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462|回复: 3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那一溪清澈的泉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3-11 13: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那一溪清澈的泉流 

                    
                      若荷
  
  每个人都热爱自己的家乡,那种对家乡绵绵不尽欲说还休的心情,除对远在家乡的亲人记挂,还有各种各样的事物的经历,而村庄,已成了一种情思缠绵的意象。在我国古代诗词中,含有这一意象的名篇佳句数不胜数、俯拾即是,如:“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等等,抒发了游子对故乡的无限牵怀。对此我也常把这些当作遣愁的凭籍,毫不例外地吟一些古人怀乡的诗句,尽管家乡离我并不太远,甚至可说隔着山头就能望见。
  
  人的一生中,有许多事物会随着长大变得清晰,又随着生命的行进变得逐渐模糊。近几年,当某些记忆在若有若无中留恋,唯独一件事情令我记忆犹新的时候,我想起了故乡的老井,并一次次把它写进我的书中。所以201139日这天,当县文联主席赵洪玲女士打电话给我,通知我准备310号与文友一行去慰问北京军区某部给水工程团打井官兵时,我有些莫名的激动。
  
  此前,我恰好收到一份远自黑龙江水利编辑部寄来的杂志,上面发表的是我在一月份写的一篇《乡村老井》的散文。挂掉赵主席的电话,我用剪刀细心地剪开牛皮信封,打开杂志第一行目录上找到我的名字时,在我笔下的一口老井又蓦地浮现在了眼前,以致使我有些神思恍惚,在心里默默地道了声:“久违了,老井!”
  
  说实话,早在数日前听说人民解放军要来沂蒙老区打井时,就有想去探望的冲动,看看那些战士看看那些井位抚摸一下那些长长的钻杆,或抬头望一望高高的井架……是我的心愿。多少年没有与身穿绿军装的战士近距离接触了,当第二天我们驱车来到驻坦埠后寨村的井位时,一下车便把这些生龙活虎年轻的小伙子包围了。
  
  给我们引路的是坦埠镇两位领导,还有两位是部队的同志。我听说其中一位姓“哈”,是在马背上长大的蒙古族小伙子。刚一下车,他们就给我们报告了一个喜讯:“今天晚上,井已经见水了!”有摄影记者拉过一位战士,通过告知我们知道井深共有112米,经过三天三夜紧张的钻探,终于在3月9日晚上涌出清冽的地下水。
  
  新年之时,我在新浪微博上曾看过一篇文章,祥细地记载着从去年10月到现在无雨无雪的日子。那是一篇求风化雨的日志,作者常住北方。这个北方就包括着我的家乡沂蒙山区。沂蒙山区历来缺水,在我所热爱着的我的家乡蒙阴,历年的自然水量也是少得不忍落笔。我常怀念一个叫做旧寨的山村,座落在一个小山脚下,有几百户人家的样子,南边紧靠着一个水库。我父母亲当年就在这里工作,我在这个小小的村庄出生并长到十八岁。
  
  一直认为这是一个鱼米之乡、水资源有多么丰沛的村子,有一年大旱,河水退到离村庄很远的地方,井水也不久完全干枯,我们不得不到很远的“河”里挑水,河水细如山涧溪流,逶迤着向西渐缓潺去。看着沿岸担水人挑起的水桶里,跳动的水花无一不泛着水草和河泥时,我才深知水在我们这里是怎样的富贵,甚至它们宝贵到了怎样的程度。
  
  我是13岁开始学着挑水,从此便学会跟着水源迁徙。全村共有三眼井,村西边的井是不能吃的,据说不太干净,祥细的事情我不知道。村东的井是才打的,叫机井,井口很宽,也很深,我先前还不敢去那里打水吃,后来才慢慢敢去了。村南有一片菜地,地中间有一口井,井壁上长满了青苔,井台上有光滑的石板,井口的石台上有深陷的凹槽,一看便知是长期以来以井绳打水留下的痕迹。我知道深井里的水总比浅井里的水清澈。瘦小的我一前一后各挑起一个水桶,稚嫩的肩上挂一圈盘好的井绳。这个形象不知现在哪里还有?我从那里便收藏起这个背影,想象着有一天决不在我的生活中重复
  
  上世经八十年代,我家随父亲的调动搬到岱崮,有一次去朋友家串门,刚一进家放下东西,她便担起扁担去山下挑水,这一去就从日落到了黄昏,月亮弯上树梢的时候,她才回来,我看着那对桶里混浊的“井”水,听了她母亲的抱怨我才知道,她们那里根本没井,所谓的“井”就是山上的泉眼,当地有个歌谣是这样唱的:“石头峪,石头家,石头嫁妆石头花……”。泉水的多少得由雨水下多下少而定。雨水少时,泉也干了,于是接山上草落里涎下的细流。把铁桶摆在高高的岩石下面,一滴一滴地接,“滴嗒、嘀嗒”,就像漫长的时光落下的沙漏。
  
  2001年秋天,我随市妇联去西北考察,沿途看到一些水窖,那时还没有成规模,冷不星的几家座落在房前屋后,黄土高坡的西北地貌,水土流失的厉害,黄碣色的地表上几乎都是些落叶灌木,植被是那样的稀少。深沟里的水浊黄而下,几只羊低头饮水的同时,放羊人也在小心地选清一些的水装葫芦。看着这些,我真的不能不爱水,不惜水,我爱的那么深沉,这种爱来自我的内心深处,我珍惜如血脉。
  
  在施工现场,摄像师在为战士们拍照,大家在一起合影。书法协会的、楹联协会的朋友为他们赠送了新写的楹联。作家在现场为官兵们签名赠书,类延成部长把自己一部《悲情张灵甫》作品赠与每一位官兵;文联代表县委宣传部把有关蒙山区的革命事迹的光盘、以及一套《改革开放中的蒙阴》等暑假送到官兵们手中,让大家了解蒙阴,了解沂蒙山区。这里有拥军支前的模范“六姐妹”,有用乳汁救活伤员的“沂蒙红嫂”。无论是抗日战争时期还是解放战争时期,这里的人民都有着拥军的热情,涌现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  

  我怀着敬仰的心情面对我们的子弟兵。听年轻的首长为我们讲话。他说,在进驻沂蒙山的时候,他们就接到上级的指示,部队在这里要严格按照三讲一树去做:“讲文明,讲卫生,讲礼貌,树形象”,并严明纪律,除了接受精神食粮,部队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们不仅是支持我们的经济建设,在精神上也是由衷令人敬佩的。听说部队准备在这里打100眼井,“打到99眼的时候,我们会再去的,到时候我们也可以来个军民联欢!”我们的类延成部长和文联赵主席激动地这样说。

  在钻井平台旁边,我看到简陋的休息室,里面摆放着管钳及各种钻塔维修工具。想起他们来时还在二月,寒冷的山风还在肆虐,不知道这些战士是怎么样坚强地轮流在工地上对抗着寒冷的山风的。在井位的后面,就是连绵的山峦,这是我的家乡。水是生命之源,从远古时期,人类就逐水草而居,在有水的地方繁衍生息,使生命绽放出灿烂的花朵。当年红嫂以乳汁救死扶伤,而今我们的军队又回赠以清冽的甘泉,解救老区人民于旱情之中,这是多么深厚的鱼水之情!当我们脚下一个个井口之水鱼贯而出、奔腾不止、汩汩不息的时候,万亩良田也便得到了幸福的滋润,有了这源源不绝的茂盛的水源,我想不久,这片洒满革命热血的土地就会旧颜换新貌的!
  
  


[ 本帖最后由 若荷 于 2011-3-16 21:26 编辑 ]
2#
发表于 2011-3-11 13:34 | 只看该作者
这会有事,急急下了,晚些来欣赏
3#
发表于 2011-3-11 13:52 | 只看该作者
欣赏,提读。
4#
发表于 2011-3-11 14:56 | 只看该作者
生活的回望,日月的变迁,表达的细致、形象。
5#
发表于 2011-3-11 19:16 | 只看该作者
细腻描述,军人情结.拜读学习
6#
发表于 2011-3-11 20:21 | 只看该作者
荷的字,不俗!
7#
发表于 2011-3-11 21:20 | 只看该作者
当我们脚下一个个井口之水鱼贯而出、奔腾不止、汩汩不息的时候,万亩良田也便得到了幸福的滋润,有了这源源不绝的茂盛的水源,我想不久,这片洒满革命热血的土地就会旧颜换新貌的!

真情流露,感动!
8#
发表于 2011-3-12 09:13 | 只看该作者
欣赏老师美文,老师的描述,总是那么细腻,情绵。
9#
发表于 2011-3-12 13:28 | 只看该作者
学习。
10#
发表于 2011-3-12 16:35 | 只看该作者
有往昔的井水回忆,有解放军官兵打井的现实描述,更有对水的热情讴歌与赞美……学习,拜读,问好!
11#
发表于 2011-3-13 05:12 | 只看该作者
人民子弟兵来沂蒙打井抗旱,也是对当年革命老区的回馈。这样的场面,生动感人!
12#
发表于 2011-3-13 09:54 | 只看该作者
老师的每篇文字都写得优美细腻,欣赏学习!问好!
13#
发表于 2011-3-13 10:48 | 只看该作者
水不要说是在北方,南方也很缺了。问好妹妹。
14#
发表于 2011-3-13 19:54 | 只看该作者
真情实感,学习了。
15#
 楼主| 发表于 2011-3-13 20:0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曹国魂 于 2011-3-11 13:34 发表
这会有事,急急下了,晚些来欣赏


谢谢,问候国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9 22:17 , Processed in 0.163190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