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117|回复: 3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记游印台山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6-5 17: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城南十三里,老人峰之东,山顶突起一石,状如锻砧,高可三丈,广坐百人,又称印台山。”这是民国版《邹平县志》中关于印台山的记载。这些年来到印台山采菊芽、摘槐穗、赏野花、吃野味的次数倒是不少,只是之前有朋友讲攀登此山着实不易。虽然对印台山有些望而却步,但征服此山的欲望,近来反而越来越强烈了。

    印台山,又名锻砧峰,因为形如玉玺、状似锻砧而得名,俗称疙瘩石、人头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清代文坛领袖王渔洋、邹平本土诗人张实居等,都曾经为其留下过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印台山虽不高大,却既有风光秀美的自然景色,又有厚重悠久的文化底蕴。近年以来,淄博、滨州和东营等地的登山爱好者,经常呼朋引伴,成群结队,兴致勃勃地到印台山寻古探幽。每逢清天丽日,我从城南新区的高楼大厦上,远眺坐落于县城西南方向的印台山,想象着那里山光林影、烟柳溪桥的满目盛景;想象着那里四壁如削、玉玺矗立的独特山貌,尤其是那顶酷似印把的巨石,令人心向往之。正值端午小长假的第一天,便接爱好爬山的朋友电话,力邀我一同畅游印台山。放下电话,我立即摩拳擦掌,活动筋骨起来,惹得正在忙碌着的妻子直笑我童心未泯。心同白云,悠然来去,我那颗早就泯灭了的童心,经了朋友的这一刺激,像被重新唤醒了一样,已经摆出一幅跃跃欲试的样子。

    沿着熟悉的乡间小路,过黛溪河,走抱印村,穿西环路,印台山顶的印把子赫然在目,像是对着我们热切而急促的呼唤。张实居笔下的“红香十里杏花天”的美景,已经变成了沿途熟透的红杏所散发出来的浓浓香气。具备休闲、饮食、游乐等综合功能的印台山庄下面,停满了许多外地牌照的轿车。忙碌俗世的人们,暂时抛弃城市里的喧嚣与浮躁,来到美丽的印台山。这里千般娇媚、万般风情,已成为人们行吟山水、放牧心灵之地。这里原有的七圣堂、石大夫庙等庙宇,已伴着岁月的更迭不复存在。从印台山庄一路攀援而上,山路纡曲,野花芬芳,“哎!快上来呀!”喊山的声音此起彼伏,给了我们更多攀登的信心和力量。蘑菇状的凉亭下,三三俩俩的游人或休息、或眺望、或高喊、或思索、或微笑,他们用不同的方式释放着真实的自己。这里与喧哗的城市相比,少了一份虚伪与客套,多了一份随意与轻松。回首山下和远方,阳光已经穿云透雾,碧水已经波光粼粼。

    不足三百米高的印台山,被我们结结实实地踏在了脚下。那个酷似锻砧和玉玺的巨石就在我们的身边,犹如从山顶拔出一般,高约二十米左右,周可百米,四面峭峻,陡如刀削,印台山以这块巨石形状特异而闻名。在邹平,也有“游印台而不登台,不为游”之说。早先我曾经听护山老人跟我介绍过,这块巨石因其地势险要,成为易守难攻之地,上面可容得下十二张八仙桌,也就是史志上所说的“广坐百人。”由此,我忽然想起了清代诗人张实居的那首《长白竹枝词》:“峰头一石似飞来,峭壁千寻古印台。记得戊寅壬午岁,两番攻打不曾开。”张实居的祖父和父亲两人,在明末的邹平保卫战中,在这里两次击败了清兵的进攻。所以,虽然四周重峦叠嶂,罗列插云,但作为邹平八景之一的印台山,不仅吸引人们来此游山赏景,也吸引文人雅士来此凭吊怀思。著名书法家郭连贻先生就写过一首《锻砧峰》:“草树烟花锻砧峰,村歌暮唱太平风。遥想壬午刀兵日,此地曾留战血红。”

    每一座山头的存在,仿佛都与民间传说密不可分,印台山也不例外。据地质专家考证,此山是火山喷发后冷凝的火山口遗存,为罕见的地质标本。而一则故事在山下抱印村附近广为流传:早些年发生地震,玉玺状的巨石坠落于山脚,每至夜间闪闪发光,搅得方圆数十里百姓不得安宁。后来曹家庄一青年外出学艺归来,听说此事后,第二天清早,他竟将巨石抱上了山顶。从此这一带恢复了往日的安静,但年轻人由于劳累过度,几天后便病逝了。为了纪念这位青年,也是老百姓为了寄托能够过上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人们权衡再三,将该印台山东北麓的曹家庄更名为“抱印村。”抱印村既是“舞絮飞花千万点,黄鹂紫燕两三声,”也是“独上石梁东北望,满天秋叶乱红飞,”这块富庶膏腴之地,春来杏花遍野,夏到瓜果飘香,秋至稼穑吐秀,冬临碧玉晶莹。勤劳朴实的百姓,他们并没有在“抱印”的美好愿望里自我沉沦,而是用朴素的不能再朴素的劳作醇出了一派新醉。

    印台石落于峰北,其下悬空,推之欲堕,却牢不可动。由于印台石陡峭异常,仅东北有一石罅可通达石顶,极为艰险,为了不拾人牙慧,我决定独辟蹊径,从石罅右侧的的峭石上开始行动。印台石上稍微凸显的光滑石面,被我牢牢地踩住;棱角不很明显的石块,被我牢牢抓在手中,手足须如猿仰面攀援,惟恐心态稍一懈怠,便会应声而落。山顶上的游人们在大声地对我赞叹着,经过不懈的努力,我终于登上了在原来印象中“可望而不可即”的古印台。宽敞的石面,确实可容百人,石缝中的野枣树,花蕾绽放,香艳可人。临顶远望,峰峦绵延,山村星罗,田园织锦;环顾山脚,紫霞瑞霭,庭柯郁秀,美不胜收。清代邹平山水画家王兆曾,在他的《梁邹诸景图》之《印台无影》图上题曰:“日出树阴夏木荣,岚头占得印台名。总教有柄谁能握,自是无文用不成。晨刻东西分左右,午时前后并辉明。阔平堪比钟山石,百人可坐望蓬瀛。”清风徐来,心旷神怡,登临印台,宛如神仙。因此,我理解了人们为什么经常说“无限风光在险峰”了,因为最美的风景,往往就在于人们的最后追求中。

    美丽的黛溪河水,犹如一条碧绿的玉带环绕在印台山下,山水相依,美仑美奂,风姿绰约,相融共生。我在吟诵着张实居《锻砧峰》一诗:“大谷山前路,锻砧春翠深。碧流环似带,黄鹄抱如襟。树色随寒暑,岚光自古今,往来樵牧者,尽有白云心。”古老的印台山,崭新的邹平城,它们一同让历史的画卷不断地推陈出新,一同让历史河流不断地汩汩流淌!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范廷伟 于 2011-6-7 19:21 编辑 ]
2#
发表于 2011-6-5 18:54 | 只看该作者
山水相依,美仑美奂,风姿绰约,相融共生。我在吟诵张实居《锻砧峰》一诗:“大谷山前路,锻砧春翠深。碧流环似带,黄鹄抱如襟。树色随寒暑,岚光自古今,往来樵牧者,尽有白云心。”

喜欢这样的景色.像世外桃源啊。
3#
发表于 2011-6-5 21:22 | 只看该作者
印台山离邹平县城远吗?过几天邹平有个会,有机会一定得去开开眼界。再细读好文,拿这篇当导游了
问好范老师!祝福端午!
4#
 楼主| 发表于 2011-6-5 21:2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圆圆饼干 于 2011-6-5 21:22 发表
印台山离邹平县城远吗?过几天邹平有个会,有机会一定得去开开眼界。再细读好文,拿这篇当导游了
问好范老师!祝福端午!

什时间?具体些。我作准备!
5#
发表于 2011-6-5 21:5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范廷伟 的帖子

一篇游记有山水的美,有攀登的艰辛和快乐,有相关传说,有历史地理知识,有不少诗词,内容丰富,水乳交融。展现了作者广博的知识和坚实的文学功底。学习了!
问好范老师!
6#
 楼主| 发表于 2011-6-5 22:0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袁光熙 于 2011-6-5 21:51 发表
一篇游记有山水的美,有攀登的艰辛和快乐,有相关传说,有历史地理知识,有不少诗词,内容丰富,水乳交融。展现了作者广博的知识和坚实的文学功底。学习了!
问好范老师!

有前期的准备工作,有真实的攀登体会,有现场的采访体验,有攀援的真诚感悟。不然的话,只能让游记散文落入俗套之中。我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谢谢袁老师的阅读与鼓励!
7#
发表于 2011-6-6 05:05 | 只看该作者
此篇游记,开合自然,景色奇异,容民间传说与诗词于其中,读之使人倍加热爱大自然,当属上乘之作!
8#
发表于 2011-6-6 05:09 | 只看该作者
邹平印台山:


9#
发表于 2011-6-6 05:11 | 只看该作者
邹平印台山远眺:



[ 本帖最后由 高迎春 于 2011-6-6 05:14 编辑 ]
10#
发表于 2011-6-6 05:12 | 只看该作者
近观印台山:

11#
发表于 2011-6-6 05:22 | 只看该作者
仰拍印台山:

12#
发表于 2011-6-6 05:25 | 只看该作者
印台山如雪梨花:

13#
发表于 2011-6-6 05:30 | 只看该作者
印台山山柿子:

14#
发表于 2011-6-6 05:31 | 只看该作者
印台山古杏树:

15#
 楼主| 发表于 2011-6-6 05:41 | 只看该作者

外地朋友登临印台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9-30 17:22 , Processed in 0.059397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