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989|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无马之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2-18 11: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

  马具店是冯大在这座城市溜达了三天,几乎逛遍了所有大街小巷后,才决定开办的。原因很简单:这偌大的一座城里,竟然没有一家马具店!按冯大的简单推论,没有同行的竞争,生意肯定兴旺发达。他甚至在马具店未开办之前,就预想到了财运滚滚的美好前景。

  马具店开张当天,顾客盈门。他们好奇地翻看着这满铺子的马具,七嘴八舌地询问它们的名称和用途,使冯大手忙脚乱地折腾了一整天。然而,让冯大出乎意料的是,那天竟没售出一件马具!

  第二天,马具店照常营业。然而,景况跟昨日如出一辙。

  到了第三天黄昏,那些马具还是一件没售出,冯大就有些沉不住气了。他逮住一位顾客问:"这些马具怎么样?"

  "很好呀!"顾客说着,爱不释手地翻看着一个马鞍。

  冯大就怂恿道:"那你不买上一件?"

  顾客禁不住笑了,说:"可惜我家没马呀!要不,我一定会买上一些。"

  "你家没马的呀!"冯大有些失望。

  "是呀。"顾客回答道,"不要说我家没马,就是真马我长这么大了还没见过呢。我来你的店是瞧着那些马具稀奇。"

  这下,冯大彻底明白了:原来这些天来店里的人,他们根本不是来买马具的,只是进来瞧个稀奇。

  
  二

  一周一晃而过,在这些日子里,店里的顾客川流不息,但摆放着的马具一件没少。冯大觉得这样捱下去也不是办法,为了寻求那些真正需要马具的顾客,他便决意在这座城市的晚报上刊登一则广告。

  冯大将拟好的广告词送到报社的时候,那个接待他的广告人员甚是好奇。他忍不住说:"先生,你经营马具?"

  冯大说,是的。

  那位广告人员就问:"马具是不是马鞍、马蹬、马衔、马蹄铁、马鞭子呀什么的?"

  "是呀。"冯大说着,甩了甩手里的广告词:"你看,我上面写得很清楚了。"

  那位广告人员又说:"先生,我能冒昧地问一句吗?"

  冯大爽快地说:"行呀,你问就是了。"

  那位广告人员就问:"先生,你不是本地人?"

  冯大回答道:"是的。"继而问:"你们报社不登外地人的广告?我的店可是开在这座城市的呀。"

  那位广告人员赶忙纠正了冯大的误会:"我不是那个意思。我们非常欢迎你来本报刊登广告,但有一点我还是要对你说,根据我们的了解,这座城市根本没有马。而且,我们城市所在的整个地区都没有马。"

  话音一落,冯大倒吸了一口冷气,他发觉自己忽略了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那就是这座城市里有没有马?

  
  三

  冯大的广告最终还是在晚报上刊登了。

  当晚报的那位广告人员告诉他,这座城市里根本没有马的时候,冯大确实感到了从未有过的绝望。是呀,一个没有马匹的城市里,怎么销售得了那些马具呢!可他也不能关闭店铺一走了之呀。那样的话,已缴了一年的租金怎么办,那满店铺的马具怎么办?他想既然店都已经开了,一下子关掉总不太好,打算开一段日子再说,说不定有生意也难讲。

  广告刊登出去后,来店里的人比以前更多了。在这短短三天的时间里,冯大接待了数以万计的"观光者"。他们中有些是从店前路过的,更多的是从报上得知消息慕名而来的。说实在的,自他们出生以来从未见过真的马,所以一旦得知他们的城里开了一家马具店,免不了都要来瞧个新鲜。

  在这段时间里,冯大还接待了三批特殊的客人,一批是前来观摩写生的一所美院的学生;一批是想制作马具的少年宫手工兴趣班学员;还有一批是前来采访的当地媒体的记者。一时间,冯大开办马具店成了这座城市的新闻,他的马具店一下子闻名全城。

  可是,这所有的一切跟冯大的马具店的生意无关。那些马具还是原样摆放在老地方,遥遥无期地等待着那些真正的使用者。
  
  四

  马具店开张半个月后,冯大真正觉得开办这家店,是自己的一个错误决策。在这漫长的半个月里,冯大没有卖掉过任何一件马具!冯大眼睁睁地看着满屋子马具,内心充满了无以名状的沮丧。

  这以后,冯大变得有些"穷心极恶"。他几乎对每一位上门来的顾客,都竭力地推销起他的马具来。他对一位中年人说,师傅,你不想买一条马鞭?中年人说,我家又没马的,要马鞭干嘛?冯大知道他没买的意思,便不怀好意地说,那马鞭打起你的儿子来,可比皮带强多了!气得那位中年人甩门而出。

  有一回,他还真的推销出去了一件马具--一个木柄马刷。那次,有个小孩路过他的店门前,停住脚步问冯大:"叔叔,你店里有板刷吗?"冯大知道他买洗衣用的板刷,刚要回绝说没有,想到自己店里的马刷很像板刷,便禁不住叫住了那小孩。

  此后,冯大还以类似的方式,推销过他的一些马具。尽管也有人买去一些马笼头、马梳子,甚至于马衔什么的(他们是当玩具来用,也有作为壁饰挂在墙上),但收效甚微。冯大的店终于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五

  支撑到一个月的头上,冯大的马具店实在难以为继了。他关了店门回了趟家。这是冯大开店以来,第一次回家。

  一到家,他支支唔唔地对爹说:"爹,我,我这下,可惨了!"

  他爹见状吓了一跳,一迭声地问:"阿大,出啥事了?阿大,出啥事了?"

  冯大哭丧着脸说:"我的店开不下去了!"

  他爹问:"为什么开不下去了呢?"

  冯大就告诉他爹:"那座城市里根本没有马呀!"

  他爹一下子沉默了,良久对冯大说:"你能不能再想想办法?"

  冯大说:"该想的办法我都想了,可还是不行呀!"

  他爹又说:"你能不能再开一个月?"

  冯大问:"干嘛?"

  他爹实话相告:"你娘前些天叫人给你说了门媒,听媒人三阿婆说,对方听说你在城里开马具店有些动心了,说过几天要到你店里去看看。如果你现在不开了,那这门亲事还不又完了?!"

  听说家里给自己说媒了,而且对方还有些动心了,冯大心里很是高兴了一番。冯大今年都快二十五岁了,家里托媒人说过不下十次的媒,但从来都没有成功过。原因是冯大臭名在外--做事浮夸,每件事都是半途而废,让对方觉得没有依靠感。

  
  六

  冯大的马具店勉强地坚持了下来。当然,现在的这家马具店,在冯大眼里不再是纯粹的马具店,而是作为他形象的一种摆设。然而,也就在这个时候,他的店破天荒在迎来了一笔生意。

  那天下午,冯大正在马具店打瞌睡。经历了一月余的新鲜期后,来马具店瞧稀奇的人日益减少,马具店也开始变得冷静起来。特别是最近几天以来,马具店几乎门可罗雀了!这时,有一个青年人找上门来。

  那位青年人看到冯大的马具店时,目光里焕发出了极度的惊喜,那情景恍如跋涉沙漠的人,见到了梦寐以求的绿洲。他喃喃自语道:"他娘的,终于找到了!他娘的,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呀!"三脚并成两步地进门来,扑似地朝着那些马具走去……

  冯大被他进门的声音惊醒过来,但他不但没有起身迎客,甚至连话都懒得搭一句。他事不关己地冷眼瞧着他,根本没对他抱任何的幻想。经历了无数次希望和失望之后,冯大对每一位进店门来的人都表示绝望了。他暗暗地想:又来了一个瞧稀奇的!这城市里的人真是吃饱了撑的没事干呀!

  正作如此猜想的时候,那位青年扭转头面向着冯大,突然开口了:"在你这里批一套马具多少钱?"

  冯大懒散地报出了一个价格。

  青年人问:"能不能再便宜一点?"

  此言既出,冯大的精神被用力拎了拎,他说:"你说多少?"

  青年人向冯大报了一个价后,补充说:"如果你接受这个价格,我就要三整套马具。"

  冯大顿时恍然如梦。
  

  七

  马具店的第一笔真正的生意,终于在这不经意间成交了。青年人付款的时候,冯大不由地问:"你是外地人?"

  青年人不可思议地瞟了冯大一眼,反问冯大道:"你看我像一个外地人吗?"

  冯大细细地端详着青年人,说:"看上去不像。好像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

  "这就对了。" 青年人说,继而又问:"那你怎么说我像外地人?"

  冯大说:"据我所知,这座城市里的人不需要马具的呀。"

  "怎么这样认为呢?"青年人问。

  冯大说:"这座城市里可是没马的呀。没马,要一整套马具干嘛?"

  青年人就笑了:"是呀,这座城市里是没有马的,难道我们不可以造几匹出来?!"

  冯大越发一头雾水了:"造几匹出来?马怎么造呀。"

  青年人见他迷惑不解的样子,不再故弄玄虚了,他坦白地告诉冯大说:"我们制造了几匹木马。知道吗?木马。这些马具就是用在木马上的。"

  冯大恍然大悟了。但他对为什么要制造木马依然无法理解,青年人就向他解释说,这座城市里不是没马吗?凡是没有的东西,人们就越想拥有它。为了满足人们的这种心理,我们就制造了几匹木马。最后青年人补充说:"我们是园林管理处的,这些木马放在公园里供游客骑着玩。"

  
  八

  售出三套马具后的第三天,冯大爹陪着相亲的来店里了。那女孩长得特水灵的,冯大一眼就相中了。

  吃午饭的时候,对方的家长突然发话了:"人,我们是满意的,只是这店里的生意怎么样?"

  冯大想说不怎么样,但怕这样说黄了亲事,而说谎呢又不太好。正进退维艰时,一旁的爹帮护着说:"听我冯大说,店里的生意还蛮不错的。"

  对方家长又问:"你们怎么想到这城里开马具店的?"

  冯大嚅讷地说:"我到这城市里考察了好几天,见整座城市里没一家马具店的,所以就……"

  对方家长的眼里就露出了赞许的目光,暗想:这冯大可是个有头脑的小伙呀。

  善于察言观色的三阿婆见状,赶紧在一旁巧舌如簧地吹捧不休:"冯大这小孩呀,我是看着长大的,长相好人也聪明,阿芳以后嫁了他,俩个人一起开这家马具店,日子要过得多滋润就多滋润呀。"

  冯大听了,叫苦连天,暗地里骂:滋润个屁呀,这马具店都要关了,还滋润个屁呀!

  饭后,一切如意。临走前,爹一把拽过冯大,悄声问:"这店的生意到底啥样?"

  冯大压低声如实相告:"一共只售过三套马具,还不是用在真马上的。爹,这店没戏了,你们一走我就关。"
  话音未落,爹狠盯了冯大一眼,说:"现在还怎么关呀,先撑着再说!"

  
  九

  冯大的马具店一如既往地开张着。那女孩对冯大显然蛮有意思了,后来独个儿来过几趟店里找过冯大。这样一来,马具店更不能关了。要是关了,对方会认为冯大爱说大话,那样这桩亲事注定要黄。

  而自从那三套马具出售后,店里再也没售出过成套的马具。为了改变这种没有生意的境地,冯大试着上公园去推销马具。可是令冯大失望的是,这座城市总共才一个公园。于是,冯大只得上那个公园,企图说服负责人再添置一些木马。这样,他又可以售出几套马具了。

  然而,那位负责人未听冯大讲完,便不断摇头表示回绝,他说:"我们公园里已经有三匹木马了,近段时间内估计不太会再添置。"他建议冯大去别处推销一下试试。

  冯大面露难色地说:"这城市里就你们一个公园,你们不要哪里还会要呀。"

  那位负责人一听,就批评起冯大来。他说你这年轻人看上去蛮机灵的,脑瓜儿怎么这样不开窍呀。难道木马只允许在公园里供人玩呀?这座城市里有许多肯德基商店,那里如果配置一些木马,生意肯定比我们这里好,你可以说服他们的嘛。

  公园负责人的一番话,像一根火柴点燃了冯大心头希望的火把。

  
  十

  冯大不再成天死守在那马具店里了,他开始马不停蹄地奔走于那些肯德基商店。

  可是,奔走了好几天,一点收获都没有。那些肯德基负责人不等冯大说完,便不约而同地婉言谢绝了,他们说他们开的是肯德基商店,又不是儿童娱乐场所。任冯大怎样磨破嘴皮,就是死活不动心。

  这让冯大由衷地感到气馁。要是以往,就是打死冯大,他也不会再厚着脸皮上门了,可现在情况不同了,马具店已不再是一家单纯的商店,它维系着冯大未来的幸福生活。

  冯大苦思了三四个晚上,终于想出了一种新办法。

  这天,他一大早来到市中心的那家肯德基商店。那个负责人一见是上次来过的冯大,不等他开口便忙不迭地摆手,那样子好像打发一个惹人讨厌的乞丐。

  冯大见状有些尴尬,但他没有因此而退却。他耐心地站在原地,看着那个负责人摆手,等他手摆得差不多了,突然开口道:"我这次不是来推销木马的!"

  负责人一听不是来推销木马的,手就不好意思再摆下去了。他停下来,困惑地问:"那你来干嘛的?"

  冯大一字一顿地说:"我--是--来--送--木--马--的!"

  负责人的眼睛一下子瞪圆了,暗想天下怎么会有这等好事呀。


  十一

  冯大自己出钱向公园租用了一匹木马,摆放在了市中心那家肯德基商店。

  如冯大预想的效果相一致。那些孩子到底挡不住那新玩意的吸引,缠着大人成群结队兴致勃勃地赶来了。木马摆进去的头几天里,客流量就足足增加了三倍!

  其他肯德基商店一见眼红了,后悔当初不听那个冯大的劝,但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他们纷纷跟着行动起来。一周不到的时间里,这座城市的肯德基商店几乎没有不购置木马的。而作为这座城市惟一的马具店,木马需要配置的马具自然一律到冯大店里购买。

  于是,马具店的生意终于有了起色。

  之后,冯大将目光投射到了肯德基商店以外的地方。他花钱雇用了一个下岗女工看店,自己又含辛茹苦地奔走起来。

  经过冯大两个月的忙碌奔波,这座城市凡有儿童出入的地方,都必不可少地配置了木马。木马一下子遍及了这座城市,马具店的生意油然红火起来。

  对于木马这一新鲜事物,很快引起了市民的普遍关注,这座城市的媒体便倾巢而出大肆宣传,他们妙笔生花将这座城市誉为"木马之城",字里行间不可避免地提到了冯大,以及他那家曾经被报道过的马具店。


  十二

  然而,木马毕竟是木马,由于未曾进行剧烈运动,对马具的损耗率不大,需求量无法与真马相比。所以,冯大的马具旺销一段时间之后,便开始呈现节节下滑的趋势。

  为了保持马具的旺销之势,冯大决定向这座城市引进真马!

  当冯大打电话给家里,要他爹牵一匹马进城的时候,他爹在电话那端纳闷地说:"阿大,你有没有搞错?城市又不是乡村,有的是车,难不成要马驮东西?"

  冯大不耐烦了,不好气地说:"我叫你牵来自然有牵来的道理。"

  冯大爹就不作声了。当天,他牵着一匹马从家里出发。

  冯大爹到达城里时,已是三天以后了。那天清晨,他刚风尘仆仆地赶到店里,冯大就领他去隔壁的小店吃面。待冯大爹吃罢面出来,那匹马已被置换上了崭新的马具。

  冯大爹看着那装束一新的马,正百思不得其解,冯大将马缰放到了他的手心,抱歉地说:"爹,这次又得辛苦你了。"

  冯大爹不解地瞅着冯大,非常恼火地说:"阿大,你搞什么名堂?我刚牵出来你就要我牵回家去?"

  冯大禁不住笑了,说:"那里呀,我要你骑着它在城里走动。"

  冯大爹一听真的生气了:"阿大,你听好了,我可是你爹!你怎么能把我当猴耍呢?!"

  冯大说:"爹,我怎么会把你当猴耍呢!这可是正事儿。"


  十三

  冯大爹就骑着那匹从家里牵来的马,在冯大的马具店所在的城里,穿街过巷地一连走动了三天。

  在这三天的时间里,凡冯大爹和马所到之处,市民们是围观如潮,挤得街道水泄不通,那情况恍如在举行狂欢节。

  第四天,冯大本当还想叫爹骑马游走的,后因这座城里的有关部门的干涉,迫不得已只得临时取消了。然而,这一举动已收到了明显的成效:这座城市的商家们普遍肯定了一匹真马所具有的魅力,以及对这座城市的居民的致命的吸引力!

  先是一些娱乐场所的老板从中看到了商机,敢为人先斥资引进了真马,开辟了各种跟马有关的项目:练马、赛马,甚至于在暗里出现了赌马。紧跟着这座城市的旅游部门也闻风而动,开展了一项颇具特色的活动--骑马环城逍遥游。再是那些影楼也参与了进来,承接宝马伴美女、良驹陪靓男之类的摄影业务。再再是,肉食品市场也不甘落后了,开始收购老弱病疾的马,大批量地销售马肉(当然,这项活动跟马具生意关系不大)。最后,凡是能跟马沾上边儿的,都开始拼命地跟风,马匹便成批成批地被引进这座城来。

  于是,几乎在一夜之间,冯大的马具店兴旺发达起来。他花钱雇用了七八个下岗工人打理店铺,自己则频繁地进出这座城市送货进货。冯大开始不再为出售不了马具而整天忧心如焚,相反经常为马具的供不应求而忧心忡忡。

  
  十四

  现在,这座城市里已遍地是马了。人们早已忘记这里一年前是没马的,也不会想到是一个叫冯大的外地人,彻底改变了这座城市无马的景况。他们只是体验到了玩马是一项非常刺激的活动,那项活动给他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乐趣;认为马肉是一种吃起来有些酸的肉食品,那味道比起来猪肉来是迥然不同的。而马,毋庸置疑地成为了这座城市的经济增长点。

  自然,对于这一切,冯大是不去计较的,也懒得去计较。如今他除了马具店的生意,将别的一切都抛到了脑后。他只希望这里有关马的活动,尽量丰富些再丰富些,这样他的腰包可以鼓一些再鼓一些。到目前为止,他已在这里开了五家连销店,并计划下个月再开两家,呈扇面之势包围这座城市,从而彻底垄断这里的马具生意。

  冯大呢,也不再叫作冯大了,除了他的家里人,其他的人一律喊他"冯老板!"并且还拥有了一个漂亮的女友。当然,这个女孩不是相过亲的那个。那位三阿婆叫阿芳的女孩,冯大开第二家连锁店的时候,就觉得她土不拉渣的。冯大眼下的女友,在这座城市土生土长,毕业于这座城市惟一的高等学府。不过,据说冯大最近看她也不顺眼起来,觉得她没他所要求的那般丰腴。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冯大做马具生意之余时常光顾那些娱乐场所,只是每当看到那些活跃于那里并倍受青睐的马匹时,他很难会想起它们是由于自己的原因而进驻这座城市的。他除了能感受到它们带给自己的无与伦比的快感外,至多就趁着空闲的时光,根据当时马具的行情,习惯性地算上一笔:自己能从每一匹马的身上攒到多少?


姓名:卢江良           邮编:310007
地址:杭州市古荡莲花新村东26-2-102
信箱:lujiangliang@163.net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4-2-18 12:45 | 只看该作者
城无马
3#
 楼主| 发表于 2004-2-19 11:34 | 只看该作者
楼上这位兄弟的留言我看不懂什么意思,:):)
4#
发表于 2004-2-19 11:37 | 只看该作者
嘿,逼上梁山、歪打正着、物以稀为贵!这构思小说的功夫,领教了!!
5#
发表于 2004-2-20 11:51 | 只看该作者
其实问题不在马?马在小说里只是个道具。(马具就是道具,选择这个也很有意味)这个东西反映出来的应该是“一种当下社会的发展的影子”,其中的寓意比较微妙。
    不知道作者在构思这篇小说时想到了什么?应该说小说是不错的,但是我感觉写得好象还不够深刻,还应该有更深刻的东西体现在里面,但我说不好是什么。
6#
 楼主| 发表于 2004-2-23 08:24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房子兄的点评

其实这个小说是我去年写的小说中最被文友们看好的一个,它的意义应该是多重的,但作为一个作者不宜对自己的作品滔滔不绝,现贴一部分网友们的点评供参考——

狗蛋:本篇小说看似写实,实则写虚。通过对马具店生意由前期尴尬到后期发达的描写,见证了小人物冯大生活的酸甜苦辣。本小说颇具荒诞意味,结构和语言都很好。

右额天心:很会叙述,很有味道。小说,叙述得能抓人就不错,作者的叙述有层次,也符合生活逻辑,我就这么一点点读下来,也读了进去,直到读完。看来,到处都是生活,到处能写出好东西,就看你会写不会写了。

文轩: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人就是这样发家的。小说中冯大的形象我想是千千万万个发家致富者之一,由最初看好市场投入马具经营马具店开始做起,经历了本市没有马而卖不出马具的困惑,导致要关店的下场,可媒体的一再采访却从一个侧面抨击了现在舆论界的一些常惯现象。没想到在一业内人士的提醒下,冯大抓住了市场的契机,由没马造木马开始,以至于达到了市区里开展多项与马有关的项目,从而使得他的马具店规模扩大,丰盈了市场,带来了利润,他也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有钱的老板。这时,漂亮有学识的女朋友有了,地位有了,该有的都有了。这篇小说告诉了我们,天上没有掉馅饼的新鲜事,只有抓住机遇,靠自己的努力,才能打拼市场,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也从一些侧面讽刺了一些人以钱唯亲,爱凑热闹等现象。

读者123:小说不错,可是作者态度暧昧,不知道他要表达什么。

赵云将军:不明确表示自己观点的小说才是真正的好小说啊。年轻人经历少,暂时无法理解小说中那种深刻的讽刺。慢慢来别急。

杳然:别具匠心的好小说,看似荒诞离奇,却编得令人十分信服,佩服作者写小说的功夫:)

依白:文笔流畅,语言生动,值得一读。好看!

思漫:有意思有意思。作家创造出来的人物与事情总那么令人启发。

涩青果:尖锐!一篇精彩的小说,如果情节再曲折一些,我觉得就更好了!你说呢?

冰姐:“黔之驴”的后代,终于发迹了!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意料之中! 一篇不错的小说! 喜欢你的文字:凭着良知孤独写作! 关注人性,关注命运,关注社会最底层!

徒步走网:死马当成活马医。较《懒汉的成长》、《隐秘女人》尖锐的表现---------成功! 但没有走出小说的误区。 赞同冰姐意见: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意料之中! 欣赏你的签名档!

hb如诗:很有生意头脑!我是说作者!没有一定的生意理念,写不出这样曲折的故事!

思婕sj:很有内涵的小说。小说写得很好,有一定的内涵,有一定的经商之道,并且很吸引人.值得一读.你的水平在不断地长进.望继续努力.

晚云0:好文章让人方方面面都有感慨。1、吃自己摘下来的果子永远比吃别人剩下的馍好;2、机会不管是创造得来还是不知不觉中到来,不努力抓住就无法成功;3、坚持总能受益。

萍诗:小说成功之处:小说篇幅虽短,却有滋味:一环扣着一环:从生意场景出发,自然而然地转出个爱情场。爱情场又支撑着生意场,让人不得不看。这样的结构构思妙不可言!

冷夏:这篇小说挺好看的,阴差阳错得福。其实生活中有好多事情如果我们作了有心人,也许命运就因为有心而改变……

青衣狂客:读着。一丝涩涩的苦味从心底升起。或笑或嘻或泣或哭百感交加。貌似喜戏的结尾中一丝淡到若无的……

钱塘布衣:能有头脑的一篇文章 思变则通 在如今的社会中 这篇文章讲的并不是一个“故事” 。

仁和大掌柜:不错,寓言小说。

小蛮腰噢:好!小说行内人的手笔。[推荐大家看]!!!

莫纤:有意思的小说。有内涵,从文章中能看到生活需要创造,才能充满希望.
7#
发表于 2004-2-23 12:14 | 只看该作者
谢谢 卢江良 将这些帖子转来,给房子一个学习和认识的机会。小说的寓意和荒诞,我非常认同。如你所说“它的意义应该是多重的”。

  说实话我欣赏这样的小说,我还认为还可以写得更好,比如有人提到了小说的结尾的处理。我有同感。这个期待可能高了些,但是您是小说行家,不会怪罪吧?
8#
 楼主| 发表于 2004-2-23 14:04 | 只看该作者

房子兄,你误解我的意思了

我怎么可能“怪罪”呢?:):)
虽然写小说多年,但还是一个学步者,任何一种意见,对我而言都是一种鞭策,不会怪罪只有感激。
握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7 19:40 , Processed in 0.121788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