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309|回复: 3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乡村素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1-20 00: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蹲在时光里端详一些浮尘,几粒光阴的碎影,遗落于流年的素笺上,深深浅浅的,素描出一幅江南乡村图。于是,一些喜,与一些忧,一起翻卷而来。


    春的风


    风从垄上走过,乡村便有了泾渭分明的四季。而唯独,一缕春的风,轻轻浅浅的,便把乡村从冬的沉寂中唤醒。


    风吹过春天,一些俗世的色彩也渐次苏醒,屋侧院角的梨白桃红与柳绿,纷纷扬扬渲染出烟雨早春,江南的乡村沐了这些明媚,荡漾起忙碌的涟漪。


    循着春绿的足迹,乡村伸伸懒腰,候上微风,轻盈一笑间,面颊便爬上了成片成片金灿的菜花黄,和碧油碧油的麦秧青。那些躲在不知哪个角落里的蜜蜂、蝴蝶、金龟子们,还有雀跃的孩子们,都从冷冽的冬寒中,从沉睡的身体中,走了出来,走向了春风沉醉的原野。


    这个时候的乡村,无论是温度还是声响,都已开始回暖。圈里的猪,栏外的羊,塘里的鸭,柴垛旁的小绒鸡,还有散落在村里游荡着的猫和狗们,都不再孤冷寂寥,它们欢蹦乱跳着,在各自的空间里或唤,或唱,或鸣,或嚷,像迎接,又像庆祝。


    风是乡村的魂灵。领航着乡村驶向新一年的浩瀚征程。


    常常迎着风口,想念夕阳下袅袅上扬的炊烟。炊烟是乡村的风向标,那是家的方向,温暖的港湾;炊烟也是乡村醒着的标志,在炊烟里,能够清晰捕捉到一个乡村的存在与消亡。那时乡村的炊烟是繁密的,乡村的音响也是热闹的,而乡村的风,在繁密与热闹间,轻柔地抚过了许多的时光。


    经年后的春风,吹皱了母亲们的额头,也吹生了更多的生命,只是炊烟都已疏散,而更多的寂寥,则留与了守候着的老屋与旧地。


    夏的水


    水从掌心滑过,乡村便泼出一轴水墨国画。夏天,便在这一长轴的浓墨重彩间欢奔而来。


    夏天的水是丰沛的,以宽容的姿势尽情滋润着乡村。打碗碗花缠住篱笆挽留晨曦和圆露的当下,调皮的蜻蜓早已占据了一池新荷的花骨朵,留几尾游鱼在池深处望而兴叹。水渠里欢腾的水花开放在葱郁的四野,将刚植入地里的秧苗,将菜畦里各色的时蔬,漾起水润多姿的蓬勃——露了粉的蕃茄,红绿鲜艳的菜椒,深浅紫条的茄子,肥鲜旺盛的韭菜,瓜藤上缠满的白色冬瓜花、黄色南瓜花,瓜架上垂吊的丝瓜、黄瓜和豆荚,地里滚圆了的西瓜、熟瓜,对了,还有水里永远诱惑着孩童接近的小生灵们:黄蟮,泥鳅,青蛙,野鱼,龙虾,螃蜞,河蚌……。


    夏天的乡村是丰润的,除却一场场急行军似的雨水带来的阴凉与惬意,放眼原野时地傍着水,水依着地的不离不弃,使人滋生天长地久的祝福。或宽或窄的水道,绕过乡村,绕过原野,绕向不知名的远方,将原野上丰盛的物产,将乡村里辈出的人才,一起送出一程又一程,也将远处的一些信息,远方的一些物产,安顿在了乡村。


    如今乡村的夏天早已干涸,那些小河流嬉水的乐趣,那些旧年里捕获的盛景,于每一次对乡村的回眸中抵足而来,讪讪的失落也随之倾泻。


    水是乡村的血液,因迁徙而干涸了的乡村,淌干了泪,淌干了血,蜷缩在城市的郊野,寻求生存的资源。


    秋的地


    地怀抱着乡村,也滋养了乡村。秋天的地里,有乡村殷切的渴盼与愿景。


    当斜阳,把秋天的原野染成金黄,成熟的气息便从地头翻滚而来。那俯身亲吻大地的稻穗,那不堪欢喜弯下纤腰的枝条,那雁字南飞卷起的乡愁,那野菊绽放的微凉温度,那枯草蕴染的淡远清香,以及薄暮轻浮出的缥缈意境,组成了乡村沉稳而内敛的独特风韵。乡间的路上,一直流窜着一些饱满的喜悦,仿佛孕周到期的母亲,等待婴儿的来临。


    一茬接一茬的庄稼在地里成长,一年又一年的期盼从地里起获,一座又一座的乡村,沿着土地,从久远走到了现在。这沿承,原以为是雷打不动的经典。


    从没梦过,秋天的地里会不再盛产粮食,也不再翻滚瓜果,倒让一些纵横的公路与冰凉的厂房,分割成残破的荒芜。曾经的沃野千里,如今的杂草丛生,鲜明的对比让我联想起一场浩荡的分离。是的,在乡村日渐枯瘦的脸上,我读到了土地与村庄这缕血缘亲情的被迫分离,宛如割断了牵挂的陌路,除了苍白,唯剩惆怅。


    地是滋养乡村的母亲,地也是乡村的生存之本。没有土地的乡村,将所有的风俗旧习一起丢给了芳华绝代的曾经。


     冬的人


    人走过的乡村,一些新解被陆续推出。人是历史永恒的撰写者,也是情感永远的变更者。


    旧年岁里的乡人总是在忙碌,春耕,夏种,秋收,冬藏,四季轮回,年月常态。一些顺水而来的信息,在乡村掀起了农工商的变局。于是,乡人不再如蛰伏于冬寒中的困兽,也不再像封存于网栏内的鱼虾,乡人开始顺水或者逆水而去,开创一片新的天地。


    农事越来越成为副业,相反,众多的产业却悄然来临,人群开始分出了左中右。原些农事中的


    百千交集,因经济而更改的一些价值观念,使得部分乡人将某些怨怼变成失忆,有些名字被顺便原谅,有些履历被重新篡改。


    想念幼时观看一场红或白喜事的感慨,常常在几杯薄酒和几根劣烟之中,一些怨怼和愤懑,会顺着话语的温度,稍稍轻淡一些,甚至于冬的闲暇中几经撮合后,会渐渐圆润。当时常听规劝的老者说道,都是乡村的儿女,也终归,会有尘归尘土归土的时候,所谓怨怼,不如宽容吧。在当年贫瘠的物质面前,人的思想也并不曾错综复杂,大家都在朴实中来去,恩恩怨怨也是瞬息可止的。


    那些年月,凛冽的寒冬可以荒芜原野的繁盛,却荒疏不了人们热乎的打趣,然而如今,在薄薄几张钞票面前,人情却倏忽没了温度。可以共苦,却不能同甘,欲望的膨胀娇纵了情谊天平的失衡,携手的原则拜倒在金钱的裙下。


    或许,依然会在感慨尘归尘土归土的时候悔不当初,依然会在行将离去时才幡然感悟,但彼时的是非曲折早已丰腴得没了真实。不知他们是否还会记得,冬天檐下的冰凌里,曾经闪耀过真情的光芒。


    人,是乡村的财富,人情,是财富共赢的桥梁。乡人的腰包早已膨胀如盛夏,而人们之间的温度,为何还行走在冰冷的冬日?



    那些浮尘,一如旧时光里不泯的几滴光斑,重新出现,并盘旋出一些温暖和微寒的画面。


    我们回不去那个年代,只好在时间的年轮上一遍遍找寻,找寻流年在乡村行走的履痕,找寻生灵停留在乡村的刻度,而填充内心的,是薄凉。


    所有凡尘的风景都成绝版,乡村在暮年的原野苍老叹息。我知道,无论多久,旧年的忧伤依然会从指间张扬而出,流于笔端,流于俗年。


2011.11.19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代表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有限公司授权,其它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0 00:47 | 只看该作者
尝试。希望得到大家中肯的意见和建议,谢谢!
3#
发表于 2011-11-20 06:08 | 只看该作者
典型的屏风结构,春夏秋冬犹如四组画面。有些风景虽已绝版,但却活在人们心里,意蕴悠悠。
4#
发表于 2011-11-20 09:28 | 只看该作者
文字富有诗意和镜头感,唯美的韵致令我动容。
5#
发表于 2011-11-20 09:32 | 只看该作者
风、水、地、人,四季的风景各有各的美,都好。
6#
发表于 2011-11-20 09:40 | 只看该作者
细致而深刻的观察、体味和书写,通过风、水、地和人几个突出的点,把一个立体而诗意的乡村呈现在我们面前,心里!
在同类题材的作品中,有别样的美!
7#
发表于 2011-11-20 10:04 | 只看该作者
春夏秋冬,四季行走,各有风韵!
8#
发表于 2011-11-20 10:40 | 只看该作者
“水是乡村的血液,因迁徙而干涸了的乡村,淌干了泪,淌干了血,蜷缩在城市的郊野,寻求生存的资源。”
    有深意,有厚度的句子。学习。
9#
发表于 2011-11-20 16:3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贵妃醋 的帖子

诗意的文字,写出诗意的心情!
问好贵妃老师!
10#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0 18:4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高迎春 于 2011-11-20 06:08 发表
典型的屏风结构,春夏秋冬犹如四组画面。有些风景虽已绝版,但却活在人们心里,意蕴悠悠。


谢谢迎春老师留评!
11#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0 18:4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敬一兵 于 2011-11-20 09:28 发表
文字富有诗意和镜头感,唯美的韵致令我动容。


问好一兵老师!请多指点
12#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0 18:4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木门长子 于 2011-11-20 09:32 发表
风、水、地、人,四季的风景各有各的美,都好。


谢谢木木!问好:)

[ 本帖最后由 贵妃醋 于 2011-11-20 18:48 编辑 ]
13#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0 18:4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边走边唱@ 于 2011-11-20 09:40 发表
细致而深刻的观察、体味和书写,通过风、水、地和人几个突出的点,把一个立体而诗意的乡村呈现在我们面前,心里!
在同类题材的作品中,有别样的美!


谢谢边版!问好!
14#
发表于 2011-11-20 19:08 | 只看该作者
将朴素的事物写的如此美,是心的作用。
15#
发表于 2011-11-20 22:07 | 只看该作者
春夏秋冬四季犹如鲜活的画面,刻在了人的心底。学习佳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9 10:29 , Processed in 0.053334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