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344|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换粮食的故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8-23 09: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换粮食的故事          

                                        lqm407


  如今他老了,可还流泪。这个故事就是他一边流泪一边给我讲的。 

  那是红太阳照耀大地的年代。那年他正在省城上学,上的是中专。那时能上个中专也是很不容易的,但毕了业可以安排工作,可以端上铁饭碗,可以吃上轻松饭。所以,他学习很用功,盼望着早一点毕业,早一点为家里挣钱。父母亲太累了,吃苦太多了。能够减轻家里的负担,这是他最大的愿望。

  可是,那时候全国都挨起饿来。报纸上老是说形势大好,粮食很多,可身边的人一个个都象饿红了眼睛的鬼,老是溜着眼光找吃的东西。

  他的口粮应该是三十斤,油四两,本来不够吃的,可人家说要节约,搞支援,就又是扣去了五斤。剩下的口粮,他更要节约,因为,他还有着年老的父母。前一段时间,父母还给他寄粮票来,说他正是长骨子的时候,要吃饱点。可最近几个月,粮票不仅不寄了,还求他帮助家里一下。他知道,父母一般是不会向他张口的,如今张了口,说明事情非常严重了。

  于是,他每月再节约二、三斤粮票给父母寄去。这样,他也成了饿红了眼睛的鬼。几个月下来,他看太阳都是蓝花花的

  然而,更要命的是,开学还不到二个月,家里拍来电报说母亲不行了,他来看看。那阵他正在一个山包大炼钢铁,就匆匆请了假,匆匆带上这个月二十五斤粮票、十左右和半背包杂粮面馒头连夜爬上一辆拉煤的火车往家里跑;中途火车停着不走了,他被迫下来步行,又了二天二夜,才口踉踉跄跄地回到家中。

  母亲已经不行了,已经不认识他了。脸肿胀得象个大气包,透着光亮眼睛睁不开,也没力气呻吟,只是静静地躺着,象一只猫。

  他掰了一块他带来的馍,分开母亲的嘴皮往里喂,但母亲已经没有劲咀嚼了。父亲看了一会,就将馍放在自己的嘴中,咀嚼一阵后再口对口地喂她。母亲的口终于动起来了。父亲将母亲嘴角边的馍渣舔着吃了。

  父亲的精神也差得很。他给父亲一个馍,父亲抓起来几口就吃完了。他又给了一个,父亲摇摇手,说:不敢多吃,还要救急呢。

  父亲说:老天爷要收人呢。村子里已经饿死了好多人。你三妈妈死了,你四舅爷死了,三栓爸死了,邓祥祥死了……

  他说:这样饿死人,国家不救济吗?

  父亲说:救济了几次,三斤二斤的,不抵事。尽叫社干克扣了……

  晚上,父亲手战战抖抖地捣腾出半碗玉米面,将一个小凳子几斧头砍碎,熬了半锅汤,这算是他们三个人的晚饭了。

  晚饭后,父亲说:娃儿,你来了,可你明天就得走,到陕西换粮食去。

  父亲又说:咱家里的东西,你看能拿啥就拿啥。我的件山羊皮袄,还有你妈带来的玉石镯子……

  他低着头。默了一会,他说:那妈呢?

  父亲说:你别惦着,到时候我就埋了……

  说这话的时候,母亲还睁着眼睛。他一阵心酸

  他说:不,你们一定要坚持到我回来。我还带着点粮票,明天打点面。

  想起去陕西,他心里发起怵来。陕西那么远,他从来没有去过,而且是换粮食,这粮食怎么换啊……

  第二天,他先去大队文书处写买面证明。文书提笔写道:

 粮食门市部:
   请购给我大队×××面粉二十四斤,该同志在省城工作,今来探亲,粮票为其口粮。请 办理为荷!
              ××公社××大队

                   ×年×月×日
   
  他说:我粮票是二十五斤。
   
  文书说:知道。你借我一斤吧! 
   
  他默了默,没有说话。

  走出文书家,他拎了个面袋去粮站,买了十斤白面,十四斤玉米面。他从村子里出出进进时,看到的人很少,没有跑的鸡,没有跑的,甚至连树木也很少,都让人给砍掉当柴烧了;房屋拆得东倒西歪。他上过学的那个学校,也已经变得空荡荡的。

  第二天天一亮,他被父亲他醒父亲已经做好了饭。他揉眼睛,吃了两个加杂着酸菜的玉米饼,喝了一碗白面稠汤,就准备出发了。看了看母亲,还跟昨日一样,父亲给她灌着面汤。他背着鼓鼓囊囊的面袋,凄凄惶惶地走出了大门。   

  到火车站有近六十里路,而且尽是山路那天天晴朗,空气火燎燎的,燎得人尽出汗。走到大约一半路程时,他走不动了,就靠在一个背着阳光的崖茬下缓着气儿,用衣襟擦汗。他还警惕着,突然来一个贼人把他的包儿抢跑。他饿得要命,咬了几口那个起了霉味的玉米面馒头,在地里拔了几说不上名儿的野菜,捡了几个蘑菇,塞在嘴里胡乱咀嚼了一阵又匆匆忙忙赶起路来。

  中午时分,他终于来到火车站。没多久,那趟慢车进站了他随着人流涌进车站。车站里外尽是外流的,讨饭的,也不怎么捡票,想上都能上去只是人太多了,连站脚都困难。只得与那些散发着汗气臭气的人胸挨着胸背挨着背地站着,热得要命,难受得要命。

  火车慢慢地走着,没多久,“咣”停了,有人上车了,车厢里又挤了挤,“咣”一声,又开了,车厢里又晃了晁。“咣”,停了;“咣”开了;“咣”停了,“咣”开了……

  就这样“咣”了一夜,“咣”得他头昏脑胀,胃里很难受,老想吐一吐。他强忍着,忍着。车窗外透过亮光的时候,他再也忍不住了,就强挣扎着下了车。

  下车后,他发现他装馍馍的那个口袋丢了。他一阵紧张,但车已经从他身边开走了。

  他很饿。他问车站口的面饼摊,一个面饼要一块钱,他没说什么,默默地走开了。

  他突然看到,有一个什么牌子,上面有“陕西省”几个字,他心里一阵狂喜:原来,这就是陕西啊……

  在他的心目中,现在的陕西就是天堂。昨晚父亲说,村里有好些人都去陕西换粮食;有几个女子去陕西后就跟人了,再没有回来。陕西政策松,收成好,人也好。

  这是个小站,周围都是灰色矮房的农村。他背起着行囊,决定去最近的一个村子去撞撞运气。

  第一家。他敲门,里面的狗“汪汪汪”地叫了一阵,出来了一个老太婆。好像耳朵背,他说了好久,她只是摇手,又指自己的耳朵。后来,微笑着关上了自己的家门。

  第二家。出来了一个大汉,一看他的样子,就一个劲地说:没有吃的,没有吃的……

  第三家。又是一个老太婆,看了看他,不说话,进去拿了个玉米面窝头和一个煮熟的冷洋芋给了他,然后关了门。

  他立即热泪盈眶。他跪了下来,朝那关着的门瞌了三个头……

  他几口吃掉了窝头和洋芋,心里踏实了许多,身上也有劲儿了。

  他又敲了几家的门,人家都待理不理的。于是他想:大概是这儿离火车站近,讨要的人多,他们烦了。不如到比较远的村子去吧!

  花了半个多小时的时间,他来到山根处的一个村子。他刚进村,就看见一个汉子正坐在槐树树荫下,一边吃旱烟,一边用衣襟扇着脸乘凉。他身边有辆架子车,上面装满大石头,车杆正对着山坡处,显然,车是要上山的。

  他乖巧地问道:大伯,你要上山吗?我帮你推推。

  汉子说:好的。谢你了。

  于是,汉子起身,拉起了车子。他急忙双手把在车仓处往上推着、推着。他要给汉子一个好印象,就使足劲儿。几次,他竟然推得汉子不由自主地跑了起来……

  到了石头场,他又帮着卸车。汉子说队里要量方,他们又将石头摞得四方四楞的。

  休息的时候,汉子掏出旱烟锅装上烟草给他,他说他不会。  

  汉子问:是甘肃那边的吧?

  他说:是的。

  汉子说:你像个学生娃?

  他眼圈一红,点点头:上着中专。

  接着,在汉子的追问下,他老老实实地把家里的情况说了出来。如果换不去粮食……他说不下去了,就哽咽起来。

  汉子叹了口气,说:你们那边过来的人都这么说。我们这边也紧啊,不过比你们好些。这么吧,你先到我家里去,看我们能不能替你想些办法。

  他又要倒地瞌头,惊得汉子慌忙扶起,一个劲地说:这是干嘛?这是干嘛?

  汉子姓张,他叫他“张大伯”。张大伯是个好人,他家里的人也挺好。在他家里,他美美地吃了顿干饭,美美地睡了个好觉。他带来的皮袄和手镯,原来打算能换四、五十斤粮食也就算了,想不到张大伯竟然跟别人添凑着给他换了一百斤玉米。张大伯说那手镯很值钱,不能让别人给讹了。

  他很感激。想不到这样的世道里还有这样的好人。他死活要留下来给张大伯再干两天活儿。张大伯犟不过,就找来一辆架子车,他使尽气力拉了两天石头心里才平静了。

  他想:这么多粮食他下了火车怎样背到家里啊,而且还不安全,遇上个饿红眼睛的人,不打劫去才怪哩。于是,他跟张大伯商量,就只背五十斤去,剩下的过几天再来取。

  于是,张大伯拉着架子车,将他和粮食送到火车上。他顺利地返回了。

  这一百斤粮食,救了他们的命。他母亲也没有死,活过来了。父母亲经常叨念那个没有见过面的“张大伯”。

  在当了国家干部许多年后,他去陕西那个村子看望了一趟。可是,让他心痛的是张大伯害病去世了。他儿子将那个手镯还给了他,说他父亲说这是个宝贝,不能乘人之危,如见到人家时一定要还给人家……

  他又一次感动得不得了。他掏出身上仅有的一百块钱强行给了张家。

  那时钱也值钱,算是了却了一桩心事。


[copyright]版权

[ 本帖最后由 lqm407 于 2011-8-23 20:38 编辑 ]
2#
发表于 2011-8-23 19:22 | 只看该作者
平静的叙述,将故事自然展开,平凡的人和事,在贫瘠的背景下,蕴含着人间真情,问好。

牺牺惶惶(凄凄惶惶)地走出了大门。   
3#
 楼主| 发表于 2011-8-23 19:3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zfx875206 于 2011-8-23 19:22 发表
平静的叙述,将故事自然展开,平凡的人和事,在贫瘠的背景下,蕴含着人间真情,问好。

牺牺惶惶(凄凄惶惶)地走出了大门。   


谢谢版主赏析。那个词我就按你说改了。
4#
发表于 2011-8-23 20:20 | 只看该作者
这篇文章真实地描写了在那个极度贫困饥饿的年代里所蕴含的人间真情。
    作者的细节描写突出,语言生动细腻。
        问好朋友!
5#
 楼主| 发表于 2011-8-24 10:5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袁光熙 于 2011-8-23 20:20 发表
这篇文章真实地描写了在那个极度贫困饥饿的年代里所蕴含的人间真情。
    作者的细节描写突出,语言生动细腻。
        问好朋友!


谢谢先生的好评。
6#
 楼主| 发表于 2011-8-25 18:2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太阳神 于 2011-8-24 11:25 发表
换粮食的故事,折射一个时代的情操。


谢谢太阳神的评阅。
7#
发表于 2011-8-26 17:16 | 只看该作者
又见老师风采
好功底,学习平凡中的不平凡
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9 03:25 , Processed in 0.071355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