鸡枞农历六月初出土,下旬火把节前后大量上市,至中秋前才近尾声,生长于山坡灌木林间,荒地、荞地、旱谷地甚至苞谷地里,无固定地点。骨朵表皮灰褐色,张开后呈灰白色,比白鸡枞略大,内里和柄乳白,有特殊香味,走近鸡枞堆周围闻得着味道,有经验者凭嗅觉寻找。黑鸡枞较之白鸡枞多,逢到季节,市面上每天都有大量鲜鸡枞出售,古镇各饭店均可吃到鲜鸡枞,以青椒、葱头、姜丝、花椒素炒为主,烹饪好的鸡枞,透着鸡肉香,盘底汁汁都馋人,恐怕这就是“鸡枞”名称的由来吧。今年鲜鸡枞卖到二十多块一斤,价格算坚挺了。前些天报纸上说,昆明市禄劝县,鸡枞价格为两百块一公斤,简直是天价,不过这对农民有利。油炸鸡枞是漾濞特产珍品,每当鸡枞大量上市时,古镇各饭店、居民住户都要制作油炸鸡枞,早早晚晚,空气中散发着令人馋涎欲滴的香味。油炸鸡枞,将新鲜鸡枞洗净撕碎凉干水分,选优质菜油(传统方法用核桃油)烧至香味飘溢,下鸡枞,反复翻动,炒干水分,加精盐、花椒、草果、干椒、蒜瓣,炆火慢炸。炸到一定程度时熄火待凉后观察成色,若仍含水分再升火焙炸,闻到香味时可出锅。因为新鲜鸡枞含水分多,不易掌握火候,切忌炸过头产生糊味,这样会破坏色香。鸡枞柄不易炸透而鸡枞骨朵易糊,应先下鸡枞柄,炒到半干时再下鸡枞骨朵。宁可两次慢炸,不可一次猛炒。冷却后尝盐味,应放到略咸程度,以便保存。油炸鸡枞装瓶贮藏,装满塞实,无空隙,油应漫过鸡枞,以免空气滞留瓶中而变味,半年之内可保质保鲜。油炸鸡枞可佐餐,可调料,饵丝、米线、面条、饺子、面片等煮品中添加一箸,其香异常,为待客、馈赠之佳品,价格不菲。还要说说松茸。过去我对这种可创外汇的菌类新贵一无所知,有些神秘感。那年在昆明见到待外销的盐渍松茸,仔细观察,方才清楚其实就是黑鸡枞的一个类别,骨朵小,不易打开,菌柄粗而肉质化程度高而已。见过吃过的,漾濞这边称其为“箐鸡枞”。

  入秋,又一道山珍应市,此为蜂蛹。蜂蛹不是蜜蜂蛹,是马蜂蛹,书上称之为胡蜂。马蜂有四种:草蜂、葫芦蜂、阴蜂、老土蜂,秋季获取,其蛹皆为珍肴。草蜂体型较小,黄褐色,喜在河边杨柳、水冬瓜和山坡灌木枝上筑巢,巢不大,两三斤蜂蛹,易获取。葫芦蜂又叫狐狸蜂,体型较草蜂大,颜色与草蜂同,喜欢在高大青松、樱桃、核桃树树梢部枝条上居高临下筑巢,巢大如箩,一窝十来斤蜂蛹,不易获取。阴蜂体型比葫芦蜂短,黑褐色,筑巢于高大青松树梢,巢大蜂旺,一窝十多斤蜂蛹。老土蜂体型最大,小手指般粗壮,黑褐色,入地筑巢,常利用穿山甲洞、狐狸洞、蚁堆扩张空间,深居简出,较之树上之蜂,易获取,一窝十五六斤蜂蛹。“汤浇蚁穴,火燎蜂房”,获取蜂蛹最有效的方法是火烧。备干草两大把,长竹竿两根,将干草束于竹竿尖,两人配合,点烧草把燎烧蜂巢,将老蜂烧死取下蜂巢。老土蜂仍用火烧,备干草火把就地取枯枝败叶点烧于洞口,边烧边挖,烧死老蜂取出蜂巢。蜂巢内有蜂饼,蛹在期间,用火慢烤,抖出蜂蛹,拣去杂质,便可下锅。油煎蜂蛹,香味十足,口感极佳,实为山珍中的山珍。白天蜂子活动在外,易伤人,需待天黑蜂子归巢后才能烧。特别是阴蜂,顾名思义,阴险歹毒,虽是昆虫,防范意识不差,不同于葫芦蜂将巢筑吊在枝上,而是在树梢上紧紧包住树干筑巢,洞口在上,洞外留少许“哨兵”“放哨”,发现受侵害时发出警报,巢内“大部队”倾巢而出,火头小时,老蜂齐心协力煽动翅膀吐出分泌物将火把弄灭,再成群结队钻入烧蜂人衣领袖口,首尾并用,蜇人肌肤,或成团掉到树下爬进裤脚伤人要害。老土蜂体型硕大,堪称蜂族中的“轰炸机”,当它飞临头顶时,“嗡——”的声音令人胆寒。翅膀煽动力强劲,口中唾液多,火力弱时能把火把弄灭。民间有言:“老土蜂叮死老水牛”,可见其厉害。考虑到这些顽劣专门残害蜜蜂,咬坏桃李果木,死有余辜,否则烧它还有些不仁道呢。

   山珍好吃,采集不易,如无向导,外地人不可轻易进山。采蘑菇、菌子、鸡枞季节,山里多雨多雾,易迷路,山箐易发洪水,鸡枞较多的地方还会碰到蛇,最好由熟悉环境的当地向导带路。即使是山里人,也应三五人结伴而行,备以刀镰木棍,尽量避开陡坡高崖,以防意外。至于烧蜂蛹,属“高危作业”,应慎之又慎,切不可莽撞。无经验、准备不周不可轻易为之。早年在家务农,某年秋季在一株高大挺拔的青松上发现一窝阴蜂,巢比大背箩还大,地理环境险恶,未有人敢铤而走险。当时年轻气盛,不听人劝,约三个伙伴去烧。两人树下接应,我与另一伙伴由紧挨着的另一株树攀上去,快接近目标时惊动了蜂子,已有少许“尖兵”袭来。冒险接近蜂巢点烧火把,心里有点虚,火势不够旺,“嗡嗡嗡”的蜂声吓出一身冷汗,情急之下摇动竹竿想加强火力,却把蜂巢壳弄脱落了,这才真正是“捅了马蜂窝”,蜂子铺天盖地落下来,钻入我的蓬松长发里、衣领中。扔了火把梭到树下落荒而逃,至今手臂和小腿上还留有蜂蜇疤痕,头皮上肯定也有,我看不到。那疼痛,如同用锤子把钢钉敲进骨髓里。好在急忙回家弄草药,才无大碍。有人以棉花浸敌敌畏缚于箭头用弓弩射向蜂巢,毒死老蜂再取蜂巢。此法不可取,蜂蛹受了严重污染,不可吃的。倒是山民们发明了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值得推广。初夏,当马蜂刚开始筑巢时将巢摘取,在房前屋后斜坡上钻一个土洞,支放蜂巢。马蜂在新“家”中扩大洞穴,繁衍生息,兴旺发达。深秋,马蜂家族进入鼎盛时期,应适时收获蜂巢。去年蜂蛹价格升到五十块一斤,有的山民仅此一项,收入数千上万,不失为一条生财之道。

  春夏秋三季,山珍让人大饱口福,冬季呢,还有没有山珍?有,漾濞大山里照样采得到山珍。老麻栗树、老锥栗树上有一种寄生物,状如流苏,白绿白绿,柔柔茸茸,乡人称之为“树花”,也叫“树胡子”。冬季农闲,农家采来树花,用澄清了的灶灰水煮沸,再在清水中漂洗,捏成饼状晒干,做成树花干,逢年过节,或有客人时,将树花干发水泡软,佐以吹猪泡肝、焙炒核桃仁、油烫辣椒、蒜泥、芫荽、酱油、香醋、味精、精盐,做成凉拌树花,既是家常菜,也上得了大席面。古镇婚宴汉席都有这道菜,还加上家种鱼鲜菜,味道更加鲜美。鱼鲜菜又叫鱼腥草、蕺菜、蕺耳根,我想还是应该叫“鱼鲜菜”,其根茎叶,并无鱼腥味,怎么叫鱼腥草呢?叫鱼鲜菜,新新鲜鲜会意传神。漾濞江边、雪山河畔的家种鱼鲜菜,施沼液,无公害无污染,肥肥嫩嫩,无渣多浆,运销下关等地。鱼鲜菜单独凉拌就是一道好菜,加到树花、泡肝薄片中,味道当然更好。
  
  注:“鸡枞”的“枞”应为“土”旁加“从”,电脑打不出,很无奈。


                                   2010-11-12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蒙正和 于 2010-11-12 10:26 编辑 ]
2#
发表于 2010-11-12 10:35 | 只看该作者
山珍,读来有味,吃起来更香甜。
3#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2 10:4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百味人生 于 2010-11-12 10:35 发表
山珍,读来有味,吃起来更香甜。


谢谢百味文友第一时间提读。问好!
4#
发表于 2010-11-12 11:08 | 只看该作者
详尽的叙述中知道了令人佩服的各式山珍美味……欣赏美文,品味美味,问好好友!
5#
发表于 2010-11-12 13:3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蒙正和 的帖子

读得我都有点淌口水了……
真是佳作!问好蒙老师!
6#
发表于 2010-11-12 14:39 | 只看该作者
美味\传神,我们这里是平原,没有山,无缘享受乐趣.问好
7#
发表于 2010-11-12 15:11 | 只看该作者
最出彩的是朋友精炼准确的语言描述,那些山珍食材的详尽描写,带着作者对故土的深爱,一同洋溢在字里行间,问好。
8#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2 16:0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于文华 于 2010-11-12 11:08 发表
详尽的叙述中知道了令人佩服的各式山珍美味……欣赏美文,品味美味,问好好友!


谢谢于师一如既往地关注。
9#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2 16:0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太阳神 于 2010-11-12 13:08 发表
山珍写得细致而诱人。要好好去采集了。


谢谢神版鼓励!
10#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2 16:0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杨纯柱 于 2010-11-12 13:39 发表
读得我都有点淌口水了……
真是佳作!问好蒙老师!


谢谢杨老师!
11#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2 16:0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季大相 于 2010-11-12 14:39 发表
美味\传神,我们这里是平原,没有山,无缘享受乐趣.问好


谢谢季师!
12#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2 16:0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zfx875206 于 2010-11-12 15:11 发表
最出彩的是朋友精炼准确的语言描述,那些山珍食材的详尽描写,带着作者对故土的深爱,一同洋溢在字里行间,问好。


谢谢版主鼓励!
13#
发表于 2010-11-12 19:45 | 只看该作者
生活气息浓郁的文字,美味尽在眼前,欣赏
14#
发表于 2010-11-12 21:37 | 只看该作者


鸡枞


  鸡枞又名鸡宗、鸡松、鸡脚菇、蚁枞等,是一种美味山珍,称之为菌中之王,其肉肥硕壮实,质细丝白,味鲜甜脆嫩,清香可口,可与鸡肉媲美,故名鸡枞。它含有钙、磷、铁、蛋白质等多种营养成份。鸡枞吃法很多,生熟炒煮作煲汤皆宜,滋味均极鲜美。
  用鸡枞可以制作多种名菜,成为鸡枞宴席。鸡枞经过晾晒、盐渍或用植物油煎制而成为干鸡枞、腌鸡枞或油鸡枞,可以贮存较长时间,以备常年食用。鸡枞产季为每年的六至九月,多半生长在未受污染的红壤山林的半山坡上。
  鸡枞是云南、四川的著名特产,因肥硕壮实、质细丝白、鲜甜脆嫩、清香可口,可与鸡肉相媲美,故名鸡枞。它含有钙、镁、铁、磷、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热量、灰分、核黄素、尼克酸等多种营养成分,鸡枞中的氨基酸含量多达16种,含磷量高是鸡枞的一大特点。人体需要补充磷时,可常吃鸡枞。
  成书于嘉靖五年(1526年)的《南园漫录》记载,“鸡枞,茵类也。惟永昌所产为美,且多。……镇守索之,动百斤。果得,洗去土,量以盐煮烘乾,少有烟即不堪食。采后过夜,则香味俱尽,所以为珍”。
  鸡枞雨季多生于山野的白蚂蚁窝上,刚出土时菌盖呈圆锥形,色黑褐或微黄,菌摺呈白色,老熟时微黄,有独朵生,大者可达几两,也有成片生。烹制食用,切片肉质酷似鸡白肉,且有鸡肉的清香,故而得名鸡枞。鲜鸡枞味道鲜美,清香中透甘甜,但不易保存。鸡枞体丰肥,肉质细嫩、洁白如瑕,炒食、清蒸、串汤做菜清香四溢、鲜甜可口;油炸更为香脆爽口、回味无穷,故为古今中外颇为赞美的珍贵食用菌。但鸡枞至今未成功实现人工栽培。
  鸡枞做菜味道鲜美,能令人食欲大增,有健脾和胃的功效。而且它具有丰富营养,对人体有非常好的滋补作用。是体弱、病后和老年人的佳肴,鸡枞有养血润燥功能,对于妇女也很适合。它还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抑制癌细胞的作用,并含有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成分,并对降低血糖有明显效果。
  ≮适用人群≯   是老、少、妇、弱的理想滋补食品。
  ≮适用量≯   每次30克。   
≮特别提示≯   患有感冒或胃肠不适的人应少吃或不吃鸡枞。
【别名】鸡枞蕈、鸡菌、鸡堫、鸡宗、鸡肉丝菇、伞把菌、三把菇、三塘菌
  【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伞菌目伞菌科鸡枞Collybia albuminosa (Berk.) Petch。以子实体入药。
  【生境分布】在雨季从地上白蚁窝上生出。分布于江苏、福建、台湾、广东、四川、贵州、云南。
  【性味归经】甘,寒。
  【功能主治】益胃,清神。主治痔疮(李时珍《本草纲目》)。
  【用法用量】 2~3两。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火腿蒸鸡枞
  火腿适量,鸡枞适量,切片,相交叠放入碗盘中,放油盐适量,置火上蒸熟。   这是每年七八月份云南人最爱的美食,嫩甜的鸡枞配上香美的火腿,绝对的上品!蒸出的汁子拌米饭又别有一番风味,油亮的米粒散发着迷人的奇香,想不爱都难。

  油鸡枞
  鸡枞洗净,放入油锅中,与辣椒、花椒等香料同炸。
  一家炸,家家香,因为鸡枞难以保存,又只产于雨季,故云南人为了能在其它季节吃到鸡枞想到了这样的办法,这样保存的鸡枞甚至能吃到来年新鸡枞上市,而且风味不减,吃早餐时若是能加上一勺油鸡枞,那乐天的云南人一天都会很开心。(油鸡枞很难制作,鸡枞也不便宜,所以市场上卖的油鸡枞多是假的,那些说常年有鲜鸡枞的也是假的,慎!)
  鸡枞的其他吃法还有:可生吃,如水果味;清香。亦可烧烤,放少许盐或根据自己口味放其它作料。
  青椒炒鸡枞   鸡枞汤   火腿鸡枞汤   ……   常见于野山上,雨后犹多
编辑本段食疗价值
  白蘑科植物鸡枞的子实体。又称鸡菌、伞把菇、鸡脚菇、鸡肉丝菇、鸡枞蕈、白蚁菇。我国西南和广东、广西、福建、江苏、台湾等地均有分布。夏、秋季采收,除去泥沙,洗净鲜用,或干燥备用。
  味甘,性平。滋味极鲜美。能益脾胃、助消化、宁神、益智。并可防治痔疮。每次可用90g,煮食或煎汤。
  鸡枞就颜色而言有黑色、黄色、白色;就生长土质而言分红土生、紫砂土生等。上品为红土中生长的黑色鸡枞,刚破土时采摘,使用格外鲜美。

[ 本帖最后由 烟雨飘过 于 2010-11-12 21:38 编辑 ]
15#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4 08:3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于文华 于 2010-11-12 11:08 发表
详尽的叙述中知道了令人佩服的各式山珍美味……欣赏美文,品味美味,问好好友!


谢谢于老师一如既往的关注拙作。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7 05:33 , Processed in 0.071217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