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重读《哥达纲领批判》
[打印本页]
作者:
国子祭酒
时间:
2011-6-21 23:32
标题:
重读《哥达纲领批判》
1
昨天,找米兰·昆德拉的《笑忘录》时,无意间发现这本发黄的小册子
――
《哥达纲领批判》,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出版社印,1975年4月兰州第一次印刷,比我年长,应该引起足够的尊敬与重视。这本册子是刚毕业时,从第一任职单位的图书室拿的,觉得有用便据为已有了。那时,正沉浸于纯文学中,对这本册子不是很感兴趣,粗略翻了一遍放下了,没多深印象。此后不久,彻底弄明白了一件事,纯文学这东西实在不是什么东西,很伪很矫情,于是放弃了,花几年时间将以前不够重视的书乌七八糟地乱读一气。
今天翻到这个册子,应该是一种启示,便决定再读一读。读的方式,与读诗集、小说没有什么分别和不同。
这个册子是马克思1875年写的,全名应是“对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纲领的几点意见”。公开发表是1891年,被恩格斯发表在德国社会民主党的机关刊物《新时代》上,与马克思其它作品比起来,当时的反响不是很大。
1875
年5月,德国两个工人组织“社会民主党”和“全德工人联合会”合并为“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在哥达召开合并大会,通过的纲领草案,就是哥达纲领。
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纲领,我的理解是对人与社会一些根本性问题的基本认识和所持态度,是对已有行动的肯定和概括,是对这一团体的职能划分以及对 奋斗目标、权力义务的明确等等,涉及问题很大很多。所以,就文本而言,任何一个纲领都是漏洞百出经不起推敲的。不过这玩意确实很奇妙,通过一些文字一些概念性的表述,就可以达成统一的行动和意志。其实这些玩意是万能理论,和第二十二条军规一样,怎么理解怎么解释都可以。对此,马克思也是这么说的:“你们看,这些空洞的辞句是随便怎么摆弄都可以的。”
“劳动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这是马克思第一个反驳的观点。他是这样论证的:“自然界和劳动一样,也是使用价值的源泉。”小时候,经常听到一句话“劳动创造一切”,现在不怎么提了,但也时不时听到。对此,印象最深刻的批驳来自某期《书屋》中黄永厚(或黄永玉?)的一篇简短的文字。大意:劳动创造思想?以此而论,牛呀驴呀马呀的就是最伟大的思想家了!事实完全不是这个样子嘛。
往往,我们习惯于无限夸大一些东西,目的无非是让这样东西把人全部管好管住,说白了也就是把人束缚住。这没有什么错,谁处于上层都是这样的思维。但这东西它不该是板上钉钉的真理呀。强加,只会适得其反。比如,政治和道德检查制度,对了解人的真实状况其实屁用没有,反倒使人发自内心地疏远这种冷冰冰的东西,并产生愤恨和厌恶。没完没了的对照检查、自我剖析、思想汇报不是这样吗?劳动也一样,创造了很多东西,也毁了很多东西。其实,真正需要记住的,是一种称之为勤劳勤奋的品质。多元下,即便一味勤奋勤劳,也业已成为骂人和讽刺
――
光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与瞎子何异?
2
从来不以为马克思是什么原创性哲学家。原创,意味着一个源头,比如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比如春秋时的孔子、孟子
……
马克思学说显然不是一个独立的源头,他不过批判性地继承和发展前人,费尔巴哈的唯物论,黑格尔的辩证法,圣西门等人的空想社会主义。他纯粹是一个富有怀疑精神和科学理念的学者,学说的目的是要找出事实、指出真相。
而任何纲领的立意绝非如此,纲领不是揭示而是指示,是指导性和规范性的约束,要发挥应有效力、达到预期目的。所以,与马克思的科学精神产生了矛盾。
看到之后马克思的驳论(有兴趣的朋友自己看去,引用起来太多,免了)哑然失笑了。马克思很认真也很天真,说的都对,理论上井井有条很清晰很有力,但说的都是和纲领无关的东西。
纠缠于作为概念的纲领能把纲领中的概念一一澄清?澄清一个个概念能得到理解和接受?可操作可实施的可能究竟有多大?对此,我很怀疑。任何一个社会,其主流主体都是目的非常明确的人,他们很少关心发展趋向的理论,他们更关心的是自己的处境,也就是生存的适意程度。纲领正是基于此而产生的,一部史籍的序言部分而已。指责这玩意有什么用昵?你只能说它写得好或写得不好,至于历史,则丝毫不受影响丝毫不受干扰地继续。
3
“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迫使人们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之后;在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手段,而且本身成为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
――
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段法权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
这就是传说中的马克思对未来终极社会的描述,理想而恢宏。
请大家注意这些相当熟悉的词语和路径:奴隶
――
分工
――
谋生
――
需要
――
全面
――
增长
――
超出
――
分配。也请大家注意这其中隐含的逻辑,在共产主义实现之前,奴隶般的分工是一定存在的,所以尽量别抱怨,不满意自个选择去,掌握选择权则需要足够的资本。多的不想说了。我应该还可以这样解读: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自发而起的,短暂的自发发展的之后,组织管理出现了,就到了漫长的强制发展期,尔后才能到达幸福而永恒的和谐发展期。方向、路线应该是这样的,但值得注意的是期限问题。至尊宝说:如果要加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毛主席说: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期限才真正是一个大问题。期限才真正是唯一问题。馅饼挂在天边,你也就能走出村子到到城乡结合部而已,你吃不到那个饼子。但你的孙子的孙子的孙子的孙子会吃到它,一定会。回到纲领,那是一群分馅饼的人研制的分配计划,可能超前也可能滞后,可能高明也可能蹩脚,其实根本妨碍不到谁。想想,从家里到走出村子再到城乡结合部这段该怎么?才真正值得你深思值得你投入大精力,而不是盯着天边的馅饼活活饿死或直咽口水。
4
以上就是马克思对哥达纲领的批判和所描绘的未来世界的大体样子,虽然不那么完美,但启示足够了;以上就是我读《哥达纲领批判》的几点思考,很不成样子,但话说到位了,至少我这样认为。
哥达纲领与马克思的矛盾焦点在于:现时现世的人,他们的幸福谁来负责?谁来给予?他们作出的无可弥补的牺牲不仅仅为了所谓的美好愿景。如果仅仅为了这个,这个愿景就一定与上帝同类。
截止目前,人类只拥有短暂的文明史。人与信仰,人与自然,人与专制,发生过多少惨烈的冲突。究竟什么原因?简而言之,不外乎以下几条:好的东西凭什么你有我没有?为什么吃苦受累挨宰的总是我?谁让你不听招呼?任什么让我只相信这个而不要去相信那个?原因不外乎如此。就是如此。一定是。
我只愿意相信我能够相信值得相信的东西,这玩意是强加不了的;我只争取我可能争取到的,之外我无能为力。基于此,我想我找到了一把钥匙,能打开一把叫“认识你自己”的锁。
哥达纲领与马克思的冲突,其实是政治与哲学的冲突。关于哲学,有人说,中国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哲学和哲学家。有,也仅仅是一些伦理学。第一次听这个观点,是我们军校“马克思主义原理”教员讲的。后来听很多人讲过。还能想起他大讲特讲“扬弃”二字时活灵活现的样子。也记得他提问什么是扬弃时我的回答:“扬弃就是抓住该抓住的,扔掉该扔掉的;就是捧着该捧的,踩着该踩的。”记得这个答案把他逗笑了。长期以来,中国是一个个人与专制强烈冲突的集权社会,不单中国,很多国家民族都是,这是人类必经的路,中国更长更甚点罢了。在这样的社会里,质疑与不顺从意味着
――
死!所以,我们的生存哲学是很发达的。
关于政治,所谓信仰、一致和顺从,都是一些不攻自破的东西。但专制不同,不争不攻不破绝对会越缚越紧,直到窒息。就是说,绳子拴到你的腿时你不挣脱,总有一天一定会拴到你的脖子上,那时你想挣也很难挣脱了。管理人的方式与管理动植物和固定资产的方式一样,从来都是这样的,正是因为争取才渐渐变得大度和温和。说,也是一种争、攻、破的方式。在那个年代,马克思就是这么做的。所以,他经常逃亡,且永远缺一件出门时裹在身上的大衣。但他还是批判了哥达纲领这样的东西。他做得对。我们都这样认为。
5
再往远了说,1649年,马里兰立法会曾通过一部法令
――
《关于宗教的法案》,即著名的《宽容法》,其中有这么一句:“鉴于在宗教问题上的精神高压常常在采取此政策的社会中产生非常有害的后果
……
”鉴于此,本文结尾我想说,马克思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学者,它指出了这个世界的一些事实真相,这些事实真相也仅仅作为事实真相存在,最好是过去式,这样才是一些让我们学聪明的东西。而这些事实真相一旦成为准则强势地进入人类生活,那就不再是马克思原本的东西了,而是武器,致命的武器。
我还想说,这是几年前读《哥达纲领批判》的笔记(敲进电脑时有所补充),仅仅是笔记,我愿意这几段笔记仅仅作为文本,相安无事地放在这里。或被看到的人迅速忘记。因为,有一种知道叫负担,有一种懂得叫危险。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作者:
夏冰
时间:
2011-6-22 00:55
思想的收获一向是能够赢得人们的尊敬的。尤其是相对而言入心的思想。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1-6-22 08:22
厚实而又个性的文字,提读!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