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210|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又”的N次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6-20 08: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又”的N次方 

□张峪铭


    近日翻阅报刊,满眼尽是“又到……时”,让人眼见心烦。

    我不反对写时令性文章,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大自然不仅给我们提供了衣食之物,也让眼耳鼻舌身感受到它的恩赐。苏子在游赤壁时发出感慨:“惟江上之清风,与山上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年年岁岁月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可浏览报刊,“又到……时”的文章,像夏日的蚊蝇不时又飞到你眼前嗡嗡。肆虐到如此地步,我恨不得操起灭蚊剂,一喷了之。

   “又到粽子飘香时”、“又到中秋月圆时”、“又到一年清明时”“又到樱花开放时”“又到瓜果成熟时”……这样的短语成了文章的固定句式,年年都可用,岁岁不过时。这让我想起歌德说的一句话:“第一个把美人比作花的,是天才;第二个把美人比作花的,是庸才; 第三个把美人比作花的,是蠢才。”像这样年复一年的“又……时”简直蠢得N次方了。我说的可能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有所偏颇,但话有几说,字有几撇,你就不能作点改变?哪怕是用布擦一下做个翻新。哲人说,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人也不能同时踏上同一条河流。造物主给我们展示了那么多的不同,文章标题何必套来套去。

   当然一味的求新是不可能的,若那样古人说过的话你若不说的话,你只能作哑吧。但我们不能食古不化,就像同样是吃饭,每个人的肠胃、吸收能力等有差异,其消化不一样,吸收营养不一样,排泄物也不一样。囫囵吞枣,不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文章就少了灵魂,缺乏神韵。

    媒体的发展日新月异,信息的采撷随手可得,公文的起草已再不是少数人的专利。只要一百度,就有许多样式让你选择,反正统一口径,统一思想,公文岂敢创新,只要别把特定的地名搞错了就可以了。官样文章,不足为怪。可你写的文学作品就不能让人看了总觉得像隔壁的二大爷。人的情感虽是相通的,可能在感受他人文章时,慢慢内化为自己的情感,但文章出笼肯定有自己的表达方式和风格,若同质化程度过大,就有了抄袭之嫌了。

   古语说,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从某个方面说你将他人制陶的泥胎打碎,重新浇水和泥,再制成陶罐,若与他人差不多,就是模仿,若加点个性因素,就是创新。记得很早看过的一首爱情诗:塑一个我/塑一个你/打碎一个我/打碎一个你/再塑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写文章哪能没有“我”?

    我看过一名家文章“诗与远方”,虽然与被各刊转来转去的高晓松文章“不买房,买开心”主旨相似,但他在表达形式阐述角度完全不同,这不能说是抄袭。因为世上的理是不变的,惟有变的是诠释理的方式。可我上一次编辑了一篇写农民工的幸福文章,说孩子来到爸爸打工的工地,爸爸事先到一家庭请求允许儿子参观,让儿子为老爸建这样的房子感到自豪,于是农民工爸爸就很幸福了。这题材不错,可后来一翻,完全是孙道荣文章的翻版。

    我这人除了小时从他人园子里摘过黄瓜,到生产队地里偷过山芋之外,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即使写同题文章也坚持先不看他人现成的,等写好之后,再一饱眼福。我以为写文章也要有个性,力诫千篇一律,千文一面,尽量让文章带有个人的强烈情感色彩,而不是大众情绪。

    友如作画须求淡,文似看山不喜平。我虽反对文章的同质化,讨厌“又到……时”的标题,但声明,这只是我个人的情感偏好,与拟此题写文章的个人无关,更与文章质量无关。我主要是担心长此“又”下去,那真是“又的N次方”了,尽管也可能很美,但相识N年,哪里还有一点怦然心动。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安徽省示范高中东至县三中(247200




[ 本帖最后由 张铭 于 2011-6-20 08:05 编辑 ]
2#
发表于 2011-6-20 12:59 | 只看该作者
呵呵。写得好。如果不是写征文,前面别人写了,后面他(她)却跟你同题作文,甚至捡你文章的某些字眼,刻意做文章的人,确实有点那个。

我也讨厌那种四平八稳,读起来似曾相识的文字。没有个性,文章意义何在?即使换换瓶子,酒还是别人的,东拼西凑,假大空,表面上写得很圆满,很美好,让人无懈可击,可是,就是一个做作,模仿,让人受不了!
3#
发表于 2011-6-21 20:20 | 只看该作者
确有一双慧眼,可以发现这样司空见惯的问题。
一点儿小问题:人也不能同时踏上同一条河流??
4#
发表于 2011-6-22 09:22 | 只看该作者

标题

张老师确实善于从挖掘生活 ,季节性文章多见于报纸,纯文学类文章是百看不厌的。那种善于偷梁换柱的文贼是令人唾弃的。文章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5#
发表于 2011-6-23 11:56 | 只看该作者
套语害死人啊,哈哈~不错的一篇文章。
在写作的语言方面我们确实缺少创新精神,通过此文自省三分钟。问好!
6#
 楼主| 发表于 2011-6-23 18:0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水如空 于 2011-6-21 20:20 发表
确有一双慧眼,可以发现这样司空见惯的问题。
一点儿小问题:人也不能同时踏上同一条河流??

有疑问吗。
世界无时无刻不在变化,当你一只脚迈进河流时,你的另一只脚踏入的就不是刚才的河流了……
7#
发表于 2011-6-23 18:22 | 只看该作者
赞成!写文章如做人,个性张扬的人和文字耐人寻味。
8#
 楼主| 发表于 2011-6-25 08:2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微风轻拂 于 2011-6-23 18:22 发表
赞成!写文章如做人,个性张扬的人和文字耐人寻味。

谢谢版主加精。
9#
发表于 2011-6-25 08:30 | 只看该作者
有思考的文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26 03:31 , Processed in 0.079062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