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572|回复: 2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知青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2-16 07: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文/ 碣石清风


    君华病危。闻讯后,我第一个赶到了暖水河村。

  暖水河村因暖水河得名,清澈的河水从村东由北向南缓缓流过。横跨河面上的石拱桥对着村道,过了石拱桥就能直奔205国道。

  河畔,桥东,挺立着一棵洋槐树,粗壮挺拔,枝繁叶茂。石桥,流水,槐树,驻足观赏的行人,天成的一幅画面,靓丽的一道风景。

  我站在桥头,凝望着这棵洋槐树,不由自主,热血沸腾,激情澎湃,树龄几十年了。想当年,我们这些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到暖水河村插队落户。那时的我们,雄心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那时的我们,踌躇满志,相信我们能“在广阔天地里大有作为”。我们为了表示扎根农村干革命的坚定意志,我们就商量,栽棵树吧,以此向社员们表示:我们决心像树一样在这块土地里扎根,牢牢地扎根。栽树那天,风和日丽,我们列队树前握拳宣誓,树长我们长,树在我们在。

  围观的社员,有人鼓掌,有人撇嘴……

  这棵槐树长势良好,几年间,就粗壮高大了起来。绿叶遮阴,白花黄蕊放香。我们称它知青树。

  知青树是知青们的象征树。

  树是扎根了,根深叶茂;知青队伍却越来越小。树在人不在了,不,君华还在!

  这棵树就是君华带领我们插队知青栽的。当时,树苗没有我们身高,树干也只有手指粗细,现在已是粗壮的树干,硕大的树冠,近半个世纪的树龄了。

  树扎根了,但是,我们这些插队人在农村扎根有几多呢?

  暖水河村热情接纳了我们,我们也都在知青树前宣过誓,可我们后来大都争相离开了。

  君华当年是老三届,学校学生会主席。当时父母被打成走资派,在上山下乡的高潮中,没人强迫她,她却毅然下乡来到暖水河,两年后,君华就成了暖水河生产大队铁姑娘队队长了,社员们称赞她,我们更是敬佩她。我们私下里议论她,她哪来的那么大的干劲呢?忒能吃苦了!唐山大地震抢险救灾中她火线入党,后任大队党支部书记。不久就嫁给了回乡的复员军人。用她自己的话说:我扎根了。是的,她用实际行动表示彻底扎根了。随他下乡的同学张大林伤心得直哭,他们曾是恋人,不久大林就偷着回城了。这之后,我们先后也都离开了暖水河村。有的招工走了,有的上学走了,有的参军走了,只君华独自一人留在了暖水河,端着她那泥饭碗生活,虽然风里来雨里去,跟泥土打交道,但她自得其乐,毫无悲伤意。她说她从骨子里爱上了暖水河,她更爱那棵知青树,她对我们说那是知青的魂儿,你们走了魂还在,我守着,我不守谁来守呢……

  每个知青走的时候,君华都是在知青树前送别,鼓励大家要争气,我们也苦口婆心地劝她,“回城吧,回城吧!”她指着知青树说,不,我还是留守吧,再说,我就像这棵树一样,我的根已经扎在这里了,树在我在,我在树在!啊,他这是人树合一了。我恍然大悟,她的这种精神不正是真正的知青魂吗!

  几年没回村了,暖水河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村民们吃住无忧,口袋里有票子,村里出了几十名大学生,求学上进成了这里的风气。

  我站在暖水河桥头,凝望着知青树。思绪万千,我们曾在这里流汗流泪,我们曾在这里呐喊歌唱,我们曾在这里倾诉悲伤和痛苦,我们曾在这里战天斗地,我们也为这里忧更为这里乐过……我没有忘,也不能忘啊。当年,君华送我上大学时候也就是在这知青树前,他眼里含着泪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兄弟呀,你可不能不回来呀,千万别做负心汉啊!”是的,我记住了她的话,毕业就回乡了,当了一名农村中学的教师。有机会与她见面。

  暖水河村那么多的知青都先后进了城,我退休后,也被儿女接进了城。君华一直在这块土地上奋斗着,生活着,无怨无悔,其实,她是最有条件先回城的人,她父母昭雪后她就应该回去了,可是她却放弃了,她放弃了所有的回城机会,安心过着恬淡的田园生活,以艰苦为荣,以带领村民致富为荣。她的一双儿女很优秀,早已大学毕业,成了国家公务员。

  知青树前,当年在暖水河插队的知青们,除一个移居加拿大的没到外全到了,就连张大林都来了。来的人都是想听听君华在弥留之际还有什么话要嘱咐。

  当年的知青道路,是错是对,让后人评说吧。上山下乡,在历史的长河中它只是一条小溪流,在社会发展中,它虽是短暂的一瞬间,不过那也是历史的一页,是时代潮流的一个过程。是我们这些人的一个经历。我们的肉体在这里锻炼过,我们的意志在这里锤炼过,我们在这里创业过,我们在这里成长过,知青树就是我们的见证树,知青树就是我们留在这里的魂。

  君华卧在病榻上,看得出她在以顽强的生命毅力等待着大家到来,奄奄一息了,我们众多的手握着她的手,听着他临终前的微弱的话,“谢大家来看我,走到今天,有件事还没办,我不瞑目呀……”她一阵喘息,喉间像有痰,我们知道她的时间不多了,我们把头凑过去听着她那断断续续且微弱的话,总算听明白了。

  原来,暖水河村的幼儿园建起来了,君华还要建一所高标准小学,没力量了,更没有时间了,成了她生前的未了事。

  张大林泪流满面地先表态,这个事我来做,我们听了齐声响应,对,大家做。

  我们这些花甲古稀人站在君华病榻前握拳表示,“你的遗愿我们来完成,放心吧。”

  此时,我们的神情一定像当年在栽植知青树时那样,恍惚间,时光倒退着,我们好像又回到了那艰苦的峥嵘岁月。

  君华笑了,慢慢地合上了双眼。

  君华安祥地去了天国。

  我们这些人一个个泪眼模糊,心里叨念着:君华大姐,一路走好……

  啊,愿天国里也能有棵知青树……









[ 本帖最后由 碣石清风 于 2012-2-17 03:52 编辑 ]
2#
发表于 2012-2-16 07:50 | 只看该作者
哦,清风老师,您怎么有这么多令人动容的记忆啊。
随着您的讲述,一个时代的一些形影冉冉走回。看着您这些记录回溯,想历史纵然翻手云覆手雨,可是人和人的精神,从来没被某些背景全然遮蔽。
就像君华。想来如她这样的人,不论在那个时代都会有自己独特的精神内涵,被记得被怀念。
又看您带着小说笔法的散文。厚重而流畅。
早晨好。
3#
 楼主| 发表于 2012-2-16 08:0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丹青引 于 2012-2-16 07:50 发表
哦,清风老师,您怎么有这么多令人动容的记忆啊。
随着您的讲述,一个时代的一些形影冉冉走回。看着您这些记录回溯,想历史纵然翻手云覆手雨,可是人和人的精神,从来没被某些背景全然遮蔽。
就像君华。想来如她这 ...
谢谢靑引第一时间里阅评,看得如此细,评得这样深,被你认真的阅读评点精神感动。谢谢啊 :handshake
4#
发表于 2012-2-16 09:29 | 只看该作者
深情感人,无一字不含情。
5#
发表于 2012-2-16 10:17 | 只看该作者
生命永恒,知青树常青。做有意义的事,做有意义的人,死也算一种幸福吧!
6#
 楼主| 发表于 2012-2-16 12:3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鸽子杨军 于 2012-2-16 09:29 发表
深情感人,无一字不含情。
谢谢杨军来读,谢谢给力 问好。
7#
 楼主| 发表于 2012-2-16 14:2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木门长子 于 2012-2-16 10:17 发表
生命永恒,知青树常青。做有意义的事,做有意义的人,死也算一种幸福吧!
谢谢木门,赞同你的观点 问好
8#
发表于 2012-2-16 14:29 | 只看该作者
往事如此清晰,历历在目。一个人的记忆,必然带着自我生命的付出和体验,如血液一般在内心流淌。令人感怀动人。
9#
发表于 2012-2-16 19:12 | 只看该作者
当年的知青道路,是错是对,让后人评说吧。上山下乡,在历史的长河中它只是一条小溪流,在社会发展中,它虽是短暂的一瞬间,不过那也是历史的一页,是时代潮流的一个过程。是我们这些人的一个经历。我们的肉体在这里锻炼过,我们的意志在这里锤炼过,我们在这里创业过,我们在这里成长过,知青树就是我们的见证树,知青树就是我们留在这里的魂。
能有这样的想法,也是让人释怀的。只是,让人怀念的是那些美好而逝去的青春!
10#
发表于 2012-2-16 20:00 | 只看该作者
  “她放弃了所有的回城机会,安心过着恬淡的田园生活,以艰苦为荣,以带领村民致富为荣。”
  ——这样的精神令所有知青敬佩。
  “树是扎根了,根深叶茂;知青队伍却越来越小。”
  ——在我插队的地方,知青队伍的人数早已为零。
  作为一名老知青,君华的故事,令我热泪盈眶。
  “君华(化名)”,(化名)可不要。许多散文中的人物都是化名。个见,请赐教。
  “天成的一副(幅)画面”?
11#
发表于 2012-2-16 20:09 | 只看该作者
清晰流畅的记忆,一段深思的历史。学习问好!
12#
发表于 2012-2-16 21:52 | 只看该作者
时代的烙印,或多或少都会刻在同时代人们的身上。君华的选择,已无关对错,就像那棵树,扎根伸枝散叶,自有美好生命的体验。人与树相映衬,有时代特色,问好。

清彻(清澈)的河水从村东由北向南缓缓流过
天成的一副(一幅)画面,
13#
发表于 2012-2-16 22:00 | 只看该作者
将小说技法融入散文,别有韵致和深情,学习。
14#
 楼主| 发表于 2012-2-17 03:4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房子 于 2012-2-16 14:29 发表
往事如此清晰,历历在目。一个人的记忆,必然带着自我生命的付出和体验,如血液一般在内心流淌。令人感怀动人。
谢谢房子老师来读,谢谢点评 祝你身康笔健佳作不断。
15#
发表于 2012-2-17 08:47 | 只看该作者
一棵树,一个人,一个时代,一段深挚的感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7 02:47 , Processed in 0.052241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