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196|回复: 2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3-12 19: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文/玉龙

  人人都有一个童年,我也有一个童年;人人都拥有表达童年的欲望,我却想把童年折叠起来,塞进瓮里,添一些干枣杏花之类的东西,封存在老槐树下。数十年过后,斜依在斑驳的藤椅内,就着夕阳的余晖,看着子孙们,把这些东西掘取出来,他们会非常惊奇地端着瓮,跑到我面前:爷耶、爷耶,里边除了根,什么也没有哇!我接过瓮,抬头看看枯老的槐树,捋捋白花花的胡须,呵呵地笑着说:啊呦呦,里面真的是根呐!

                一
 
  根是个什么东西呢,我曾经非常艰难地困惑过。有一段时期,我把根归之于祖先,便点击了我的故乡——江苏省的网站,想从中搜检我的姓氏起源。没想到,我所依据的那个姓氏线,竟然跨长江越黄河,歪歪扭扭,蜿蜿蜒蜒的,绕行到太行山的深处,风度翩翩地滞留在山西的大槐树下!我的根在山西!我是大槐树的子民!我被这毋容置疑的事实震撼着,禁不住心潮起伏。

  曾几何时,先祖告别大槐树,迁徙到江苏镇江一带繁衍,为我的父亲,以及父亲的父亲;为我的爷爷,以及爷爷的爷爷;为我,以及我的子子孙孙,提供了在那块土地上生存发展的理由。然而,从大槐树下出发的先祖,有的到了浙江有的到了福建,而福建这一支,进一步分化到海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海外氏族,飘洋过海,不远万里,跑到大槐树下认祖归宗。相形之下,我这个近在咫尺的的不肖子孙,不仅没有到大槐树下烧香磕头,反倒以江苏籍为荣,把江苏作为扎根的老家,这大概算是对根的一种曲解和辱没吧!

  细考究起来,我对我的姓氏之根,其实很淡漠。这种淡漠,源于对父辈一脉的生疏。到目前为止,我只去过一次父亲的老家——镇江。在这块赋予我姓氏的地方,爷爷奶奶早已作古,不要说是我,即便是母亲,也从未见过他们的面。所以,那一次,我是带着朝拜的心情,祭祖的心情,踏进镇江大伯的家门的。然而,大伯却躲起来,不肯见我们,是怕我们分他的家产或者因为其它什么原因,反正,一直到离开镇江,我都没能见到他。说到家产,其实也没有什么,地属于集体,草房就那么几间!父亲讲,倘若不是祖爷爷吸大烟,荡尽家财,土改的时候,说不定会被划为地主成份。所以,祖爷爷的大烟,吸的恰到好处,他把他的后代全部吸成贫下中农,以至于文革中,一个个根正苗红,省去了入党提干过程中的许多麻烦。然而,这大烟,在当时,却给家族吸来了无尚的生活危机。在贫困的笼罩下,我的奶奶食用观音土(一种有粘性,可以泥塑的土)充饥,终而消化不良,染病而逝。父亲因此瞒着家族,跑到上海,再从上海参军,继而抗美援朝,成为三等乙级残废军人,继而认识了母亲,继而有了我们全家。

  我从父亲的出走中,得到启示,老槐树下的先人,之所以要迁徙,那是因为,他们不满足于老槐树亘古不变的生活方式,不甘心臃死在老槐树的贫瘠之中,他们希望有所突破,突破旧的生活方式,实现新生的希望和富裕。这样的突破,不仅拓宽了老槐树的生存空间,也给子孙们寻找到一片新的沃土,获得重新繁茂的机会。

  以此看来,大槐树下的先民,是非常聪明的,他们懂得文化互补的重要性。倒是固守在镇江的大伯,因循守旧,顽固地呵护着几间薄房,唯恐被别人抢去,循规蹈矩,过着一成不变的贫困生活。他至少不如先辈勇敢,也不如我父亲有眼光!

                 二

  其实,我把寻根的情感,更多的寄放在江苏的扬州。那是因为,我对先祖所产生的触觉,并不直接来源于大槐树的根根蔓蔓,也不是分布在镇江的枝枝叶叶。而是取之于扬州的,那一段属于自己的童年。恰恰是童年,赋予我最初的根的感觉。这感觉牵扯着我对母系的犬孺之情,孕育着我的思想胚胎,对我的今天及其将来,都产生了极大的的影响。

  外婆是我生命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根须。她总是穿一身藏蓝而略有些发黑的中式对襟衫。在她膝下,我有一种非常古朴的感觉。大概是为了好养活吧,一直到十岁那年,外婆依然把我打扮成丫头模样,头上拖着两条长长的辫子,以至于玩伴们经常揪着“她”戏耍。我一怒之下,自作主张,剪去了辫子。那天,外婆气得直掉眼泪。她拿出一个瓷碗,在上面蒙一张白纸,一边跪在瓷碗前,念念有词,一边不停地往白纸上洒水,直到白纸聚集出闪亮的水珠,外婆才把纸叠起来,塞进我的怀里,然后,郑重其事地告诉我,从今天开始,可以不穿花格子衣裳了,可以做一个男孩子了。当时,我并不了解外婆做这些事的寓意,但是,我却知道,这是一个十岁的分水岭,十岁前是我是假扮的女子,十岁后回归为真正的男人!

  外公爱听书也爱说书,他经常讲一些诸如岳飞枪挑小梁王之类的典故,使我对英雄的概念,渐渐地形成一个大致的轮廓。受外公的潜移默化,我八岁那年,第一次阅读了长篇小说《迎春花》,尔后,阅读的兴趣便越发不可收拾了。说来惭愧,外公给我讲的最后一个故事,竟然是在我逃学之后。那天,我和几个伙伴,上学迟到,把心一横,干脆逃学,一起到瘦西湖耍了半日。晚上,为了逃避母亲的责罚,直接躲到外公家里。躺在病榻上的外公,得知事情的原委后,叫外婆做了一碗黏糕,边让我吃着,边给我讲“红嘴绿鹰勾”的故事:

  有一窝叫红嘴绿鹰勾的鸟,鸟妈妈如何教小鸟捕食,如何教小鸟飞翔,有只小鸟,不专心学习,外出觅食时,未能分辨出猎人的粘网,结果被生擒活捉。

  这个故事听起来简单,认认真真地品味后,便能细细地咂出,镶嵌在其中的含意。也就是那夜,舅舅哭泣着给母亲报丧——外公逝去了!

  舅舅的形象是立体而多层面的。他不甘心于平淡,总是做这做那,尽力去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一会卖烧饼,一会又支起了玩康啷球的摊子。慢慢地,他果真赚下钱来,买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然而,好景不长,他很快就背上了投机倒把的罪名,房子被没收,他再次变得一无所有。

  文革中,他带着怨恨参加了造反派。然而,当造反派们把扬州当时的地委书记,揪出来游斗的时候,他于心不忍,就又驮着地委书记冲出造反派的包围圈。舅舅因此作为变节投降分子,遭到造反派的通缉围捕。一次,他被围堵在扬州西门外的红桥上,造反派不停地向他投掷燃烧弹,冒着熊熊的火焰,他高呼着毛主席万岁的口号,无所畏惧地跳入水中,成为当时轰动扬州的一大新闻。

  现在的舅舅,似乎又恢复了当年的模样,他在扬州开了一家粮油店,看他一会称粮一会算账的样子,我简直无法把他同当年的壮烈之举联系起来。造化弄人,果真不假!

  有一个叫欧阳一民的人,他虽然不是我的母系亲属,但他是扬州人,是我最不能忘记的老师。所以,在我的根系中,应该有他的铺垫。我对欧阳的记忆,咋一看,很单薄,比如,放学了,他会把学生一个个送过马路;雨天,他甚至背着路途较远的学生,一直把他们送回家;每次送我的时候,他总要让我趴在他脊背后,一遍一遍地背诵唐诗:

        窗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不做坏事”。这位先哲的名言,为欧阳作了最好的注释,他简简单单的做着他认为该做的事,毫不懈怠,毫不放松。因此,他的学生,没有谁能记住他讲课时的潇洒,却记住了他至始至终接送自己的身影!就是这样一位老师,文革中定性为右派,红卫兵抓他时,他正在劈柴,慌乱中,一斧劈掉了两个脚趾。从此,校园中便失去他的踪影!

  历史是沉重的,历史攀援在一个人或一个社会的根系上,总是让人不住地叹息。我的母系亲属中,许多沦为历史烟尘的人和事,他们或多或少,都为我的成长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激励,他们才是我童年的血亲之源,思想之源。

  由此可见,单纯的血缘之根,只说明你的起源,你的化学生命,以及赋予你承载一切思想的母体。但是,仅有这一点是不够的,就像外婆教会我慈祥,外公教会我读书,舅舅教会我智性,欧阳教会我爱心,我的一切根源,都毫无例外地,被一个非常传统的东西影响着:她——就是我们今天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刻意要发扬光大的根文化!因此,所谓寻根的活动,离不开对根文化的认同,对根文化的剖析,对根文化的祭奠!所以,根不仅仅是先祖的血液,也包括先祖的思想,那些由先祖们开创并发展着的文化!

                三

  我的小姨,在扬州附近的绿杨湖水产养殖场工作,每次回城,她都会讲一些关于绿杨湖的故事,这些故事犹如潇潇春雨,给久居城市的我,带来一种别样的清新。我央求她,也把我带去住几天。起初,小姨几乎答应了,却被母亲阻拦。我抑制不住内心的向往,用零花钱,买了一张只够坐半截路程的船票,偷偷地开始了我的第一次冒险旅行。从邵伯下船后,离绿杨湖还有20余里,我沿着河边的小路,边问边走,傍晚时分,终于走进小姨故事中的绿杨湖!途中,我后悔过,害怕过,两条腿乏困酸麻,脚板也磨出了甚疼甚疼的血泡!

  此时的绿杨湖,正被一抹晚霞染红了树梢;湖中荡漾着的小船,踩着悠悠碧水,剪开一溜浪花,悄无声息地划进荷叶深处;调皮的水乡仔,扎个猛子跳入水中,眨眼的功夫,又从湖那边冒出头来;扛镢头的大叔,吆吆喝喝地催赶着摇尾巴的牛;唱小曲的大婶,挑着簸箕似的箩筐,一步一摇,在柳荫道上吱吱扭扭;远处,雾霭中的小村炊烟袅袅……

  这如画一般的境界,深深地感染了我,倘若不是执意要走一趟,倘若没有冒险的精神,倘若害怕吃苦,我哪能见到如此纯美的水乡!由此,我进一步感悟到,人类的一切文明,都需要不断地披荆斩棘,在拓展和互动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才有可能昌盛久远。如果没有这样的拓展,没有生命与生命之间的互动,我的先祖,或许会死守在大槐树下,继续刀耕火种的日子。以次类推,如果没有黄河流域各民族的交融,那么96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就不可形成龙文化的大家之风,就不可能锻造出,一代又一代龙的传人。

  然而,在社会进化和文明发展的同时,人们会对传统的东西,产生依赖思想,抱残守缺,把一切属于自己的,那些传统的固有的东西,当成不可更改的金科玉律,惟恐别人生出窥视之心,就像我的大伯,他从不想象何时能把草房盖成楼房,却以为草房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房子,最无可挑剔的房子,最优越的房子,因而,也是最应该捍卫的房子。由此,我想到,今天的改革,不正是为了除旧布新,改革那些盘桓在人们脑海里的,根深固蒂的旧观念旧思想么!

  随着改革的进程,许多传统的平衡也许要被打破,你或许是工人,却变了成农民;你或许是农民,却变成了工人;今天你是干部,明天你或许成为企业家!思想在迁徙,文化在迁徙,人在不同的地点相互奔走迁徙,这就是是生命的法则,根的法则,也是当今社会的生存发则。你不迁徙,老根不断,新根不生,你就要面对死亡,家族的死亡,社会的死亡!因此,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就必须要学会迁徙,学会扬弃,才能输精活血根繁叶茂,这就是先祖的迁徙,给我的启示,先祖们没有僵化,今天的我们更不能僵化!

  我的童年是我的根,我现在的生活,继续发展着我的根。将来我的子孙把大槐树下的瓮掘出来后,他的子孙也要惊奇地说:爷耶、爷耶,里边除了根,什么也没有哇!而我的子孙,必定捋捋白花花的胡须,呵呵地笑着说:啊呦呦,里面真的是根呐!

(作者玉龙/山西晋城黄华街宏翔小区1号楼2单元601号/邮编048000/电话03562061857)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4-3-13 08:50 | 只看该作者
享受。
3#
发表于 2004-3-13 11:38 | 只看该作者
文字亦叙亦议,感情充沛.
好文.
4#
 楼主| 发表于 2004-3-13 18:33 | 只看该作者
谢涵咏欣赏。
谢刑版的评价。
5#
发表于 2004-3-13 18:54 | 只看该作者
根是个什么东西呢,我曾经非常艰难地困惑过。有一段时期,我把根归之于祖先,便点击了我的故乡——江苏省的网站,想从中搜检我的姓氏起源。没想到,我所依据的那个姓氏线,竟然跨长江越黄河,歪歪扭扭,蜿蜿蜒蜒的,绕行到太行山的深处,风度翩翩地滞留在山西的大槐树下!我的根在山西!我是大槐树的子民!

我也是,这里的人都吧。美丽感伤的文字,拜读了。
6#
发表于 2004-3-13 20:30 | 只看该作者
拜读。
7#
发表于 2004-3-13 20:48 | 只看该作者
根是我们永恒的情结。
8#
发表于 2004-3-14 14:19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柳咽河 发表
根是我们永恒的情结。

家一样的。
昨晚做梦又在家里了:)
9#
发表于 2004-3-14 15:22 | 只看该作者
好文,欣赏!
10#
发表于 2004-3-15 07:25 | 只看该作者
此时的绿杨湖,正被一抹晚霞染红了树梢;湖中荡漾着的小船,踩着悠悠碧水,剪开一溜浪花,悄无声息地划进荷叶深处;调皮的水乡仔,扎个猛子跳入水中,眨眼的功夫,又从湖那边冒出头来;扛镢头的大叔,吆吆喝喝地催赶着摇尾巴的牛;唱小曲的大婶,挑着采回的菱角,一步一摇,在柳荫道上吱吱扭扭;远处,雾霭中的小村炊烟袅袅……
11#
发表于 2004-3-15 21:48 | 只看该作者
情真意切
12#
 楼主| 发表于 2004-3-16 13:30 | 只看该作者
若    荷:我们都有根的情节。
虫虫凶猛:那个网站我去了。
柳 咽 河:根是作文的基础。
刑 天 丁:昨天的梦醒了吗?
姜 仲 华:互相学习。
一剑飘红:你是别后明白?
涵    咏:何时能见到你的大作?
13#
发表于 2004-3-16 21:00 | 只看该作者
哈哈。


但愿长醉不复醒亚。
14#
发表于 2004-3-18 07:27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刑天丁 发表
哈哈。


但愿长醉不复醒亚。

醉眼看世界,世界更分明。
15#
发表于 2004-3-18 16:27 | 只看该作者
不是谁都是李白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2 10:08 , Processed in 0.064270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