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53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中国书画艺术常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5-19 09: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杜小龙 于 2016-8-17 17:03 编辑 <br /><br />一流派

  ※六朝四家※ 六朝指三国的东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皆以建康(今江苏南京)为都。四家指东吴的曹不兴,东晋的顾恺之,南朝的陆探微、张僧繇。


  ※元 四 家※ 元代四位山水画家的合称。主要有两说:一是指赵孟府、吴镇、黄公望、王蒙四人;二是指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四人。第二种说法流行较广。





  ※清 六 家※ 是清初画家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吴历、恽寿平六人的合称。

  ※扬州八家※ 清乾隆年间寓居江苏扬州的八位代表画家的总称。他们是:汪士慎、黄慎、金农、高翔、李少堂、郑燮、李方膺、罗聘。实际上不止八人,还有高凤翰、边寿民、闵贞等,说法不一。他们多以花卉为题,也画山水、人物,不拘前人的陈规,破格创新,抒发真实情感,能诗、擅书和篆刻,讲究诗书画结合。此画派对近代中国画写意花卉的意趣和技法有相当大的影响。


  ※岭南画派※ 民国初广东地区以高剑父为首,与陈树人、高奇峰等开创的新画风,简称 “岭南画派”。这一画派注重革新,以传统绘画为主,吸收日本南画,即东洋水彩和西洋油画为辅,开创出一种既存传统风貌,又富新意新技法的画风。岭南派名家辈出,当代有:关山月、黎雄才、赵少昂、杨善深

  ※长安画派※ 是指西安的石鲁、赵望云、何海霞、方济众等人。赵望云是长安画派的奠基人,石鲁开创了以传统山水画的形式,表现重大革命历史主题的新格局。用传统绘画的技法开创“黄土高原皴法”,用于表现陕北那种干涸、雄浑的独特地貌和风土人情。二画种中国画简称“国画”,是我国传统造型艺术之一,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画科有:人物、山水、界画、花卉、瓜果、翎毛、走兽、鱼虫等。技法形式有:工笔、写意、白描、设色、水墨。设色可分为:金碧、大小青绿、没骨、泼彩、浅绛等

  二、画种

  ※中 国 画※ 简称“国画”,是我国传统造型艺术之一,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画科有:人物、山水、界画、花卉、瓜果、翎毛、走兽、鱼虫等。技法形式有:工笔、写意、白描、设色、水墨。设色可分为:金碧、大小青绿、没骨、泼彩、浅绛等几种。主要是运用线条和墨色的变化,以勾、皴、点、染、浓、淡、干、湿、阴、阳、向、背、虚、实、疏、密和留白为表观手法。 由于书画同源,因此绘画和书法、篆刻相互影响,形成了显著的艺术特征。绘画材料用具,为我国特有的“文房四宝”。

  ※水墨画家※ 中国画的一种,用水墨所绘。讲究单纯性、象征性、自然性。相传始于唐,成于五代,盛于宋元,明清以来续有发展。以笔法为主导,充分发挥墨法的功能。 “墨即是色”指墨的浓淡变化就是色的层次变化。 “墨分五彩”指缤纷的色彩可用多层次的水墨色度来代替。唐代王维对画体提出“水墨为上”,长期以来水墨画在中国绘画史上有;重要地位。

  ※油 ...画※ 绘画的一种。是用亚麻仁油、核桃油等调制颜色所绘的画,一般多画在布、木板或厚纸板上,其特点是颜色有较强的遮盖力,能充分表观物体的真实感和丰富的色彩效果。是西洋绘画的主要画种。始于古希腊,十四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辈出,到十五世纪初,尼德兰画家凡·艾克兄弟改革油画技术,进一步掺调颜料,运笔自如,层层敷设,提高了色彩亮度,西方广为采用并继续加以改进,使之不断完善,成为世界性的绘画表观形式。

  ※版....画※ 造型艺术之一。是以刀和笔为工具,在不同的材料肤面上通过手工制版印刷而成的一种绘画,可有限复制。就版画性质和所用材料而言,可分为凸版,如木版画、麻胶版画;凹版,如铜版画;平版,如石版画;孔版及玻璃版等。

  ※水 粉 画※ 绘画的一种,用水调和粉质颜料所作之画。可画在布、木板及各种画纸上,颜色有一定覆盖力,一般不透明,运用恰当能有厚重、明朗、轻快的感觉。

  ※漫....画※ 是一种具有讽刺性、幽默性的绘画。画家从政治事件和生活现象中取材,通过夸张、比喻、象征、寓意等手法,表观幽默、诙谐的画面,借以讽刺、批评或歌颂某些人和事,是政治斗争和思想斗争的艺术。

  ※小....品※ 中国画术语。语出佛经,佛家称样本为“大品”,简本为“小品”。中国画小品盛行于宋代,规格不定,有方有圆,画面虽小也不轻心率意。“咫尺之图,写百千里之景”,是以小见大的作品。


  
  三 书法
  ※书 .法※ 指用毛笔书写汉字(篆、隶、正、行、草)的法则。主要讲究执笔、用笔、结体、点画、章法,如疏密得宜,前后呼应,行气贯通等。书法注重笔法、笔势、笔意。

  ※甲骨文※ 也称契文、卜辞、龟甲文字。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文字。因多镌刻书写在龟甲、兽骨之上,故此得名甲骨文。文字象形简古,内容多为卜辞或与占卜有关的纪实文字。

  ※小..篆※ 也叫秦篆;通用于秦代,形体偏长,匀圆齐整,由大篆衍变而来,今存《琅玡台刻石》、《泰山刻石》残石即小篆代表作。

  ※铁线篆※ 是小篆的一种,由秦代《泰山刻石》、《琅玡台刻石》等玉筯书风中脱出,用笔圆活,细硬似铁,划一首尾如线而得名。

  ※篆..书※ 字体名。(1)泛指汉代隶字以前的古代文字。如小篆、籀文、金文、甲骨文等。 (2)指春秋战国时通行于秦国的籀文(如石鼓文)、秦统一后的小篆及汉代的缪 篆。籀文也叫籀书、大篆,字体多重叠。春秋战国时通用于秦国。

  ※隶..书※ 亦称“佐书”、“史书”,字体名。形体扁平方折,便于书写。始于秦代,通用于汉魏。隶书的出现,冲破六书的造字原则,奠定了楷书的基础,标志汉字演进史和书法史上的转折。

  ※缪..篆※ 是汉代摹制印章用的一种篆书体。形体平方勾整,饶有隶意,而笔势由小篆的圆匀婉转变为屈曲缠绕,具绸缪之意,故名。

  ※章..草※ 早期的草书,始于汉代。由草写的隶书演变而成。与今草的区别是它保留了隶书等笔法的形迹,上下字独立而不连写。

  ※正..书※ 亦称楷书、真书。为了端正草书的漫无准则和减省汉隶的波磔,由隶书发展演变而成。形体方正,笔划平直,可以楷模,故名。

  ※行..书※ 亦称行押书,是介于草书和正书之闻的一种字体。相传为汉末刘德昇所创。行书一般在楷书形体的基础上,作流畅便捷的书写,既不象草书纵放难辩,又比楷书生动简便,是社会上广泛使用的手写书体。


  ※馆阁体※ 书体名。明、清时期科举考卷的字体,要求写得乌黑、方正、光洁、大小一样。到清代中期,要求更严,使书法艺术到了僵化程度。在明代此种书法叫“台阁体”,清代则叫“馆阁体”。因当时馆阁及翰林院中的官僚擅写这种字体,故名。后来把写得拘谨刻板的字贬称“馆阁体”。
  
四 金石
  ※拓..本※ 从碑刻、铜器上墨拓下来的书迹和图像。实物最早见于唐代。方法是宣纸受湿蒙于器物碑刻上捶拓之,使宣纸呈凹凸,蘸墨拓成。

  ※篆..刻※ 中国传统造型艺术之一。先秦及汉魏时期,篆刻印章由印工镌刻。到了元代,画家王冕开始用石料入印, 明清时期印学日渐发展.出现了很多篆刻家,形成各种流派。篆刻是书法艺术通过刀刻以后的再观,也是书法、章法、刀法三者综合的艺术。

  ※金..石※ 古铜器、石刻的总称。“金”是指钟鼎铜器之类, “石”指碑碣之类。古代人多于金石上镌刻文字,颂功、纪事、寓戒。迄清代,金石考古之风大盛,成为新兴 的专门之学。


  ※青田石※ 镌刻印章的一种石料,产于浙江青田方山,色彩丰富,以青色居多,石质莹萃而呈透明如冻者名“青田冻”,还有“白果冻”、“兰花冻”都是入印土品。


  ※巴林石※ 镌刻印章的一种石料,产于内蒙古巴林右旗。
  
  五 技法


  ※笔 墨※ 中国画术语,亦作今国画技法的总称。在技法上, “笔”通常指勾、勒、皴、擦、点等笔法。 “墨”是指烘、染、破、泼、积等墨法。认理论上强调笔为主导,墨随笔出,相互依赖映发,完美地描绘物象,表达意境,以取得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

  ※章 法※ 在诗文中指作者安排全篇章节时的若干方法。在书画作品中一般指画面形象的轻重、浓淡、虚实等布局处理方法。


  ※白 描※ 中国画技法名。源于古代的“白画”。即用墨线勾描物象,不施色彩者,谓之白描。

  ※工 笔※ 中国画技法名。俗称“细笔”。用笔工整,注重细部的描绘。如宋代的院体画,明代仇英的人物画,清代沈铨的花鸟走兽,都是用笔巧密而精细。

  ※写 意※ 俗称“粗笔”。要求通过简练概括的笔墨,着重描绘物象的意态神韵,体现和抒发作者的情趣,虽用笔简易而意全也。宋梁楷、明徐渭、清朱耷、当代李苦掸等均擅长此法。

  ※皴 法※ 中国画技法名。用以表现山石和树皮的纹理。山石的皴法有:披麻皴,亦称麻皮皴,董源用此法。雨点皴,亦称芝麻皴,范宽用此法。又有卷云皴、解索皴、牛毛皴、荷叶皴等皴法。

  ※没 骨※ 中国画技法名。不用墨笔为骨,直接用彩色描绘出物象。相传始于南朝,唐代杨升擅长此画法,用青、绿、朱、赭、白粉等色,堆染丘壑树石的山水画,称 “没骨山水”。明人董其昌、蓝瑛等仿之。北宋徐崇嗣画花不用墨线勾勒,只用彩色画成,人称“没骨花”。清恽寿平等仿之。

六 文房

  ※毛....笔※ 用动物毛,多羊毛、黄鼠狼毛等制成的笔,用于写字、画画。

  ※文房四宝※ 指笔、墨、纸、砚,是书画用具的总称。歙砚因产于安徽歙州(今安微歙县)而得名。今国四大名砚之一。

  ※端....砚※ 中国四大名砚之首,因产于端州(今广东肇庆)而得名。

  ※洮....砚※ 中国四大名砚之一。因产于甘肃洮河而得名。

  ※澄 泥 砚※ 烧制而成的磨墨用具,中国四大名砚之一。产于豫西黄河岸边诸地。

  ※宣....纸※ 书画用纸。产于宣州泾县,在宣城集散而得名(今安微)。用檀树皮及稻草为原料,经石灰处理,日光漂白打浆后用手工抄造而成。纸质治白、绵密、柔软,经久不变,不易生蚀,便于长期存放,是我国主要的书画用纸。分特净、棉料、净皮三大类。存生熟之分, “生宣”经过煮锤或上蜡后称“熟宣”,几层合一加工制 成,坚润似玉称“玉版笺”。


  ※毛 边 纸※ 书画用纸。以福建将乐及江西泰和所产为佳,其纸用竹料制成,质细嫩,略似蛋黄色。纸面平滑,着墨即显,便于书写。

  ※金....笺※ 书画用纸。佳者用真黄金屑铺撤纸面而制成,铺满者为“泥金”。撒成散点者称 “冷金”。色有赤、青之分。此纸始于唐,千百年来,沿用此法而制。

  ※.. 墨...※ 写字、画画用品,是用煤烟或松烟制成的黑色块状物,也有用其它材料制成别种原色的,用墨和水研出来是墨汁。


  ※三绝※ 中国书画术语。有两个说法:一是诗、书、画都有很高的成就,称为“三绝”;二是《晋书·顾恺之本传》,称其具有“才绝、画绝、痴绝”。明清之际,也有把 “画绝、书绝、才绝”称为三绝的。

  ※六气※ 中国画术语。清代邹一桂《小山画谱》提出:“画忌六气,一曰俗气,如村妇涂脂;二曰匠气,工而无韵;三曰火气,有笔仗而锋芒太露;四曰草气,粗率过甚,绝少文雅;五曰闺阁气,苗条软弱,全无骨力;六曰蹴黑气,无知妄作,恶不可耐”。




  ※三病※ 中国画术语。指用笔的三种弊病。是指:“板、刻、结”。板者,腕弱笔痴,全亏取与,状物平扁,不能圆浑也。刻者,运笔中疑,心手相戾,勾画之际,妄生圭角也;结者,欲行不行,当散不散,似物凝得,不能流畅也。中国画重用笔,重视线条美,画中无线条,谓之“无笔”。

  ※形似※ 与“神似”对称。中国画术语,指艺术作品的外在特征,形似与神似是统一的。“以形写神”没有形不似反得其神的, “形似”为绘画的始基,于形似中求神似, 仍为艺术造型之终极。

  ※神似※ 与“形似”对称。今国画术语。指主客观相统一, 由事物表象到意象的深化。 “神者形之用,形者神之质”,“作画形易而神难,形者其形体也,神者其神采也”。 “画不徒写形,正要形神在,:故“形神兼备”是绘画艺术的定论。

  ※三品※ 是指品评中国画的三个等级,即“神品、妙品、能品”。唐人曾把每品分三个档次,上、中、下共计九品。
  
  八 其它

  ※真迹※ 指出于画家、书法家本人之手的作品,它区别于临摹的或者是伪造他人的作品。赝品是伪造出来的,是假的,它区别于原作或真迹。


  ※斗方※ 中国书画的一种式样。呈正方形。通常用四尺宣纸对裁两份,二尺高二尺宽,也可把四尺宣纸裁为八份,称为“小品斗方”,或“斗方小品”。

  ※三开※ 中国书画的一种式样。呈长方形,尺寸不等。如用四尺宣纸分三份裁开,称四尺三开。若用五尺宣纸分三份裁开,称五尺三开。以此类推,同是三开,尺寸大小不同,四尺三开一般为三尺画面(实际是二尺七寸,八平方市尺的三分之一)。五尺三开则是十二平方尺的三分之一,每开画面的面积为四尺。

  ※常用纸的尺寸※ 一般为三尺宣、四尺宣、五尺宣、六尺宣、八尺宣、一丈二尺、一丈六尺。

  ※对幅※ 中国书画装裱的一种式样。通常两幅成对悬挂。如书法对幅,称“字对”或 “对联”。明清绘画有“画对”,是两幅大小相等的屏条,成对悬挂。也有厅堂正中挂中堂立轴画,两边分挂“字对”,或中间悬挂中常立轴书法,两侧悬挂“画对”。

2#
发表于 2011-5-23 12: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杜小龙 于 2016-8-17 17:03 编辑 <br /><br />收藏此文!

3#
 楼主| 发表于 2011-5-27 08:4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杜小龙 于 2016-8-17 17:03 编辑 <br /><br />收藏此文! [/quote]
:handshake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30 00:52 , Processed in 0.086028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