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949|回复: 3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潇洒写乡村--于文华散文概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2-15 11: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潇洒写乡村
   --于文华散文概述
  
  梁星钧
  
  读于文华的两组散文。一组为麦子系列,含《麦子的行走》、《麦黄时节》、《粜麦子》(粜(tiào),谷。本义:卖出谷物)、《红秃头麦子》等,各写了麦子的生长,出售,品尝,暗示了麦子旺盛的生命力,平凡的本质,不屈的意志,也折射出时代的艰辛,孩子们的幻想和憧憬。一组是乡村物事系列,如《乡村宴席》,《乡村酒曲》,《乡村女人之针线》,《久远的乡村记忆》等篇什,总体给人的感觉一是写得喜气洋洋,热情饱满,二是细腻真切,如在目前,三是文笔流畅,浩浩荡荡,洋洋洒酒。结合他的其它散文,我想给个总体印象,这便是我顺手写下“潇洒”二字的由来和延伸。
  
  一是流畅。非一般的流利和通顺,而是一种话水源头,像打开了话匣子,不绝如缕。似有万端的物事情,已按捺于胸多时,又似洪水决堤奔涌,一泻千里。如《遭遇雷阵雨》,一是流畅好读。似水一样,哗哗地淌,自然舒畅,具有诗歌音乐的韵律。二是用字精准。既造势又写态,渲染力相当强。其表述虽游离以前的“惯法”并不远,但呈现了总体的活力感,如“闪”,“滚”,“敲”,“撕”等字的精用。
  
  当然其流畅有节制。这表现在他善选材,工取舍,重详略,分主次,一切围绕“意”作。之称其为潇洒,这和那些毫无节制,本末倒置,枝蔓无束的行文是有根本区别的。其流畅更是自然的水流,是时到花开,一切源自物态的体验和心性的本然。这种流畅,带有强大的信息量,带有生花妙笔的厚重,从而具有了丰厚通达的文采,为读者所乐见。
  
  二是亲切。故乡是我们的源头,灵魂的皈依。我们无时不在思乡,乡情就是我们的亲情。这意味着饮水思源,也意味着叶落归根。文华散文在表现乡情亲情中占有较大的篇幅和比重。他对乡村一事一物赋予了真意和深情。把麦子都似人化,动态化,写得生机勃勃,如“麦子不声不响、不急不缓地行走在质朴憨厚的乡村日月,行走在熟稔亲切的田地之间,行走在岁月风雨的期盼,农民家园的渴望中。”
  
  好文章是让人有话说的。不管是理解合鸣还是延伸,总会在一种感染的情绪里倾吐感观。这篇《早春二月》,在“情”字的照耀下,调动和综合了一切元素,将二月之春的一切挥舞起来,表达了特定的场景和意蕴。是一篇入眼入心的令人愉悦的文字。有朱自清《春》的影子。
  
  其文字总是充满热度和活力。仿佛他一直激越和燃烧着自己的心,那么恒久而热情洋溢地抒写自己的一切眼见耳闻目睹神思的生活。赋予了浓浓的热度和春意。让人深受鼓舞和感染。
  
  亲情似被人写烂了。但谁也离不开它。在人类诸多的情感中,亲情是衍生其它的母体。文华抒写乡情,满腹都是亲切欲吐的话语,故乡的一草一木,都灌注着他浓情蜜意的寄托。写景抒情,借物抒怀,借故乡表现自己多年的人生体验,成为文华的得意和拿手。从厚朴稳实的性情,与人热情的处事,孜孜不倦的写作,我们无不看出他的真诚,执着和热情。这份憨厚的热情,我更愿看作是亲切。亲切并非亲情,却也类似,在他这里表现很明显。这是文华的卓异处。有些慈眉善目,心底纯良,才洋溢喷洒了篇篇精彩的亲情华章,留下了感人肺腑的印记。
  
  三是厚重。既表现在其历史文化的穿凿,也表现在乡风民俗的陈述,更表现在现代视角的照彻。这样写出的乡村是立体而生动的,是丰盈而厚重的。如前所举的《遭遇雷阵雨》,文章剖析雷阵雨的成因迹象情状及之下的各色人物表现,体现雷阵雨对大地的洗礼和人生的冲洗历练。文章从各角度翔实地呈现了文题的形态及内涵。
  
  可见非单一的意境元素,他正是采用了多角度,多侧面,多线条,多物象,呈现了他现实乡村与心灵乡村观照的错位。我们知道,散文的观照很重要。在文华这里得到了较好的体现和运用。观照说穿是艺术的抵达和凿通,是今昔纵横物思的贯通和回应。这是一种畅达的高境界,也是写作的高要求。
  
  文华的乡村思想是厚实的。我们知道许多人都在写乡村,乡村的本色在每个人眼里是不同的,那么在文华的眼里乡村到底是怎样呢?这让我们来通读他的文章,之后我们发现,他的乡村世界是童话,是人永远需要关注的视点和摇篮。乡村是人最后的一块栖息地。这样的认识我在刘亮程乡村散文中也读到。但许多人写乡村要么美化,要么丑化,很难得公正和客观。客观地写出乡村的本质,是一个乡村作者基本的职责。在这点上文华可谓做得比较到家。
  
  四是交织。指结构的交错。如果取纵横的视角,用陷入和跳出法去观察,可见其文呈交织状。一方面他不厌其烦写乡村,居然新颖卓异地一下写了百余篇,而且篇篇出彩,毫不雷同。他始终扼守艺术创新的原理,让自己的乡村系列篇篇有异同,把继承和发扬的关系处理得较妥帖。
  
  他的散文又有递进的粗线条。前说的历史味,文化味,民俗味,时代味,还有环保味,探索味,置疑味,寄寓味,建设味……也纵贯其中。现在很少有人写建设,写我为乡村做了多少,而只是现状的外观和外现,再加一点感悟的思考,而文华不仅注入的是理想和思考,更注重自己的情感和建设,使自己的乡村变得更美,自己的文章也变得更立体。文中嵌入了对比法,拟人手法,如写麦子的平凡,“唯有素面朝天的麦子不羡慕、不嫉妒、不眼热、不追风,丝毫不为外界的花红柳绿的景色左右,不为世界的庸俗干扰影响生命,只是按步就班,沿着命定的生活轨迹执著前行。”麦子的本色和气质、精神就出现了,同时在文中也起承上启下的关联作用。他进一步写,“活着就要为了他人的幸福,就要扬眉吐气大大方方——为了人类的繁衍生息,为了家园的兴旺发达,……”
  
  作为同坛多时的老文友,如果非要留点意见,即在空松留白上加强点,防止整体架构和部分细节写得太“满”,给人适当的悬念和冥思,我想就更完美了。当然我们众多文友都可共勉。

  文华散文大家不陌生。一想即在眼前,贴近和亲切,又可见一种沉甸甸的份量。这是他语言熟稔之运用,浓浓深情之流露,故才有这样的效果。其思考之深厚,呈现之厚重,令我们感慨和思考,就自觉对照起各自的家乡来,这种二度创作和共鸣,实在是一个作者所求和读者所需要的。这令我们欣慰。可以导向我们的认识,丰厚我们的情感。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潇洒”二字于他是合适的,当之无愧,所以他就是在潇洒地写乡村,写散文。(2010,8,3周二上午新居)
  




[ 本帖最后由 梁星钧 于 2010-12-16 08:53 编辑 ]
2#
发表于 2010-12-15 11:26 | 只看该作者
总体给人的感觉一是写得喜气洋洋,热情饱满,二是细腻真切,如在目前,三是文笔流畅,浩浩荡荡,洋洋洒酒。

的确如此,梁老师总结得很准确,于文华老师的乡村散文,在论坛别具一格,非常有特色。问好。
3#
发表于 2010-12-15 11:26 | 只看该作者
非常感谢星钧朋友对我散文的认真细腻的解读与鉴赏,也说明了“言必信,信必果”。谢谢朋友由里到外、由文化到历史、由写作风格到人生感悟、由语言到特色的评读。说实话,有一句话叫做“当居中者迷,旁观者清”。我本人还没有意识到有如此多的好处,只是一味地拉车、走路……总觉得我写的不够好,不够有深度,也渴盼各位朋友对我的文章给以批评指导!

    再次感谢星钧朋友的心血与付出,要是第三本散文集子出的话,一定会收录进去的。
4#
发表于 2010-12-15 12:49 | 只看该作者
拜读问好了啊!
5#
发表于 2010-12-15 15:37 | 只看该作者
于老师的文章很耐读,这篇评论让我更清晰地认识了他的文风!欣赏问好!
6#
发表于 2010-12-15 15:40 | 只看该作者
精当恰切的解读鉴赏。读这样的文章十分受益。问候诸位!
7#
发表于 2010-12-15 15:40 | 只看该作者
点评到位,学习
8#
发表于 2010-12-15 18:12 | 只看该作者
点评的很客观到位,文华是老会员了,他的文章很多人都读过,确实创作思路比较有自己的独特的套路,值得学习。问好文华和星钧。
9#
发表于 2010-12-15 18:17 | 只看该作者
评得到位,学习了。
10#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5 19:22 | 只看该作者
一并谢过,太忙了,明天来分别回复和读文友的文章。
11#
发表于 2010-12-16 09:22 | 只看该作者
于老师的乡村文字,写得细腻、厚重,确实堪称中财的一大特色;星钧的评论写得深刻,到位,也是特色之一啊。
问候两位,祝笔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6 09:4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zfx875206 于 2010-12-15 11:26 发表
总体给人的感觉一是写得喜气洋洋,热情饱满,二是细腻真切,如在目前,三是文笔流畅,浩浩荡荡,洋洋洒酒。

的确如此,梁老师总结得很准确,于文华老师的乡村散文,在论坛别具一格,非常有特色。问好。


  谢谢匣版鼓励。问好。
13#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6 09:5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于文华 于 2010-12-15 11:26 发表
非常感谢星钧朋友对我散文的认真细腻的解读与鉴赏,也说明了“言必信,信必果”。谢谢朋友由里到外、由文化到历史、由写作风格到人生感悟、由语言到特色的评读。说实话,有一句话叫做“当居中者迷,旁观者清”。我本 ...


  谢文华老师。写了很久了,感觉细节有待丰富,一直没出手,不妥之处海涵。如果我明年出散文集或评论集,也会选入。问好。
14#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6 09:5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徐睿成 于 2010-12-15 12:49 发表
拜读问好了啊!


  谢谢。
15#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6 09:5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立青 于 2010-12-15 15:37 发表
于老师的文章很耐读,这篇评论让我更清晰地认识了他的文风!欣赏问好!


  谢谢立青。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29 12:58 , Processed in 0.120101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