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018|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万绿丛中一点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4-28 13: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文/碣石清风


  千古神岳碣石山入口处有两座小山,一曰馒首山,另曰石板山,两山位置相对,高低相象,其间约百米,古人称碣石门。石板山馒首山之间有一条拦洪大坝,坝北是碣阳湖,坝南是小型园林。石板山不高,但陡峭,山崖立陡,有如刀削,正如山名,山坡光秃秃象石板,不知是多年雨水冲刷还是登山人足踏,山中竟有几条绳子似的山路从山顶悬到山底。山路象浅沟,沟旁是丛生的杂草没有树。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碣石山有三霄娘娘庙,有八仙洞;秦始皇曾从此出发入海求仙;魏武帝也曾挥鞭登临碣石而赋诗《观沧海》,这里的名胜古迹数不胜数,因此招来八方游客,黄金季节,游人络绎不绝。碣阳湖上,石板山下,小型园林里,也便成了昌黎人健身的好场所。或练拳,或舞剑,或散步,或登山;有老有少,有男有女,有健步如飞的,有步履艰难的;健身者强弱不均,养生方式迥异。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不管风天雨日,不管冷雪寒冰,健身者从不间断,这种持之以恒的精神,难能可贵。

  我在朋友的推荐下,去碣石山下健身,根据我的自身情况,我采用了小运动量的散步形式,每天早晨一小时,夏天,我迎着东方的朝霞归家;冬日,我踏着星光登山,这项运动很有情趣,去也其乐融融,归也其乐融融,长年坚持下来,身体受益非浅。

  那些健身者,花甲古稀居多,耄耋者也不少,令人惊羡的是;他们一个个鹤发童颜,他们一个个仙风道骨。为此,我愈发坚信古人所说“长寿百岁”的道理了。

  慢慢地,我由在坝上散步改做登山。

  登山,登石板山,谈何容易,山崖立陡,开始时,驻足山下,望而生畏,便想打退堂鼓,还是漫步园林坝上吧。此时,身后突然传来脚步声,我忙回首,原来是一中年女子,着红装,白色运动鞋,英姿飒爽,她健步从我身旁一跃上山,顺着山路弓身攀缘,走了一程蓦然回首,嫣然一笑,“您第一次登山吧?别怕,跟我来。”她的声音很甜,很柔。

  我望着她,脚象凝固了似的不能迈步。

她向我招手,“别怕,开始都这样,登几回就好了,您就跟我来吧,脚要登稳身要贴紧手要抓牢,不要回头不要下望,我等您!”她频频向我招手。

  我不好意思再犹豫,顺着她走过的方向,按着她所说的方法向上攀登,果然追上了她。她朝着我笑,面如桃花那样灿烂,我尚未喘息过来,她对我说:“您就一鼓作气前进吧,您跟紧我。”不等我回答,她就前行了,她蹦来跳去,如履平地一般。显然,她在为我选路,又不时地回头看我,到了山顶,我已是大汗淋淋了,她呢,鬓角虽有汗滴但气不长出。

  山顶很大很平坦,人也很多,或站立,或坐卧,或练或舞;她站在山顶的边缘上开始做操,下面是深渊,我真为她担心,太危险了,为什么选这么险要的地方锻炼呢?

  站在山顶,我极目四望,大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天高气爽,心胸开阔。不知什么时候人们开始陆续下山,我寻找她,却不见她的踪影了。我愣住了,她什么时候走的?为什么牵我上山不引我下山?登山容易下山难呀!我望着陡峭的山坡,一阵颤栗,怎么下去呀?我真的犯难了。这不是害我吗?

  山顶上,除了我还有一个老者。问了问,老者今年七十有八,精神矍铄,他约我一同下山,我这人很要面子,不说不敢下山而说再呆一会儿。老者下去了而且很快就到了山底。

  我独自在山顶上,孤立无援,朝霞托着旭日冉冉上升,汗水伴着无奈滚滚下落。

  我身上带着手机,我几次拿出来,想向110求救。可我一细想,这样做,丑闻就会传遍全城。我关掉手机,不再幻想。

  古人说:山无绝人之路。我头脑慢慢清醒,开始寻找下山的路,山的西坡较缓,好象还有山路,我便择路而下,经过一小时的努力,我终于到了山底。哈,有惊无险,我长长出了一口气。我浑身汗湿,精疲力尽,我一屁股瘫坐在山石上好久起不来。我恨透了那红装女士,也恨自己体力下降魄力丧失。

  次日,我早早坐在石板山下等那红装女士,据说她每天登山都从此处开始。果然,红装女士如期而至。见到我,仍然嫣然一笑,带着歉意说:“冷老师,对不起了,昨天没能同您一起下山,您下山还顺利吗?”她的声音还是那样甜,那样柔,一声老师叫得我满腹怨气全消,抱怨的话再也说不出口,同时也勾起了我的好奇心,“素昧平生呀,她怎么知道我的姓氏和职业?”她见我愣愣的样子,笑了:“我听过您的公开课,吴晗的《谈骨气》,印象深刻,至今未忘。”这么说我们是同行了,不等我问她在那个学校任教和尊姓大名,她就又约我登山,我连连摆手说:“就我目前身体状况看,已经不适合爬山了。”

  她频频摇头,不知是失望还是惋惜,她对我说:“既然这样,就不难为您了。”她叹了口气:“其实,昨天就是想看看您能不能战胜困难。”她冲我仍然嫣然一笑,一跃登山了。我感到她的声音不再那样甜那样柔了,原来昨天她是试探或者是考验我,对,她一定在耻笑我,那眼神那语气都象。她那叹气的内涵一定是笑话我讲的好做的差,一定是的。

  从此,我再也没有登山,再也不敢同她相逢,虽然这样,但不知为什么,我每天都想看到她,也确实天天能看到她。因为她着红装,所以在登山队伍中很显眼。我常常驻足碣阳湖坝上翘首欣赏她那登山的英姿:穿越蹦跳,那红影象飘带,在你眼前一闪一闪的。

  一天,雨打楼窗,把我惊醒,正是起床时分,我犹豫了,是起还是继续睡?雨天就中断一天吧。突然耳边响起“我就是想看看您能不能战胜困难”的声音!

  我一挺身坐起来,穿衣下床出楼,手中不忘拎了把雨伞。

  雨晨,没有几个人健身,我想她也一定不会来了,园林里,坝上,撑伞晨练的人历历可数,好多人挤站在八角亭子里观雨。我撑伞漫步坝上,碣阳湖上雨雾蒙蒙,山水流淌哗哗。透过雨帘我开始寻觅,突然,我眼前一亮,我终于发现了我要找的人,石板山上万绿丛 中的一点红,红装女士还是来了,还是来了,雨中她照样艰难登山,这是一种什么精神?

  不知是雨水打在脸上还是泪水流淌下来,脸上湿呼呼的了。

  我感慨万千;我浮想联翩。

  红衣女士的精神,骨气,毅力,韧性,不正是碣石山的真实写照吗?碣石山孕育了一代又一代这样的优秀儿女。他们的腰杆不正象碣石山的脊梁吗!

  我知道自己缺少什么了。我找到了与红衣女士的差距。我开始登山,直至今天,风雨不误。

2011,4,28,改定。



[ 本帖最后由 碣石清风 于 2011-4-28 13:45 编辑 ]
2#
发表于 2011-4-28 14:55 | 只看该作者
别有一番风味的游记。写得很认真,学习了!
3#
发表于 2011-4-28 15:35 | 只看该作者
原来冷老师还有这样有趣的经历啊。
4#
发表于 2011-4-28 22:35 | 只看该作者
语言简洁有力,叙述从容自然,由山到人,再回归到大山的精神气度,人与山融为一体,意蕴深厚,学习了,问好。
5#
 楼主| 发表于 2011-4-29 04:1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zfx875206 于 2011-4-28 22:35 发表
语言简洁有力,叙述从容自然,由山到人,再回归到大山的精神气度,人与山融为一体,意蕴深厚,学习了,问好。
谢谢匣子版主的精彩点评和鼓励,感动匣子斑斑的工作态度和精神,太辛苦了,望保重
6#
 楼主| 发表于 2011-4-29 04:1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太阳神 于 2011-4-29 01:50 发表
富有质感的文字。
谢谢太阳神版主的支持 遥握问好
7#
发表于 2011-4-29 09:5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zfx875206 于 2011-4-28 22:35 发表
语言简洁有力,叙述从容自然,由山到人,再回归到大山的精神气度,人与山融为一体,意蕴深厚,学习了,问好。

赞同,真是这样,朴实厚重。
8#
 楼主| 发表于 2011-4-29 10:3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刘满园 于 2011-4-29 09:58 发表

赞同,真是这样,朴实厚重。
谢谢刘版主来读,谢谢给力, 问好
9#
发表于 2011-4-29 11:4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碣石清风 的帖子

“红衣女士的精神,骨气,毅力,韧性,不正是碣石山的真实写照吗?碣石山孕育了一代又一代这样的优秀儿女。他们的腰杆不正象碣石山的脊梁吗!”
      ——经典之言。
      作者通过登山的切身经历,描写了一位坚持锻炼的红衣女士,及对自己的帮助和影响。
      题目和内容结合得太妙了!
10#
发表于 2011-4-29 12:05 | 只看该作者
登山则情满于山,每次登山都有不同的感受!
11#
发表于 2011-4-29 13:28 | 只看该作者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尽的。身边有了参照点,就能找到自己缺少些什么!感与悟紧紧结合,显得有质感!拜读!支持精华!
12#
 楼主| 发表于 2011-4-29 17:2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袁光熙 于 2011-4-29 11:40 发表
“红衣女士的精神,骨气,毅力,韧性,不正是碣石山的真实写照吗?碣石山孕育了一代又一代这样的优秀儿女。他们的腰杆不正象碣石山的脊梁吗!”
      ——经典之言。
      作者通过登山的切身经历,描写了一位坚 ...
谢谢阅评,谢谢给力 问好
13#
 楼主| 发表于 2011-4-29 17:2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范廷伟 于 2011-4-29 12:05 发表
登山则情满于山,每次登山都有不同的感受!
谢谢阅评, 问好
14#
 楼主| 发表于 2011-4-29 17:3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李雷 于 2011-4-29 13:28 发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尽的。身边有了参照点,就能找到自己缺少些什么!感与悟紧紧结合,显得有质感!拜读!支持精华!
谢谢来读,谢谢肯定,谢谢支持,
15#
发表于 2011-4-29 21:19 | 只看该作者
老师的文笔正好,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9-30 13:23 , Processed in 0.427273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