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一段云 秋游戏马台
桂接熙湖客,霜临户部枫。 高台妙处望云龙,戏马踏秋风。
一世为人杰,千年颂鬼雄。 楚歌唱到大江东,后辈尽追崇。
——原乡人 英子赏析 原乡人的诗词,清丽流畅、情感细腻且不乏大气之作。她的题材广泛,最关键的是她诗词中透露出的一股韵味,如江南雨巷的丁香姑娘散发出的缕缕幽香,袅袅萦绕在读者的心田;又如雨巷里的青石板沁出的点点情怀,古色古香。现在就她的《巫山一段云 秋游戏马台》来谈谈个人感受:
戏马台是徐州现存最早的古迹之一,公元前206年,盖世英雄项羽灭秦后,自立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彭城即是今天的徐州),于城南里许的南山上,构筑崇台,以观戏马,故名戏马台。这阕词抒写的是作者秋游戏马台的所见、所感,所见之景与所感之人事巧妙地交融在这阕词中,丰富了词作的内涵,引人深思,余味无穷。
词的上阕重在写景,“桂接熙湖客,霜临户部枫”对仗工整,巧嵌“熙湖”“户部”等地名而不生涩,用语精简考究。细品之,仿佛闻到深秋时节迟桂花的香味儿,这桂香就如一位热情的导游,迎接着游客。寒霜降临,秋意渐浓,经霜的枫叶胜似二月的鲜花,灿烂如霞,点缀着深秋的景致。如今的戏马台,以巍巍壮观,重光溢彩的面貌,迎接海内外游客。站在高台俯瞰,最妙的是可以看到云龙湖的全景。云龙湖真山真水,山清水秀,湖光山色,山水争辉。 其三面青山一面城的天工自然美景,吸引了众多游子。北宋文学家苏轼知徐州时,情钟此湖,曾发奇想:“若能引上游丁塘湖之水,则北湖俨若杭州。”然而,苏轼空有此愿,遗恨千年,到了改革开放的今天,才变成现实。西湖娇滴,云龙湖秀丽;西湖温和,云龙湖庄重;西湖浓妆,云龙湖淡抹;西湖幽深,云龙湖坦荡。1994年12月11日云龙湖与杭州西湖结为“姊妹湖”。 站在高台,云龙的湖光山色一览无遗,怎不妙哉?作者用一个“妙处”即表现了登高远望云龙的欣喜,“高台妙处望云龙”将自身的心情不留痕迹地抒发出来,手法实乃妙哉!紧接着,作者以“戏马踏秋风。”一句收拢上阕,空灵有味,虚实相交。经过翻新的戏马台,在瑟瑟秋风中增添了其沧桑的历史内蕴,更易引起人的缕缕思绪,这也为下阕的抒怀做了很好的铺垫。一个“踏”字用得非常精彩,语意丰富,不仅有“踏秋”之意,亦表现了戏马台在秋天这个季节里气势高扬的姿态,和下阕力拔千钧的语势十分契合,衔接自然不露痕迹。
词的下阕由戏马台引发感怀。站在戏马台上,作者不禁思绪万千,不由得想起盖世英雄楚霸王——项羽。“一世为人杰,千年颂鬼雄。”对仗工整,巧妙化用李清照的《乌江》诗“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一句,用以概括项羽的一生,气贯如虹,有大丈夫之气。项羽这位英雄在世是人中之杰,死后备受人们的传颂与爱戴,来得气盖山河,走得慷慨悲歌,怎不令人敬仰呢?最妙的是结句“楚歌唱到大江东,后辈尽追崇”,这比易安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意思更进一层。如果说易安写此诗重在表现项羽宁死也不过江东的英雄气概,流露出浓浓的忧国之念。那么,原乡人的这一结句则重在表现一股英雄豪气,且这豪气不再像易安诗中那样悲凉,而是满怀一种敬仰之情。作者用“唱”而不用“响”,足见这“楚歌”流露出的是后人对项羽的尊崇。这英雄之歌代代相传,永远散发着无限的魅力。所以,不同时代的作者,对于同一个历史人物,感受是不一样的,这都是不同的历史环境使然。如果说““一世为人杰,千年颂鬼雄。”是作者对李清照诗“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巧妙化用,化而无痕;那么,“楚歌唱到大江东,后辈尽追崇。”则是李清照诗“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延伸,伸而有力!
总之,作者立足于历史古迹,忠实于历史事实,将个人的情感自然而然地融入其中,让读者也随之触动,婉转明丽而不失厚重大气的语言风格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