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725|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找谁来“顶缸”?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1-13 19: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找谁来“顶缸”?

  

  读明清小说,经常会遇到“顶缸”二字,比如《西游记》里,那位好吃懒做的猪八戒就常常叫嚷:“老猪晦气!先拿我顶缸。”或是:“那行者使个遁法走了,却不苦了我们三个顶缸?”类似的词句在《红楼梦》及《三言二拍》中也经常出现,可见是明清时的常用语。联系上下文也知道其大概的意思,可是却始终不知道这典故的由来,问了许多人,也都不知道。还是有了网络之后,经过一番努力,终于被我查到了,原来这故事和明太祖朱元璋有关。
  
  据明代江盈科《雪涛小说·嫁祸》章记载:金陵上清河一带经常发生溃堤,朱元璋深以为患,于是派人前去调查。调查的结果很快出来了,原来是由于猪婆龙在大坝下面筑巢造成的。猪婆龙即是杨子鳄,不过那时候还没有成为什么国家级保护动物,只是造成溃堤的罪魁祸首。尽管结果调查出来了,可是工部的官员们却仍然不敢据实禀报,就是因为它的名字里带了一个“猪”字,与皇帝老子的“朱”同音。可以想像,告诉朱元璋是和他同姓的畜生在做怪,犯了老朱的忌讳,不掉脑袋才怪呢!到底还是我们的领导干部们有办法,既然猪婆龙不能提,那就索性找个替死鬼吧,结果当地土生土长的一种大鼋就成了替罪羊。还别说,这个替罪羊找得还真够水平,恰巧和前朝蒙元同音,结果惹得朱元璋龙颜大怒,于是“命渔者捕之,至杀鼋几尽。”
  
  皇帝老子一声令下,谁敢不从?于是在当地兴起了轰轰烈烈的捕鼋运动。渔民们对付大鼋的办法是,用香饵来引其上钩,然后牵到岸上杀之。可是这东西常常重达数百斤,一旦咬了钩,便“以前两爪据沙,深入尺许,百人引之不能出。”后来有一个深谙大鼋生活习性的老渔翁出了个主意,用没有底的缸顺着钩绳穿入江底泥沙,直到大鼋面前,使大鼋的前两爪直接搭在缸沿上,无法再接触到泥沙,于是就很容易地把大鼋拖上岸来了。后来,金陵人就编成了两句民谣:“猪婆龙为殃,赖头鼋顶缸”,这便是“顶缸”一词的来历。
  
  细想顶缸一事,其中颇有趣味。照理说,冤有头,债有主。这事本来是挺简单的,既然是猪婆龙为患,将其抓住法办也就是了。可是问题在于,猪婆龙偏偏姓“猪”,就和在编的公务员姓“公”一样,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换个角度来看,如果皇帝不是这位敏感残虐、杀人如麻的朱元璋,而是“以人为镜”、“兼听则明”的李世民,情况断然不会如此。只以避诲一事为例,李世民在位时,是不大注重这个的。比如《隋唐演义》中那位神仙般的人物徐茂功的原型——大将李勣,其本名就是徐世勣,后被李渊赐姓,改为李世勣,终唐太宗一世也没有因避诲而改名,后来还是高宗朝为了避他老爹的诲才把“世”字去掉的。至于柳宗元《捕蛇者说》中把为避诲“民风”改为“人风”则是更久远的事情了。可以想像,如果是哪个姓“李”或名“世”的畜生惹了祸,唐太宗是绝对不会姑息的;就算他有心网开一面或嫁祸别人,他的那帮臣子们也绝不会答应。
  
  问题在于,有什么样的君主就会有什么样的臣子,就如有什么样的将军就有什么样的士兵、有什么样的领导就有什么样的职员一样,面对唐太宗李世民,那些管事的大臣们就敢于挺身而出、犯颜直谏,而且基本上不会有丢官罢职或是掉脑袋的危险。而面对明太祖朱元璋,就得小心翼翼,如履薄冰才行。
  
  问题还在于,猪婆龙虽是一种小型的鳄鱼,可是再小也是鳄鱼啊,那可是一种不大好对付的动物,是有着相当的“能量”在身的。万一惹一它,怎么说也有一定的危险性。而大鼋,大概除了力气大肯吃苦之外就没有别的什么资本了,就如《西游记》中的老鼋,最大的本事也不过是钻入水底,将唐僧师徒扔到水里了事,他是绝对没有那个胆量和孙悟空甚至猪八戒沙和尚比划比划的。最重要的是,它们受了罪吃了亏还不敢声张。在东北的民间,常常把老婆红杏出墙却不敢声张的男人骂做“蔫头王八”,后来引申开来,也将一遇到问题就低着头不吱声的男人叫做“蔫头王八”,可见,鼋这种东西除了没有什么真本事,是连大声呐喊的勇气也没有的。所以,就更可以想见那些官员们不找别人,而偏要找它们来顶缸受罪的原因了。与古人相比,今天的官员们可能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果说出了问题找“临时工”顶缸受罪还属于初级阶段,那么,把责任推给“技术原因”,推给“天气原因”,或是推给“五十年不遇”、“百年不遇”,这些才是玩弄顶缸技术的高手——至少技术、天气,或是百年不遇之类的总不会开口反驳吧?
  
  当然,如此一来,对上而言,皇帝老子的烦恼是解决了,大臣们的任务也完成了,其结果可以说是皆大欢喜。可是对下而言,问题却依然没有解决,身为罪魁祸首猪婆龙仍然逍遥法外,溃坝的事情自然还会时有发生,老百姓的安全仍然无从保障……而最倒霉的自然还是那些顶缸受罪的的老鼋们,只因为“名不正”而又“言不顺”就惨遭屠戮,真真是可怜!可悲!可叹!(水如空)
  
  

[ 本帖最后由 水如空 于 2011-11-13 21:15 编辑 ]
2#
发表于 2011-11-13 23:21 | 只看该作者
说理形象,以历史典故比喻今日之天朝万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3#
发表于 2011-11-14 06:53 | 只看该作者
喜欢这样信手拈来却妙趣横生的文章,欣赏!
4#
发表于 2011-11-15 13:28 | 只看该作者
以古喻今,比喻形象。 当下顶缸是个新闻热词啊,一般机关单位出事情大多是临时工干的,贪污腐败大多是副职。
5#
发表于 2011-11-15 15:21 | 只看该作者
文章妙趣横生,引经据典,信手拈来,剖析入情入理。欣赏
6#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5 19:2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一江言语 于 2011-11-13 23:21 发表
说理形象,以历史典故比喻今日之天朝万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谢一江兄!最近有些胆小了,所以不敢写太露骨的东西,索性弄点典故或古书玩玩吧!
7#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5 19:2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叶之秋 于 2011-11-14 06:53 发表
喜欢这样信手拈来却妙趣横生的文章,欣赏!

多谢叶之秋!
很喜欢你的三国系列,从人性入手,很深刻。
8#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5 19:2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微风轻拂 于 2011-11-15 13:28 发表
以古喻今,比喻形象。 当下顶缸是个新闻热词啊,一般机关单位出事情大多是临时工干的,贪污腐败大多是副职。

多谢微风版主!其实是这事热,但这词确实是很生僻的。
9#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5 19:2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太和五中张奇 于 2011-11-15 15:21 发表
文章妙趣横生,引经据典,信手拈来,剖析入情入理。欣赏

谢奇兄!经倒是没有,只是说了一个典,聊引大家一笑吧!
10#
发表于 2011-11-16 10:42 | 只看该作者
顶缸,玩的就是丢卒保帅的游戏。
11#
发表于 2011-11-16 16:45 | 只看该作者
看版主的文章就是长学问,俺还是第一次听说顶缸典故的来历那。
12#
发表于 2011-11-16 18:55 | 只看该作者
呵呵,从一点说开去,虽然没有引经据典,却同样耐人咀嚼。
13#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7 19:2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摇曳风铃 于 2011-11-16 10:42 发表
顶缸,玩的就是丢卒保帅的游戏。

有时候甚至不止丢卒,是连车马炮也丢了的,大不了再重换一茬。
14#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7 19:3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清河杨柳 于 2011-11-16 16:45 发表
看版主的文章就是长学问,俺还是第一次听说顶缸典故的来历那。

客气了,这算什么学问,这是僻典,基本用不着的,除非我这帖子火了,有千八百万的点击……
15#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7 19:3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叶之秋 于 2011-11-16 18:55 发表
呵呵,从一点说开去,虽然没有引经据典,却同样耐人咀嚼。

只这一个故事,自然没法引经据典了,只是就事论事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6 12:07 , Processed in 0.051974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