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393|回复: 3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我们垸里的一些事(之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5-26 16: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灶的变化
  
  土灶就像垸前那棵老枫树一样,说不清它是哪朝哪代、哪年哪月生起的,算不出它多大的年龄。只知道,垸里的世世代代用的是土灶。
  
  我的父辈用了大半辈子的土灶,我是吃土灶饭长大的。记得垸里多数家一样,每年腊月里,都要拆老灶,砌新灶,说是明春育秧要灶砖土。
  
  砌成一个土灶很简单。秋季赶上好天气,将土砖做好,叠码储备起来。砌土灶,用不着请石工师傅,一般农人都会砌。搬来一块块土砖,拌一堆泥巴,花上半天工夫,就可以砌成一个土灶。
  
  土灶一般有半人多高,上面安上一口铁罐和两口铁锅。揭去锅罐,灶面上就像有三口团团圆圆的池塘。土灶上没有烟囱,只有灶屋上揭瓦做成猫耳般的几个烟孔。烧起火来,灶烟弥漫,灶屋蒙了一层灰色纱缦。烧火人与炒菜人相互看不清脸面。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灶屋内被烟雾薰得如同黑窑。烟雾在灶屋弥漫一阵子,接着,慢慢从屋上烟孔冒出,一团一团地升起。
  
  土灶全身是土,不能水洗。灶面上,米汤糊成的壳子,像一块块锅巴。钵碗搁在上面曾留下的痕迹,似铁环,如弯刀,随处可见。灶面边,凸凹不一,像老汉残缺的门牙。灶身也裂开一道道缝,如同干裂的田缝一般。
  
  灶身裂缝是蟑螂藏身之处。白天,蟑螂躲在内面蓄精养身。一到晚上,就纷纷出来,就像一群鸡在灶面上寻食。并不时地发出嘶嘶嘶的叫声,与田禾上的蚱蜢发出的声着差不多。主人不意地进灶屋燃起灯,亮光一闪,蟑螂纷纷夺慌而逃,如同一群鸡受惊逃命一样。
  
  土灶门大,与狗舍进出的门差不多。灶不省柴,喂饱一个灶的草料,差不多要喂饱三头牛。柴米油盐,柴居其首。为此,垸里人为忙柴禾要费好多的气力。遇上暮春之时,山上绿柴不能砍,夏油夏粮还未收,灶下无柴,生米不能做成熟饭。此时,主从急了。于是,就想方没法弄柴。最常见的,是到山上拾干牛粪。烧牛粪煮饭,其实也不坏。一块牛粪如同一块干煤,生的是绿火,并无异味。
  
  土灶全身是土,吸暖集热。冬天里,土灶如火炉、火炕,倚着土灶,浑身就会暖烘烘的。家人为了御寒取暖,往往就坐在灶屋吃饭。灶台是饭桌,烧火凳是饭椅。机灵的猫,知道土灶能御寒取暖,夜里,就钻灶内睡在灰尘铺成的床上,暖暖烘烘的。早晨酣睡不醒,主人不知,点把火塞进灶里,猫顷刻之间,从灶中跳出,惊吓了主人一大跳,但猫的胡须少不了被火苗烧卷了几根。
  
  灶砖土确实是最好的肥料。腊月里,拆除的灶砖,打碎堆起来,像一垛小山似的土肥。抓起一看,黑黢黢的,嗅一嗅,有五谷的香气,有饮烟的芳味。此肥下到田里,肥力旺,提苗快,肥效久,管长远,不生虫,不长草,还能抗病害,就是上好的化肥也难以与其相比。
  
  改革开放以后,垸里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过。垸里人将火灶进行了改革,拆除土灶,建瓷砖灶。
  
  瓷砖灶身价比土砖灶要重好几倍。瓷砖灶全身不沾土,用的材料是石灰、水泥、红砖、瓷砖。砌瓷砖灶,要专请石工师傅砌,一般人是难砌好的。砌成一个瓷砖灶,有时一个师傅一天还完不成。一个瓷砖灶,要用好多年,因此需精工细作,尽力做到完美无缺。
  
  瓷砖灶自然比土灶好。做完一次饭,可水洗灶面,使灶面闪闪发亮,清洁卫生。瓷砖灶是用水泥砌成,全身无一裂缝,无蟑螂藏身之处,灶面上也无蟑螂捣乱。
  
  瓷砖灶安有烟囱,灶火轰轰作响,灶烟顺势钻进烟囱,转灶头烟囱一道弯,直冲而起,脱烟囱而出,袅袅升起,如同一条条蓝带在灶屋飘起。家家户户烟囱冒烟,村庄上像在数万条蓝带在起舞。接着,饮烟渐渐连成一片,与山岚、云雾融为一体。
  
  瓷砖比土砖灶省柴。灶门不大,灶里下面安有炉齿,点燃一把柴,火在灶轰轰燃烧,火灰通过炉齿纷纷滤下,如同下霰落雪一般。灶内不积留火灰,空间大,即使是烧软柴,也是火旺烟小。一捆柴,烧土灶只能烧熟一顿饭,但烧瓷砖灶差不多要烧熟两顿饭。
  
  瓷砖用了一些年,垸里有的家开始像城里人一样,使用煤球灶和煤气灶。用煤球炉和煤气灶,不烧柴,省事节时。但它们始终代替不了瓷砖灶。家里的禾杆柴草不烧不行,堆起来占了地方,不烧田地还少了灰肥。煤球炉和煤气灶多是用于节日期间。节日里,家里有客,主人盛情,招待客人要做多样菜。于是,就将三灶分工,煤球炉炖汤,煤气灶烧菜,瓷砖灶煮饭,三灶各司其职。
  
  近年来,垸里兴起了沼气灶。先建沼气窖。将猪牛等粪便倒入窖里发酵之后,生出沼气,用其煮饭和照明。用此节能省钱,又能改善垸里卫生环境。据说,通过发酵后猪牛等粪便,是上好的肥料。对此,垸里人喜欢。垸里一位“土秀才”吟诗曰:“千年奇闻数今天,低炭环保节能源。家家用上沼气灶,乡村何处看炊烟。”
  
  土灶养育了垸里世世代代的人,虽然它古老,甚至面目有些丑陋,但它的养育之恩,垸里人永远也忘记不了;瓷砖灶始终挑肩负煮、炒、蒸、炖之重担,它是当家灶,垸里人始终对它敬重;沼气灶年轻时尚,科学灵气,节能环保,垸里人寄予它的是希望。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山野农夫 于 2011-5-27 16:10 编辑 ]
2#
发表于 2011-5-26 16:08 | 只看该作者
先坐沙发,醒醒酒,听山野农夫说说“我们垸里的一些事”,一定很有趣。
3#
发表于 2011-5-26 16:15 | 只看该作者
果然很有趣!
问好江版!
4#
发表于 2011-5-26 16:25 | 只看该作者
“土灶养育了垸里世世代代的人,虽然它古老,甚至面目有些丑陋,但它的养育之恩,垸里人永远也忘记不了;瓷砖灶始终挑肩负煮、炒、蒸、炖之重担,它是当家灶,垸里人始终对它敬重;沼气灶年轻时尚,科学灵气,节能环保,垸里人寄予它的是希望。”     
文章真好看,土灶,灶鸡(我们这里没蟑螂,灶鸡指蟋蟀),还有卧在灶膛里的猫。这土灶不安烟囱是第一次听说,这灶砖土做肥料更是第一次听说。
问好山野农夫老师!
5#
发表于 2011-5-26 21:17 | 只看该作者
提读一下。
6#
 楼主| 发表于 2011-5-26 21:2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临时工 于 2011-5-26 16:08 发表
先坐沙发,醒醒酒,听山野农夫说说“我们垸里的一些事”,一定很有趣。

谢谢阅评!
7#
发表于 2011-5-26 21:24 | 只看该作者
客气了。

另:  “土灶养育了垸里世世代代的人,虽然它古老,甚至面目有些丑陋,但它的养育之恩,垸里人永远也忘记不了;瓷砖灶始终挑肩负煮、炒、蒸、炖之重担,它是当家灶,垸里人始终对它敬重;沼气灶年轻时尚,科学灵气,节能环保,垸里人寄予它的是希望。”这段把前面那段关于土灶的句子放在最后是否更合适些?
8#
发表于 2011-5-26 21:56 | 只看该作者
灶的变化,实际上折射了时代的变迁。拜读。
9#
发表于 2011-5-26 23:46 | 只看该作者
土灶全身是土,不能水洗。灶面上,米汤糊成的壳子,像一块块锅巴。钵碗搁在上面曾留下的痕迹,似铁环,如弯刀,随处可见。灶面边,凸凹不一,像老汉残缺的门牙。灶身也裂开一道道缝,如同干裂的田缝一般。

这番描述,细致入微,还有那只烧焦胡须的猫,似乎都只是昨日的事,问好。

我的父辈用了大辈子(?)的土灶,
10#
发表于 2011-5-27 08:01 | 只看该作者
来读江版的文章,看社会发展,体会异地风俗,欣赏学习美文 问好
11#
 楼主| 发表于 2011-5-27 08:4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飞花落叶 于 2011-5-26 16:15 发表
果然很有趣!
问好江版!

谢谢点评!
12#
 楼主| 发表于 2011-5-27 08:4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苇岸-弦歌 于 2011-5-26 16:25 发表
“土灶养育了垸里世世代代的人,虽然它古老,甚至面目有些丑陋,但它的养育之恩,垸里人永远也忘记不了;瓷砖灶始终挑肩负煮、炒、蒸、炖之重担,它是当家灶,垸里人始终对它敬重;沼气灶年轻时尚,科学灵气,节能环 ...

谢谢阅评!
13#
 楼主| 发表于 2011-5-27 08:4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临时工 于 2011-5-26 21:24 发表
客气了。

另:  “土灶养育了垸里世世代代的人,虽然它古老,甚至面目有些丑陋,但它的养育之恩,垸里人永远也忘记不了;瓷砖灶始终挑肩负煮、炒、蒸、炖之重担,它是当家灶,垸里人始终对它敬重;沼气灶年轻时 ...
你说的不无道理。我再考虑。
14#
 楼主| 发表于 2011-5-27 08:4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zfx875206 于 2011-5-26 23:46 发表
土灶全身是土,不能水洗。灶面上,米汤糊成的壳子,像一块块锅巴。钵碗搁在上面曾留下的痕迹,似铁环,如弯刀,随处可见。灶面边,凸凹不一,像老汉残缺的门牙。灶身也裂开一道道缝,如同干裂的田缝一般。

这番描 ...

谢谢匣子细致阅读并鼓励。“大辈子“是改为“大半辈子”。
15#
发表于 2011-5-27 09:33 | 只看该作者
土灶养育了垸里世世代代的人,虽然它古老,甚至面目有些丑陋,但它的养育之恩,垸里人永远也忘记不了。。
   我们这里乡下依旧有土灶用土灶做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7 04:51 , Processed in 0.080319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