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844|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和诗歌有关的叙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3-6 09: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和诗歌有关的叙述

  中国二十一世纪的文学会走向何方?离诺贝尔文学奖还有多远?网上的书迷有多少?网络的兴起,电脑和手稿能否永远并存下去?文学中的诗歌,还能坚持多久?这样的文学话题,会一直困扰着低迷的文坛。舒婷用长诗《最后的挽歌》告别诗坛,是因为自己很难突破自己,并对读者说: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读者。这是有良知的诗人的真诚独白。对于文学家来说,没有了创新也便没有了生命,因为文学的生命在于创造;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最难超越的就是自己。在网上,读着南永前的图腾诗,耳目为之一新。正因有了创新,他的诗才能在国内国外好评如潮。为此,若想提升自己的文学创作,拿出精品奉献给可爱的读者,除了创新,还能有什么!创新不单是形式之新,而应是空谷传音似的灵动和大气,对于社会的污浊和人生的启迪,应有强大的冲击波。这样的创新才是有价值的。

  诗人写诗是这样,读者读诗读什么?读感觉。用感觉的耳朵听,用感觉的鼻子嗅,用感觉的嘴对话。如果诗歌能创造出这样的魅力场,读者又怎么能吝惜自己的联想和想象?读者面对诗歌又怎么能摇头失语?陶醉于诗中的信徒,他们的激情被唤醒,他们的审美就有了愉悦。他们的微笑就是诗坛所需的面孔。沉寂的诗坛就不会像今天这样萧条。看看诗坛的严冬渐渐远去,诗歌的春天就真的要莅临了。

  诗人在写诗,用真诚用辛勤用智慧,躬耕于诗歌的田园沃土上,创作出让读者能读出感觉的诗歌。我不赞赏人人都写诗歌,这不是嫉妒,它太需要灵性之光的照耀。我希望人人都去读诗歌,不仅仅是因为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因它是艺术的,艺术的就是审美的;既然是审美的,就应人人去追求。在追求中寻找快乐,在追求中充实生活,在追求中提升自己的文化品位。诗歌要写得空灵一些,让人仔细思索,认真回味,走入诗境,把玩再三,创余音绕梁三日而不绝的佳境。

  诗歌整齐的形式是美的;诗行的参差错落亦是美的。欣赏着这样的美,走入诗歌的腹地,感受着诗歌平滑细腻的肌质,极致而富有弹性。徜徉其间,快乐其间,感受着诗歌的活力诗歌的激情诗歌的励志。阅读着诗歌的经典,诗歌的艺术永远燃烧着青春的火焰。每一次的阅读,它都是青春靓丽的,常读常新的作品。艺术就这样魅力永恒。诗歌艺术的多元化,不同读者有了不同的选择。诗歌剖析着人生,抓住人内心的灰暗,互相疗伤。读诗歌不要读同道间的互相吹捧的作品,它对诗歌的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读诗歌的最高境界,就读人人心中有,各个笔下无的作品。因它能触动真性情,让人过目难忘,能引起感情的共鸣。

  我何时能有这样的作品出现?我是只高翔于文学天空的灵性之鸟,渴望自己栖息于文学这棵大树上,即使变成一片树叶,也要为文学事业尽绵薄之力。我是现代诗的痴迷者,是缪斯的虔诚信徒,为文学好时而费力,感觉很值得。因它已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不为文学而吃饭,却为文学而充实生活。如果自己的作品能给读者一点点有益的启迪,也是对我心灵的莫大慰藉。让自己的作品去关注那些弱势群体,去关注那些急需关注的人,给他们受挫的心灵以疗伤。我这只小小的灵性之鸟,怀揣着这样的梦想,在文学的天空里飞翔,即使没留下痕迹,也要无怨无悔的飞翔。

  功夫在诗外。我品读着文学的经典,奋笔疾书着我的灵感。在作品中,尽量给读者留下暗示或想象的入口,引领读者的思维进入审美的空间。所写的作品不能随波逐流,平平庸庸。宁撞金钟一下,也不敲破鼓三千。因为“金钟”是经典,“破鼓”是平庸之作。向一字千金努力,不拼凑文字垃圾。在读书中觉得常读常新的作品,才是有生命力的。这样的作品恰是来自于生活的,反映百姓心声的,正如鲁迅所说的:“取之于民间,毁之于庙堂。”文学的精品在民间。我所知道的民间刊物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壮大起来了,有些刊物上的作品质量不亚于官办刊物上的。民间隐藏着闪闪发光的艺术珍珠,现代的传媒应广泛的传播这样的作品。重视这些厚积薄发的民间精品,不让这些作品埋没掉。少一点捕风捉影,少一点空穴来风,少一点吹捧炒作,这才是文坛之大幸。

  近百年的中国诗坛,越发的低迷冷寂了。它走进了象牙塔,日渐的远离了人民大众,尽管民刊如林,产生了许多精品,但它的声音微弱,对它的重视程度不够,民刊各自为战的局面异常突出。为此,诗坛何时才有它辉煌的盛况?再看林林总总的、屡禁不止的非法出版,更加显示出了诗坛的混乱。例如:如果你的名字或地址落在他们的手中,你就是他们商业收刮的对象。你会收到诸如“致富信息,诗歌联谊”,“征稿启事,入围获奖”,“重点联系,优先发稿”,“诗歌入选,交钱购书”等等。面对种种诱惑,你稍一虚荣,就要上当受骗被诗坛虱子掏了钱袋子。一些不法之徒,抓住了人的虚荣,钻了混乱无序诗坛的空子。面对诗坛的现状,诗歌发表难,诗界流派多,各立山头,没有权威性的诗坛言说。尽管现代诗意境之通幽,意象之朦胧,理解上却“曲径”,造成众说纷纭,混乱不堪。

  诗坛这种种不尽人意的地方,诗人何为?写旧体诗凭灵感,创作现代诗也是这样。古典诗歌优点固然多多,可李杜诗峰何人能攀越?宋词元曲的出现实属必然。直到“五四”时期,中国新诗没有纵向继承和发展,一改旧体诗的束缚,对西方现代诗进行了借鉴,实在是中西混血儿的自由生成。当然,近百年的现代诗还不成熟,还要摸着石头过河,进行探索实践。这样才能突破固有的模式,因为艺术从来没有固步自封。创新虽难,可是诗人从未停下探索的脚步。他们的努力也在鼓舞着我,让我一天天的更新着自己,提升着自己。现代诗必须有好的形式好的内容,能吸引住读者的眼球,引起他们的阅读兴趣。

  现代诗究竟从旧体诗中汲取哪些营养呢?唯有探索创新。这样的精神历险,是我的乐趣所在。我心中的诗歌,是生命力最强的、最具前途和魅力的现代诗歌。郑振铎说:诗歌的要素应为情绪、想象、思想及形式。为此,从中国古文化遗产中借鉴什么;从西方文化中拿来什么,这是我常常思考的问题。想象中,现代诗是一个体态轻盈,具有阳刚阴柔之美的混血儿。这不是痴人说梦。更新创作观念,敢于向文学的禁区挑战,胆气要足,不因循守旧,要敢于打破常规,不唯书,不唯上,只为实。实实在在的探索,实实在在的思考,才能有自己的真知灼见,才能不断的在创作的实践中推陈出新。取百家之长,为己所用,夯实创新的基石。

  文学创新的目的是为了审美。文学之美能直抵人的灵魂之所,给读者以美的熏陶。这一作用不应小视。把读者的目光吸引到文学作品上来,在审美中潜移默化他们,这是可能的。尽管文学,尤其是诗歌,是个不宽的小胡同,可是我们若瞧见了巷子,就等于瞅见了居民区。我们就应把文学作品往有人的地方领,猛吸他们的眼球。文学的胡同虽然窄,但那可是民众的栖息之所。民众也,文学之灵魂也。文学既然定位于民众,文学才有了审美,才有了力量。至于把民众引到书桌前苦读文学之书,这种天方夜谭、痴人说梦式的幻想,无异于海市蜃楼的虚幻之境。不可神话它的力量,但可用创新的形式,新颖的文学样式,给民众以审美和教益。

  文学要审美,可审美还有个懂与不懂的问题。在家中,文学也有碰一鼻子灰的时候——刚写完《剥削》一诗,读给贤妻听,妻说还行,就是你家的那点破事儿。我又找来《夜里,透明的玻璃不透明》,妻听后又说,真不明白,夜里谁也看不见玻璃的透明,这还用你说。读给妻听这样幼稚的想法,就很难与现实吻合。因为很难界定哪一种形式的诗歌,能被大众所认可。但最近读完《中国可以说不》《中国还是能说不》《邓小平外交》等书,再拿出19971.2期《诗歌报月刊》,通读一遍,又印证了“常读常新的作品,才是经典的”这句话。大白话的有好诗,读不懂的不一定不好。以前在读《海子骆一禾作品集》时,有些诗是很难读懂的,但我觉得里面肯定有好诗。现在手上的两期杂志:符马活的《一枚钉子》和林珂的《熬药》都是大白话,你能说不好吗?

  洋洋洒洒写了这么多文学的文字,不知天高地厚的,专注于文学创作,专注于投稿,即使诗沉稿海,也毫不气馁。这也许是兴趣爱好使然,才让生命具有了实在的意义,生活过得更加充实,自己的文学素养才往高处提升,自己的文学追求才不是梦。在文学上真想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王之涣诗句般“更上一层楼”。楼上风光美,登楼见奇观。真的很想上去看看!


2011.2.21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诗金 于 2011-3-6 09:42 编辑 ]
2#
发表于 2011-3-6 09:42 | 只看该作者
朋友没有编辑好啊,问好!
3#
发表于 2011-3-6 18:11 | 只看该作者
此文最好还是移到“明月清风”啊。
4#
发表于 2011-3-6 22:28 | 只看该作者
我帮朋友移去明月清风版,问好。
5#
发表于 2011-3-7 00:12 | 只看该作者
有些道理,不过有些泛泛而谈。
6#
 楼主| 发表于 2011-3-7 22:1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赵国宝 于 2011-3-6 18:11 发表
此文最好还是移到“明月清风”啊。

谢谢关注!
7#
 楼主| 发表于 2011-3-7 22:2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zfx875206 于 2011-3-6 22:28 发表
我帮朋友移去明月清风版,问好。

谢谢帮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20 01:46 , Processed in 0.167738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