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986|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葫芦河畔的刘阿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7-11 12: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葫芦河畔的刘阿姐

              lqm407

  陇东偏南的地方有一条河,叫葫芦河。这条河不是很大,也不是很长,但却有些名气。名气主要因为伏羲女娲在这时生活过,以后这里又挖出了新石器时代的大遗址,证明中国的老先人确实在这里开创过文明。

  叫葫芦河,一是因为河道两边有着大大小小的川地,形状象葫芦一样;还因为有次发了大水,伏羲女娲夫妻俩乘着一个葫芦漂流而下,一直到葫芦河入渭河的地方才搁浅,他们就在那里一个叫卦台山的山嘴上住了下来,一边生活一边演绎什么七卦八卦。
  
  这就是葫芦河的来历。我就出生在葫芦河河畔,所以这些传说从小就灌满了耳朵。
  
  我现在要说的这个村子就在这葫芦的最细处,也就是说在川道最窄狭的地方。河水流到这里,被山夹了一下,就象个瘦腰女人一样,显得苗条起来。也正因为窄狭,河水也就深些,渡船也就方便些。

  自我记事以来,我们村的土地一直就在河的对岸。所以,农人一天就要过几次河,坐几次船。河大的时候,船就要漂渡;不太大的时候,就用绳渡。如果水很小,就垫上几个大石头,人在石头上跳上几下就过去了。方言管这石头叫“列石”。

  一年到头,河水不太大也不太小的时候居多,也就是说人们经常看到那只小船一会儿被拉扯到东面,一会儿被拉扯到西面……
  
  村子在河的东边,在一片山坡上。村子没有建在河畔上,是怕遭水淹。大家挤在一起,象分了家的弟兄们。

  村子对面的山嘴上,也住着一户人家。只一户,那就是刘阿姐家。在山嘴上,跟大家遥遥相望。

  平时,那些村民们吃完饭没事干了,就掌着烟灰杆,一边抽烟一边向西张望,想看看刘阿姐在干什么。

  大家看到,刘阿姐总是提着个大木桶,沿着那条小蛇一样的山道,从葫芦河里往家里提水;或者看到,刘阿姐在她的窑洞前面低着头洗衣裳。偶然,她抬起头来,伸高袖口抹抹额头的汗水,顺便往东面的村子里望上一望。除此,还看见他的儿子屎蛋摇晃着他妈的肩头。大概他饿了,要他妈去做饭……

  刘阿姐本来是有名字的,叫女娃。不过大家都不叫她的名字,一是这名字跟女娲娘娘的重了;二是“刘阿姐”里面带着点感情,大概是村里的哪个光棍汉先叫的;一叫起,大家就叫顺上了,再也扭不回去了。

  母亲说,刘阿姐这么苦情,就苦在她长得太好看了。好看的女人命都不好。

  我那时小,还不知道女人们的好处,虽然跟刘屎蛋一起玩耍,但不注意刘阿姐的模样,只觉得她眉毛象是描画的一样,与山里的女人有些不同罢了。

  虽然叫刘阿姐,她本人不一定姓刘。她儿子姓刘,那她丈夫也一定姓刘了。可是,除了这样的推测,大家对她的过去一无所知。她来这里的时候,就带着一个六岁大的儿子。在儿子七岁报名上学时,报的名字是刘屎蛋。所以大家就知道她姓刘了。
  
  她来了,就想加入我们生产队,但队长不要。队长说你嫁了人,我们就要你;你不嫁人,我们就不要。生产队里光棍汉很多,你随便嫁一个,我就给你落户。

  可是,刘阿姐就是不嫁人。刘阿姐说,我嫁了人就害了人家。

  队长问:你又不是狐狸精,为啥嫁了人就害了人家?

  刘阿姐不说,只说她嫁了人就害了人家。

  队长说:黑人黑户查出来可不是好对付的。我不敢涉这个险。

  刘阿姐说:不落就算了。  
  
  刘阿姐带着六岁的儿子,在河对面山上转了一早上,下午时分,她就找了个废弃的窑洞住了下来。这个窑洞原来是住人的,或者是养牲口的圈。现在窑洞废弃着。

  出了外面,就是一个小院子一样的平台;下了平台,就是半截小蛇一样的小路;下了小路,就是葫芦河河床了。
  
  安下了家,刘阿姐就开始做活儿讨生活。

  农民人没钱,刘阿姐做了活,好心的人就给她一斤半斤粮食或一半碗面,或几个洋芋。刘阿姐不争多少,只是老老实实地给人家干活。

  有时候,好心的阿妈阿婆问她:刘阿姐,你有三十岁吧?

  刘阿姐笑着说:过了。

  阿妈阿婆小心地问:你的男人呢?

  刘阿姐笑而不答。

  大家不知道刘阿姐的根底,就胡乱猜测。有人来调查了几次,但看出刘阿姐不象是“五类分子”一类的人,也就让她这么过着。
 
  不过,村子里有人哄小孩睡觉时却这样唱着:

  
    刘阿姐,你的男人呢?
    到山里打柴去了叫狼吃了……



  葫芦河的水平时是浑的,不能洗衣裳。刘阿姐就在河滩处挖了个泉,淀清了水,就在旁边洗啊洗的。
  
  除了洗衣裳,刘阿姐还给人家纳衣裳。有些农村女人很拙,给男人娃娃纳不成衣裳,于是就找刘阿姐。刘阿姐纳的衣裳也很细密。刘阿姐院子里支着一个不知从哪弄来的案板,她躬着腿,跪在案板上,伸着食指和大拇指比划着,然后拿起剪子绞,绞完了缝。

  有些光棍汉常常提着破烂脏臭的衣裳来这里。光棍汉的衣裳她是不缝的。虽然光棍汉可怜,可刘阿姐在这方面防守着自己。她怕心一软守不住自己,就干脆离光棍汉远远的不搭声。
  
  有一个光棍汉,外号叫王老大,是个撑船的。渡口就在刘阿姐窑洞下面的地方,刘阿姐一眼就能看到将船拉来拉去的王老大,王老大也一眼就能看到撅着屁股爬在案板上的刘阿姐。将船拉到这面的时候,王老大总是要磨蹭一会儿。

  撑船的共有三个人,除了王老大,还有李老二,还有张老三。平时没事的时候,他们就用钩子把船钩在绳子上,自己坐在船头上漫着花儿。

  现在,王老大经常唱着这样一支歌儿:

    刘姐二十八么个哈,
    遇上个你王爸么个哈。
    他在外边么个哈,
    常年不回家么个哈。
    刘姐半夜里么个哈,
    一时心火发么个哈。
    左摸没有啥么个哈,
    右摸没有啥么个哈,
    摸来摸去么个哈,
    摸着半截蔫黄瓜么个哈,
    塞进刘妈的那达么个哈,
    十八九下么个哈,
    才把那心火给压下么个哈……


  刘阿姐心如古井,任着他们挑逗。刘阿姐觉得,挑逗不挑逗,重要的是女人要守得住;女人守得住,男人是没办法的。
  
  刘阿姐也知道,这三个人其实胆子很小,只会给口解馋,不会对她有大的威胁。她知道政治上也严着呢。弄不好就会给他们戴个“坏分子”的帽子。另外,对女人粘乎是男人们的本性,任由他们去吧!

  刘阿姐也有不如古井的时候。那是葫芦河发大水的时候。
  
  葫芦河发大水的时候,两岸就更开阔了,水会涨到刘阿姐院子下面很近的地方。这时候,绳子早撒了,船就由三个船工来推了。船上坐上了人,船工衣裳脱得光光的。那时候穷,连个裤衩都没有。就是有裤衩,他们也舍不得穿,因为在水里,衣裳是很容易烂掉的。
  
  开始的时候,刘阿姐克制着自己不去看他们,可时间长了,她也就无所谓了。她现在知道那个东西谁的大,谁的小,谁的长,谁的短,谁的粗,谁的细了。有几次,她还看到王老大的那个东西突然大起来了,像她经常握着的那个桿面杖一样。当然,刘阿姐毕竟是过来了的人,知道骆驼的脖子虽然长,可吃不了隔山草。


  就这样过了几年,刘屎蛋也一天天大了起来。刘屎蛋念不成书,各门功课也都是屎蛋。他也就不去上学了,一天到晚光着屁股不是跟着一群孩子在河滩嘻闹,就是在王老大那儿帮着拉船。刘阿姐也没个办法。

  王老大给队长说:让刘屎蛋来放船吧!这娃娃是个放船的材料。

  队长说:好。
  
  于是,屎蛋当上了船工。队里也落了他们的户。他们成了人民公社社员。成了社员,屎蛋就记着工分,分着粮食,分着柴草,享受着社员的一切待遇。

  过了一些时日,屎蛋将他们的院子也扩展了一下。他又挖了两个窑洞,这样就有了三个窑洞。屎蛋还将三个窑洞的前面搭了篷子,这样就使窑洞显得宽阔多了。

  屎蛋说:三个窑洞,一个当厨房,两个住人。

  刘阿姐很清楚,屎蛋要跟她分开住了。娃娃大了,是应该分开过了。

  刘阿姐感激起王老大来。没有王老大,他们连这个社员也当不上。于是她给屎蛋说:把你王大爸的衣裳拿来吧,我给他洗洗,缝缝。

  她还经常说:你王大爸是个好人,你要尊着他哩。

  刘阿姐现在经常站在院子里,看着儿子在下面拉船。儿子也一边唱着山歌,一边双手把着粗壮的绳子,一会儿将船拉到这边,一会儿又将船拉到那面。

  发大水时,屎蛋也是赤条条的。他们三个人(李老二早就不干了)先拉纤将船拉到上游很远的地方,然后坐上人,王老大就扳着船头,屎蛋跟张老三推着船尾,顺着水势将船放下来。这时候,她看到船像一片树叶一样在大浪中颠簸着。她觉得船随时可能会翻。船就这么一寸一寸地往对岸移动。在下游很远的地方,船才就靠了岸。下完人,他们又拉着纤往上走……

  船到她院子下面时候,她会端着一盆凉开水,让他们几个喝一气,缓一缓。他们都光着屁股站在河水里喝水。喝完后,王老大和张老三总要说几句感激的话。屎蛋什么也不说,好像就些全是应该的。完了,他们又拉起纤绳往上游走去。

  刘阿姐看到屎蛋的那东西也大了。这些年来,虽然是娘,可刘阿姐再没有见到屎蛋的那东西。在娘的记忆里,屎蛋的那东西像个还没有引窝的小麻雀。现在呢,倒像个大麻雀一样害羞似地躲在乱逢逢的毛窝里。
  
  于是,刘阿姐多了心事。娃娃大了,该是说媳妇的时候了。

  有次,刘阿姐对儿子说:你让队长到咱们家里来趟吧。

  队长来了趟。队长走后,王老大也来了几趟。王老大来的时候,手里总是拿着一些东西。

  王老大对屎蛋说:你们以后要到我那面去住了。

  屎蛋说:你那面也狭仄,不如到这面来吧。

  王老大说:这事你妈说了算。

  刘阿姐笑着不说话。

  于是,王老大就撅着屁股拼命干活了。他跟屎蛋又将院子扩展了近一倍,有半亩地大小了;然后修起了几间茅草屋,再后来又将那三个窑洞掏腾得又深又大,还铲掉了院子里的杂草,四周围起了蓠芭。王老大还将他那面的东西拿了过来。他的桌子板凳都是从河里捞来的。

  在两个男人的作弄下,这里真像个家了。

  队长来看。队长说:现在可以办事情了。刘阿姐愿意吗?

  刘阿姐还是没有吭声,还是笑了笑。

  可王老大却说:不急。这是个大事情,我还想造一间土坯瓦房哩。房修好了再请大家喝喜酒吧!

  队长说:那我就不管了。不过,你们可要加紧生产哟。

  在“加紧生产”的同时,屎蛋的亲事也在进行中。屎蛋也已经二十岁了。在农村,这也算是大年龄,不敢拖延了。王老大拿出了他所有的积蓄交给刘阿姐,说自己婚事反正不花钱,这钱就让屎蛋用吧。刘阿姐接钱的时候,禁不住眼泪巴巴。

  于是,刘阿姐就放开线儿让大家给屎蛋找媳妇。说只要人家愿意,她们没说的。山背后有一个姑娘,媒婆给人家说,就是放船的那个黑小子,愿意不愿意给个话。

  谁知,女方当场就说:愿意。

  那个姑娘,长得象花骨朵一样,家境也好。事情这么顺利,刘阿姐倒有些怀疑,就拉着一些乘船人打听,乘船人都说这娃娃是个好娃娃,没有啥玷缺。她能看上屎蛋,也说不清是为啥。也有人说:这就是命!

  就这样,事情成了。不久,那山嘴上的茅草屋里就响起了热闹的鞭炮声。大家喜气洋洋地来喝酒,来闹洞房。

  这姑娘名字叫天花。天花姑娘真的是好,婚后,每天早晨她起得很早,先是把个大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然后就做饭吃;吃完饭,就扛着锄头或者挑着粪担出去挣工分了。屎蛋很满意,刘阿姐也很满意。

  现在,就是刘阿姐跟船工王老大的事情了。

  王老大说:反正年龄也大了,瓦房盖好了办事情也不迟。石头准备好了,瓦准备好了,土坯准备好了,椽子准备好了,就是檩子只有一根,还少一根。
  
  王老大对刘阿姐说:等到六七月份,河发大水了,我就捞它一根来。八九月份修房子,年底就能办事情了。

  刘阿姐低着头说:成。

  于是,王老大就等着雷雨天。只有发大的雷雨,河水才能猛涨;只有河水猛涨,河里才有椽啊檩啊的东西。

  这一天终于等到了。

  那天的雷雨可不是一般的雷雨,那简直是天塌地陷了。在葫芦河上面的地方,雷声一直炸响着,黑云一直缠搅着。葫芦河水在快速地上涨着。到傍晚时分,河水快到院子下面了。

  王老大跟屎蛋很高兴。他们说越是这样河里越有大货。他俩已经脱掉衣裳,在大雨中蹲在山嘴上,眼睛瞅着河面,搜寻着目标,随时准备跳下河去。

  可是,他们始终也看不见檩子什么的。夜影已经下来了,他们只能看见河面上黑乎乎的一片,还有眼前的唰唰的雨丝。

  王老大说:不能再等了,我先去吧!说完,他纵身进河水中。

  刘屎蛋说:我也去帮我爸。说完,也纵身跳进河水中。

  刘阿姐跟天花姑娘也站在大雨中,愣愣地望着他们消失在夜色里。她俩的心一直七上八下的。

  从那个晚上开始,她俩再也没有见到过王老大和屎蛋。

  几天过去了,刘阿姐躺在炕上起不来。天花姑娘一边流着泪水一边伺候着她。

  大家都来看望刘阿姐。刘阿姐对着队长大哭一阵,大叫一阵:我说我会害人的,我不嫁人,可你们就是……

  大家都摇头、叹息,没有什么说的。

  后来,大家都说刘阿姐精神上不正常了。她每天站在山嘴上大喊大叫。天花姑娘象女儿一样伺候着她。

  大家都在私下劝说天花姑娘:你快快脱身走人吧。

  天花姑娘说:我走了,我娘咋办呢?

  劝的人说:哪是你娘?你娘在你娘家哩。

  天花姑娘说:我既然嫁过来了,屎蛋的娘就是我的娘。我要伺候她一辈子。

  大家又都是摇头、叹息,没有什么说的。

  刘阿姐有时糊涂,有时清醒。她糊涂的时候,就骂一个不知什么地方的算命先生,骂队长;她清醒的时候,又抱着天花姑娘痛哭个没个完。

  清醒的时候,刘阿姐也是劝天花姑娘趁早嫁人去吧,不要管她了。可天花姑娘还是那话:娘,我不能离开你。我要伺候你一辈子……

  就这样又过了三年光景。

  这年七月份,也是王老大跟屎蛋的忌日。这一天,葫芦河上游又下大雨了,河水又涨了起来。

  刘阿姐今天很清醒。她吩咐天花姑娘买来一些香蜡纸火。

  傍晚时分,刘阿姐跪在院子里烧纸瞌头,嘴里祷告着天爷爷。

  天花姑娘也跪在旁边。天花姑娘听到了她娘的祷告。她娘祷告的不是屎蛋和王老大,而是祷告天爷爷保佑天花姑娘,一辈子平平安安……

  就在这天晚上,刘阿姐也一头扑进了翻滚着黄色波浪的葫芦河里。天花姑娘拼命扑救时,已经来不及了。

  以后,天花姑娘又成家了。她的家也一直在这个山嘴上。她的生活过得很好,可想起往事的时候,她的心情就一阵沉重……

[/copyright]





[ 本帖最后由 lqm407 于 2011-7-11 12:45 编辑 ]
2#
发表于 2011-7-11 16:52 | 只看该作者
小说写了两代人,故事很动人。让大家议议吧。问好作者
3#
发表于 2011-7-11 17:55 | 只看该作者
精釆!情节紧绕主线,人物心态见微,读后深感沉重。文中选用原生态民间小调恰到好处,增强了人物的真实感。
4#
 楼主| 发表于 2011-7-11 18:46 | 只看该作者
[quote]原帖由 山野农夫 于 2011-7-11 16:52 发表
小说写了两代人,故事很动人。让大家议议吧。问好作者 [/quote

谢谢村夫阅读。很久没来太虚了。待我下来认真读几篇作品。
5#
 楼主| 发表于 2011-7-11 18:4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羽v公 于 2011-7-11 17:55 发表
精釆!情节紧绕主线,人物心态见微,读后深感沉重。文中选用原生态民间小调恰到好处,增强了人物的真实感。


最近写的小说少了点。写了这篇试试,手生多了。
问候。
6#
发表于 2011-7-12 09:26 | 只看该作者
很感人的小说!向老师学习了。
7#
发表于 2011-7-13 10:3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羽v公 于 2011-7-11 17:55 发表
精釆!情节紧绕主线,人物心态见微,读后深感沉重。文中选用原生态民间小调恰到好处,增强了人物的真实感。


赞同!写的好啊!尤其是山歌的嵌入,完全符合人物心理和场景烘托!:victory: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9-22 21:33 , Processed in 0.050927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