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6685|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漫谈孔子系列之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2-26 12: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8:04 编辑


                漫谈孔子系列之一
                当时成圣的孔子

  人们只知道孔子身后被封为“圣人”,却不知道孔子在世时人们对他早有“圣人”之称。由于自西汉平帝后历朝历代不断对孔子进行封赠,人们往往误以为孔子的“圣人”之称完全出于统治者的宣传,殊不知“圣人”作为一种道德称谓,孔子早已有之,他是用自己的人格风范和道德楷模赢得这一称谓的。
  但是,就孔子的条件而言要被时人公认为“圣人”实在太不容易了,虽然其中有托福借光的意味,即孔子的先人已被时人视为“先圣”。据《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的先世本为宋人,他的先祖本来拥有了宋国却让给了宋厉公,因而被时人视为道德高尚的圣人。可后来宋国内乱,孔家不得不避难于鲁国。他的父亲叔梁纥虽做过陬邑宰,却死得太早,孔子三岁就没了父亲。加上他母亲年纪轻轻就嫁给了叔梁纥,那时孔子父亲已经六十四岁了,被时人目为“野合”,即不遵礼法,连孔子自己也觉得脸上无光,母亲去世后孔子并未将母亲与父亲合葬,而是多年后才依礼合葬,为此当时就有“孔子不认母”之说,后来还被庄子嘲笑为“不义”。显然,孔子主要生活在一个已经走向败落的单亲家庭,年纪小小就没了父亲,虽有一个哥哥,也只比他大三岁,还是小妾所生;虽有九个姐姐,却是同父异母;母亲又是一个被指为“野合”的女人。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里,对孔子来说是很不幸的。
  单是这还不够,还有别的不幸等着孔子呢。据《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按唐代司马贞的解释,所谓“圩顶”,就是生下后头的顶门四周高而中间低,象山丘之形,所以取名为“丘”。如从生理学来解释,是因为颜氏怀孔子时,其父已经六十四岁,精气不足,所以孔子出生时严重缺钙,头顶的气门明显塌陷,比一般婴儿低得多。而且不容避忌的是,孔子的长相除了生而圩顶之外,实在有点怪异。据《孔子家语》说,一次,孔子到郑国去,与他的弟子走散了,只好一个人站在东郭门外,急得弟子们到处寻找。后来有人告诉子贡说,东门外有那么一个人,个头有九尺六寸高(约合216厘米),上下眼眶是平的,额头特别突出,头长得特别大,酷似唐尧,脖子特别长,又象是皋繇,肩膀长得象子产,上身长,下身短,腰以下还不到大禹的三寸,还说孔子神情沮丧,象条丧家狗似的。这段关于孔子形貌的描述得到了孔子本人的认可。如果依照这段描述,孔子的相貌实在不敢恭维:身材超高,上下比例失调,大脑袋,突额头,眼眶扁平,长脖子,削肩膀。说得好听一点,是生有奇相;说得难听一点,是长相怪异,让人望而生畏。还有倒霉的事呢,孔子的长相酷似鲁国季孙氏的家臣阳货,而阳货则是一个犯上作乱的家伙,后来在鲁国成了过街老鼠。不管阳货的长相是优是劣,外形上象他也就只有倒霉的份。一次孔子出行时,遭人围攻,饿了好几天,就因为他长得象阳货。

  据实而论,孔子要成为圣人确乎有点先天不足。可孔子却凭着自己的努力,克服了种种不利条件,成了战国后期各国公认的道德完人、智慧超人,成了当时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他虽然主要是一介平民,但在先秦史籍如《左传》、《国语》中,以及不少诸子书如《孟子》、《庄子》、《列子》、《韩非子》中,却往往被提到。难怪司马迁作《史记》要把孔子列入世家,提到一路诸侯、汉时丞相的地位,并在传末表达了他对孔子高山仰止,景行景止的崇敬之情。

  最早看出孔子不同寻常的是鲁国的大夫孟厘子。他死前对儿子孟懿子说:“孔丘,是先圣的后人……他年纪轻轻就特别喜欢西周的礼制,只怕会要显达的。我死了之后,你一定要拜他做老师。”那时孔子才十七岁,孟厘子就已看出孔子日后必将显达,于是吩咐儿子一定要拜孔子为师。

  他的音乐老师也曾当面称孔子为圣人。据说孔子曾向鲁国的乐师师襄子学琴,一次,师襄子在孔子面前弹了一曲《文王操》,孔子此前虽未听过此曲,但他却凭着过人的辨乐能力,指出这首乐曲当是歌颂文王的,师襄子一听,不由得大吃一惊,感叹说:“你真是圣人啊,我弹的正是《文王操》。”

  孔子的学生如子贡、冉有等更是认为孔子品德高尚,智慧超群,无愧于当时的圣人。

  一次,鲁国的太宰问子贡说:“你的老师孔子是不是圣人呢?为什么他有那么大的能耐啊?”子贡回答说:“天老爷要使孔子成为圣人,何况他还有那么大的能耐啊!”当时鲁国三大家族之一、又是执政大臣之一的叔孙武叔对孔子很不服气,于是有意毁谤孔子,子贡听后很不以为然,说:“武叔的毁谤没有用的,孔子是毁谤不了的。他人的贤德,只是一座丘陵,还是可以越过去的;孔子就不同了,他就象是天上的太阳与月亮,又怎么超得过呢?武叔要自绝于人,他能伤害到孔子吗?简直就是自不量力!”

  孔子因在国内受排挤而不得用,于是来到卫国,卫灵公很看重孔子,将要授其重任。孔子的学生冉有为此很着急,于是对季孙氏说:“国家有孔子那样的圣人却不能用,还想把国家治理好,这就象往后退步却想追赶前人一样,那是不可能的。现在孔子在卫国,卫国将要重用他。自己有人才却送给邻国,这实在不明智。我希望鲁国能用重礼把孔子接回来。”

  一次,鲁国的执政大臣季孙氏命冉有帅师出征,大败齐国。季孙氏有点奇怪,觉得冉有怎么也会率军打胜仗,就询问冉有说:“你对于打仗的事,是学来的呢?还是先天就有打仗的才能呢?”冉有回答说:“是学来的。”季孙氏听了不大相信,说:“你是孔子的学生,又从哪里学来打仗的本事?”冉有回答说:“我就是从老师孔子那里学来的。孔子是个大圣人,什么能耐、学问都有,可说是文武兼通。我正好从他那里学了一点战法,只是还不够全面。”在冉有眼里,孔子是个通才、全才,称得上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
不仅孔子的学生和国人视孔子为圣人,不少诸侯国的国君和大臣也是这样看的。

  齐国是当时的大国,与鲁国同在山东境内,齐、鲁两国的交往尤为频繁,因而齐国人对孔子了解甚多。有一次,周朝的使者来到齐国,告诉齐国周室的祖庙遭遇火灾,齐景公就问孔子,是哪一代周王的庙被火烧了,孔子以非常肯定的语气告诉景公,肯定是周厘王的庙,原因是厘王变乱周文、周武的祖制,使周室动荡不安,果不其然,被烧的就是周厘王的庙。景公一听,大吃一惊,赶忙向孔子再三作揖,说:“好啊!圣人的智慧果然远远地超过一般人。”  
 
  齐国的太史子与来到鲁国,在与孔子交谈时把孔子渊博的知识比为泰山、渊海,又私下里对南宫敬叔说:“现在的孔子是先圣的后人,他的文德已经传扬天下了,也许天老爷将会给他素王的称号呢,要不然他的名声怎么会如此响亮呢?”这当是古代典籍中第一次有人称孔子为素王。

  吴、越二国偏在东南一隅,吴国在攻下越国都城会稽后,得到一块巨人的腿骨,有车子那么长,可当地之人谁也说不清这是何物,只好派人迢迢数千里到鲁国去向孔子讨教。孔子告诉吴国的使者,这是巨人部落防风氏的腿骨。防风氏本是守卫封山、愚山的山神,因大禹治水时大会诸神,防风氏迟到,大禹一怒之下将他杀了。防风氏是当时个头最高的部落,身高有三丈,这腿骨肯定是防风氏的遗骨。吴国的使者一听,不由得赞叹说:“您太厉害了,不愧是圣人!”

  楚国、陈国、蔡国远在南方,可照样知道孔子的盛名。楚昭王时,特地派人来礼聘孔子去做楚相,要路过陈、蔡两国,陈国与蔡国得知后非常恐慌,两国的大夫一起商量对策,说:“孔子是当今的圣贤,他每次发表的政见,都切中各诸侯国的要害;如果他为楚国所用,那我们两国就危险了。”于是派兵包围孔子一行,使孔子进退不得,整整饿了七天。这说明各国都知道孔子是个了不起的人才,谁用谁强,千万不能让敌国得到孔子。

  道家与儒家在先秦诸子百家中是相互对立的两派,在如何治世、如何做人等方面都是针锋相对的,特别是庄子,对孔子的仁义、礼乐之说给予了激烈的抨击,对孔子本人也多有攻击,然而老子与庄子也不得不承认孔子是得道之人。

  庄子在《天运》篇中说到孔子曾去拜见老子,见面后老子说:“你来了啊。我听说你是北方的贤者,你是否得到了天下的大道了呢?”
  庄子在《让王》篇中说起孔子在去楚国的路上因被陈、蔡两国的军队围困,曾经七天没有饭吃,可孔子却照样弦歌不绝,对此庄子也不得不感叹说:“古代的得道之人,困窘时精神也是快乐的,通达时更不用说。他们的快乐不在于境遇上的穷与通,是因为他们的道德达到了一个非常人所及的境界,他们不过是把穷与通看作是自然界的寒暑风雨罢了。”又在《盗跖》篇中借苟得满之口对孔子、墨子的德行给予了肯定,说:“仲尼与墨翟,曾经穷得象个普通之人,可有人对宰相说,您的行事就象仲秋尼、墨翟一样,有时样子很难看,却表现出士人的可贵品质。所以位为天子,不一定很高尚;穷困得象个普通百姓,不见得就下贱:人的贵贱之分,主要在行事的美与恶。”
  显然,在先秦,不管是推崇孔子的人也好,还是反对孔子的人也好,都一致肯定孔子的高尚德行,可以说孔子在人们的心里就是一座道德丰碑。现在人们常说:“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我想从古到今大概只有孔子才配得上这八个字,其他的道德之士都要差肩于孔子。

  可以说孔子不仅给后人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更给后人留下了丰厚的精神遗产。他的精神、他的品德永远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源泉,可以让我们的子子孙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说明:第一次还未来得及排版,因而版面很不好看,只得再排一次,请版主见谅.


2#
发表于 2011-2-27 12:5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8:04 编辑

漫谈的不错,引经据典,客观求实,让读者对圣人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3#
 楼主| 发表于 2011-3-6 16:0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 一楠 的帖子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8:04 编辑

  谢谢点评与肯定,惜乎这个栏目关注的人太少。

4#
发表于 2011-3-6 16:4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8:04 编辑

老先生文笔厚重,博学多才,精华支持!

5#
发表于 2011-10-19 06:5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8:04 编辑

所谓的圣人,敬而难用,用之又不能坚守其职,窥难而脱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5 23:59 , Processed in 0.082549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