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755|回复: 3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你就是天边的一抹绿色——碧宇的诗集《绿色书》赏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8 01: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记得我曾经为碧宇的诗歌写过一篇评论,参加完大别山十佳诗人颁奖活动以后我又为碧宇写过一个随笔,但今天读到碧宇即将出版的《绿色书》的书稿时,我又禁不住萌发了为其写一个赏析文字的念头。究其原因,我想不仅仅是因为我们在大别山诗刊是纸刊和网络的默契搭档,更重要的还是被她诗歌中真挚的情感,绿色的理念,灵动的诗情以及纯净的人格魅力所深深打动,让我产生了一种不吐不快的冲动。所谓文如其人,见过她本人,然后再来细细品味他的诗集的时候,这样的感觉便更为真切,更加清晰了。

  “你冷,就把阳光给你/我不冷,就把冷风给我”(《把阳光给你,冷给我》),这是诗集第一辑第一首诗中的一句话,有着慈母般的情怀和观音娘娘普渡众生的大慈大悲,佛家的经典名言“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里的境界,我想也不过如此吧。试想一下,能达如此境界的一位诗人,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还有什么能够阻挡她所倡导的绿色诗歌的理念呢?于是她的第二首《在路上》便向人们袒露了她的胸怀,昭示了她的毅力和勇气:“我总是会在我选择的绿色路上,无论/刮风或是下雨/降霜或是飞雪/都能欢笑或是强忍泪水的走下去”。碧宇女士在诗中是这样写的,她也是这样做的,《大别山诗刊》自20075月创刊以来,在近五个年头的时间里,她一直坚持绿色诗歌的办刊理念,凭着满腔的热情和坚强的毅力把《大别山诗刊》办成了一个绿色的家园,一块令人向往和憧憬的绿色桃源,土地是那么肥沃,空气是那么清新,情思是那么纯净,充满了诗情画意,让人流连忘返。今天,《大别山诗刊》已经从一份纯民间的刊物走向了官方的内刊,说明碧宇女士的努力没有白费,说明绿色诗歌的理念也得到了官方的认可。

  碧宇的这本《绿色书》可以说是从内心深处自然流淌出来的清泉,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斧凿的痕迹,没有激情的呐喊,也没有空洞的说教,有的是真情实感,有的是纯净的情怀,有的是返朴归真的自然,有的是于无声处的波澜。认真读过之后,必然会在你的心里留下点点涟漪,让你自觉不自觉地沉浸和感怀,仿佛“月光落水的声音,多么牵魂”(《多么牵魂:月光落水的声音》),而碧宇的另一首诗《晶莹啊,雨露》正好诠释了我此时的感受:“多少个白天和夜晚。我在日子里/走动着,沉默着。读你的心情,看你的风景/穿过你的微笑和抒情”,“晶莹啊,这沁入心扉的美好/悄无声息的,我将默默的进入你一生”。与其说这是诗歌带给我们阅读的美感,不如说这是人格魅力产生的巨大冲击,正如著名诗人张执浩先生提出的撞身取暖的诗歌理念一样,这种撞击是来自诗人与读者心灵之间的和谐共振,从而达到相互取暖的目的。一鸿清泉自身是无色的,但湖光山色投影其中,日月星辰置身其中,便可以洗净我们身上的尘埃,让我们的心灵还原出一片碧绿的原色。

  如果说大别山诗刊是一条《绿色线》的话,那么“顺着这条绿色的线,就可以抵达黎明”(《绿色线》),可想而知,能够抵达黎明的一定是地平线了。此时,这条绿色的线就成了地平线的化身了,在地平线面前,我们不可以仰望,也不可以俯视,也就是说,只要我们心中有了这条绿色的理念,我们的心灵就可以与地平线等高,而这条绿色的线,不正是“我们心中放飞的一个又一个梦想”(《绿色线》)吗?碧宇女士说,在绿色线面前,《我要做一片安静的绿》,她要用这片安静的绿《在光明和黑暗中》《寻找太阳》。当然,寻找太阳的旅途是艰辛而曲折的,充满了荆棘和坎坷,碧宇女士在诗歌《那年》中为我们讲述了这个艰难的过程:“那年,我遭遇了一场厄运/我失去阳光,失去绿色”,“那年,我在烛光下与病魔决斗/那年,我战胜了黑色”,“白云是我的朋友,松涛是我的知己/青山和绿水都是我的兄弟姐妹”。从这些诗句的字里行间,我们不难看出碧宇女士的顽强与坚韧,她之所以能战胜一切困难,是因为她的心中有一个绿色的信仰,她说她心中的那片绿色《这是路的骨头,是我的骨头》。她坚信《未来在更远的远方》,于是她用这些骨头支撑起了一片绿色诗歌的脊梁,用绿色的荧光照亮所有向往绿色的行者。于是我们不难看出,碧宇女士的《绿色书》不仅仅是一本诗集,更是作者心路历程的真实写照,而诗歌的感染力无不来自真实情感的自然流泻。

  读了《绿色书》,我仿佛转身于一片绿色的海洋,当《我们被隐藏到一丛绿中》,我们的《命运》就可想而知了,在《高处或者更高处》,我们都不会感到孤单,因为《我是绿意中的一丝光亮一点火焰》,无论是《一粒石子》还是《紫贝壳》都是绿色的化身,都是大别山的一点绿意。大别山是碧宇的根,正是大别山的绿在碧宇的心中播下了一颗绿色的种子,长成的一颗颗《水晶葡萄》是晶莹剔透的,有寒梅的气质,有桃花的妖艳,还有六安瓜片悠长悠长的韵味,这些都将化成碧宇《绿色书》中的每一首诗,每一个意象,每一个诗歌的元素。于是便构成了碧宇诗歌的又一个特色,表面看似明晰易懂,清澈见底,似乎没有很深的内涵,一旦你回过神来,你就会觉得清香满口,余韵悠长,甚至会禁不住拍案叫出,这就是原汁原味的生活,这就是天边的那一抹绿色在生活这口深潭中的倒影。

  有人写的诗如酒,可以令人陶醉,那是一种境界,而碧宇的诗如茶,可以让人醒神,我想这也不失为另一种境界吧。最近因为参加了几场品茶论道节目,对茶道也略有心得,品茶一要闻其香,二要细品其味,否则便是牛饮了,品诗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我之所以说碧宇的诗如茶,意思就是她的每一首诗都飘荡着自然的清香和生活的温情,而这些温情里面还带有略略的苦涩,那是来自生活本身的味道,只有细细品味方能领会其真意,才能将自己心跳的频率调整为诗歌的旋律,从而产生共鸣。正如碧宇在《我们的诗生活》中写的那样“抛开“谣盐”,抛开红尘琐事/我们做诗的父母/抛开恨,抛开痛,抛开苦涩/我们做诗的孩子/这就是我们的诗生活”,“春天的夜里,我们拥有一个名字叫“绿”/另一个名字叫“温暖”/还有一个名字叫“爱””,“我们坐稳春天的花瓣/用红炉将心中的词语一一煮燃/淡定的香里,我们守炉夜话/在诗的膝头,说着花朵,说着火焰——”等等这些,无一不是用一颗灵巧的诗心对生活加以还原和呈现,让我们在淡淡的苦涩中领略生活中一种淡雅的清香。无论我们是诗的父母还是诗的孩子,我们都拥有相同的名字,一个叫绿,一个叫温暖,一个叫爱,这些名字都让我们显得更加淡定,淡定到可以围炉夜话,淡定到可以坐在诗的膝头,说着花朵,说着火焰。如果说花朵是构成春天的元素,那么火焰就是生活的熔炉,我们的生活就是在这熔炉上慢慢煎慢慢熬出来的,这样的生活才是有滋有味的生活,这样的诗歌也才会余韵悠长。

  碧宇的诗歌看似随手拈来,却无一不是对生活的细心提炼,无论是油菜花还是水仙,无论是蝴蝶还是相册,无论是春水还是月色,都透着阳光的味道,都能折射出阳光的七彩,也就是说阳光是白色的,她的诗句也是清澈的,但阳光的七彩就隐藏在白色里面,生活的原色也就隐藏在她清澈的字里行间。或浅吟轻唱,或直抒胸臆,或温文尔雅,或柔情似水,而能够直击读者心灵深处的还是那些对于故乡的吟唱,对于亲情的缠绵,对于友情的珍视,于是碧宇在诗歌的最后一辑《童年抵达棉花》里面,每一首都有父亲母亲的影子,每一首都有故乡的烙印,每一首都有朋友的脉络,每一首都透着异常温馨的气息,让人感觉特别的亲切。仿佛诗中的亲人都是我们的亲人,诗中的故乡就是我们自己的故乡,诗中的朋友都是我们身边的朋友,诗中那根剪不断的脐带就是诗歌这条纽带,连接在你我的心口,让我们同呼吸共命运。你看关于父亲的那首诗:“父亲种了/一路的希望/我们是他永远不息的火焰和种子”,“他一次次,把生活中/冷寂的焦炭点燃,煮沸清澈的日子”等等这些生动的意象,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了一位平凡且伟大的父亲形象,而这样的父亲,不正是我们所有人的父亲吗?作为一个诗人的使命无非就是把一个个体的形象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然后通过诗意的提升转化为一个大众的形象吧,碧宇做到了这点,所以我们说碧宇无愧于一个诗人的称号。我们再看《母亲的手》:“这是一双长着老茧,生长食物和绿色的手/这是一双长着老人斑,托起太阳和星辰的手/这是一双粗糙的手,一双编织锦绣的手/这是一双给力予生活的手/一双起早贪黑忙个不停的手,捧起日子的手/一双托起大地,接住白云,撕开黑幕的手/我握着这样的手/好像我的手上也沾染了火焰的色彩和岁月的厚度/沾染了她的勤劳和朴实的光与华”,全篇没有一句多余的话,似乎没有一个多余的字,就这么短短的九行,通过对母亲一双手的细致入微的描述,让一位慈祥可敬的母亲形象跃然纸上,质朴而生动,真挚而感人。读了这样的诗句,难道你还会说这位母亲仅仅只是碧宇一个人的母亲吗,我们自己的母亲又何尝不是这么一双手呢?读了这样的诗句,难道你还会认为碧宇的诗歌写得不够深刻吗?从这两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独特的视角和灵巧的诗心,无论是父亲还是母亲的着眼点都找到相当准确,切入自然,文笔朴实,干净纯粹而又不失感染的力度。这便是于无声处的波涛,在我们心头暗暗涌动,让我们自然而然地滋生出一份感恩的情结,谁说诗歌是苍白的,在苍白的诗歌后面自有一颗饱满的诗心在有力地搏动,无时无刻不在感染着我们。

  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歌,没有丰富的想象力也就写不出好的诗歌,丰富的想象力加上智性的表达才能让诗歌更加出彩,更有新意。碧宇的那首《童年抵达棉花》就是这么一首充满智性的诗歌,从标题就可以看出作者的别出心裁,这是一首写给外婆的诗,显而易见,外婆与诗人的童年是密不可分的,而诗人的童年与棉花也是密不可分的,有了这两个密不可分,于是童年便可以抵达棉花了,而棉花不正是外婆的怀抱吗,温暖而又亲切。当然,这两个密不可分都是与故乡休戚相关的,也就是说童年是长在故乡之上的童年,而外婆在这里便成了故乡的影子,在影子晃动的过程中,时光就这么悄悄地从指缝里溜走了:“影子晃动,外婆搂我在怀中/一晃,又是一年中秋”。古人云,每逢佳节倍思亲,而作者却反其道而行之,是在童年抵达棉花的时候,是在影子晃动的过程中,中秋节到来了,其实中秋节就隐藏在那些影子中间,就躲藏在那块棉花地里,诗人的笔就是一把镰刀,就是一把锄头,那些思念就如雪白的棉花,野草是盖不住的,叶子也盖不住,诗人的笔轻轻一点,一条回归之路就开垦出来了,我的童年便可以快速抵达外婆那温暖的怀抱了。所谓诗人的智性就表现在无论是意象的关联还是气氛的营造都把握得恰到好处,不温不火,从容细腻的叙述,让诗意在灵巧的表达中呈现出陌生的新意,让读者在心领神会之余感觉既温暖又惬意,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由此可见,有了一颗灵巧的诗心之后,碧宇的诗歌便显得更加别致,更加具有个性和灵性了。从她的一篇整理的致爱人的旧作便可以略见一斑。这篇旧作的标题是这样的:《多么想你是我永远的路人》,流转在诗句间缠绵悱恻的情怀我们就不提了,仅仅这个标题就让人一下子想到了庄子的名句:“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而作者在诗句中所表达的意思却恰恰是欲擒故纵,这就让这首诗在这种矛盾的冲突中增强了诗意的弹性与韧性,更加巧妙地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让读者首先把弦绷紧,然后在情感的缓慢释放中,细细地体会这份弥足珍贵的感情。这首诗整篇都没有生活细节的叙述,只是用了几个排比句来逐步深化主题,让情感在意象与复沓的自然伸缩中愈来愈浓烈,让诗意在情感的漫延中得到升华,这让我们不由得想起著名词人李清照的名句,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作为一位绿色诗歌的倡导者,我们怎么也不会想到她会偏爱秋天,但她诗集第三辑的标题赫然在那里摆着,这让我们百思不得其解,而这或许又是碧宇与众不同的地方吧,我们姑且把这称之为特立独行。而这种特性正如她的很多诗歌一样,既有温柔体贴的亲和力,同时也都有不落俗套的表现手法,可想而知,一个没有个性的诗人是不可能提出绿色诗歌的理念的,一个没有个性的诗人也不可能有如此大的感召力,更不可能在绿色诗歌这条路上走得这么踏实,这么洒脱,这么坚韧和执着。带着各种好奇与猜测,我们走进了她的诗歌《偏爱,秋天》,她说:“我和你一样偏爱秋天/偏爱风过时,天空越来越高/棉花白过大地的头,比秋水还要清凉的蝉鸣”,我不记得我是否也偏爱过秋天,但当他以诗句的形式说出这些理由时,我还能说我不偏爱秋天吗?原来她偏爱秋天与颜色无关,原来她偏爱的是秋天秋高气爽的一种境界,这种境界便是比秋水还要清凉的蝉鸣。在这里,我更愿意把蝉鸣当作一种暗示,当作一种觉悟,禅的境界虽无法抵达或超越,我们却可以通过诗歌的方式无限地接近,这或许是诗人偏爱秋天的一种理由吧。或许还有另一个理由,那就是“河水盛下天空的影子,我站在风中/感到和桂花树一样高大、朝气,和蚂蚁一样渺小、单薄/我钻进河水里,感觉和鱼虾一样自由、无忧/和水草一样柔韧、鲜活,和石头一样坚定、挺拔”,前面我们说了,绿色诗歌的理念就是一鸿清泉流淌的河流,秋天的河流是可以盛下天空的影子的,所谓有容乃大,无欲则刚,诗人所倡导的绿色诗歌在秋天里有容了,于是能够盛下天空的影子,那么我们这些绿色诗歌的写作者能不能做到无欲则刚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或许诗人通过偏爱秋天这首诗,正是为了向我们传达这样一些信息吧。“野菊花开在山脚,那奔放的黄/是秋天的魂/我不说,我偏爱庄子,蝴蝶,陌上花/我只说,我偏爱秋天一样天高云淡的秋天”,在这几句诗里,作者让我们完全释然了,原来秋天的天高云淡是与庄子的道,与蝴蝶的魂,与陌上花的灵气息息相通的,而秋天的魂便是野菊花奔放的黄。

  读到这里,你还会认为绿色诗歌仅仅只是一种颜色吗,她已经完全成为了一种全新的理念,一种生活的底色,一个纯净的话题。她将会通过阳光的辐射渗入到你,到我,到他的血液中去,让生活与诗歌一样的纯粹,一样的密不可分。那么就让我们响应诗人的号召,让我们以诗歌的名义相聚在天涯,在海角,同时也以诗歌的名义相忘于江湖。




[ 本帖最后由 高山流水 于 2012-1-8 10:56 编辑 ]
2#
发表于 2012-1-8 07:10 | 只看该作者
就碧宇诗歌集的全方位多视角透视,丰富而深刻,仿佛展现在阅读面前的是她诗路历程和心路历程的画卷。体会学习。
3#
发表于 2012-1-8 10:31 | 只看该作者
细腻,丰满。让读者了解了全面的《绿色书》,读到了久违的诗评。请另两位版主阅,建议精华。
4#
发表于 2012-1-8 10:54 | 只看该作者
一篇难得一读的诗评,真挚,细腻,且将诗友的诗歌集诠释得很透彻,真好!
5#
发表于 2012-1-8 11:04 | 只看该作者
百合问候高山版!在诗评里学到对诗歌的写意与立意方位!并更贴近了诗人的胸怀!欣赏学习!
6#
发表于 2012-1-8 20:11 | 只看该作者
洋洋洒洒的诗评,观察细腻又透彻,颔略到诗的评各具的魅力。学习。
7#
 楼主| 发表于 2012-1-9 09:1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古月灵秋 于 2012-1-8 07:10 发表
就碧宇诗歌集的全方位多视角透视,丰富而深刻,仿佛展现在阅读面前的是她诗路历程和心路历程的画卷。体会学习。


灵秋兄过奖了,真诚的感谢哦。
8#
发表于 2012-1-9 09:39 | 只看该作者
不错的评论,读后很受益。欣赏、学习,问好!
9#
发表于 2012-1-9 09:43 | 只看该作者
大手笔,学习。
10#
发表于 2012-1-9 10:21 | 只看该作者
好评,严重欣赏!
11#
 楼主| 发表于 2012-1-10 08:5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黑龙江小龙女 于 2012-1-8 10:31 发表
细腻,丰满。让读者了解了全面的《绿色书》,读到了久违的诗评。请另两位版主阅,建议精华。


谢谢龙女斑斑的鼓励.
12#
发表于 2012-1-10 09:05 | 只看该作者
很全面,很实在,想拜读了。
13#
发表于 2012-1-10 09:27 | 只看该作者
解读的很精彩。
14#
发表于 2012-1-10 11:21 | 只看该作者
刚才已大致看过一遍,又能读到高版的评,很高兴。远握,有时间再细读
15#
发表于 2012-1-10 11:24 | 只看该作者
蜻蜓点水,也生涟漪。
绿色,蓬勃的生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7 15:38 , Processed in 0.068057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