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786|回复: 3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寻求真实的几种途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2-25 21: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寻求真实的几种途径

武俊岭

  对于真实的追求,时时让我生出极大的无知感来、求知欲来。 “吾生也有天涯,而知却无涯”,求真的过程不免有点夸父逐日似的悲壮。但既然走上了这条艰辛的治学之路,就不能半途停顿下来。

  如果寻求历史的真实,学术的真实的话;据我的不太成熟的实践,大体上有这样几种途径。

  一是访问历史事件亲历者

  山东有一个运河名城,临清。这个城市是19459月解放的。当时,日本人已经投降。盘踞于城里的,是一些伪军及土匪武装。建国后,临清公园立起一块“临清解放纪念碑”,上面详细记载着我人民军队解放临清的全过程。“激战三昼夜,大量歼灭敌人”之类,绘声绘色,极具感染力量。可惜,这不是历史真实。真实的情况是什么呢?据好几个亲历者说:八路军把东、西、南三面围住,只留下北门不去围攻。一阵子乱枪之后,敌人一窝蜂似地从北门逃窜出去。敌我双方,没有伤亡一人。

  二是从正面、反面着手,综合研究

  对太平天国运动,歌颂者还是有的。他们因为要赞扬,就说一些亲历者的著作是在污蔑太平军。比方说,对太平军的恶行这点,就有好多亲历者不约而同地进行过揭露。如汪德门的《庚申殉难日记》,蓼村遁客的《虎窟纪略》,佚名的《避难纪略》等等。其内容可大致引用一下:“妇女美者,贼目占为自妻;稍有姿色者,驱入女馆中以便拣选;余他不论妍媸,一任众长毛奸淫,虽老妪以及童稚亦所难免”、“贼之掳人,以麻绳穿辫根牵之以走,掳至贼馆,不得外出,夜间以麻绳缚住手足,数日方免”、“问樵速回,夜与妻、妹、弟、侄共议投缳,于十六日五鼓时殉难”。从这几则内容上可以得知,太平天国歌颂者的立论是站不住脚的。理由很简单:你说人家写的书是污蔑,你有没有根据呢?如果没有的话,又凭什么说人家是污蔑呢?想当然耳!

  这样,正反的观点一碰头,我们就可以分析出什么是真实的了。

  三是于虚假中寻求真实

  文革后期,我读初中。那个时候,政治挂帅,阶级斗争,天天闹腾得很欢。学校里经常请一些年老的贫农,上主席台作“忆苦思甜”报告;让我们学生聆听。我上初中两年,听了有十几次之多。这么多次报告,内容大都是地主如何如何孬:让多干活,让少吃饭,让吃孬饭。说着说着,报告者便痛哭流涕了。最后一次报告的讲说者,是我们前村的一位农民。他上台后,从容镇定地先喝了一杯水。然后便开始慢慢地说起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们听清了,他是在夸奖地主的好处,他扛活时东家的好处:三天两头让吃猪肉粉条子,夏天往地头送绿豆汤;干活生怕长工们累着了,太阳还老高呢就让收工回家。其中有两句比较性的话,引起轰然大笑:我给地主干活经常吃猪肉包子,五九年却差一点饿死。学校领导不干了,立即把那农民请下了台。后来,那农民对我说,我说的都是真话。人不能坏良心。咱这一片,有几个恶霸地主啊?都是从牙缝里省下钱来,一点一点地买下几百亩地。其他人,都是按学校官儿教的话说的;我不是。

  从那时,我就学会了从别人、从书籍的虚假的闹剧中寻求真实了。

  四是于文字夹缝里探求真实

  我读初中、高中,参加自考时,所用的历史教材一提到抗日战争,便有“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这两句话很厉害,让我对国民党没有好看法:怎么这样呢,怎么不像岳飞似地抗敌呢?这样的思想牢不可破多少年后,我看起《毛泽东文集》来。此书第二卷里,有这样一段话:“我们要使全中国人都有这种明确的认识与坚固的信念,都懂得最好的持久战方针,在中央政府与蒋委员长领导下,在这回大战中,齐心一致,一定要把亡国奴或亡国奴威胁的锁链摆脱掉。”——《在纪念孙中山逝世十三周年及追悼抗敌阵亡将士大会上的讲话》“这回大战”几个字,让我联想很多,让我去更广泛地阅读书籍。这样的话,对抗战的真实历史,我慢慢地知道得越来越多了。

  五是于多方求证

  这点还要举中日战争的例子。对这段历史,日本、法国、大陆、台湾等地都有不少专著。只阅读、信服一地的,肯定片面、失真。现在,于网络上寻找这方面的著作比较容易了,我们要重视起来。

  也许还有许多途径,能够帮助我们找到真实的东西。文学是真善美的事业,如果在第一个字上就站不住的话,再天才的人物也是写不出好作品来的。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二十五日2150


  





[ 本帖最后由 武俊岭 于 2010-12-25 22:00 编辑 ]
2#
发表于 2010-12-25 22:19 | 只看该作者
文学是真善美的事业,如果在第一个字上就站不住的话,再天才的人物也是写不出好作品来的。

寻求真实,探寻真味,条理清晰的一文,问好老师。
3#
发表于 2010-12-26 09:25 | 只看该作者
从容理性的文字,读之受益。对于真实的探求,表明了作者起码的良知。问候!
4#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6 20:5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太阳神 于 2010-12-25 22:07 发表
好文章,列举了几个研究方法。

不过,研究最重要的是判断能力。
历史不可能有“客观”的真实,只有主观的真实。离开了主观的判断,只能随波逐流地抄袭转载他人的表述,而任何叙事都是虚构的。

谢谢太阳老友,问好
5#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6 20:5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zfx875206 于 2010-12-25 22:19 发表
文学是真善美的事业,如果在第一个字上就站不住的话,再天才的人物也是写不出好作品来的。

寻求真实,探寻真味,条理清晰的一文,问好老师。

谢谢匣子版主。问好。
6#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6 20:5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夏冰 于 2010-12-26 09:25 发表
从容理性的文字,读之受益。对于真实的探求,表明了作者起码的良知。问候!

谢谢朋友,问好
7#
发表于 2010-12-26 21:55 | 只看该作者
具有实用性的文章,探究历史的真实,探寻鲜为人知的史实,典型的杂文,问好武老师,
8#
发表于 2010-12-27 09:00 | 只看该作者
没有历史的支撑,我们无法在今天站立。
没有历史的记忆,我们衣不蔽体。

历史的真假判断,在于你的心境。
较真者真,不较真者更真。真与不真,其实只在于他的取舍。

历史之墙,总是有重重涂鸦,那些都是自以为的聪明人,在上面涂画的迷宫八卦或数字游戏。无论精彩或蹩脚,在历史长廊中,那些涂画都只能占一墙一隅,甚至只是个蚊血般微不足道的点。对待这些东西,你完全可以拉远了镜头,忽视它,或凑近了,啐上一口,还原墙的真实底色。
9#
发表于 2010-12-27 09:36 | 只看该作者
现在寻不到多岁真实的东西。问好!
10#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7 11:1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太和五中张奇 于 2010-12-26 21:55 发表
具有实用性的文章,探究历史的真实,探寻鲜为人知的史实,典型的杂文,问好武老师,

谢谢了,问好
11#
发表于 2010-12-27 17:36 | 只看该作者
.   
    俊岭说的这几种方法很重要。

    于虚假中寻求真实
    文革后期,我读初中。那个时候,政治挂帅,阶级斗争,天天闹腾得很欢。学校里经常请一些年老的贫农,上主席台作“忆苦思甜”报告;……最后一次报告的讲说者,是我们前村的一位农民。………

    从这位前村农民的幽默中还可以寻求到一些信息:文革后期政治挂帅、阶级斗争天天闹腾得很欢,一个普通农民可以上台很镇定地夸奖地主的好处。这种正式讲话场合“公开唱反调”的勇气即使今天也是值得钦佩的。也许信息中流露的不仅仅是勇气,还是当时政治环境宽严的一个反映。

   于文字夹缝里探求真实
    我读初中、高中,参加自考时,所用的历史教材一提到抗日战争,便有“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这两句话很厉害……

    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是实,没有敌后挺进就没有那么多的地盘,也不会发展壮大。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估计也不虚,如果节节胜利的话也不会有日本侵略者的长驱直入。
    只不过“节节败退”的前面应该加“节节抵抗”四个字,国民党军还是打了一些保卫战,有些也很英勇,但整个大趋势还是败退的,连首都南京也没守住,几十万百姓死于日军之手。
    这两天看电视到《解放大西南》,也是讲国民党军节节抵抗的,保卫战策划了不少,(除金门外)一个地方也没守住,挡不住刘邓大军步伐。节节败退并不否定节节抵抗的存在,或者说正是以此为基础的。这也应该是文字夹缝中的真实。
    当然,后者是刘伯承邓小平等在毛主席领导下的人民解放战争。
12#
发表于 2010-12-27 17:3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太阳神 于 2010-12-25 22:07 发表
好文章,列举了几个研究方法。

不过,研究最重要的是判断能力。
历史不可能有“客观”的真实,只有主观的真实。离开了主观的判断,只能随波逐流地抄袭转载他人的表述,而任何叙事都是虚构的。


    太阳神说的更重要。对于真实的寻求,尤其是对于我们没有亲历过的真实的寻求,重要的是判断能力。没有这种能力,就会陷入“实话不真”的尴尬。
13#
发表于 2010-12-27 17:59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对历史持应该宽容态度。抗日之事,无论哪个群体都应当归入中国人这个大群体。
当局者尚且迷,亲历者也不见得就能看清全部的吧。对于真实,只能无限接近,却不大可能确定绝对的真实。譬如说看一个人,远看是一个点,近看是一个人,放大镜看了是一片模糊,显微镜再看就是一堆细胞乱窜了。
14#
发表于 2010-12-27 20:45 | 只看该作者
好久没读到武兄的文章,再读之下很是过瘾。武兄以不倦的精神寻求真实,使人想起了“实事求是”一词,可是时下,该此已经很遥远了。
且为武兄补充一条:从最基本的常识中寻求真实。
15#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7 21:5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太和五中张奇 于 2010-12-26 21:55 发表
具有实用性的文章,探究历史的真实,探寻鲜为人知的史实,典型的杂文,问好武老师,

谢谢张奇,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0 23:18 , Processed in 0.084995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